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一枚产品经理新人怎么样能做好产品设计呢?

产品设计难不难?

近期某大公司发布了新的产品设计人员招聘启示,但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那就是这家公司将不在单独招聘UI设计师这一职位,这意味着,过去那种仅仅做UI界面设计的工作将不在作为一个单独的岗位存在,而是并入到了整个设计开发流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除了企业节约人力成本的因素外,我想最大的原因在于UI设计的软件工具智能化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不再需要一个单位的人力去完成这份工作,对大公司而言,仅仅0.5个人力单位就能完成,那么剩下的0.5个人力单位怎么办?他必须要能够在产品设计中胜任其他的设计工作,比如原型交互设计等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力分工会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工越来越细,还有一种就是细分总和,很遗憾,产品设计的趋势就是细分总和。所有过去我们所认为单独的岗位设置都会陆陆续续的整合起来,这意味着公司需要的人会变得更少,但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要更强。

所以,产品设计难不难?难!

在趋势越来越难的环境下,初学者要如何着手?

我想首先在于观念的理解,学习者往往会犯一个错误,过于注重单个知识点的获得,特别是技术完成类的知识点,因为学习效果会立竿见影,并且会有切实的收获。从我在专栏发布的文章来看,凡是直接论述技术知识点类的文章,点击收藏都比较高。但我并不认为这些文章是最好的,尽管它们的确给人带来直接的帮助。相反,那些看似“无用”的宏观论述,才是真正具有含金量,因为那是无数知识点和技术提炼升华后的总结,是整个行业宏观的立场和格局,是无数项目经验的提炼。只是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这就是初学者容易犯下的错误,缺乏对整体认识和全局观,因为这种能力不容易立竿见影,也不容易立刻被人看到。

但是从目前的招聘趋势来看,过去那种仅仅熟练掌握了某一种技术就能胜任的职位会在细分总和后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学习产品设计的人,要从一开始就从全局去看待自己的工作,这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何为初学者?初学者恰恰就是缺乏整体认知高度的人。

软件固然重要,但软件只是实现设计的工具,重要的是设计

“是不是做产品设计一定要用苹果电脑?”

“做原型设计是不是一定要用Axrue才行?”

“做产品设计是不是要学很多软件?”

这些往往是初学者最关心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完全不为错,因为初学者看待一件事情的方向,是从外部开始看起,从产品设计的表象看,最外层的就是软件运用,此时你会认为,学会了软件就学会了产品设计。然而,这种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的方法是错的。

我问几个问题:

  1. 苹果电脑是1984年才诞生的,然道在1984年之前,人类就没有产品设计了吗?

  2. Axrue只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原型设计软件工具,那么全世界是不是只有这一款软件才能做出产品原型和交互呢?

  3. 在所有电脑产品设计软件发布之前,人们是不是就没有产品设计的方法呢?

很明显,这个思考逻辑行不通。产品设计在苹果电脑出现之前就有,除了Axrue之外,还有很多软件能够完成产品原型和交互,更重要的是,在没有相关电脑软件之前,人们依然会做产品设计,用笔直接把设计图画在纸上。人类社会的所有技术发展都是在需求关系出现之后才有的,先有需求再有技术迭代,而不是技术迭代代替了需求。所以当一个初学者把全部眼光都放到技术实现上,并且认为技术实现就是需求本身,那么他就好像战国时期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属于本末倒置了。这个道理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很多初学者会陷入到产品设计的表象中,而迷失在错误的方向。

用什么设计不重要,重要的是设计了什么

当你能够明白了这层逻辑关系,才算入产品设计的门路,因为你的关注点将不再一样,你不会再关注:

“这种效果是用什么软件方法做出来的?”

