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副刊情缘

张雨生

床头的台子上,有十来家报刊,多了读不过来,只选副刊来读。对一些作品,或有疑惑,或有意见,便随手在上面写一两句。过些日子,灵感触动,也许会拿它作话题,再写成文章。好的作品还要剪下来,推荐选刊选集的编者,让更多的读者欣赏。

读得最多的,还是报日人民的“大地副刊”。在工作岗位上,有公费订报纸,读了二三十年,从未间断。离职休息后,突然没了,像看不见一位老朋友,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我自掏腰包订阅。妻子说,自费哪有订它的?这么贵,能订好几家生活娱乐报刊。我坚持说:订吧!别的可以不看,“大地副刊”不能不看。我是它的忠实读者,也是它的忠实作者。

对副刊的情感,在阅读中产生,在工作中加深。我在一家报社工作期间,职责是编副刊。后来又办“周末文化”,出彩版。“周末文化”是副刊的扩宽和延伸,文化视野的扩宽,艺术门类的延伸,简称大文化,仍然属于副刊系列。那些时日,驽马加重鞭,倾注了全力。离开京城后,偏居一隅,副刊界的朋友们得知我在那里挂的是闲职,便不断来电来信,还有的寻上门来,催我写稿。我不敢推辞,不敢懈怠,又成了他们的读者和作者。

兴之所至,乱笔涂鸦,想到的都是副刊。所以我的文字,主要是杂文、随笔、散文之类,为适应副刊的需要而写。其实,积感于胸,一吐为快,采用哪种形式,选取什么体裁,我从不认真考虑。写出初稿是这个样子,放一些日子再改,可能会成为那个样子。水无常态,文无定体,行云流水为上乘。

杂文以理趣为本,散文以情趣为重,兼有这两种特性的,是不是就可以认作随笔?三者之间,也很难有明显的界定。经典作家的同一作品,或被选入杂文集,或被选入散文集,抑或又被选入随笔集,也是常有的事。写时,尽管放手去写,畅所欲言,得心应手,就行。读者读了,觉得有启发,带趣味,能欣赏,就好。是随笔,还是杂文或散文,有什么必要过细地讲究呢。有的读者对我说:你的杂文像随笔,随笔像散文,散文又像杂文。我笑笑说:是这样吗?那就是“三不象”。

我始终觉得,给报纸副刊写稿,较之给刊物、出版社写稿,难度不是一个层次。为什么?报纸的寿命是一天,刊物的寿命是一月,书籍的寿命是一年,只有挣脱这个寿命期,作品才能活得长一些。经受了时间淘汰,大家公认是经典,才能永远地活下去。副刊上的作品,倘若不挣脱固有的寿命,二十四小时后就死亡了。挣脱出来,入剪报,入选刊,入文集,乃至入教科书,生命才能得以延长。没有一位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快快地死掉。要挣脱出来,又谈何容易。

副刊是咫尺之地。编稿,画版,要数着字数,严格限制篇幅,有时还得削足适履。既要讲究充实,又要讲究短小,以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容不得东拉西扯,乱跑野马。长短相较,长文章好写,短文章难为。

有些报纸正在排挤副刊,副刊又在排挤杂文。原先一个整版副刊,被广告挤去了一半,首先取消的便是杂文。有的报纸干脆砍掉副刊,解散副刊部。这让爱看副刊的读者心寒。排挤副刊,大概是商潮所致。排挤杂文,大概是怕惹麻烦。其实,副刊代表着报纸的文化品位,杂文代表着副刊的灵魂。没了副刊的报纸,全是商气俗气,还能读出它的文化品位吗?没了杂文的副刊,全是小男人小女人的小文,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副刊还能提得起精神吗?

退下来的这几年,因副刊上的杂文,我两次获得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金奖,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和二等奖。不过,好作品不是奖出来的,我不看重什么奖,但对副刊杂文获得这样的奖,我是高兴的,说明副刊杂文还没有全然受到歧视和冷落。在某些媒体上,为副刊争地位,为杂文争版面,还是必要的,但要看怎么去争。用好作品去争,比用口头去争,我看更有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散文排行榜(2005年)
笔记段子本土化,副刊综合化,写稿简单化
推荐•吕敏航:村居(外四首)|《思想者选刊》备选作品
报纸副刊投稿指南之一
孙犁先生诞辰110周年 | 真情育真识 新路开新境──《报人孙犁:重读孙犁随笔》序言
我正在读的一本书|从容读写不分家——读刘家云文集《守住生活的那份安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