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四年后的相互理解:我和爸爸

作者:刘同,选自《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当我鼓起勇气报考中文系时,我早已预料到父母的反对,只是没想到会那么激烈,激烈到我爸的眼神在我身上已经失去了焦点,我妈每天唉声叹气,仿佛我考上了大学并不是出路,唯有选择了他们能看到我未来生活的专业——医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他们,只一味地觉得凭什么你们要干涉我的生活?! 为什么你们要干涉我的生活?!如果你们管我生管我活管我死的话,为什么还要把我生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的脾气被青春的糙面磨得光滑又锐利,以为所有事物的结果只有两面。所以执拗,不管不顾,对我爸说:“如果你不让我读中文系,我们就断绝父子关系。”


断绝关系,这句话说起来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我没有做过父亲,不知道做父亲要经过怎样的磨砺,我也记不清楚父亲对小时候的我投入过多少的凝视,我所有的怒气只来源于他想控制我的生活。


不吃饭,不说话,关在房间里不出来,这样的表现似乎在每一个即将20岁的年轻人身上都出现过。父亲如钢铁,决定了就绝对不妥协,哪怕后悔也不会表露。子女如磁石,将同性磁极对准目标,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有交集。最后妥协的都是母亲,担心父亲气坏身体,担心子女憋出毛病,比如我妈,那段日子以泪洗面,最后只能瞒着我爸对我说:“儿子,我问了很多人,其实学中文也没什么不好,你如果一定要学就学吧,努力就行了。”


我点点头。


那时我并不能理解我爸的心情。他从16岁开始,与医学结缘一生。而我从未对医学产生过兴趣,所以没有任何想了解的欲望。我的一句“我要学中文”将自己与我爸一辈子的理想一刀两断。


事已至此,我爸也只能选择接受。之后便是长期的零交流,大学放假回家,即使两个人坐在同一个沙发上,谁也不说话。不说话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想跟他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他担心的却是我找不到工作。我想跟他发誓我一定会努力,但所有言语跟真正的未来相比都很无力,除了安慰他和自己,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不说话的原因,我大概也预料得到,当我当着全家人的面拒绝了他的建议,然后一意孤行选择了另一条路,他那么多年的父亲形象被一个18岁的孩子在外人面前砸得粉碎。他一定觉得在我面前已然失去了威望,无论他再说什么,我都不会往心里去了吧。他不说话,也许只是不想再被我伤害吧。


大二,他看见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写的是他。


大三,他知道我陆续发表文章,还在尝试写小说,厚厚的几百页信纸,全是干干净净的梦想。大四,我考入湖南电视台,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因为节目主持人请假的原因,制作人让我出镜播报新闻,家乡的父老乡亲突然能从电视上看到我的样子,他似乎松了一口气。


工作一年,我辞去工作,选择北漂。他什么都没说,我临走时,他在火车站塞给我一些钱。我鼻头酸酸的,但却突然笑了起来,我问他:“你这些钱是私房钱吧?钱都在妈妈那儿,你给我了,你就没钱打牌了啊。”他的表情变得很古怪,尴尬的爸爸一直都是那种古怪的表情。


再后来,我离家越来越远,每天只能电话联系,一年见面的机会也不过两三次。


刚到北京的时候,我不太适应干燥的气候,夜里睡觉鼻血会流得枕头上到处都是。我吓坏了,不管凌晨几点都给家里打电话,问爸爸怎么回事。他安慰我说:“没事没事,只是空气干燥,鼻腔的血管破裂,多喝水,多注意休息就好。”没过几天,就收到了爸爸给我寄的一箱熬好的真空包装的中药,附了一张纸条:一天一袋,加温。


离开家,离开他之后,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再看待学医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的抗拒确实过激了些。但好在,我是一个脸皮特别厚的人,读大学时只要同学们身体稍微有一些症状,我就会打电话问爸爸怎么解决,以至于班上的同学去医院之前都会来我这儿问问情况,而我无论是毕业了,还是工作了,无论是在长沙还是在北京,身体稍微不舒服,就会打电话给他。他总能第一时间给我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告诉我去药店买什么药。很多人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爸爸,省去了很多去医院看门诊的时间,我也就很得意的样子,持续至今。


