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子来自乡间------作者:潘大林
                       才子来自乡间
 
                             ——古诗文大家彭昱尧 

一位来自平南乡下的农家孩子,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靠着百乐的赏识,在他短短41岁的人生中,尽管没能考上进士的功名,却成就了许多进士所难以企及的才名,成为广西清末名震遐迩的“杉湖十子”和“岭西五家”之一,成为一代散文和诗作的大家,其人其诗其文,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彭昱尧(18091851),字子穆,平南县镇隆周塘村人,出生于当地一个中产之家,曾祖父和祖父都担任过州训导、学正一类主管教育的官员,父亲彭廷柱则是府学生,素以忠孝著称,但英年早逝。即使如此,彭昱尧也可谓出身书香门第了。彭昱尧18岁那年补县学生,考试经常取得好成绩。在县学那几年,他才华横逸,博览群书,又性格豪放,不入俗流,既熟读经史子集,又对八股文不感兴趣,经常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故乡的奇丽景色、妖娆风物和淳朴的民风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进了他的诗词中。后人为彭昱尧所编的《致翼堂遗稿》第一首,写的就是那他那份独钓江干、享受自然却又有点百无聊赖的心情:

    拔地峰峦耸黛鬟,满林红树夕阳殷。

    无边秋色来三楚,终古滩声战百蛮。

    春梦易醒何处遣?离愁因醉暂时删。

    欲将泛宅随渔隐,独钓苍茫笠泽湾。

彭旭尧26岁那年,广西学政池生春到浔州府选拔人才,发现了才气横溢的他,这一下犹如为百乐看中的千里马,开始跃蹄腾飞起来。池生春将他带往省城桂林,招为幕府,使他犹如一颗沉埋在泥土里的珍珠,一下光芒闪烁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池生春断言:“异日老夫当为彼出一头地。”彭旭昱视池生春为师长,池则为他全力提携鼓吹,使他认识了当时桂林的朱琦、龙启瑞等文坛巨子。自此,他与这些名流密切来往,切蹉琢磨,参与了桂林的杉湖诗文活动,互相唱和酬答,受到众人赏识,很快就成为了其中的中坚力量。

在恩师的知遇和栽培下,彭昱尧如渔得水,快乐地畅游在文湖诗海之中,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文友王拯在他所拟的《彭子穆墓表》中称赞其时的他:“激昂才气,自将不可一世,时为歌诗,纵恣横逸,光色万变,每相引而益奇。”

他的诗作,大多写他一生的羁旅行役和所见所闻,祖国各地的河山风光、古迹名胜在他的笔下得到深情的描摹,从中表达出他对世情的评判和对社会的臧否。他的《云壑》一诗就这样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有一种雄浑沉郁之气:“岁月三秋尽,潇湘万里深。关山乡国梦,生死别离心。雁断天边信,弦孤海上琴。刺船人不见,云壑杳沉沉。”他的另一首《客梦》,则突出地表达了他的故园之思:万山围客梦,一夕度乡关。相去千余里,还家咫尺间。别怜予季久,慈解老亲颜。恍恍疑真境,神魂觉未闲。

他更多的诗,则是通过思古怀古,表现了作者深入探究历史的拷问精神,从中抒发出自己沉郁的感慨。他的长诗《陆丞相祠》,通过对南宋末年宰相陆秀夫于大厦将倾之时仍全力支撑的悲剧性命运,讴歌了他勇于以身殉国的的凛然气节,表达了作者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追慕和肯定:别换兴亡局,间关遁水滨。峰含黄屋瘴,浪拍翠华尘。南渡红羊劫,西风白雁嗔。五坡师已溃,半壁浪无垠。闽粤孤孩托,江山寸土沦。残棋愁国手,余烬付斯人。樯燕巢同破,宫花岛不春。泣怜一块肉,殉致百年身。泪拭朝衣湿,波腾战鼓振。崖门沉日月,海底正君臣。潮汐埋殇骨,风涛荡鬼磷。生原依豹尾,死亦抱龙鳞。大节侔文谢,穷奇恨贾秦。断霞明碧血,流水送丹宸。遗庙陈刍狗,荒坟卧石麟。沧溟羲镜晓,终古照嶙峋。

