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授职称买卖,斯文彻底扫地
据媒体报道,湖南警察学院警体教学部主任、2011年度湖南省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刘一兵居然在宾馆高调“开房收钱”。 “请准备3万到4万元,于今晚到新天宾馆2408房间找刘一兵教授,晚了就送不进去了。”
5月4日上午,微博网友“马山寨主”在其微博上贴出一张手机短信截屏图,对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腐败现象予以曝光“马山寨主”的曝光,得到了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确认。陆群在其实名微博“御史在途”上指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一青年教师刚刚给我打电话,该校一优秀教师去年申报副教授,材料十分扎实,条件远超十年前的正教授标准,因过于自信而坚决没有孝敬评委,结果在评审中名落孙山,自此不求上进,不务正业。”
    就目前买卖职称泛滥的程度看,湖南这个看起来像个“孤例”的事件,实际上暴露的是职称评定的黑幕。记者调查发现,在历年的各种职称、奖励、科研项目的评审、评估过程中,类似情况普遍存在,多名人士表示:一些人为评上教授需要送礼10万,副教授则需要3万~4万。广东某重点高校的一名教授透露,评职称送礼这件事情相当普遍。
    花10万块钱能“评上”教授,3万—4万“评上”副教授,对有钱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对有真才实学而没有钱的人来说,则是一种莫大的侮辱。陆群分析:从两大不正常现象可以判断出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的、大面积的腐败问题,一是本应高度保密的评委名单,变成了公开的秘密;二是本应与外界隔绝联系的评委,在评审基地可以随意与外界保持联系。
    本来是严密的评审程序,而变成了公开和半公开,显然就是在鼓励评委腐败。如果没有具有评审权力部门的暗示或者默认,评委们自己敢这么嚣张吗?
    长久以来,关于评委、评审专家收钱的事情,早已司空见惯。比如,一个新药的定价和上市,药厂通过给专家送钱就能顺利通过;一个药店的审批程序是很繁琐的,只要给主要人物松了足够的钱,审批就成了一句话;一个工程的验收,只要给监理部门送上辛苦费,就能评审为合格,管他是不是“豆腐渣”;一个大赛的一等奖,往往也是花钱买出来;一件不值钱的文物,贿赂之后专家就能给出个高价钱……
    难道评审专家们堕落到这种程度,是良心彻底坏透了吗?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不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相信作为头顶专家这个光环的知识分子们是不可能不要脸面的。想想看,一个腐败的官员动辄千万亿万的贪污受贿,而受到的制裁又是那么轻微,他们心里怎么能平衡。
    我们已经无法不容忍硕士乡长、博士县长、博士厅长的成群结队,但是,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高校,在人才评定中腐败。须知,当一个教授不是靠水平而晋升的,而职称是花钱买来的,这样的教授教授出的学生能有什么出息?更何况一旦有了教授的职称,立刻就傲慢起来,连本科生的课都不上了。只顾着上下钻营贿赂宴请,拿科研经费搞所谓的科研,到最后而毫无成果可言。
    民国时期,是高校大师辈出的时代,那时的大师数不胜数,一个个都是泰斗级的。今天,教育发展只不过是一种表象而已,浮躁的教育方式,整个教育界能称得上大师的教学人才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大师的人才,几乎是空白。
    当职称是一种金钱交易,教授职称可以买卖成为一种众所周知的潜规则的时候, 知识便成了水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革职称评审方法是当前职称改革的牛鼻子
今天看到国内某高校招聘博士140万安家费,若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安家费分别提高10万和5万元,正...
[首藏作品](699)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 “青椒”晋升有了“绿色通道”
高校教师生存剖析:“up-or-out”或许不是最让人心焦的!
高级工程师的职称相当于教授吗?
“教学型教授”舆论的焦点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