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因果报应思想与道德教化主题

古语云:“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因果报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份,是宇宙的法则和自然规律,儒家讲“人心不仁,天心不佑”;道家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果报应思想更是佛家的根本思想之一。中国有文学教化的传统,传统文化赋予了古典小说以道德教化为主题,因此古典小说中存在着因果报应主题,各时期各类小说(笔记、传奇、话本、章回小说)中都有表现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有的独立成篇,有的穿插于其它故事之间,内容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信因果报应可以提高人的责任意识,使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任何事都必须考虑到后果,不仅是眼前的现实的后果,还有将来的报应。中国古代历来就要求文艺要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小说作为文学中的一种样式,一般是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同时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古典小说一般是从作品结构上以果报思想作为整体结构的基础,并与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说教结合在一起,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表达出抑恶扬善,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从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到六朝小说、唐宋传奇、明清小说等,其中的经典作品无不体现出“教以化之”的社会功用,歌颂光明正义,鞭挞黑暗腐朽,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劝人为善,遵从天理。以下举几个方面的例子。

一、天命观

古人认为“天”不仅主宰着无穷世事和人的命运,而且还能区别善恶而给人以佐助或惩罚。古典小说非常突出的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观,宣扬天道循环、善恶承负、因果报应的信条。如《封神演义》揭示了正义必胜的道理。其主旨是尊道崇德,激浊扬清,认为有德者是天命之所归,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商纣无道,祸国殃民,最终败亡。书中的道德高尚之士无不顺天而行:神仙世界中的老子、元始、准提、接引等助周反商,替天行道;周文王、周武王实行仁政;姜子牙辅周灭纣。书中还讲到古代社会是以道德为核心,人们至高的追求就是求道,以达天人合一。“道德”从表层按着天理做好人,积累德行,深入就涉及思想境界的升华,人可以通过修炼而达到更高的标准,以至成仙得道,有圆满而美好的归宿。

《三国演义》全书通篇讲述的就是一个“义”字,宣扬忠孝节义,天命天理,治国平天下,也有谋略、智能在其中,强调“顺天命”。小说开篇题词即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天运循环”思想点明意旨,结尾诗词中有:“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首尾呼应。书中多次讲到“天意”主宰着人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认为预兆吉凶、星辰明晦、天文干象变化等都是“天意”的表现,故此书中非常重视各种预言、预兆等的描写,言及吉凶之兆的地方约三十余处。汉代桓灵失政,书中便言有狂风、地震、海水泛溢等“种种不祥”,上天以此示警。诸葛亮等人很重视天文干象、世事先兆,凡兆几乎都要追问主何吉凶,而每一个兆示,在书中无不应验。书中人物得助或成功之时,多言“天佑”、“天助”、“天授”、“天赐”一类的话语。

二、洞明世事与人生

古人认为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提出人生归属问题。意在警醒世人:且莫费尽心机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唯有积德行善,修道向善才是真正心灵的归宿。如《南柯太守传》讲述一东平人淳于棼梦入大槐安国,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甚有政绩,荣耀一时,后有檀萝国军来侵,淳于棼战败,不久公主亦病死,淳于棼遭国王疑忌而遣归。一梦醒来,才发现适才所游之处“槐安国”和“檀萝国”乃一株古槐树下两处蚁穴,于是感人生之虚幻,遂栖心道门。后来成语即有所谓“南柯一梦”,比喻荣华富贵不过是人生梦幻。与此典故类似的还有“黄粱一梦”(《枕中记》):卢生应举不第,但他渴望求得功名,遇一道士点化他,在梦中得到荣华富贵,历经大起大落,等到醒来,发现店主人蒸的黄米饭还没有熟。卢生大彻大悟,世事终将一场空,于是入山修道,遂成仙道。

再如《红楼梦》中“梦”者,一切皆虚幻也;“红楼梦”者,红尘梦幻也。书中中心线索是一块灵石的经历,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幻为人身,后又引登彼岸。书中的《鸟投林》告诉人们:世间万事有因,欠债必还,曲终人散;书中跛足道人在《好了歌》中罗列了炎凉世态中人情冷暖变化的种种现象;而甄士隐的注解则更进一步洞察了世事皆虚,并且看穿了世人的荒唐之处在于“反认他乡是故乡”。喻示世人来头非比寻常,从天上而来,从远古走来,切勿迷失本来面目,抛弃对红楼的痴迷,梦醒时明心见性,返本归真。

《西游记》是一部觉悟之书,教化人们只有向善才是人生正道,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传东土的故事,展示的是人生的超越过程与圆满美好的结局。他们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却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他们对佛法的坚定信仰鼓舞着后人。书中多次强调因果报应的思想,如“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等都是明显的说教。具体事例如车迟国国王不敬佛遭到报应,孙悟空帮助除去妖精,解救了那些受妖精诬陷迫害的僧人,并劝谏国王“莫信妖邪,从此敬佛也敬道”;凤仙郡郡侯不敬天地使当地连年亢旱,孙悟空劝谏郡侯:“只有改过向善,敬奉神佛,感动上天,才会下雨。”郡侯悔过自新,领着文武官员天天念佛向善,祭拜天地,满城人民无一家一人不礼佛敬天,善声盈耳。上天于是普降甘霖。《西游记》中还宣扬了佛法无边的思想,书中展现了瑰丽无比的神佛世界,无可比拟,令人神往。

《东游记》讲述了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启悟人们面对世事沧桑,一切如过往云烟,有的只是对人之为人的本体思考,对生命、宇宙奥秘的探求,对无限永恒境界的向往,看破红尘,抛弃名利,返回自己的先天本性,回到自己的本来的地方。


 

来源:迎春论坛   作者:静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談因果報應思想與古典小說道德教化主題
亘古以来读不懂的老子道德经(评析道德经第二章)
谈《诗经》中的敬天思想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到底说了什么?
【新时代文学】贺荣​||探访千年古刹甘露寺(游记)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