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寺庙为何多建在山上?

自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就开始有了寺庙这种建筑。我国山区分布广,名山众多。俗语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凡是名山的山腰或顶部大都建有佛寺、庙宇、宫观。

从佛教来说,山寺是最多的。比较大的佛寺,一般有上、中、下三组佛寺,以山下为主,建立下寺,山中即建立中寺,山顶再建上寺。有的建两座寺:下寺及上寺,还有两寺并列于村庄的东西两端,称为东寺和西寺。所以中国有句古话:“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

从建筑的初始目的来讲,佛殿、佛塔乃至整座寺院的建立是为了奉佛,为僧徒信徒提供禅修拜佛的场所。

人们想象中的佛土的安静宁乐,供养丰饶,庄严妙好极乐世界之境,也只能以当代帝王贵官的生活蓝本加以理想化而来。

以一般人可能终生不得一见的皇宫贵邸作为模式建造寺庙,也能大大增加一般人渴求一观之心,有利于佛教传播与发展;除外观设计外,如何安置其位置才能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也是佛教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佛供于帐内须弥座上,而殿则至于高台之上,这里高台则不仅仅指建筑的台基,依托于地形使山本身作为建筑表现的一部分也可以锦上添花,使之配合周围高山形成形胜之势,从而更加凸显佛的威仪。

中国的寺庙为什么大多建在山上呢?

寺庙建在哪里,一个原则是根据教义的规定及祭祀对象选择地点,比如祭祀玉皇大帝的庙,应该建在山顶。比如泰山玉皇庙,就位于泰山天柱峰之上,是泰山最高的一处庙宇。

另一个原则是中国佛教要进行修持,一尘不染、脱离尘俗,必然要找到往来行人少的地方,用现代语言说,那个地方环境好。而古代的解释是,古人认为,那个地方是地脉运行形成的穴,生气在那里聚集,有利于修行。所以庙宇一般都建立在地气结穴之处,也就是生气聚集之处。而这种地方往往在山区,所以建设“山寺”。

其主要目的是登高远望,僧人道士进行修行,环境好,一是敬神;二是迎接神仙;三是一尘不染;四是长生不老;五是与世隔绝。同时,还使广大信士登入空门,引其入胜,思想开阔,使人神往,体现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向往的意境。

其实,在平原地区也可以找到地气结穴点,因此在那里也有建立寺庙的。那种是为了信徒朝拜方便,比如法源寺,大相国寺,白马寺等。

中国佛教的庙宇都是根据礼制制度建设的,不论多大的庙宇,都要根据礼制建造十分完整的、左右对称式的建筑,但是具体规模、建设规格有一定限制,这种限制仅在于各个殿宇的开间尺度、庙宇中的院内组合等,但在局部处理上,还是有许多变化。

道教建筑则不然,他们尊奉老子、张天师等建庙求仙,自己修行,使之长生不老,所以在庙宇建筑设计时都要求在深山中,选择天然胜地,利用人为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手法,不墨守成规,做自由式的布局。

例如在悬崖绝壁处建庙、架桥,桥上建屋,有大有小,远近不一,高低叠错,楼台殿阁建造其间。这样一来,好像是仙山楼阁,仙人要在这里下凡,或者作为迎接神仙的佳境,所以道教建筑绝大部分选址在难以攀登的山顶或山怀之中。

中国道教十大名山的庙宇大多数建在山顶端。庙宇也是上下相呼应,建庙时即考虑到这一因素,例如千华山就建有无梁观上院、无梁观下院。在山西还有山上建山,庙上建庙。即在山的顶端建庙,在庙院里又凸出一山峰,在峰顶又建庙,十分奇特。中国五镇名山,东西南北中,每座镇山山上都建有庙宇,上下呼应。中国道教名山,例如山西吕梁山、湖南岳麓山、甘肃天水玉泉观和平凉崆峒山、四川青城山、山东的泰山和崂山、浙江温岭雁荡山、广东增城罗浮山、江西贵溪龙虎山、河南洛阳的鸡冠山和伏牛山、江西九江庐山、江苏苏州天池山等,这些名山,山上、山下都建有庙宇。

中国五岳名山,中国道教十大名山大多数都以这种式样出现,将庙宇建在山顶端。

在那古老的青灰色的屋檐下,有一群修行人,在袅袅升起的轻烟中,双手合十,虔诚跪拜,在岁月从未间断过的哦啊唱诵中,重复着日复一日的青灯黄卷和暮鼓晨钟。

闲暇时刻,不妨悠闲漫步其中,香烟袅袅萦,游人坐相悦,禅房诵梵音。俯瞰绿树相合的堂,廊,亭,殿,感觉如入云端,如游仙境。佛门清幽,心境悠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灵毓秀一奇山——鞍山千山(人文景观篇)
住宅附近有庙宇道观怎么办?听听风水怎么说
如何识别道教、佛教建筑及古建
我国千年古庙,占了两座山、垂直悬空2千多米!建造过程至今成谜
让太白山文化走向世界
庵、观、寺、庙、刹、祠的区别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