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绩效沟通的技巧

绩效沟通的技巧

绩效沟通是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一种沟通,在具体的沟通实践中,管理者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一)积极倾听的技巧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从前面谈到的沟通过程模型中可以看出,双向沟通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信息发出者并不是单向地发出信息,还需要根据接收者的反应接收到相应的反馈,从而调整沟通的内容和方式。

积极倾听通常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解决问题。每个人在形成对某种事物或观念的正确判断之前,往往对其只有一些朴素的、模糊的认识,仅通过自己的思考很难得到充分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倾听能够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整理思路、解决问题。然而,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的先验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往往会阻碍有效沟通,甚至影响与下属的关系。

(1)管理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往往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有的管理者过于武断,将自己的看法视为当然的正确观点。这种先验意识使管理者难以接受与自己观点相左的看法,从而无法进行积极的倾听,阻碍了其与下属之间的有效沟通。

(2)管理者无意识的行为也会阻碍沟通的有效进行。例如,当下属走进上级的办公室,开始讲述今天在车间里遇到的问题时,管理者一边嘴里“嗯、嗯”着,一边还在翻看手中的文件。这时,管理者就使下属接收到了这样的反馈信息:他手中的文件才是有意义的事,他并不关心我要谈的问题。可想而知,这样的沟通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积极倾听的技巧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之一。有学者将积极倾听的技巧分为五种:解释对方的话、向对方表达认同、简要概括对方表达的内容、综合对方表达的内容并得出一个结论、站在对方角度进行大胆的设想。

(二)非语言沟通技巧

沟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传递的过程。在沟通的过程中,沟通双方往往需要通过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各自的想法。沟通双方能否很好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是影响建设性沟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各类肢体语言的基本含义的相关文献非常丰富,并且这些肢体语言基本上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当肢体语言脱离了具体的沟通环境时,这些肢体语言往往是空洞、没有意义的。为了真正理解肢体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我们必须结合沟通发生的环境、双方的关系和沟通的内容等进行综合的判断。但是,了解常见肢体语言的一般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敏锐地观察和理解沟通对象的想法,并从中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好的方向上影响沟通的进程。

(三)对信息的要求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双方的生活背景、经历以及个人观点和地位的不同,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接收者和发出者会对相同的信息符号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如何组织沟通信息,便于沟通双方准确理解,就成了保障沟通质量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在组织信息的过程中,管理者和下属需要保障绩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信息的完整性

信息的完整性是指在沟通中信息发出者需要尽量提供完整和全面的信息。具体来说,这要求信息发出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沟通中是否提供了全部的必要信息;是否根据听者的反馈回答了全部问题;是否为了实现沟通的目的,提供了必要的额外信息。信息提供是否完整,需要从沟通双方在沟通实践中的信息编码和解码全过程来确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已经把需要告诉对方的信息都表达了,但实际上,这往往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在绩效沟通中,信息不完整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例如,管理者和下属在就日常工作进行沟通的时候,信息的完整性就可能被忽视:下属可能提供部分绩效信息,以为管理者对很多信息都是清楚的;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辅导的时候,也常常会忽略一些他认为下属理所当然应该知道,但实际上下属可能不完全知道,或者不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等的信息。虽然在信息沟通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做到信息的面面俱到,但是管理者和下属都必须做到不遗漏关键信息。

2.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的准确性是指提供的信息对沟通双方来说应该是准确的。沟通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根据环境和对象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从而帮助对方精确领会全部的信息。

许多关于人际沟通的研究关注信息的准确性。这些研究普遍强调,应该使信息在整个传送过程(编码和解码)中基本不改变或不偏离原意,并将之视为有效沟通的基本特征。为了保障沟通双方对信息都有精确的理解,我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来源对沟通双方来说都应该是可靠的。在沟通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准确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原始数据的可靠性不符合沟通的需要。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失误提出意见时,就必须使用双方都能够认同的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例如,甲和乙之间有一些私人矛盾。如果管理者以甲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对乙的怠工行为提出批评,就容易遭到乙的排斥。即使这种情况是客观发生的,这样的沟通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沟通信息的可靠性没有得到接收者的认同。

(2)信息传递方式有助于沟通双方准确理解信息。在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应该使用沟通双方都能够理解的媒介手段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一,选择合适的媒介手段。目前主要的媒介包括会谈、书面报告、信息系统等。在选择媒介时,管理者不能仅凭信息发出者的意愿,而要根据沟通对象的特征、沟通的目的以及各方面的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管理者要针对某个下属在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辅导,通常就应该采用一对一面谈的形式;而对于团队工作中的问题,在团队成员数量有限并有可能集中而不影响工作进展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团队集体会谈的方式进行沟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使用企业内部网络或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进行管理者与下属双方的沟通。但是,如果下属的工作环境和个人经济情况决定其没有经常上网的条件,管理者片面地追求时髦的管理手段就可能达不到任何效果。这种情况下,信息系统远不如车间里的小黑板来得有效。

第二,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主要注意恰当的词汇和恰当的语言风格两个方面。①双方要对沟通词汇有准确的理解,主要是由于沟通双方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对相同词汇的不同理解。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美国商务代表团到日本参加谈判,直到要打道回府时,他们才发现双方离达成共识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在谈判中,每当日方对于价格等问题提出异议时,只要美方在其他方面略作让步,日方代表就会回答“哈伊、哈伊”。之后,美方就将谈判引入下一个议题。实际上,日本人说“哈伊”(日语中的“是”)只是意味着理解了对方的意思,而并不代表对对方意思的认同。②关于语言风格的选择,沟通双方可以根据不同的沟通主题,决定是选择正式语言、非正式语言,还是非规范语言。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适用于不同的沟通方式,服务于不同的沟通对象和沟通目的。在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进行的非正式沟通中,人们更多地运用非正式的语言进行交流,甚至会使用一些在工作场所中大家都能够理解的非规范语言。但是在正式的书面沟通(如定期的工作报告)中,人们就会更倾向于使用正式语言精确地表达信息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际关系论文
团队管理与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第四版)基础篇-活动1
绩效沟通-绩效管理的关键技能 - 赵日磊博客 - 世界经理人网站
绩效面谈与沟通技巧(建议HR收藏)
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的7种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