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法对决!输入学习vs输出学习,和有效实施步骤

说到学习,不要想得过多,大过程其实只有2个,“知识的输入”和“知识的输出”。

稍稍具体一点,“输入”是“所学的知识进入大脑的记忆和理解”,主要有看书、看笔记、看参考书、听音频;“输出”是“掌握的知识从大脑中出来的实际运用”,主要是做习题问题、做联系、讨论复述、大声读写,汇总回顾等。

基本的学习过程就是先“输入”教科书、参考书,然后“输出”做习题回答问题,一点点积累增强实力。

只是,这里有1个地方要必要注意,那就是,“输入完善后,再开始输出”的考虑,其实是很不效率的。

比如,中国历史中,与唐朝相关知识的学习。

这个时候,教科书+参考书上的“唐朝”部分,无数次阅读,重要的地方画了很多线,笔记也记得很认真。

终于,“唐朝的知识输入完美的完成了!然后,终于可以开始做输出—问题练习了!”

这样的流程有没有错?没错,但是绝对不是高效的学习流程,更不是聪明的学习法。

要把一件事做到自认为很好的地步,本质上是很难的,而且还会产生时间上的巨大浪费。

那么,该怎么做才好呢?

那就是“不求输入做得很好后再开始输出”

“输入时间在整体学习时间中,用到3、4成就够了,然后马上开始输出的作业(做练习做总结,不输出时不明白的地方反复输入再确认即可)”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输入时,不是要求自己“唐朝的知识,我已经全部掌握”的自信,而是“唐朝的知识,大致我已经了解,虽然30、40%还不是很明白,没有记住”的不太自信的感觉就可以了,接下去即开始进入练习的阶段。

这个时候,做问题做习题的前提是:

1、做错问题,回答不出,没问题。

2、为了“表面化”自己不甚明白和理解的地方,而做问题做练习。

的意识。

也就是说,做练习问题时,本来就已经做好了“会做错很多题目”、的思想准备。

再进一步说,本来就是“为了出错,而做练习”。

这样一来,唐朝相关的知识,什么部分,什么地方还没有理解和记住,就会变得清晰而明白。

另外,在整个输出(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和教科书、参考书不同的表现,不同视点的唐朝相关知识,甚至能起到更深入,更实践理解的功效。

而且,在做完唐朝相关的习题后,如果再次Check教科书、参考书、笔记上的唐朝学习的页面,再闭目回顾,把要点写出来的话,那么无疑将会和做问题前的理解状态是天壤之别,记忆和理解都会更上一个层次。

我一直强调学习就是“反复”,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错误认识的纠正”+“反复”。

理解是和“记忆定者率”紧密相关的,所以,做完问题做完习题后,再次翻书翻笔记,再次总结回顾,特别是对于之前理解暧昧的地方,那么全体或者部分的记忆会直线上升一般地被深入大脑。

好了,到这里为止的说明,简单用图示表现的话,如下。

开始输入

输入到记住理解7成左右就OK

马上开始输出

边解问题,边确认输入的内容

输出

输入的再确认

输出

输入的再确认

以下,重复

就这种感觉。

最初的输入时间比率可以适当高点,,但也不要高过50%。

之后,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往复反复,如螺旋状一样,可高速获得实效。

越是到后面,输入的时间比率要减少,而输出的比率要增加,特别是复习时。

另外,输入时,与其花时间1遍仔细看,还不如记住这样的诀窍,效果要远远高效。

“粗略+大量+快速+相隔短时+反复”

相反,如果输入时追求完美后再进行输出,70%到100%过程中的最后30%,反而会花费想像不到的长时间。

而且,输入做到完美非常困难,自己认为的完美不一定真是完美,却花费大量时间,甚至完全占据了输出时的必要时间。

所以,输入想做到最好,或者只专注于输入的学习法,事实上都很低效,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暧昧的知识定着。

而聪明的学习方法,很简单,输入做到大致程度即可,之后马上大量进行输出。

这个不只局限于学习,“一个一个完美结束后接下去做”的姿态,看似是认真而仔细地在完成任务,实则效率都不会太好。

【一句话】

输入花30、40%的学习时间,剩下的60、70%的时间专心于输出;输入做到7成大致了解即可,马上通过输出实践来巩固,边巩固边再次回头确认输入内容,可做到知识掌握的万无一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习的指导
课后及时复习的程式与方法
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表
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课后及时复习的程序与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