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在约束我们的内心?

作者:论道者 

来源:中评网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review.com/lafi.asp?id=12442

康晓光:当前的道德状况下,儒家应该做点什么?

据一个例子:怎样把要给穷人的资源送到他们的手中?这里面有一个标准机制问题。国际上强调自动标准。比如说要照顾穷人家庭的孩子,解决他的吃饭问题。美国政府就采取一种办法:在贫困社区给所有的学生免费提供三顿饭。这样的话不是穷人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为了三顿免费的饭而去那里的学校念书,通过这种方式,就自动把他政府不想救助的人群排除掉了。第三世界国家给穷人发粮票,凭借这种粮票只能购买特定的食物,比如大米白面不能够买,而高粱米玉米面可以购买。这样的话,有钱人就不会想方设法去搞这种粮票,因为买不到他们喜欢的东西。后来我悟出一个道理,实际上非常简单:好东西肯定到不了弱者手中,因为强者喜欢好东西。如果想给弱者某个东西,必须使得这个东西不被强者需要。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是圣贤的话,就用不着这样了。我国当初搞贴息贷款,以极低的利率向穷人贷款,而国家来承担这部分利息差。但是,这种贴息贷款,实际上是到不了穷人手中的,别人顶着他们的名义弄虚作假拿走一部分,银行自己也会搞假,一转手就赚——从国家手中赚。结果是现实中穷人只能贷到高利贷,没有别的办法。

小额信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面向穷人的小额信贷利率一定要高于市场利率,这样的话那些强者就不要了,就让穷人得到了。那么穷人为什么能承受呢?因为他劳动时间的成本低,别人一块钱来可以匹配一分钟劳动时间,穷人一块钱可以匹配十分钟劳动时间,穷人劳动生产率低,但是资金回报率高,因此可以承受高利率。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道德困境:为了救助穷人,不得不设计一套让穷人得到比较差的物品或者服务的制度——完全依靠制度,只能如此。但是如果强者有道德自觉性,不去与穷人争夺资源,那情况就不同了。

因此,我认为没有社会道德基础的制度,只能是令人遗憾的制度。

杨鹏:我们也许会发现外国人的道德自觉性比我们高。为什么我们一旦出现了涉及社会道德关怀悲剧的时候,大家都说自己没责任,比我有权的人更坏,他们没有管,我为什么要管?实际到我们国家过去的道德是有代表的,而老百姓只是上行下效,上面代表的是道德的力量,老百姓不需要自己选择道德自觉,我听你的就完了。看到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道德普遍低下的状况,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老百姓没有道德自主意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把道德全抢掉了。

蒋庆: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现状不言自明。在我看来,原因就在于儒家文化崩溃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所有的人类道德都是在文化中包含的,我们讲到西方人的道德的时候,肯定是在基督教里面讲,伊斯兰人的道德肯定在伊斯兰教里面,中国人的道德肯定是在儒家文化中寻找根基,儒家文化崩溃了100多年,中国的道德100多年都空了,现在更严重。

现在如果不通过各种力量把儒家文化恢复起来的话,礼崩乐坏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儒家讲的是仁,仁是道德之首,这个事件就是心仁,如果社会成员已经是孟子所说的不忍仁之心没了,他看到了悲剧就可能无动于衷,就是说他已经迟钝了,为什么会迟钝呢?因为没有这种教育,道德性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这个仁在心中就没有了。所以说中国人的道德问题根源还是在于文化问题,还是文化崩溃的问题。要解决只有进行文化恢复。

杨鹏:对比基督教的道德、佛教的道德,儒家的道德,会发现:基督教和佛教都有一个特点,对道德规范特别敬畏,他们设计出天堂地狱等等,如果不道德就会下地狱,或者比如说轮回,不道德以后会当猪,当牛。也就是基督教、佛教中伴随这道德规范的是重大的惩罚威慑,这样就会让信仰者对道德有敬畏感。

康晓光:当我们违反法律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将会受到惩罚,但是道德成了个人的事了,违背道德不受任何惩罚,就受自己良心的惩罚,然后又没良心。我觉得杨鹏说的对。

盛洪:传统的中国有家法,现在没有了。

杨鹏:就是内心的法官和世俗的法官。过去中国人结婚为什么喜欢亲朋好友都过来?因为他们除了需要世俗法律的承认外,也同样需要亲朋好友的内心确认。比如说我信仰佛教的话,在做坏事的时候,我就会有恐惧感——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康晓光:那么,在假定违背道德没有惩罚的条件下,但是人还有恻隐知心,人还有人之为人的东西,那么,仁爱的东西怎么恢复起来?

江山:我有三点看法,第一个就是说你刚才说的为什么大家只关心制度不关心道德,法学界是这样的,希望制度能够建构一个公平、合理、宪政和法治的公共政府。主要的动机在这,所以把整个的价值观指向这个,而不是指向社会下层和一般的社会平面。就是建立一个分权抗衡的政府机制,然后再由这个政府、制度把这个社会管好。

第二点,为什么碰到这个道德问题。我觉得刚才蒋庆讲的只是中国文化的教育问题,好象不是问题的全部答案,我们可能还忽略的一个大问题,实际上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更是一个转型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延续一个古老的文化,你必须有一个对西方全部文化的重新包容和再造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间,我觉得需要对道德做一个分类判断,就是什么样的伦理道德包含什么东西。我个人认为伦理道德包括从最早的血亲的群体伦理,到农耕社会的血亲伦理,到熟人伦理,到地域伦理,到群域伦理。然后西方多出一个契约伦理。现在建构的是人域伦理。这些伦理类型我们排完队以后会发现,中国缺什么,中国就是缺乏契约伦理的基本层面,之所以缺乏契约伦理,是中国人从来没有西方人的制度模式建构一个直接的支撑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儒家在现代社会的自我再生之路
古代思想与哲学的演绎(一)
以礼代法——中国传统文化法治精神的缺失
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观点精编 | 靳凤林:论孔子的历史伦理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