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汇龙潭公园

汇龙潭公园

 

汇龙潭公园位于嘉定镇南部,面积48446平方米,设西、北两大门,西门在南大街183号,北门位于塔城路299号。公园北临塔城路,西与孔庙毗邻,南接沙霞路,东靠博乐路,横沥河由南往北贯穿园西。1979年5月1日对外正式开放。1984年扩建二期工程,同年完工,并全园对外开放。

 

建园始末

 

明天顺四年(1460年),嘉定知县龙晋在重建孔庙大殿时发现南首有一座相当规模的留光寺,与学府“相望而不相类,故挖泥堆山,增筑以障之”。挖泥形成的水潭未命名,山取名为“应奎”。

120年后的万历十六年(1588年),知县熊密渝疏竣孔庙前水潭,发现“吴凇之水蜿蜒迄逦而纳之,明堂万派宗流光洋一碧,恍乎薄日月而憾烟涛,是神韵之所由兴也,故命之曰汇龙潭”。汇龙潭从此得名,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汇龙潭又经多次疏竣整理,潭水与孔庙建筑和应奎山相映,景观优美,有“庠(即嘉定县学)八景”之说。八景:汇龙潭影(汇龙潭)、殿庭乔柏(孔庙古柏)、映奎山色(应奎山)、寅序疏梅(在县学中,已堙没)、聚奎穹阁(魁星阁)、双桐揽照(已堙没)、启震虹梁(龙门桥),丈石凝晖(已堙没),其中五景尚在,且四景在汇龙潭园内,仅一景在园外。

在清嘉庆三年(1798年)县教渝刘崧秀撰写的《汇龙潭种树记》中,记载了有沿汇龙潭筑北、东、西堤岸,植桐、榆、枫、杨70余株、杨柳无数,应奎山旧有紫藤、杏、李,又添种了小松、碧桃等事。同治四年到十二年(1865~1873年)间竣扩汇龙潭后,潭北入口宽达92丈(306.67米),潭方广200余丈(700~900米),横沥水左贯自南达北,新渠、野奴泾、唐家浜、南北杨树浜五条小河交汇与此,围绕着应奎山,形成群龙取珠之势,故也有五龙抱珠之美称,历年端午节均在此举行龙舟竞赛活动。

民国17年(1928年)初,县通俗教育馆承民意开放孔庙,以汇龙潭四周景色为基点,将孔庙、应奎山、魁星阁、龙门、文昌阁一带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物和花木略加整修,于1929年2月辟为奎山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民国19年(1930年)1月,奎山公园在汇龙潭东首购买土地3亩,又换得姓葛土地3亩,辟建网球场和绿化。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文昌阁、魁星阁被炸毁,其他设施也损失严重,此后再未修复,公园名存实亡。

1974年,嘉定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了建设局关于“改建汇龙潭辟建小型公园”的报告。1976年投资30万元以原奎山公园部分景点为基础扩建的嘉定人民公园开园。1977年10月,市园林局正式接管,并拨款42万元修缮。1978年4月嘉定人民公园改名为汇龙潭公园,包括汇龙潭、应奎山、打唱台周围景点,1979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3.19万平方米。1980年汇龙潭公园兴建二期工程,先后将县周家祠堂内明代翥云峰、城南塔林宋代石佛塔(万佛宝塔)、清代缀华堂、民国前期畅观楼以及元朝一对石狮迁入园内,使全园成为一个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公园。第二期工程于1984年初完工,同年3月12日全园对外开放。

 

典雅景观

 

汇龙潭公园由南部、北部两个景区组成。南部景区陆地面积29亩,水面10亩,以汇龙潭水体为中心,有应奎山、龙门桥、魁星阁、文昌阁、百鸟朝凤台、钟楼、碧荷池、井亭、瀑布、侯黄纪念碑等景点,组成四个自然景区。

从魁星阁往南过石桥,拾级而上,穿过湖石假山,即可登上应奎山。山上广植松、柏、枫、竹,葱郁交融,景色宜人。山巅筑有钟楼,凭栏远眺,可以欣赏名城老街,江南水乡风光。往下俯看,有老枫横卧、薜荔古藤缭绕。拾级而下,即到九曲桥,潭心亭。静观潭影,绿水盈盈,波光粼粼,春花过雨,碧波涟漪,山影摇曳,特别富有诗情画意。

从魁星阁往东,平坦开阔,群植桂花、水杉、腊梅,是民众游览休憩和集体活动之地。

穿过茶室为碧荷池、古井亭、瀑布山等景点,竹径通幽,荷香阵阵,瀑布下泄,松声涛涛,是“爽借清风明借月,初观流水静观山”的绝妙境界。

碧荷池、古井亭南,地形起伏,遍植枇杷、香樟、桂花。初夏、立秋时节硕果金黄,深秋则桂花香溢,一派田园气息。

北部景区在汇龙潭北首,横沥河畔,占地22.3亩,布局设计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为宗旨,采用“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手法,布局紧凑,建筑集中,景色自然,成为汇龙潭的园中之园。

