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研学旅行中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在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能丰富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能让素质教育变得可视化,学生不但能体会到“知”“行”合一,而且培养自我独立和团结他人的品质和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引导学生未来的启明灯,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巨大的与深远的。

一、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夯实知识的纹理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研究式学习与旅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游历祖国山川风光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直观地学习地理与其他知识,将老师课堂的讲述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活技巧、交际能力, 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识。

(二)研学旅行能增强和坚定学生 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

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德树人。而研学旅行恰恰另辟蹊径,以开门办学姿态让学生在游历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种游历活动正是让中小学生增强和坚定对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的绝佳契机。

从研学旅行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剖析,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这一点恰恰暗合了顾炎武提倡的“合学与行”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

研学旅行对增强和坚定学生“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的路径主要是通过以身体变化影响心理变化,以心理不断趋于成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研学旅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习竞争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互相切磋、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使学生共同进步。在“应试教育”之下,学校教育无法逃避“分 数”竞争。这导致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数”,师生因 “分数”而焦虑、敏感、不适、疲惫、煎熬,从而互相保密、互相歧视、互相嫉妒、互相隔阂、互相防范。

而借助研学旅行的契机,大家一同走出校门,奔赴自然, 深入乡土民俗,感受文化历史,感怀经济社会发展, 以愉快的心境,通过以游兼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开阔视野、增智启慧、涵养德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因追逐“分数”而产生的“学习竞争病”。

(四)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

由于平时教学中教师一直担任着一种“严父” 般的角色,虽是三尺的距离,却有着天上与地下的差隔,学生对老师的敬畏远远大于亲近,进而导致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

在学校时,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来了解学生,而在游学过程中,教师穿插授课,融入学生集体,以平等的交流换得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同时也使得老师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了解,教师 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同学在生活中的优缺点,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

师生之间朋友般融洽的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方面,而研学旅行 恰好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关系。

二、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教会学生创造,一切为了学生,热爱学 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 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一)促进学生身心成长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品行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身心尚不成熟。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与学生“有效接触”的时间远远 多于家长,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他们模仿的对象,甚至相处时教师的语言、口气、眼神、手势和面部表情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求一丝不苟,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起来,“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的引导道理正在于此,只要明确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身心发展。

(二)影响着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思想水平将决定他未来的高度,而教师的思想水平也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心、信心、恒心,教师高尚的品德修养和 对于学生的关怀最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权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责任感的建立。

同时,教师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的认识等,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精神及交际能力、抗挫折能力等,都会以有声的或无声的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影响着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三、研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指导

(一)出发前的学习行为习惯引导

在正式研学旅行出发前,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就本次研学旅行进行初步的认识,包括旅行的地点和研学报告的开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学报告 的撰写,开题答辩之后确定进行该项研究,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研学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说还很迷茫,所以,出发前学习行为习惯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1.学生自主学习的点拨

学生在进行选题开题前,教师会分别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西双版纳的地方特色,包括地域特点、天气、民俗、植被等,让学生对于西双版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自己确定想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并自行拟定研究的内容要点。

2.学生开题撰写的指导

学生在确定主题后,教师就学生所选的主题方向指导撰写开题,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开题报告的要点和要求,另一方面开发学生思维,深度开发研究 主题的具体研究内容以及明确小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某一小组想要研究西双版纳的佛教文化,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只是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不知道究竟该研究佛教文化的哪个方面,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研究,教师就告诉学生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的内容,采用语言引导或提问等方法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多去问为什么、怎么做更合理,提升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

3.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在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和学习研究式学习,对于学术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的迷茫和不足,所以,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需要教师一一进行讲解, 并且着重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一小组确定研究西双版纳桃花水母,但是不知道能否见到桃花水母,为此,小组产生了困惑,教师首先询问学生为什么想要研究桃花水母, 学生回答因为桃花水母很稀少、很珍贵,研究是为了解稀少的原因以及为保护桃花水母提供意见和建议。

教师没有否认学生的想法,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桃花水母虽然不一定能见到,但是我们却可以研究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态, 结合桃花水母的生活习性,以此研究桃花水母的生活状态及现状。

(二)旅行中的学习行为习惯提升

1.高效收集研究所需素材

在旅行过程中,学生每到一个地点,教师都会观察学生是否进行研究素材的收集,并及时进行提醒和点拨。

例如,到野象谷时时刻观察研究大象的 学生做记录的情况,包括大象的照片、生活环境的照片、大象的饮食等;到望天树景区时关注研究植被的同学的情况,对于没有进行纪录的小组引导他们了解和发现新事物,提醒多观察,提示有疑问的地方可询问老师和导游,也可以自己上网解决。

2.善于发现新鲜事物

西双版纳无论从气候还是环境都与四川大不相同,这里有非常丰富的动物、植物,非常值得我们去探寻。教师在旅行中应多和学生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新鲜事物,一切新知识都是从提问开始的。

例如,在望天树景区,教师提出望天树为什么会长那么高?板状根的植物为什么根会那么大,植物中绞杀现象产生的原因等问题,让学生在行走中观察和发现。

3.对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学生在旅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问,当学生向老师询问时,教师向学生讲解,并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鼓励学生自己查询并做好记录,学生自己动手 多解决一个问题,知识便多长一分,能力也多一分提高。

(三)返程后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

1.总结研学旅行的意义及收获

研学旅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及时整理研学旅行中的收获和心得,将这些收获保留下来。

2.完成研学报告

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过程中收集的相关研究素材,在教师指导完善研学报告。例如,研究昆虫多样性的小组, 把收集的昆虫的相关素材进行整理,其中包括照片、样本等,并对照开题报告的思路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

3.加强和巩固探索学习能力

在学生完成研学报告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思考自己此行的收获, 思考本次研学存在的不足,思考如果再次去西双版纳又会怎样做,让同学们进行 交流,也可以跟老师交流,以不断巩固和提升探索学习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晓兰希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师生互动式反思 引领高效课堂》课题开题报告
感悟
《教师的20项修炼》之阅读摘记
【教师笔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一种长期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