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父母已经没有了自我

【我们的父母已经没有了自我】

除了那些位高权重、功成名就、富甲一方的人,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大都过早的失去了自我。美国的普遍规律是,当选择了婚姻,父母把哺育培养儿女看作是天职。在他们成人后,这一切基本上结束了。除了血缘关系和多年的亲情外,两代人又回到了成人间的游戏规则中。那就是,彼此尊重,尽量不干扰和影响对方的生活。而且只有在双方都有意愿时,才去分享重要的人生经历。而美国的父母,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回久违的爱好或新的兴趣,活回自己。

大多数华人,尤其在中国,从儿女报到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开始消耗自我,把对儿女的关注一直进行到告别人世。尤其是在晚年,甚至把这种消耗变成负值,变成强烈要求儿女关注。

最有争议的是对隔代人的关注,最常见的是强行接管,这大大延迟了晚辈成熟地周期。我们为什么不先问一下,孩子,你需要这种帮助吗?

儿女还有一个困惑是,逐渐老去的父母,除了对自己和隔代人的关注与日俱增外,也越来越多地寻求晚辈对他们的关注。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横行的今天,已经达到令人恐惧的程度,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我们孝,不是简单的陪着父母,消耗时间。而是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在这里我们不谈物质)引导他们找到新的乐趣和关注点。最最重要的是要清楚的知道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心中最恐惧的是什么,最不愿暴露的是什么。而这些,恰恰是他们难以启齿,也是我们最少警觉到的。

如何让一个家庭中的互相关注回到理性层面,变成良性互动。

首先,我们可以设法让父母充满激情的回忆青春时光,把所有过往的遗憾充分过滤,寻找各种重拾旧梦地机会,研判可行性。

其次,审视所有新的东西,挑几个能上手的开始了解、探究。(别以老,学习困难为借口,你紧盯晚辈的时间,上几个大学都够了)。而且,当你有了新的兴趣,你又开始了新的成长,心由此回到了青春状态。有一种又活回自己的感觉。此时,儿女甚至会主动关注你。想一想这种情景,恐怕都能让你兴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自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从懂事那天开始,就想摆脱监管。关心要有度,关爱要有节,双方都感到舒适才是最好状态。即使热恋,短暂分离再聚,也比腻不可分来得更好。我为你好,是做,而不是说。让儿女觉得需要你,远比你强迫他们接受好。

作为儿女,我们要想办法把对父母的问候,从爸妈身体好吗?变成,爸妈,新的东西你们学的怎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老了,做好这三件事,才能安度余生
俗语说:“姑死舅埋,表兄表弟不来”,啥讲究?下半句说透了人性
如何说服固执的老人?
农村俗语:“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指哪三不过?有道理吗?
丁振良原创丨《寒夜里:一根颤抖的拐杖》读后感
世说新语:不过生日(陈景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