而是思考: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设计的本质差别,也是全局思路的开始。立足于这一点从而扩大到整个产品的设计思路上,才能真正的看到产品设计的全部。很抱歉,这篇文章我依然没有写具体的技术知识点,因为产品设计的更新换代太快了,知识点一年一变,流行趋势几年一轮回,永远写不完,跟随变化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重要的是万物变化中不变的根源是什么,设计也是如此。

请大家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技术实现不重要,相反,随着软件智能化的发展,今后所有的产品设计必然都是软件负责实现,甚至是智能化的实现,我的逻辑在于技术实现仅仅是手段,而手段不代表产品设计本身,重要的是产品的内核。

如果说过去的公司对产品设计的岗位要求是技术实现,那么随着取消UI设计师这个岗位则说明技术实现不再是求职的优势,甚至可以说这不过是基本项,我希望所有的产品设计初学者不要把它看作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样大家的路能走的更远一些,甚至可以从产品设计领域扩展到其他的设计领域,从而成为斜杠青年完成人生职业质变的突破。

最后,感谢读者门不遗余力的关注我的专栏,写专栏只是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本职是设计师,所以我并不会强求自己定时更新以维持专栏热度,可一旦有不错的灵感或者新的产品设计领悟,会第一时间在此发布。谢谢大家的支持~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方面的内容,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不可能将这个问题完全说透,但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侧重点开始探讨,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在产品设计中有新的思维着眼点。

一直以来设计与产品用户之间始终存在着各种隔阂,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设计师的工作状态通常比较封闭,有相当多的设计师工作一整天也不会与客户有任何讨论产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于产品经理对设计的理解还处于浅显的程度,仅仅把设计看作是产品的外表美化。这些问题都会让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找不到自己真正应该存在的位置,同时也会让设计师与产品用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们的设计师往往离用户太远了,所以彼此之间造成了很多认识上的误解。设计师固步自封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也得不到客户的认可。我们可以从一个小的认知差距讨论这个问题。

那就是用户的美和设计师的美彼此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

设计师在工作中通常会犯一个错误,将自身对美学的认识强加给用户,或者说希望用户能够接受,这个思维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用户的立场,也就是作为用户,凭什么要接受设计师强加给他的设计方案,凭专业?凭美学?都不是最有力的理由。因为用户从来不是专业人士,他们没有义务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判断一个产品的设计好还是不好。在这一点上,设计师需要明白彼此的差别在哪里,并且采取正确的行动。

用户的美是对自我的认识,设计师的美是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结果。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用简答的话区别就是:设计师在想什么?而产品用户又在想什么?

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设计师在想什么?

有些设计师想法是很简单的:学习新的技法;学习新的软件;探讨新的流行风格;或者复杂一点,提升设计的艺术高度等等。万变不离其中,自我提升是设计师最看重的。

我曾将参加一个访谈,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希望我为在场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推荐一本书。我想了很久,到最后也不知道应该为他们推荐什么书才好。为什么呢?因为我并不清楚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设计著作是什么?我很少关注这些。之所以我不会将注意力放在这个部分,很大程度在于,我们所面对的产品用户,根本不会去看与设计相关的书,能够看与设计相关的书只有设计师。至于用户会看什么,大多数的设计师并不知道。

中国古代有位兵法大家说过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要知道自己,知道对方,打仗才不会有危险。所以我会更关注用户会看什么,并且花时间去看他们所关注的内容,去看他们平日里看的书,这就是设计师的眼界和立场必须要能够超越自身的专业界限,去了解要去服务的人,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

用户的想法是会随着自身的认知而改变的,如果一个设计师见过的客户足够多,就会发现,用户对美的认识与他对自己的社会定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站在这一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我将用户对产品的设计的心理需求大致列为三个基本点:思维便捷,逻辑简单,不要太炫。

