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风入眠 不负丹青

  艺术并不能超越大自然,不过可以使其更加美化。这正是画家林风眠的创作起点。从故乡广东梅县到留学巴黎,从岭南画派亚热带色调到枫丹白露的朦胧诗意,林风眠的创作始终沉浸在自然主义中,并在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各派艺术中寻找到一套“风眠体”绘画语汇,形成独具一格的中西融合且不乏东方色彩的现代派画风。《画未了:林风眠传》就是以其艺术创作的几个重要时期贯穿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在笔墨间探索林风眠艺术思想的形成。

 人如其名,风眠,听风入眠,艺术使他一生沉醉其中,如微风般沁入灵魂。像达·芬奇说的,林风眠愿意走进自然中去,做自然的儿子。然而他的创作又不仅仅停留在临摹前人的创作技法,还广纳各派艺术精神。留学时居于塞纳河畔,自然成了卢浮宫的常客,从各派创作中汲取养分,在德国之行中又领略了北欧表现画派呈现出的精神的苦闷。林风眠不愿重复前人的老路,改造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度程式化,以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表现加以调和,创作出表现时代特色的作品,如他所说的,“艺术是表达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而画家的情感中有着时代的烙印,时代的变化影响着绘画的内容和技巧。因此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临摹前人。”

对时代和自然的离经叛道,林风眠求变求新的创作观念在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与徐悲鸿、潘天寿各执一词。林风眠的创作基调以线条和色彩表现自然界的生命,表现出最直观的感觉,摒弃中国文人画的笔墨形式以及西方学院派的僵化教条等匠气的模仿,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色彩、素描与透视技法,着重表现与情趣的渲染,这种创作依靠的是精密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洞察力,像听风者那样明察秋毫,契合了托尔斯泰对艺术的定义,把自己感觉到的东西用一定形式传达给别人,艺术家常能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我们可以说艺术家是具有特别的敏感的人物,此种观察且永无停止。故艺术家,能得事物之真。

  相较于徐悲鸿以西洋画的技巧改造中国画,林风眠则是寻求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其兼容并蓄的艺术观促成了《探索》的横空出世,它的诞生宣告林风眠迎来了他的创作巅峰。在这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巨作中,汇集了诸多中外思想领袖:希腊的荷马、意大利的但丁、中国的孔子、法国的雨果、俄国的托尔斯泰,粗犷奔放的线条勾勒出这一思想先驱的群像。表现主义与写实手法相结合的运用使作品不囿于宏大叙事,但却有着超越创作内容本身的丰厚意蕴,也正是蔡元培所说的“学术与民族上的调和”在艺术中的体现。这得益于他在学术上的钻研,从城市题材的《柏林咖啡馆》到以历史神话为背景的《古舞》、《金字塔》的驾轻就熟,无论是中国哲学的中和理念,还是希腊罗马神话,法国诗歌、德国艺术哲学精神都深有体会。

“风眠体”在他创作的每一个阶段日臻完善,在早期创作中,飘逸灵动的彩墨画比比皆是,从梦境中走来的《仕女》身后那个隐约浮现的美人幻影尽显朦胧之美,他笔下的裸女兼具传统绘画古典美女的神韵和西洋画传达的感官体验,圆润的曲线体现出年轻女子的妩媚和朝气。步入中年后,林风眠将笔触延伸至对人性的思考中,《人道》旨在剖析人之恶以及人性的残酷,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生之欲》以叔本华所说的“众生皆有生之欲”为主题,四只猛虎咆哮而出,体现出西方浪漫主义的奔放豪迈。他坚信,东西方艺术家的思想、眼光和取材上有着某种相似,受到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的启发,他发掘到了民间美术的可塑性,将传统绘画的母题与西方象征隐喻相结合。即便到了晚年,林风眠的创新精神从未止步,孤独寂寥、忧郁感伤赋予《屈原》、《基督之死》等作品放纵的线条、浓烈的墨色,沉淀了对死亡的思考,他怀念人生途中美好的景致,还有留下的遗憾,那些不得已而付之一炬的作品,就像那个令他一生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故乡,一回头便是永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乔维:如何评估书画家的地位|绘画|艺术家|齐白石传人
写意油画概念
谈意象油画创作中的“形”与“色”
林风眠 《戏曲人物》 尺寸:28.9×28.4cm 估价:350,000-550,000
唯有慧根 方成正果
北京匡时2018春拍 | 开宗立派:中国美术教育中的林吴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