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言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得没有欲望,对人对事脾气很好,平时也不表露自己的锋芒,那你一定要注意了,这样的人城府极深,千万别得罪。”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战争中的行动,必须令对手猜测不透,虚实结合才能占得先机,同样,处世之道亦然,下棋的技巧在于不不采用固定的策略,凡事展露于表面,既会被人轻视,又极容易暴漏自己的弱点,被有心人利用。
真正卓越的人,懂得隐藏内心的情感,以不动如山的英雄本色展现自己,真正厉害的人懂得修炼内心的城府,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静静等待时机的来临。

1、控制住欲望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欲望之瓶,名望、权力、财富……皆散发着绚烂光辉,引诱我们亲近,然而,瓶子的容量有限,欲望却是无止尽的,当装入过多,瓶子便会破碎,散为尘埃,最终割伤自己。
北宋名相蔡京,一向爱好奇珍美食,不惜巨资满足口腹之欲,一碗鹌鹑羹,需用上百只鹌鹑,宴请同僚品尝蟹黄馒头,耗费一千三百贯铜钱,相当于当时五十户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
为了支撑奢华的饮食,他残暴地搜刮百姓的财富,迫使他们流落街头、甚至卖儿卖女,皇帝知道其恶性后,勃然大怒,将他流放至海南,当时已经八旬的蔡京,在流放途中终因饥饿而死。

有人说:“天若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
在这个世界上,你所追求的一切事物,其实背后都贴上了价格标签,当一个人的欲望远超过自身的支付能力,就难免开始设计计谋,走上邪路,最终陷入悲惨的终局。
唯有精简欲望,怀着知足之心,才能始终获得内心的宁静。
在战国时期,杰出的将领王翦受命统帅大军征讨楚国,在出征之前,秦王前来慰问王翦,并询问他是否有什么需求。
出人意料的是,王翦以一种庸俗的口吻表示,希望秦王多赏赐金银珠宝以供养老之用,秦王听后大笑不止,并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秦王离开后,王翦的亲信有些困惑,因为他们知道,王翦并不是一个贪婪金钱的人,但为何在秦王面前展现了这种态度。

王翦解释说,这是为了让秦王以为他没有远大抱负,只追求荣华富贵,因为功高盖主后,怕是难以善终。
不轻易展示雄心,往往是在世间存活的智慧之道,真正能成为将军的士兵,只会悄悄的努力而不言不语,那些怀揣天空的小鸟,只会默默地一次又一次扑扇着翅膀,挑战长空。
曹操与刘备在青梅煮酒时,谈论当世有哪些人能称之为英雄豪杰,如果刘备大谈匡扶汉室的梦想,可能有性命之忧,正因为刘备表现得唯唯诺诺,借着震耳欲聋的雷声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才造就了后来三分天下的局势。
一个人拥有远大抱负固然是好事,但肤浅之人只会口若悬河,而心胸广阔的人则会默默地脚踏实地,与其大肆吹嘘野心,不如默默地付出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2、控制住脾气


《半山文集》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恶人,大多数时候只是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而表现出不良态度和行为罢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做一个善良的人,行善事,然而,行善并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奉献和馈赠,也包括情感上的宽容和谅解,而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好脾气。
《菜根谭》曾提到:“待人宽容、处世谦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当你能够克制内心的怒火和冲动,实际上是为他人解除了灾难,更是为自己避免了祸患。
北宋时期的名臣韩琦,有一晚他正在专心阅读,旁边的士兵在替他执灯时,不慎将他的鬓发烫伤了,
当时这位士兵吓得手忙脚乱,但韩琦并没有发脾气,甚至没有抬头,只是随手把火给扑灭了,然后继续专心读书。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一看,发现那个士兵已经被换掉了,韩琦有些着急,便吩咐卫士说:“不用换人了,他已经学会了执灯了。”卫士立即把那个士兵叫了回来,并让他继续留在军营中。