北部地形自然,地势复杂,高低悬殊较大,以低(池)衬托高(岗),拉大竖向高差,在高低之间用一坡地过渡,直伸水池,起伏变化多端,象征江南丘陵缩影。

北景区有五个组景。其一为畅观楼、半亭、画廊。古建筑飞檐似啄,翘角如戈,雄伟秀丽。东南临水一泓,银泉潺潺,饶有情趣。西南角植盘槐一棵,苍老古朴,亭亭玉立。正面粉墙如屏,青藤缭绕,上刻“槐青石秀”。西墙开有六角园门,从园外眺望园内,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

其二为抱石居、假山。抱石居为二层砖结构仿古建筑,造型别致,结构精巧,辟有前后二院:前院临街,后院有太湖石堆叠的假山一座,纹理清晰,气势澎湃。屋宇居高,山石临下,惟妙惟肖地勾出了此居的特色。

其三为缀华堂、夕照亭和芭蕉小院。缀华堂为清代建筑,外观端庄大方,堂内木雕细致。夕照亭面向草坪,亭后为一小院,点植芭蕉,配以山石,透过漏窗,若隐若现,雨夜居此,“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是北景区园中之园的主体。

其四为碎玉亭、壁泉和波影榭。白壁粉墙,藤萝华盖,山石滴水,泉水涓涓,一榭临水而出。玉莲池水清澈,凭栏小憩,见鱼翔浅底,烦恼顿消,是汇龙潭北景区的水景。

其五为橘香园、翥云峰,是汇龙潭精湛的闲庭别园。桔香园春华香芸满园,秋实硕果累累,翥云峰一石玉立东南,同怡安堂汇为对景。

 

亮丽景点

 

南部景区

南部景区以汇龙潭为中心,沿墙置景。

汇龙潭  位于孔庙“仰高”石坊前,应奎山下,面积7600平方米。四周古木参天,数株百年枫杨傍水而立,有的树身已枯空,但枝叶依然茂盛。潭东北岸有棵俗称“树盘石”的大枫杨,树根部包围着一大块石头,成为园中一景。潭中筑有湖心亭,有九曲桥与岸相连,名玉虹桥。桥畔一亭,亭内有任政题写的“嘉乐亭”行书额。

应奎山  位于潭南部,堆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据县志记载“孔庙正南首有一座相当规模的留光寺,破坏孔庙的风水,便在孔庙前挖泥堆山作屏障,取名‘应奎’”。整修后的应奎山高11.3米,山上树木葱郁,环山围叠湖石,有石路盘旋而上直达山顶。

钟楼  位于潭南应奎山巅,钟楼造型为八角三层,2001年铸造。其状元钟高2002毫米,象征2002年正式落成;重1219公斤,象征嘉定孔庙建于公元1219年;钟体上镌刻着嘉定192名进士(其中3名状元)的姓名,钟腰上铸有象征孔子72位弟子的各具神态的72只狮子。从钟楼往下看,巍巍孔庙尽收眼底。

魁星阁  位于潭东畔,原为孔庙建筑群的一个组成。始建于清康熙前期,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道光七年(1827年)重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侵沪时被毁。原阁中塑魁星神像,供文人崇祀瞻仰,故名。1979年按原样在原地重建,阁方形,两层,高9米,面积50平方米,道光七年重修魁星阁的碑石仍置阁内。增设回梯,拾级而上,凭栏四眺,能饱览园内景色及孔庙外景,从应奎山俯视,魁星阁倒影映于潭中,别具情趣,是乃庠八景中的“聚奎穹阁”一景。

百鸟朝凤台  俗称打唱台,位于潭东侧草坪中央,坐南朝北,面积135平方米。原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于1976年由闸北区塘沽路第二小学(原沪北钱业会馆)迁至园内。戏台结构按原样恢复,装饰华丽,气势雄伟,藻井更为精致。井中斗拱拼成螺旋状,雕有小鸟440只,朱漆飞金,绚丽堂皇。井外四角(角蝉)雕刻凤凰,构成“丹凤朝阳”的形态。在四石额坊上有12幅三国演义故事浮雕,刀法细腻,形态逼真,是近代建筑艺术之精品。

碧荷池  碧荷池位于汇龙潭草坪东侧,面积近1000平方米。池形呈葫芦状,池北高处有假山瀑布,池周置有假山奇石,小桥流水,岸边种植奇草异木。清泉涓涓,流水潺潺,身临其境似在名山深涧。

