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甘于现状又不思进取?你需要一套“行为科学管理术”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我们度过了有史以来最长的春节。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假期时,有不少小伙伴都立下了新一年的flag,比如减肥、学英语、读书等等,打算用这个超长假期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可是现实却很无奈:

原本打算练出马甲线,第一天开始运动,第二天就中断了,第三天忍不住吃吃吃,第五六七八天赖床不起;

原本打算背4000个单词,第一天背了50个,第二天就中断了,第三天开始放飞自我,第五六七八天“煲”美剧;

原本打算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书一小时,第二天就中断了,第三天开始打游戏,第五六七八天都在打大boss。

......

等到假期结束,才发现自己又一事无成。

为什么,我们明明充满了斗志,也制定了计划,可就是不愿意行动呢?

今天,就来分享一个提高行动力的秘籍,帮大家彻底打破这个“不甘于现状又不思进取”的困境。

我们为什么没有改变?

在解决行动力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没有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没能按照计划进行”而感到自责,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强,不敢迈出第一步,是一个没用的人。

事实上,哪怕是再优秀的人,也会倾向于留在“舒适区”里,不接受挑战,不去改变自己。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本性如此。

日本著名脑神经科学家菅原道仁,有长达20年的诊疗经验,他对大脑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脑天生懒惰、喜欢随大流,且经不住诱惑。”

大脑作为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重量占成年人体重的2%,消耗的能量却达到了一日所需能量的20%。

这个高消耗的特点,导致大脑“想尽一切办法节约能量”。

怎么做才能节约能量,当然是“好吃懒做”!

比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体现效果的运动,不如把蛋糕塞到口中,享受立刻就能得到的美味;

比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结果的学习,不如继续躺在床上,享受立刻就能得到的舒适;

跟未来的承诺比起来,现在就能得到的反馈更让人心动。

我们之所以今天斗志昂扬,明天一蹶不振, 完全是因为大脑无时无刻都在“教唆”。

所以,自我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刻地认识到:

要改变自己是很难的。

自我改变相当于向大脑发起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反反复复地尝试,才有可能成功。

而且,失败很正常,我们不需要因为一次失败就过度地自责、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自己的意志力。

我们并不了解自己

我们无法改变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并不了解自己。

前面我们提到大脑天性懒惰,不喜欢思考,这种懒惰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副作用”——认知偏差,你看到的并不是你看到的。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

什么意思?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自利归隐偏差:指人们在成功时,会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而在失败时,就把锅甩给别人或是外部环境。

比如你正在戒烟,有一天朋友把烟递给你。如果你没吸烟,就会称赞自己有自控力;如果你吸烟了,事后就甩锅给别人,说是因为朋友递烟,才想要吸烟的。

2.过度自信偏差:90%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是在平均水平之上。

比如“我今天一定要读50本书”,“这个月我要瘦20斤”等等,人们总是因为过度自信而立乐flag,之后又因为无法实现而打脸。

3.幸存者偏差:只看到1%的成功,就忽略了99%的失败。

比如我们在网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文章:《一个月时间,我从120斤的胖子蜕变为S身材辣妈》,《从月薪3000逆袭到百万年薪,他是怎么做到的》,看了别人的成功案例,误以为自己也能获得成功,却忘记了背后还有许多失败的人。

正是因为认知偏差的存在,我们不能理性、客观的看待自己、看清事实。

成功一次,就以为自己走在走上了巅峰,洋洋得意;失败一次,又觉得自己跌落了谷底,一蹶不振。事实上,一两次的成功和失败并不代表什么,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不了解自己,以及对事实赋予错误的评价,使我们很快就放弃了改变。

怎么做才能改变?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想要改变自己,学会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看待失败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总是半途而废的怪圈。

那么,在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以后,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行动力,真正发生改变呢?