随着我年纪越来越大,18 岁的我,25 岁的我,30 岁的我,和爸爸的关系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软化。谁也没有再提过当初的决裂,一切就埋在心底,过去就过去了。


2013年,我和父母参加了一档名为《青春万岁》的节目录制,说到我选择专业那一段,我说着说着,突然发现爸爸半低着头什么都不说,似乎是在沉思。等我再仔细看时,发现爸爸眼睛里全是泪水。主持人徐平姐问原因,我爸低着头,什么也不说,眼泪一直流,那是32年以来,我第一次看爸爸哭得那么伤心,爷爷走的时候,爸爸也未这样失态过。


徐平姐问:“是不是当时不能理解儿子的做法?”


爸爸点了点低着的头。


徐平姐问:“是不是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的事业儿子不能继承,您觉得惋惜?”


爸爸仍旧点了点低着的头。


徐平姐继续问:“您是不是怕儿子选择了别的专业,未来的生活会过得很辛苦?”


爸爸豆大的泪珠滴落在他用力撑住膝盖的手背上,开始抽泣,像个低头认错的孩子。妈妈眼眶瞬间变得通红,她的左手紧紧握住爸爸的右手,深深地呼吸,像两根叠加才能漂浮的稻草,像两个一直相依为命的人。


我从来不知道这么多年以来,爸爸的心里一直压抑着莫大的委屈,这些委屈从未得到释放和体谅,也从未有人关心过他委屈的是什么,我甚至不关心他是否有委屈。


因为不愿意多一些理解,我在自己和爸爸之间深深地砌了一堵心墙。


妈妈说,因为我高三之前的成绩都不算好,性格也不突出,唯一能让我生活不那么辛苦的方式就是读一个医科院校,然后进父母工作的单位顶个职位。也许赚不了很多钱,见不了太多世面,但我能不为人际关系发愁,能不为找工作而四处低头。


因为我从未考出让他们安心的成绩,所以他们的安排全是因为担心,并非包办。


妈妈继续说:“他第一次从湖南台离职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头发和眉毛不停地掉,他给他爸爸打完电话说完辞职的决定,他爸爸心里特别难受,一直觉得儿子受苦是因为自己没有本事。后来他去了北京,一开始每天夜里流鼻血,后来春节晚上赶节目还被人抢劫,这些我和他爸爸一直很担心,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谁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能生活得好一些,我们不希望他在外面那么危险、那么辛苦。”


我想起18 岁的自己站在客厅里,对我爸大吼:“如果你不同意我读中文系,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再对比今天爸爸妈妈说的这些话,我看着他们,眼泪也止不住地流。懊恼,悔恨,想大嘴巴抽自己,想回到过去制止撂狠话的自己,想开口对父母道歉……但这些终究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


一晃十四年过去,爸爸终于绷不住了,在我面前放肆地流泪,这十四年他去大学看过我,我工作后他去长沙看过我,也来北京看过我,但从未提起过心里的这个疙瘩。


我握住他的手,好想对他说:“爸,我错了。”

但我握住他的手,侧低着头,说出来的话却是:“爸,别哭了,我现在不是很好吗?”


父母和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千差万别,是因为骨子里都有一根折也折不断的钢筋立在那儿。


后来,我再去学校和大学生们交流,每当有同学不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时,我都会想起自己的故事。


你不好了,他们会失落,他们会用尽全力保护你。


你好了,他们也会失落,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保护不了你了。


无论我们好不好,他们都会失落,我们从孩子变成了自己掌握命运的人,不再如当年一样任何事都会依附于他们。这种失落,也许只有到我们成为父母的那一天才会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吐槽家长吼娃征文刷屏 家长:笑了又哭了
《家有独生子女》上集
百姓网谈(5)
要陪孩子成长,不要替孩子成长(卢勤)
搞笑 以后别叫我爸
孝敬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