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教育视界:以德致教 以文养美

《中国创新教育》杂志选编 王宇推荐

以德致教 以文养美

李昌贵

现代的教育,已由原来“单一读讲”模式,向“多元化教育”模式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新的课题,也应运而生。它可全方位的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在有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厌学,心理素养较差,这与其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语文这科以听、说、读、写为主体的综合性学科,在其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并贯 穿于整个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取到前所未见的成效。

心理的健康,指在不同的境况中,认识、情感、能力、性格、气质等诸方面的正常发展,其中美育首屈一指。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培养高尚的情操,精神境界和健康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学中通过美育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培养学生 高尚的理想情趣和审美能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将美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指导朗读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篇好的文章,可以陶冶个人的情操,树立健康进取的心理 。朗读课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方法。如读《陋室铭》,教者通过指导学生 反复诵读,使学生在诵读中玩味其意,审视其美,享受其乐。在诵读中要提出明确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朴实、自然、抑扬顿挫,充分地表情达意。在诵读中,可采取多种形式,把范读、个别读、齐读、默读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于短小精悍的词语,特别优美的句段,以致整篇,还要求学生能流利背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书读熟了,美感现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也就跃入眼帘,潜于心里。学生从中潜移默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懂得了一个人的乐观基础不在于奢华的环境,而在于个人高傲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巧设问题 开发想象 深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层层设卡,循序渐进的提问,逐步完成审美过程。记叙文的提问,要紧扣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肖象描写以至环境描写,有时对其中的细节描写也不能放过。让学生从作品的分析中认识主人公的高尚行为和美好心灵。如《七根火柴》分析无名战士这个人物形象时,可设问(1)文章是怎样描写无名战士的出场的?(2)文章怎样刻画无名战士的?有哪些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感情的变化的?学生通过看书和思考后可以看出文章是这样来描写出场的:暴雨夹冰雹,饥寒交迫,“要是有一堆火烤,那该多好啊!”“为了不致于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长条,正要把它放入……”在这样的环境和心理作用烘托下出场了——“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表现了无名战士用生命保护“火柴”的形象美。接着写了几个戏剧性的细节:小心数火柴、叮嘱、手指高高的擎着,指向部队前进的方向……通过这些细节分析,逐步展现无名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崇高与美。

三、激发情感 引起共鸣 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是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教师根据题材、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调动学生感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要力求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使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如教 《背影》开始讲时,可针对同学们都有一位慈爱的父亲提问:你们知道你的父亲吗?你见过他的背影吗?他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哪些呢?同学们在谈论中,都 能感悟到父亲各种好的形象。这样,既为学习这课定下了基调,又在讲叙中增强了审美能力。情感是开发一个人智力和增强审美能力的催化剂。语文课不能没有情感,教学时,要使课堂气氛和课文内容吻合。如教《安塞腰鼓》要激昂、高亢;教《最后一课》要有一种悲愤的感情,课堂气氛是严肃的;教《皇帝的新装》课堂气氛要灰谐 ,幽默一些;教《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要轻松,舒展一些;教《观沧海》、《龟虽寿》要豪迈一些。这样的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共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 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学生的心理获得“洗涤”,明暗分明,情感融融。

四、注重字词 由词掘义 落实心理健康教 育

有些字词,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甚至有统帅全篇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狠抓关键字词的分析,也能收到美育的效果。如《愚公移山》中饱含激情的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抓住这些字词,结合前面的事例,就可认识到愚公这个面对困难而不低头,不退缩,有远大理想,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从而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的道理。学生用自已所经受的困难挫折与之相比,相得益彰,从而增强了抵抗挫折,困难的信心,从中获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辨证法中发展的眼光来分析看问题。

五、小结归纳 巩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认识美有其过程,始是从表象上识美,次是认识美的本质,最后对美的一个整体认识。在教学中,可根据以上的分析再来一次小结,有助于加深学生美的认识。如《春》教学中,先分析几幅春景图,然后在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设问:“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同前文景物描写的几幅美妙图画所表露的感情有什么联系?教师引导得出:这些语句揭示了春天的特性,突出了春的力量和发展前途,启示人们珍惜春光,在大好春光里有所作为,使学生气质、情感、意志等心理健康得到教育。

语文教学除了以上几种有“形”的教学方法以外,还有无“形”的教学方法。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加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把语文与现实结合起来,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如课外发现有“骂野话”、“早恋”和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情绪低落、苦闷、胆怯等心理障碍。结合写作,开展讨论,让学生来评头论足,自己去明辨是非。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的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他们的心理和灵魂,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一堵健康、积极上进的心理的“铜墙铁壁”,遇挫折、困难而不打“退堂鼓”,遇事而不急躁,同学之间建立正常纯洁的友谊,从小培养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崇高的生活情趣,成为思想高尚、身心健康、情感丰富、胸襟开阔、具有心理健康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样化的,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效应反映,“美育”是其中之一,只有潜心研究其教法,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达到语文的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统一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新课导入激趣例谈
浅谈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灵魂
《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家访谈”:“语文”何为?熊芳芳访谈录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