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研型教师专业成长

一、项目管理的战略举措为科研型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合理平台

回顾我校的发展,我们有两点深刻的体会:一是科研兴校增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近年来,我校科研成果获得一项省级二等奖、一项省政府科研成果三等奖和一项市政府科研成果一等奖。科研型学校的成功探索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项目管理搭建了科研型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通过数十年的科研探索,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都需求能够让全体教师卷入、促成教师进行独立思考,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科研管理方式,因此,项目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即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组长是该课题的责任人,是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管理者、组织者、协调者。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方案制定与实施、研究方法确定与运用、研究进度与攻关、工作任务与人员安排、成果形式与个人贡献、条件创设与协调等等,都由课题组长负责。

我们欣喜地看到,项目管理搭建了科研型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多年来,我校在学校科研管理中推行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浓郁氛围,通过职责清晰、任务落实、富有成效、切合学校发展要求和教师自身特点的科研项目管理,为教师注入不竭的研究热情与动力,有力促进了科研型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项目管理的模式探究为科研型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有效载体

我校项目管理模式由项目主体模块、项目制度模块、项目监测模块、项目应用模块四大模块构成。

一是项目主体模块即全员科研。全员科研是指根据国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由在职教师提出申报,教科室统一协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进入一个科研项目组的管理方式。即:以任务划分的形式展开运作,由课题组长牵头负责、课题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三步调动全员参与,做到人人有课题。以十五期间我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承担的七项各级各类课题为例:第一步,教科室向教师发放课题申报表,教师自主选报课题并申请担任课题负责人或主、参研人员;第二步,教科室协调、学校任命课题负责人并公布研究人员名单,引导教师通过科研选题明晰专业成长方向;第三步,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并在课题组承担子课题项目。

二是项目制度模块即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转因管理权限的下放而高度依赖于管理的规范化。规范科研是指在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中制定和运行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目标的优化,确保研究质量和任务落实。我校本着“科研求实,科研求精”的原则,通过“一个体系、三个明确、五项制度”实现了这一目标。一个体系即 :“校长——教科室——课题组——主研教师——参研教师” 的层级管理体系。三个明确即:明确科研立项、实施、结题、推广各阶段的任务要求,明确教科室主任、课题负责人、主参研人员的职责要求,明确学习、研讨、例会、展示等活动的实施要求。五项制度即:学习制度;例会制度;资料上交制度;科研成果展示制度;科研项目进展评价制度。

三是项目监测模块即实效科研。实效科研是指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共同制定出真正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案和实施途径。我校始终坚持“三个结合”,防止“泡沫科研”,跟踪监测科研的实效性。即:科研与教研结合,我校将课题研究置身于教研活动当中,以科研促教研;科研与课堂结合,我校主张“科研进课堂”,要求教师以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题研究;科研与常规结合,我校在项目管理模式下对科研工作和常规工作进行优化,如:我校把教师每期一次的公开课与科研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实现高效科研。

四是项目应用模块即校本科研。校本科研是指以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自主状态的阶段形态。在项目管理模式下,我校所研究的课题都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铺展开来的。该应运模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管理下的课题选择,要求项目负责人在开题立项前必须做校情、师情、学情分析,分析研究的可行性,重点解决课题研究是否立足学校、立足教师、立足学生的问题;二是项目管理下的课题优化,要求项目负责人在课题运行过程中确保内容、形式、成果的校本化特征,力争研究求精求细;三是项目管理下的课题合作,这是指各项目组在教科室的统一调控下,展开课题间的合作与交流,达成资源共享、举措共商、成果共铸的校本互助科研、和谐科研。

三、项目管理的实践成果为科研型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明确了发展方向

一是全员科研的实践成果帮助教师找准了个体成长和群体成长的有机结合点。如:我校特级教师担任了《基于网络资源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负责人,引领着整个课题组18名教师的群体成长;同时该老师还拥有自己的研究子项目——《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研究》, 52岁的老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具备了很强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得到长足的专业发展。

二是规范科研的实践成果帮助教师找准了专业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点。在前不久的市首届教学成果锦江区推广会上,市教科所副所长点评我校荣获成都市政府一等奖的课题《主题探究学习的操作措施及其教育教学矛盾处理》时说道:“学校的课题研究资料相当丰厚,教师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研究故事、优质论文应有尽有,学校教育科研的规范化管理可见一斑。”

三是实效科研的实践成果帮助教师找准了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点。《四川教育》杂志社的钟惟礼老师和许永强老师来到我校随机听了三堂语文课,课后,他们评价道:“三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课题研究的思想。学校的科研落到了实处,真正融入了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日常工作当中。”

四是校本科研的实践成果帮助学校找准了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机结合点。我校成为市区内最早进行寄宿制教育的公办小学,学校教科室为促进寄宿制学生健康自信地成长,积极开展了“小学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实验”,该课题促使学校寄宿制教育内涵丰富,研究成果获得了省课改成果二等奖。

“吾生有涯,知无涯”。教育改革是没有终点的,回顾并总结数年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探索,我校将坚持走科研项目管理的道路,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科研先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科研兴校”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四多四少”,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可以这样做!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
【朱永新致教师】中小学老师怎样做科研?
长春市2013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转载]学校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