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古城公园

古城公园


 

古城公园面积3.88公顷,位于人民路新开河地区,与豫园、城隍庙相邻,是老城厢的一部分,处在旧上海城的边缘。

老城厢地区是上海城的发源地,而且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古城公园建设以改善豫园老城厢地区的环境质量、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采用现代的园林表现手法来体现“古”与“新”的结合与过渡,以丹凤楼、钱业公所、民居缩影等景点来反映上海传统文化历史,森林茶座、大草坪、下沉广场等景点为市民提供了休息和活动场所。

古城公园规划用地为A、B、C三块,其中:A块(东部)在人民路、安仁街、福佑路之间,面积34916平方米;B块(中部)在人民路、丽水路、福佑路小商品市场、城隍庙第一购物中心之间,面积18010平方米;C块(西部)在人民路、旧仓街、福佑路、河南南路之间,面积9032平方米,三块绿地总面积61958平方米。

 

建设历史

 

老城厢作为黄浦区老房旧房集中地区,1992年以来尚未形成规模性开发,一直到2001年6月成立老城厢开发建设指挥部之后,才进行大规模开发,意把该地区营造成为上海最高档的旅游商业和生态居住区之一。古城公园是黄浦区老城厢地区第一块大型绿地,其意义在于改善老城厢地区缺乏绿地的状况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的生活环境。

筹建古城公园设计招标时,有近10家设计公司参与投标,但其中大多数因设计理念复古有余,创新不足而投标失败,最后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松江方塔园的设计者冯纪忠教授确定总体构思。深化设计由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接。

古城公园工程从2001年10月下旬开始动迁,至2002年5月31日建成,共动迁居民4000余户,单位近200家,个体户100余户,总投资近10亿元。

 

规划设计

 

用创新的手法思索历史,并使其与现代上海的综合城市功能发展形成对话。

老城厢人多地少,交通拥挤,最缺树木和活动健身空间,故A、B、C三块绿地均做成林中空地形式。A块、C块绿地靠人民路一侧均做成开敞的疏林草地,B块绿地建一条在绿荫中长约90米的大花境,形成一大特色。由于古城公园的南面为办公、住宅和小商品市场,故A、B、C三块绿地的地形竖向设计均为南高北低,将杂乱、不美观的建筑物加以掩蔽;靠人民路一侧作微地形起伏,以利自然排水、造景和组织空间。

A块绿地是古城公园的绿化重点。总体方案通过设有一条无形的时间隧道,在豫园、城隍庙与新开河之间留出一条视线通道,把古城与浦东新区连通并与之对话,以形成一个宽阔的视觉走廊,使之敞怀面对浦江”。

沿公园主轴线上的下沉式广场至“丹凤台”的弧形坡道,几乎横贯了整个公园。坡道两边风格迥异:靠人民路新开河一侧是开敞式草地,让人感受到简洁通透的现代风格;而豫园一侧则是密植树林。这片树林自然地构成了老城厢城市肌理与现代城市空间的缓冲和过渡。丛林中,古典风范的“钱业公所”隐约可见,这座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的古建筑原先位于大东门外,这次在古城公园中重建,使用的梁、柱、砖刻等都是古建筑拆迁时保存起来的原物。这座见证了上海钱庄业发展的古迹如今正与上海现代金融区同处于一条轴线上,成了古城公园的魂魄。

两种风格的融合,在位于公园最高点的“丹凤台”达到高潮。这个仿丹凤楼建造的建筑上,有一段同样是意念式的古城墙,而这个5米高的平台,正面对着新辟的新开河绿地,站在这里凭栏远眺,足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回味上海的历史文化的价值。

在古城公园整个绿地中,A块绿地设有丹凤阁(现代、观光功能建筑)、钱业会馆(异地保护建筑)和3处集散广场、大树地坪等,供市民活动、休息。B块绿地设有七彩广场、林荫花境和树荫广场,后者与鄂尔多斯广场(步行街)相衔接,使绿地与商业街连成一体,为古城公园增添观光、休闲功能。在绿地土坡下设置半地下式绿化管理建筑和公厕,使古城公园绿地具有更为完善的使用功能。