他这种历史意识,几乎是随时随地、无所不的。他的《浔州新乐府》中,就对死节于守城的刘太守、周公父子等人的颂扬,但出于所秉持的封建道德观念的历史局限,他同样盛赞了那些对丈夫忠贞不二、从一而终的民间贞女。 

对于天灾人祸和老百姓的苦难生活,他的诗中也有反映。他的《淮南水灾诗》,对当时淮南水灾之后的灾情,有真切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同情:惊飚噫烈烈,淮水流汤汤。东南洊水灾,生计真苍黄。榱倾胜残甓,屋破惟颓墙。搘苇为蘧庐,编木作舟航。死者餍鱼鳖,生者齕秕糠。蹒跚有敝蓰,褴缕无完裳。千村万落间,滉漾何茫茫。河伯固不仁,人谋亦未臧。铁龙既不用,金堤何能防?自从决开封,泱漭围大梁。官吏百计穷,婴城剧匆茫。防河如防虏,寝食日不遑。讹言夜惊呼,奔窜起傍徨。我从泽国来,满目为沧桑。挂席趋沙关,风浪轰雷硠。舟人指寿州,孤塔明斜阳。周遭数百里,天水相低昂。河流滥入淮,颍泗何以康?平地潴为湖,不鱼已水荒。百粤走豺虎,八闽沸蜩螗。嗟汝淮南民,水退亦重伤。我行阻北风,数日未得杭。蒿目悯灾离,百感煎衷肠。

纵观袁昱尧的诗作, 始终有一股昂藏于世的豪迈之气,即使是一些酬答往来的“私人写作”,也仍然不乏开阔高远的意境:

    手掀海岳役风雷,玉尺能量几许材?

    百粤远标铜马式,三宵曾和柏梁台。

    才人待价门前定,天使旌从日下来。

    喜得璧奎还再耀,金篦斗豁积霾开。             

这是他与恩师池生春唱和诗中的一首, 意境开阔,连续用典,反复而诚恳地表达了他对老师的高度评价。                                               

作为广西一代古文大家,彭昱尧的文章传承了桐城派古文的精粹,效法方苞、姚鼐的文风,与龙启瑞等人开创了广西古文创作的新时代,颇受时人称赞。他的古文创作,主要是论史和写人。史论多论历史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其中论点显示了他独到的眼光和见解。王德明、李凯旋所著《杉湖十子研究》一书,对彭昱尧的《曹参论》作了这样的评介:‘萧规曹随’是众所周知的成语,也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但史家多从具体的历史背景来论述曹参沿袭萧何清静无为的政策,但彭昱尧则从‘沼天下者,必明乎动静之势。不得不动者,所以惩民奸。不和不静者,所以杀民力”的普遍性出发,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曹参主静的政治措施,无疑更具穿透力和说服力。

彭昱尧尽管才情横溢,但好运却一直没再向他招手。他于1840年考上举人,之后曾连续多次进京参加进士试,一直无法金榜题名。虽然如此,他得以与桐城派古文大家梅曾亮相识,在梅的点拨下他的文章突飞猛进,渐臻佳景。龙启瑞称他“及见梅先生后,其神韵益近震川,其古文在当时名气很大。”王拯则说他“数年往来京师大江南北淮汝之间,其文词日有所进,天下之士亦隐然相望”。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袁昱尧第三次会试落榜,失望之中他更纵情山水,落拓江湖。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再次上京参加会试,依然绝望而归。次年,才气纵横却又怀才不遇的他疾病大作,抑郁而终,走完了令人唏吁的一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创作,成了清末一代广西的文化遗产。

原文链接:风干的心情 [http://342491112.qzone.qq.com] http://user.qzone.qq.com/342491112/blog/147886927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平南县镇隆镇长乐岭“举人村”
绿叶成荫子满枝
彭承尧传——《建威将军彭承尧》节选
桂北灵川县的第一位进士欧阳辟
世说||“超级学霸”陈继昌:三元及第?再无来者
雍正赐死年羹尧后,抄没家产时发现一首诗,把雍正气的大口吐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