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诞生120周年·上篇 从电影诞生到走向全世界(1895~1934)


今年是电影诞生120周年,1985年,卢米埃兄弟将带给了我们,而今天,票房君带领大家回顾电影发展的这120年。此次专题回顾,将分为上,中,下三篇。本篇将为大家推送的是上篇。上篇我们聚焦前40年。从短片到长片、从无声影片到有声影片的进化、从黑白影像到彩色影像,电影始终向着真实的世界靠近。


导语:给电影的情书

如何让时光清晰地驻留在记忆的脑海,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情结。从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让电影诞生之日起,人类有了让活动影像留存于世的方法。电影诞生120年来,纪录了人类太多的故事和想象。值此电影周年,让我们一同来回顾120年来的电影精彩瞬间

在最初这四十年中(1895~1934),有一批前辈们纵横影坛,用他们的实验和进取精神为电影输入营养。可以说,这是电影懵懂幼稚的四十年,也是伟大辉煌的四十年,正因为有了那无数个“第一次”,才成就了后来的电影传奇。



1895年:电影正式诞生

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邀请了一些社会名流,来到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几部他们拍摄的短片。在放映《火车进站》时,当看到火车远远驶来,好像要冲破银幕,很多观众大吃一惊,起身逃离。这些短片意味着电影技术的最初成熟,这一天也被称为电影的诞生日。

卢米埃尔兄弟是照相师出身,弟弟路易通过实验制作了一种“活动电影机”,集摄影、放映和洗印为一体,超越了其他人的发明,并极力向全世界推广,大赚了一笔。他们的影片主要是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场面,是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先河。



1898年:电影第一次遭遇危机

在美国,爱迪生为了独占电影发明权,聘请了许多律师起诉其他拍电影者,导致电影生产量减少。到1898年以后,除了一家名叫“比沃格拉夫”的公司用自己的电影机摄制了几部色情短片外,其它电影都是爱迪生公司生产的,由于缺乏竞争,质量很差。

而在欧洲,因为巴黎一个放映师不小心打翻了放映用的醇精灯,引起一场火灾,烧死了两百多个上层社会人士,引起人们的恐慌,电影被看成是一种危险的娱乐。再加上这期间的影片多是老一套的生活内容,观众也已厌倦,电影遭遇了诞生后的首次危机,影院出现无人光顾的现象。


1901年:蒙太奇手法出现

英国人史密斯是海滨照相师出身, 他在《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到的的景象》两部片中创造性地在同一个场面里交错使用远景镜头和特写镜头,建立了最早的“分镜头”原则,改变了梅里埃的单一视点和固定视角,这种简单的蒙太奇手法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意义。

最初这种方法还是一种“特技”,需要借助“望远镜”这种物体来过渡,但是在1901拍摄的《小医生》中,就表现出主动性地运用,他先是拍了远景,接着就用大特写镜头把正在喝牛奶的猫的头部表现出来,实现了根据剧情的需要改变视点

1905年: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

电影传入中国后,外国人开设的影戏院生意火爆,但北京照相师任景丰的大观楼影戏园却因为买不到片源而门可罗雀,便萌生了自己拍片的想法。1905年恰好是京剧老生谭鑫培的60岁大寿,任景丰在参加寿宴时有了将京剧拍成电影的灵感。

得到谭鑫培同意后,他到德国的洋行里购买了一架手摇摄影机和胶片,在院中挂上白色布幔,利用露天阳光,由照相馆的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定军山》中富有动作性的“请缨”、“舞刀”、“交锋”几个片段。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国产电影的诞生。



1911年:电影成为“第七艺术”

诗人乔托·卡努杜出生于意大利,后移居法国,1911年发表了著名论文《第七艺术宣言》,认为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之后的又一艺术形式,也就是第七艺术。在当时电影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卡努杜就意识到它一定会成为新的抒发感情的工具,并探索了电影表现方法的一般规律和追求目的。

他认为,电影是用光的笔进行描写、以影像进行创作的视觉戏剧。同时,他还提出了“上镜头”这个术语,指代能够在电影中创造美的事物。正是这一论断,电影的地位大大提高,而卡努杜也被看作电影理论的先驱。



1914年:卓别林初登银幕

卓别林1889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贫民窟,母亲是舞蹈演员,他20岁的时候加入一家哑剧剧团,在世界巡回演出,后来到达美国,加入启斯东公司。1914年2月2日,他的银幕处女作《谋生》上映,片长15分钟,从此开启了喜剧大师之旅。

该片是在麦克·塞纳特的助手莱尔曼的导演下拍摄的,后者为了对法国喜剧表示敬意,特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亨利·百代·莱尔曼。在片中,卓别林打扮成一个英国绅士的模样,头顶灰色丝绒礼帽,身穿燕尾服,嘴上留着浓浓的八字胡,鼻架单眼镜,扮演一个狡猾凶恶的骗子,他在这一时期的表演特色就是搞各种恶作剧。



1927年:首部有声片诞生

《爵士歌王》作为史上第一部有声片,其实只有很少几段对白,但足以让当年的观众大吃一惊。声音成了电影中的一部分,改变了之前电影的“哑剧”形式,更加接近真实的生活世界。

实际上,这个里程碑式的创举是偶然造成的,拍片中男主角在唱完一首歌曲后,随口说了句台词:“等一会儿,等一会儿,我告诉你,你不会什么也听不到。”后期制作时,这句台词被无意中保留下来,于是,影片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成了“有声电影”,并改变了整个电影业的轨迹。片中,白人舞台演员阿尔·强生扮演了一位黑人爵士歌手,凭此大享盛名。



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举行

奥斯卡金像奖的全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缘起于米高梅公司的总经理路易斯·梅耶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一个设想:把好莱坞的精英们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提高电影艺术和科学质量,推动大众和电影企业的教育活动。

后来在实施中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用颁奖的方式奖励年度电影创作成绩,也就是今天俗称的“奥斯卡奖”,并在传媒的推动下成为年度盛事。1929年5月6日,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举行,派拉蒙公司出品的《翼》获得最佳影片,德国演员爱弥尔·詹宁斯获最佳男主角,珍妮特·盖纳获最佳女主角。



1932年:威尼斯电影节成立

这一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为了推广符合法西斯理念的艺术,在威尼斯创办了电影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为了与其对抗,不久英法美三国又在法国海滨之城戛纳创建了戛纳国际电影节。

尽管早期电影节的成立初衷含有政治的味道,但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它们对促进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愈加显著,而威尼斯电影节的主旨就是聚焦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张艺谋曾凭借《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两次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李安和贾樟柯也获过此奖。


下期预告

进入电影时代的第二个40年(1935~1974),电影艺术在这个时代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度,许多电影所能铸就的高度,是今天的电影难以想象的。在这个40年里,《公民凯恩》、《罗生门》、《大路》、《正午》等等经典纷纷亮相,这是一个难以再现的黄金时代。

敬请期待,下一期:纪念电影诞生120周年特别策划中篇


文章来源:时光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觉文化语境下VR电影与传统电影比较分析
一百多岁还能拍电影,全世界也没几个人能做到
资讯 | 第94届奥斯卡完整获奖名单公布
中国导演晋江《一天》获第69届意大利特伦托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跟随《照相师》穿越四十年时代巨变,有太多感同身受的瞬间
《吉祥如意》,年度期待影片,大鹏给你拍了一部你从未见过的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