《绝句》里有一句话:“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处理事情时,不必苛求完美;在论理道义上,也不可责难过甚,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正是成为一个豁达之人的表现。
古语有云:“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如果一个人让情绪主导着自己,就会变得不堪其辱,成熟的人能够稳定情绪,容纳别人无法容忍的事情,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行为。
林则徐年幼时性格暴躁,他的父亲林宾日在书房中挂起了一块写有“制怒”二字的匾额,并将他改名为“则徐”,寓意要他控制脾气,处理事务时要冷静缓和。
担任官职后,林则徐时刻铭记父亲的教诲,重新书写了一块写有“制怒”二字的牌匾,时时提醒自己。

有一次,广东海关监督豫坤与外国人勾结破坏禁烟政策,林则徐得知后怒火难遏,一怒之下摔碎了茶碗,然而,当他抬头看见“制怒”二字,立刻镇定下来。
第二天,他依然如常地接待豫坤,并经过巧妙周旋,最终成功让豫坤交出了用于修建虎门炮台的资金。
《教父》中曾经说:“不经思考地释放怒火,是最危险的任性表现。”
在愤怒之下做出决断、采取行动,常常会导致严重的错误,小事易怒,大事上火,也容易遭人鄙视。
只有波澜不惊地应对一切,才有出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的气势,才能从容地解决问题。
懂得自如地控制情绪,这是我们在复杂社会中应对事务的圆融智慧。

3、控制住锋芒


公元前494年,第二次吴越大战爆发,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为了保护国家,恢复实力,决定采纳大臣范蠡的建议,主动成为吴王夫差的俘虏。
在吴国,勾践忍受了屈辱,吴王夫差当着勾践的面,公开招揽范蠡,然而范蠡却不为所动,于是他转而命令勾践守墓,为他喂马、开车,犹如一个卑贱的奴隶。
尽管面对如此羞辱,勾践却默默承受,平静地从事各种劳动,仿佛真心愿意向吴王屈服,经过三年的忍辱负重,勾践终于赢得夫差的信任,得以返回越国,为以后的报仇雪恨创造了机会。

与勾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朝后主李煜在归附宋朝后,未能控制自己内心的悲愤情绪,因为一首《虞美人》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同样面临困境,一个懂得隐藏情感的人最终逢凶化吉,一个纵情流露情绪的人最终自毁前程。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写得非常精妙:'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我们应该将聪明才智隐藏于平凡之中,将锋芒内敛于温和之下,将高尚品质隐藏于世俗之中,将冒进的行为掩藏于谨慎退缩之下,这是我们在社会中立足的法宝。
一个简单的字诀,揭示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藏',是静静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是内心锋芒毕露,却不轻易表现,是沉淀实力,待到时机一展风采,'藏',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做人的境界。

曾国藩曾将官场中的'四忌'之一视为'傲狠妄为者败'。
有一次,道光皇帝晋升了他的官职,然而曾国藩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特别嘱咐他的弟弟:'不要因为有一点学问就自负自大,保持敬畏之心,方能珍惜所得的福分。'
经历了几十年的官场生涯,曾国藩深知满而不溢、稳而不败的道理,按照清朝的官制,当他被晋升到正三品时,可以换成绿色绒呢的轿子,增加两个护卫,还有引路人和护卫。
然而,曾国藩并不喜欢太过张扬,他仍然选择乘坐蓝色绒呢轿子,凭借这种低调而内敛的态度,曾国藩最终晋升为两江总督。
杨慎在《韬晦术》一书中提到:'树木长得出众,风必将其吹倒;人脱颖而出,祸患必然降临,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
过于显露锋芒,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所谓:'君子的才华,就像是珍藏的玉石,不轻易外露于人。'
懂得隐藏锋芒、保持谦逊,才是立足于世、立身处世的长久之道。

4、控制住委屈


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约好一起在餐厅用餐,他们的座位旁边坐着一对母子,孩子还很小。
当母亲想去洗手间时,她嘱咐了孩子几句后转身离开,然而,孩子在椅子上蹦蹦跳跳,不慎摔倒,大哭起来。
季羡林坐在旁边,赶紧去扶孩子起身,不巧的是,正好被孩子的妈妈看到了,她误以为是季羡林惹哭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毫无根据地责骂了季羡林一顿。
一般人可能会生气,但季羡林没有如此反应,他没有任何辩驳,毫不犹豫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保持淡定。
臧克家看完整个过程,感到非常愤怒,质问季羡林为什么保持沉默,准备上前与孩子妈妈争辩。