井亭  位于碧荷池畔,是座花岗石亭,造型粗犷古朴。亭原在嘉定北至横沥河西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光绪元年(1874年)重建,民国37年(1948年)重修,1977年迁建于碧荷池畔。亭中原有水井,可供路人饮用,故称井亭,又名六里亭、茶亭。此亭迁入园内,游客在亭内小憩,夏闻荷花飘香,聆听泉涌潺潺,观赏游龙喷水、鱼儿跳跃,别具一番情趣。

侯黄纪念碑  位于潭南草坪西侧,是在抗日战争前夕,为纪念明末固守嘉定抗清殉难的侯峒曾、黄淳耀而建。民国25年(1936年),由嘉定全县教职员和学生捐资建造。碑高8.33米,基台四周设栏杆,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碑文由黄世祚撰,吴契书,孙仲渊刻石。

北部景区 

北部景区建筑较多,景色幽邃自然,成为汇龙潭公园的“园中园”。

玉莲池、波影榭  位于公园北部偏西南处,面积约294平方米。池四周以黄石叠置,自然高妙,高低错落,石岸中镶嵌碧桃垂柳,婀娜多姿,犹如植物由石缝中长出一般。池南部有座东西向三曲桥,桥下水面隔离不断。波影榭位于池东,临水而建,榭内悬胡文厥题的“波光云影”行书额。

碎玉泉、碎玉亭  位于玉莲池东侧,由粉墙、山石、红枫、壁泉组成。粉墙上辟月洞门,入园可听到泉水叮咚声,涓涓细水从石壁缝中流出,有似翠玉打碎的声音。泉南筑碎玉亭,亭内悬韩天衡题的“雅入深致”行书额。这里静中有动,静中有声,别有情趣。

夕照亭、芭蕉小院  位于园北部,东连怡安堂,西接北草坪。夕照亭为方形,高3米,面积20平方米,砖木结构,亭内悬方传鑫题的“余辉永驻”隶书额,亭前遍植杜鹃、红枫、景色诱人。亭后为芭蕉院,呈曲尺形,院中群植芭蕉,笋石矗立,格外幽静。

翠篁阁  位于公园北部东侧土丘上,玲珑小巧,秀雅简朴,呈方形,面积15平方米。西可俯视玉莲池,远眺篁篁翠竹,斑斑碧桃,听芭叶摇曳,声声入耳,心旷神怡。阁下有一假山洞景,极为幽雅,入洞避暑,凉爽透彻。阁三面皆窗,东窗上悬袁寿连题的“翠研欲滴”楷书额。

怡安堂、翥云峰  位于园北部,橘香园内。怡安堂原名诒安堂,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翁同题额。1981年由嘉定孩儿桥附近移建园内。1984年改建为怡安堂,由胡厥文题行书额,并成为公园北部的主建筑。堂三楹,硬山顶,砖木结构,秀雅无华,建筑面积118平方米。堂前竖一高丈余的峰石,俊秀雄奇,玲珑别致,具有太湖石的瘦、漏、皱、透的特点。石的右上方刻有小篆体“翥云峰”三字,为明代宋珏所书。此石原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御史赵洪范所有,赵在巡按云南期间,见此石清秀挺拔,遂设法运归乡里,取名“翥云峰”。赵家败落石多次易主,后归周姓。1980年字周家祠堂移入园内。

缀华堂  又称花厅,位于公园北部,怡安堂南,该堂原址在嘉定孩儿桥附近,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原名敬德堂,由冯照(梦龙)题额。1981年迁建于园内,由宋日昌题“缀华堂”行书额。堂三楹,硬山顶,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堂中梁柱镂花木雕,刻工精细,堂内置红木椅,壁上挂名人名画,显得古色古乡。庭院内种植桂花为主,配有红枫、绣球花,红白相间,花木扶疏,绿叶相衬,显得幽雅别致。

万佛宝塔  又称石佛塔,位于园北草坪西侧。塔系宋代建造,年代不详,原址在嘉定南门,1979年迁至县博物馆保管,1980年移置园内。塔置于两级基座之上,塔身6节,总高约4米。塔刹系莲花瓣柱,在方形塔柱上,三面刻佛像、双龙、花纹等浮雕,一面刻经文。现塔上字迹已模糊,唯“万佛宝塔”数字可辨。

畅观楼  位于园北端。原在嘉定黄渡镇,建于民国前期,1980年迁建园内,门楼两层,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雄伟秀丽,面积200平方米。门楼上悬张爱萍题写“畅观楼”行书额,南檐下悬陆俨少题写的“畅观楼”行书额。室内装饰古雅,木雕精细,其中游龙嬉珠图案尤为生动。楼前分列一对元代石狮,古朴浑厚,形态逼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嘉定汇龙潭公园(一)
上海孔庙·汇龙潭
州桥老街及汇龙潭公园
上海这个地方再次登上荧幕,趁着现在赶紧去,简直美到让人心醉……
汇龙潭里,记忆荡漾 | 张旻
嘉定一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