有以下三个方法:

1.行动科学管理术:

“行动科学管理术”是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排除一切抽象的概念和无法测量的因素,只以“行动”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

他利用“ABC模型”来解释人的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A=Antecedent(前提条件)

B=Behavior(行动)

C=Consequence(结果)

比如我的目标是在夏天到来之前练出马甲线,铺开瑜伽垫、去健身房就是“前提条件”,进行腹肌锻炼是“行动”,练出马甲线、身材变好是“结果”。

“制造好的环境”和“好的结果”,都会促使人们行动。

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列一张表格,把整个行动过程都写出来,关于C(结果),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写出来。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状态,如果你的目标行为是需要减少的,它就是过剩行为,那么首先应该消除A(前提条件),使其难以发生。

比如我不想吃零食,就不要让家里出现零食。

但是,如果是C(结果)的影响更大,你也需要准备一个“替换行为”,来得到与C相似的结果。

比如我不想去聚餐,但是想跟朋友玩耍,就约朋友一起爬山、跑步等。

为了制造好的前提条件,我可以多去健身房,买一些水果放在家里解馋;为了创造好的结果,我也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些奖励条件,如果实现目标就买一套好看的新衣服等等。

通过记录“ABC模型”,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到自己的状态,发现是那些事情阻碍了我们行动,通过排除障碍来提高行动力。

2.允许自己有一个烂开头

提高行动力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允许自己有一个烂开头。

前面我们提到“过度自信偏差”,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制定的目标,其实是不符合自身能力的。“烂开头”,就是指在一开始制定目标的时候,让目标尽量简单。

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先打小怪练级,提升装备,然后再一步步通关,最后攻打大boss。因为这个过程循环渐进,最后有大概率会成功,所以我们都很喜欢玩游戏。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在一开始就让自己挑战大boss,结果就是因为太自不量力而屡屡挑战失败,最后丧失自信心。

建立烂的开头,有一个“行动三原则”,指每一个任务,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从三开始。

比如你想要做运动,第一天就只做3个仰卧起坐;想要学英语,第一天就只背3个单词;想看书,第一天就只看3页等等。

今天完成了“行动三原则”的目标,明天就把目标向上调一点,每天如此,直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如果中途中断了,也不要紧,就又从“三”开始,慢慢往上加。

“烂开头”的好处就是吸引我们开始去做,因为想着“既然这么简单,那我很快就能完成”,所有愿意立刻付诸行动,而不是拖延着不去做。

万事开头难,其实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之后的每一步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3.劣后顺序,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提高行动力的第二个方法,就是使用“劣后顺序”。

很多时候,我们制定任务,都会使用优先顺序,即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相对没那么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

这么做有一个弊端,就是我们列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任务,在时间不充裕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先做没那么重要的事,结果真正重要的事情却没怎么做。

劣后顺序,就是学会舍弃。

比如今天有10个任务,我们就把其中应该去做但是不是非做不可的4件事情去掉,只留下真正重要且紧急的6件事。

这样我们的任务量就减少了,反而更有可能完成这些任务。

在《乔布斯传》里,有一个讲乔布斯的例子。

他把公司中最优秀的员工交到一起开集思会,大家几天几夜讨论公司最重要的100件事情。写出100件事情之后开始投票,删除不重要的90件事,只留下10件事。然后乔布斯又说,现在再删除没那么重要的3件事,结果大家又进行了激烈地争吵。最后,乔布斯要求大家只留下一件最重要的事。

这件事,就是苹果公司明年要去做的。

乔布斯所用到的,也是劣后顺序的方法。

通过劣后顺序,我们能够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事情,并不是非做不可,最后留下来的,才是最重要的事。

总结:

“不甘于现状又不思进取”,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状态。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天性懒惰,不想去行动。想要改变现状,首先要建立起对“失败”正确的认知。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行为科学管理术的ABC模型,从小的目标开始和劣后顺序这三个方法来提高行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认识自我中行动起来
醒醒吧,改变《从行动开始》,不是从脑开始
如果你的执行力很差,又想让想法付诸行动,建议试试这几个方法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出现认知偏差
我们的大脑如何产生认知偏差
一定要知道的50种认知偏差,终生受益(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