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同时代,不同风韵
 
 

扇子,是中国文化里最美好的意象之一。


扇子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以随手可取的植物叶子或动物的羽毛、兽皮等物,进行简单的加工,用来扇风挡雨,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是有灵魂的物,会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出不同的风韵。比如最早的西汉扇子。


 


西汉,长柄大竹扇

 

实用的扇子出现还要早于西汉,马王堆出土了一把样式相似,只尺寸缩小的扇子,沈从文认为这就是“便面”,就可以用来扇风还能可以遮面。

 


西汉,小竹扇


周昉《挥扇仕女图》

张萱《捣练图》 


手拿一把小巧的扇子才会有了“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绮丽画面。



《唐人宫乐图》局部


唐代并没有多少扇子实物留下来,据说唯一的实物是新疆阿斯塔那地区出的。我们几乎只能从陶瓷、壁画中一窥真实的唐代。墓室壁画里的侍女们多将扇子直立举在面前,扇子多为椭圆形,扇柄稍长并且从扇面中间穿过,扇面也无多装饰。

 


唐代,新城公主墓壁画


折扇没有普及之前,团扇是男女通吃的。右边这柄扇子,是从一位南宋太学生墓里出土的,还刻了他的号“君玉”。这把扇子不仅是一把男性使用的团扇,而且还可以绕着扇柄旋转。在土里埋了七百多年,外表已经十分惨淡了,但是依然掩不住整体造型的精巧雅致,也没有一点脂粉气。 



北宋,《听琴图》局部

南宋,雕漆柄“君玉”团扇

 

至于宋画里那些女子所拿的扇子,那就更是小巧可爱了。尤其宋人女子的衣着大多讲究纤细流畅,更是衬托出那丝丝风流来。



南宋末,《招凉仕女图》

 

真正让折扇成为现在这样社会普遍接受,而且普及度还超越了团扇的时代是明代。明代对于折扇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它基本奠定了我们如今所见的折扇式样和审美取向。

 

要说明代折扇,首先要和源头的日本折扇区别一点:明代折扇的扇骨数量比日本同期的多,一般为十几根,多的也有上二十的。并且扇子的两面都糊扇面,一般是纸,让扇子成为书画的重要载体。而正是明代对于扇子文化性的要求,使它真正成为了“怀袖雅物”。

 


诸纯臣夫妇墓 泥金笺云逸山水画折扇

 

明代折扇大多出自墓葬,并且男女都有。有完整的已经难得了,上面的图案墨迹细看已经有了损失。仍然看得出明代折扇的书画更接近于文人画,素雅大方。更具有明代特色的折扇图案,莫过于十分有现代感的几何图案扇子!



明代黄元会夫妇墓出土,泥金折扇

诸纯臣夫妇墓,金笺几何图扇


明代的扇骨多而密,整把扇子似乎就没有什么空隙,所以装饰扇骨也成了时髦事。

 


朱守城夫妇墓 漆骨洒金人物花卉扇

故宫曾经搞过一个《清风徐来——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成扇展》的展览。所谓“成扇”就是完整的扇子:扇骨往往更好保存或再利用,出自名家或面料精致扇面可能被拿去另外装裱,所以扇子收藏中分家的情况很多。


这个展览里有符合我们对于扇子幻想的、很“仙”的扇子,多为团扇,扇面用半透明的材料制作,呈现出轻盈缥缈的感觉,也极大程度代表了清代扇子的风韵。 


“纳纱”《花蝶图》骨染雕夔龙纹柄团扇

“纳纱”《花蝶图》留青竹柄团扇


古人所用的纱,与我们现在所见的纱不太一样,经线俩俩相绞,尽管呈现出孔隙却结构稳定,在上面绣花也不至于让面料扭曲。


“纱绣”《花卉图》木雕花柄团扇

“纳纱”《佛手花鸟图》檀木雕花柄团扇


也有不绣花,纱料本身就有织出的暗花的。


“暗花纱”《水仙福寿图》斑竹柄团扇



莽鹄立《执扇就座仕女图》

黄山寿,《班姬纨扇仕女图》


虽然每个时代的审美不同,但那种对扇之美的感知力却是源远流长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扇子的渊源与发展
一尺扇面两尺画,小扇中的水墨乾坤
宋代之前的团扇绘画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慢慢折拢的古扇,却依旧怀念
国风夏至 古人“精致”日常中的夏日风潮
中国文人折扇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