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临床】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操作方法


中风性失语是脑血管意外并发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治疗颇感棘手。中风后遗口角歪斜、舌体麻木强硬语言含糊不清等症状多与心、肝、脾、肾四经有关,心藏神主血脉,开窍于舌,且心经别络上行与舌体相连,故舌是调整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肝藏血,主筋,其经脉沿着喉咙后方与督脉会合于巅顶,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失养则舌短失灵;脾开窍于口,其经脉连舌根散舌下,舌为脾之外候也,所以脾的运化功能则与舌体密切相关肾藏精,主水,其经脉沿着喉咙挟舌根部,若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舌根则舌质僵硬,伸舌困难。针刺舌体同时也是依据舌体与脏腑的联系而施治的中医积千百年经验发现舌不仅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且脏腑在舌上有相应的分野,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膀胱,舌边属肝胆。故据此治疗中风后遗症之舌麻语言不利收效快捷。
中风失语症,古人称“风痱”“喑痱”,以中老年人多见,多由患者平素心、肝、肾、脾等脏腑阴阳失调产生风、痰、火、气、血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舌上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它与脏腑密切联系,故舌作为一个全息体,亦是整个机体的局部缩影。舌诊是中医学望诊的主要部分,几乎所有病证都可不同程度地反映于舌上。根据中风失语症的特点,运用舌针,配合辨证及循经取穴,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思路,调整了脏腑阴阳气血,疏利气机,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治疗方法

主穴(舌针):心穴(位于舌面尖部,顶尖后5分,单穴)、肝穴(位于舌面后1/3处,边缘向内5分处,2穴)、脾穴(位于舌面中央处旁左右分开4分处,2穴)、肾穴(位于舌面中央后3分,外开4分处,2穴)、聚泉(位于舌面中央处),详见图1;金津、玉液、中矩(舌上举舌根底与牙齿龈交界处),详见图2。
图1舌面穴位示意图
图2舌底穴位示意图
配穴:根据辨证与循经进行配穴,肝阳暴亢型配肩髃、臑会、曲池、外关、合谷、髀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痰阻络型配风池、肩髃、俞、曲池、外关、髀关、足三里、丰隆、解溪;痰热腑实型配大椎、肩髃、曲池、支沟、合谷、风市、梁丘、丰隆、太冲;气虚血瘀型配肩内陵、手三里、孔最、太渊、髀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虚风动型配肩贞、少海、支正、后溪、髀关、伏兔、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
操作方法:舌针每次取3~4个穴,交替使用,针前用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液漱口,请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如针舌底穴位,请患者将舌卷起,舌尖抵住上齿门,将舌体固定,亦可由医者以左手垫无菌纱布,固定舌体于口外。对虚证患者选用0.30mm×40mm毫针,在选定的穴位上,拇指向前小幅度捻转3~9次,稍停为一度补法,一般病情行3度或9度手法,不留针,进针一般约为1.22.5mm,勿令太深。对实证患者选用0.35mm×40mm毫针,在选定的穴位上进针2.5~5mm,拇指向后大幅度捻转6次,稍停为一度泻法,一般行4度或6度手法,不留针。配穴每次选用5~6个穴,按常规消毒进针,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世界语】针灸如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
舌针疗法
此穴,舌之病全治!
针灸常用腧穴——廉泉
董氏奇穴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失语症
肖少卿教授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治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