季羡林拦住了他:'你和她争辩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她只是担心孩子,没有别的意思。'
聪明的人都明白,在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时,不和他人争吵,保持自己的情绪,才是最高尚的修养。
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具备同理心,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理解他人的处境,而自己也因此过得更加宽心。
能够保持心境平和,不为外界所动,难道不是真正的君子之举吗?你对待一件事的态度,决定着你的幸福指数,承受住委屈的人,往往都是强者,因为强者善于承担责任,而弱者只会抱怨。
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抱怨委屈,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变得阴暗无光,别人只会疏远你。
若一味地责怪天命和他人,只会使自己习惯于将责任推卸给别人,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最终各种滋味都要亲身体验,千般苦楚都要自己承担。

雷军在年度演讲中提到了一件事,小米公司上市后,股价曾一度跌破发行价的一半,投资者找到雷军,对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指责,从产品到管理,将他当成小学生一样批评。
作为董事长,雷军感到非常委屈,但是,他没有抱怨,也没有诉苦,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先是抄底购买了小米股票,然后在营销和研发技术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最终,小米的股价大幅上涨。
就像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一书中所说:'我仍然坚信向他人诉苦只是徒劳无功,与其如此,不如默默忍耐承受。'
与他人共事相处,被误解是家常便饭,遭受摩擦也难以避免,在我们的工作中,领导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容易错误地指责你不尽心尽责;
同事会将自己的错误推给你,让你莫名其妙地受到责骂,客户可能会挑刺找茬,给你制造麻烦。
然而,生活归根结底是属于自己的,遭受的委屈,自己咽下;面对挑战,自己跨越。
弱者抱怨天命和他人,而强者平静地承担下来。 

5、控制住好恶


我们周围都有各色各样的人,其中一些人总是引起人们的反感,意气用事的人,会毫不掩饰地向对方摆出不悦的表情,而成熟和稳重的人,则不会只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
刘邦在起义反对秦朝时,有一个同县的雍齿跟随了他,然而,雍齿一直以来都轻视刘邦,在刘邦领兵外出作战时,他出卖了丰邑,投靠了魏国。
刘邦对雍齿心存深恶痛绝,但当刘邦统一天下时,并没有杀掉他以泄心头之恨,为了考虑大局,并收拢民心,刘邦有意封雍齿为列侯,士兵们看到刘邦如此仁义地对待手下,都由衷地拥戴他。

真正具有全局观的人,内心包容广阔,不会在表面上流露好恶。
在明朝时期,严嵩凭借着无比的权势,控制着一切,而徐玠虽然心中并不喜欢他,却装出顺从的样子,即使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多次对他无礼,他也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
这样老于世故的态度,使得徐玠和严嵩相安无事地在朝廷共事了十几年,当徐玠成为首辅,严嵩被迫退休后,他依然对他表示善意,他明白,皇帝的旨意时刻变幻,严嵩随时可能再度崛起。

文化学者马未都曾经说过:“能与讨厌的人共事,才是真正有本事。”
人们进进出出,我们无法选择与谁共事,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态度相处,要保持开阔的视野,不要被暂时的好恶所限制。
要有更大的格局,考虑更长远的得失,真正深思熟虑的人,不会被情感左右,而是会全面考虑,并深思熟虑。
《鬼谷子》所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
修炼城府,并不是为了斗争,而是为自己装上盔甲,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互交错。

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您的小手,点击下方给个关注吧。
一定是文字的魅力使我们相遇,
一定是同频的能量使我们相知,
一定是共同的方向使我们一路向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言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得没有欲望,对人对事脾气很好,平时也不表露自己的锋芒,那你一定要注意了,这样的人城府极深,千万别得罪。
做人的智慧 (上集)
莫言:寡欲之智,锋芒之谋
莫言警告:这样的人千万别得罪!
莫言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得没有欲望,对人对事脾气很好
修炼城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