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为夏至三庚便初伏

也称“夏至三庚数头伏”,其实就是指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换句话说,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暑伏,即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

按照干支纪日法,每隔10天为一个庚日。初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的,中伏是第四个庚日开始,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初伏和末伏固定是10天,中伏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如果夏至之日是庚日,庚日又刚好踩过了夏至的时间点了,那当日也可以算是第一个庚日。不过通常计算都会避开当天相隔十日又循回。专业的一般要计算的指的是节,不指气。气无关紧要的。夏至是气,不是节。

2020年夏至是6月21日,是干支乙未日,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即这一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是7月26日,即这一天为中伏,8月7日立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15日,即8月15日是末伏的第一天,所以2020年中伏为20天。

那么干支纪日是怎样计算的呢?

很久以前,古代人还没有农历、公历,当时就有着自己的一套历法,也就是干支历。干支历的时间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分别组合而成的,记载这是哪年哪月哪日哪时。其中纪年、纪月、纪时都有历史考证,而纪日是最复杂,尚没有考证的。只知道从商朝便开始,从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起,开始纪年,第一日为甲子日,第二日为丁丑日,这样无限循环下去,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科学文化遗产。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的产生,通过电脑计算得出的结果,大家都可以通过网上或手机、挂历得知每年每月每日的时间。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看下去。

公元纪日换算成干支纪日公式:

T=4S+[S÷4]+5N+[N÷4]+[3×(Y+1)÷5]+R-3

D=8S+[S÷4]+5N+[N÷4]+[3×(Y+1)÷5]+R+7+y

其中 S 是世纪数减1,N 是年份后两位(若为1月、2月则当前年份减1),Y 是月份(若为1月、2月则分别按13、14来计算),R 是日数。奇数月y=0,偶数月y=6。

T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D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舍去小数点后的数字取整。

例如,查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T=4×(21-1)+[(21-1)÷4]+5×(11-1)+[(11-1)÷4]+[3×(13+1)÷5]+18-3=160

除以10 余数为0,天干的第10位是“癸”。

D=8×(21-1)+[(21-1)÷4]+5×(11-1)+[(11-1)÷4]+[3×(13+1)÷5]+18+7+0=250

除以12 余数为10,地支的第10位是“酉”。

所以说2011年1月18日是干支日癸酉日。

例如,查2020年7月12日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T=4×(21-1)+[(21-1)÷4]+5×20+[20÷4]+[3×(7+1)÷5]+12-3=203

除以10,余数为3,天干的第3位是“丙”

D=8×(21-1)+[(21-1)÷4]+5×20+[20÷4]+[3×(7+1)÷5]+12+7+0=293

除以12,余数为4,地支的第4位是“辰”

所以说2020年7月12日是干支日丙辰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教你怎样计算入伏)
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详解)
为什么中伏有10天和20天的不同
曆書用語解釋
微博正文
九九和三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