 

景区和景点

 

“一间狭小的灶间”   古城公园中一个特别的景点。这个灶间里,有一架极窄的木扶梯,它是爬上小阁楼的通道,扶梯背后,甚至还隐藏着一只马桶;而灶间的两只水斗上,则装着7只水龙头,龙头上还加着铁罩上着锁……这正是昔日居住在古城公园所在地区的老城厢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沪南钱业公所  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原址在南市区施家弄133号。初建时为沪上钱庄业主集会议事之所。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有东西厢房、厅堂、砖雕门楼和清代碑刻。2000年,上海市进行旧城改造和道路建设时,把素有“中国古代金融博物馆”之称的沪南钱业公所这一优秀的清代建筑拆移。2002 年建设古城公园时,该建筑在园内使用原材料重建。古城公园的建成,使古老的豫园和浦东陆家嘴金融区连成了一线,而在这根轴线的中点,正是沪南钱业公所,从最老的市中心,到钱业公所,到现代金融区,这三点一线,具有相当高的观光价值。

丹凤台  全园的至高点。取自于上海历史上的重要园林景观“丹凤阁”建造。能拾级而上,站在丹凤台上可眺望外滩“三点一线”经典景观带……旁边的古城墙不但是整个弧形坡道的收尾,更是一种怀古的表现,表现了老城厢的历史,老上海的历史。

护城河  沿人民路的景观水系,是原来上海老城外的护城河位置。部分水系驳岸有古城墙韵味,暗喻护城河。整体景观自然,水草和顽石与水相伴,靠近人民路一侧开辟多排榉树组成的林荫道,可以凭栏赏水。

吊桥广场  公园的人民路入口广场,采用一座意念式的吊桥,跨越老城厢的护城河。

水院广场  在公园的西南侧,靠近老城厢处的入口,围合在大片竹林之中,水体和喷泉镶嵌其中。

直观新宇石牌坊  以联点景,一联是“坐听流水曲音雅,仰看摩天意气舒”,另一联是“虚意静象含包绵延历史,揽英接芳昭示磊落未来”,枋额题刻“直观新宇”。诗意地阐述了古城公园以需对实,建立时空走廊,连接古老豫园和陆家嘴现代建筑群的理念。

 

绿化种植

 

古城公园的树种选用能反映中国园林特色的传统植物和上海的乡土树种,有桂花、垂柳、香樟、银杏、枫杨、竹、榉树、玉兰、枫树、石榴、海棠、花梅、杜鹃、牡丹、南天竹、葱兰、鸢尾、萱草等,种植形式自然、传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需修剪的造型类植物。

绿化布局上以毛竹、哺鸡竹、茶秆竹等竹类植物和香樟密林作为弧形坡道长廊乃至整个绿地的绿化背景。在绿地中心的大草坪中孤植一些大规格的银杏、桂花、榉树、罗汉松、红枫、紫薇等老树,在正对主入口的中心位置上移植直径达100厘米的对节白腊作为镇园之宝。海棠、石榴、枫树等成片栽植在林缘或庭荫树下,形成花林、色叶林。垂柳、落羽杉、枫杨等临水栽植。花梅、罗汉松、杜鹃等栽植在竹林边,形成“岁寒三友”景观等。

古城公园种植乔木达1500多棵,竹子8000多株,植物种类达147种,其中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的全梢毛竹林,是目前上海市中心最大的毛竹林。新引进的40多种植物新品种,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其中包括加拿大糖槭、秃瓣杜英、菊花桃、灯心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一)
人民路新开河路:从“凤楼远眺”到古城公园
古城公园,与外滩相望
镜头记录上海老城厢(88)|老小孩讲述
游上海古城公园
【记忆】露香园、也是园……上海老城厢有这么多园林,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