对用户而言,无论一个产品设计的功能是什么?概念简单是他们的第一需求。用户比设计师想象的还要小白,基本上属于直线思维模式,所以当一款新的产品上市时,所有包装下的新概念,其本质都需要最简单的逻辑关系,不需要用户思考就能明白的产品功能是最容易被市场所接受的。这种逻辑的简单还包括了实际的交互操作和特效效果。对设计师而言炫目是设计技术的体现,但对用户而言,产品的需求不是为设计师炫技而存在的,这个主次关系往往会被设计师忽略,作为设计师本能的专业立场,炫技是在产品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如果站在更高的商业立场,市场的需求永远比设计师个人的专业表现力更加重要。

有的产品经理对设计的理解很多还停留在外观装饰的程度,似乎一款产品解决了外表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切。这使得很多公司将设计师如同小鸡圈养在一个笼子里,既不参与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也不参与对客户访谈,仅仅是拿到产品经理的图纸,开始填色画图,这种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设计放到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角度看待,将设计真正看做产品的龙骨结构,而不是将设计看作外表的美化。

当设计成为产品龙骨结构的一部分时,就能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影响。在今天大数据的时代,很多产品的市场决策取自大数据分析,似乎用户的行为开始变得可具备预见性,总观大数据的人好像成为了上帝,还没有开始,就能预测出结果。但数据的理性与用户的感性之间往往会存在偏差。

我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今天是周五,工作结束后你和朋友聚会吃个饭,去哪里吃呢?可以上点评网看看哪家店的评价好,消费的人多,这种数据就能对人产生选择影响。

但如果一个人想报考一所大学,他会仅仅因为大学的评价数据高,报考的人多,就去做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选择吗?

又或者一个人想找一个女朋友,他会仅仅因为这个女人的照片点赞人数多,人气最高,就考虑将自己的终生大事与她联系起来吗?

再或者我举个更极端的例子,你在一艘船上发生了海难,所有的人都需要寻找救生艇,你会在这个时候拿起手机查询哪个救生艇的人多,或者人少吗?

…………

我们会发现,在人的一生中,真正重要的、关键的选择,并没有多少数据的成分,相反是人的经验和直觉占了大多数。这就是上帝创造人其中的一个奥秘——人是不可真正预测的。

所以设计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

所以如何让产品与用户之间产生良性沟通,设计师的价值就在于此。一个好的产品可以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了解设计师背后的意图。当苹果手机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操作习惯时,苹果手机的设计师其背后的禅宗思想不知不觉已经影响了全世界,一个产品的背后如果没有深刻的哲理,作为哲理的履行者是无法将这样的思维投入到产中之中的。所以真正的成功除了市场和金钱的成功外,还有更为深刻的哲理成功。

设计师与用户到底应该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服从与被服从者,还是引导与被引导者,我想都不确切,因该说,设计师与用户应该是选择与提供者彼此互为师徒。设计师为用户提供选择,同时用户的选择结果也在影响设计师下一次所要提供的产品。这两个方面,任何一个单方面的脱离轨道,都不会造就出一个成功的产品。

那么设计师应该如何为用户提供产品的选择呢?这需要设计师有更大的胸怀和立场去看待设计这个问题。

2000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思是:这天地万物形态并放,我要观察他们周而复始原本自然的样子。同样的,设计师也需要客观的了解设计在商业产品中原本应该所处的位子,故意夸大设计的用途,或自贬设计的毫无价值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在这一点上,设计师也需要好好思考,自己每天上班工作,究竟在做什么?

设计的价值在于赋能于商业并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方式,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创造商业之美。这种概念应该是产品在设计中的根本立足点。因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不会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基本功能,用户的需求会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这意味着在各个行业,设计还有极大的为待开发的发展空间需要设计师去创造。创造是人与这世间动物之间决定性的差别,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创造之能犹如星河浩瀚,无穷无尽。这是时代给予设计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设计师的从业使命。

欢迎大家与我有更多的交流,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艺社:UI设计师要满足的要求有哪些?这篇详解请收藏吧!(二)
对UI设计的理解,做UI设计需要什么
UI设计师日常做什么工作?
初学者怎样学好UI设计?
平面设计和UI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推荐几个迅速提升自己的软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