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味超现实主义经典电影《发条橙》(AClockworkOrange1971)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 斯坦利·库布里克

  主演: 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 帕特里克·马基 / 迈克尔·贝茨 / 沃伦·克拉克 / 约翰·克莱夫

  类型: 剧情 / 科幻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1-12-19

  片长: 136 分钟

  又名: 发条桔子 / 发条橙子 / 发条橘子

  剧情简介

  阿利斯(马尔科姆·麦克道尔)是一位无恶不作的少年,他的特殊喜好是边听贝多芬的交响曲边奸淫女性,某次他进入一所别墅抢劫一番后,打残了该别墅的主人——一名小说家,并用特殊喜好蹂躏了其妻子。后来因为杀了一名单身女子,阿利斯入狱并接受了特殊的人格治疗,出狱后,他对淫乐之事产生彻底的厌倦。

  但当阿利斯回到家时,周围人群没改变对他的旧看法,在种种歧视的重压下,他跑到郊外一所别墅想喘口气,不想这所别墅正是他以前抢劫过的小说家的那所。而作为反政府组织首领的该小说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软禁了阿利斯。当这件事暴露小说家被捕时,其手下为了对抗政府,扬言要把阿利斯恢复原来的性情,完全不理一旁的阿利斯大叫“我完全好了”。

  转发一篇影评

  细读浮离心理意识与意志性精神

  来自: aldrichsan

  A Clockwork Orange / 发条橙的评论

  该戏以主义心理学实验发展出的“厌恶疗法”为展示主题。心理学从古希腊哲学一路走来,自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现代心理学越来越接近实证科学而远离思辨哲学,引入的实验方法也声光化电一应俱全,当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在欧洲吸引大批追随者时,巴甫洛夫等人的研究则在美国引发了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自由意志不过是一种幻觉。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二十世纪有广泛影响,以厌恶疗法来改变社会的“不良分子”便是其应用之一。所谓“厌恶疗法”,就是将想要矫正的某种不良行为及其冲动跟一种造成强烈负面感受的刺激条件联系起来,说白了,就是传统的打骂小孩的教育方法,或者把小狗狗的头按在地毯上的屎baba上再猛击其臀并伴以怒吼喝斥的方法。“厌恶疗法”在很多心理疾症的治疗中依然广泛使用,在那些把同性恋当作心理疾病或者危害社会的败德行为的国家,至今依然对同性恋倾向者使用爱力克斯所接受的疗法。

  二十世纪行为主义心理学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当属斯金纳(B. F. Skinner),曾有一部乌托邦小说《桃花二村》(Walden Two)描写通过严格行为控制所缔造的理想社会,其1971年出版的《超越自由与尊严》(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质疑“人类生而自由”的信仰,倡导通过科学方法矫正人类行为以建设一个理想完美的社会。该书一出即在西方世界引起轩然大波,被列为二十世纪最可怕的五十本书之一,《发条橙子》在这时候拍摄出来,当是库布里克对于“行为矫正”科学与政治合谋贩卖乌托邦选票的严重警告,有鉴于电影的深刻描写与广泛影响,《发条橙子》现在也作为心理科学的重要教科书材料而广受研究讨论。

  [贝多芬万岁]

  关于不良青年爱力克斯喜欢贝多芬的事情,看起来有点蹊跷;而当年一众纳粹恶魔都是古典音乐的热烈粉丝,对这一事实却似乎历来少有人心生疑窦。那《第九交响曲》这首贝多芬的世界大同之颂歌,曾作为纳粹德国的准国歌唱响所有重要的场合,不知又叫人作何感想呢?我们不用探讨音乐有没有阶级性、或者一片乌云是否能永远挡住太阳光辉之类问题;按照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提醒,贝多芬的一生,是狂暴激烈的一生,情感上和肉体上都如此,也打架斗殴也狂醉狂饮,他那奔泻的音乐激情正是他本人内在生命力量的延伸,这种力量以肉体表达出来无疑就会是“暴力”,就是要掐断谁谁谁的脖子的力量('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你有没有觉得爱力克斯那个略微颔首却向上瞪着眼睛的恶作剧的招牌表情(就是片头第一个画面),其实正是海报上面贝多芬的招牌表情?也是左派作家后来神经质地报复爱力克斯时的表情?爱力克斯睡懒觉那个早上,妈妈在外面叫,我们听见他在回答,却只看见墙上的贝多芬在跃跃欲试呼之欲出,难怪那个厌恶疗法的名字叫“路德维科”,跟贝多芬的名字“路德维希”根本就是同一个字啊!

  [你今天陶冶情操了没有?]

  著名电影学者费雯·苏布恰克在其《发条橙子》专论《装饰作为主题》一文中,条分缕析本片所有装饰元素的呈现,发现那些有暴力出现的场面都伴随着艺术作品,而那些严格组织化、机构化的场景(监狱、医院)则是艺术品严重缺席或者只有伪劣的艺术品登场(爱力克斯父母房间),指出库布里克借视觉元素强化了原小说仅仅暗示的一个重要主题,即艺术和暴力的冲动都是一种确认自我价值的反社会冲动,一个造就艺术家,另一个造就犯罪分子。我们知道弗洛伊德曾经讲了很多艺术和“力比多”的事情,现在我们的方程式里又加上了暴力因子,终于在猫女士的名为“健康庄园”的郊外家中,艺术、暴力、色情突然三合为一,一边是巨大的阴茎雕塑“一件非常重要的艺术品”,一边是标志抗争精神高尚情操的贝多芬胸像,当双双同时变成了致命的武器,就有墙头上的色情画,伴随那俯冲而来的阳物,开放在猫女士高潮般张大的红嘴里……那波普艺术绽放的场面好不怪异啊——注意,猫女士那些色情画,有一幅描绘的姿态跟作家妻子的衣服在乳房处被剪开两个园洞的姿态一模一样……

  事实上电影中的所有人都有暴力色彩,作家、政客、媒体、警察,一个好人也没有;但我们没有空间展开来探讨为什么监狱长的话不是说出来而是喊出来、路不是走出来而是下操一样踏出来的这类有趣的问题了(他碰巧也有希特勒一样的胡子,只在看到半裸的女人时脸上现出情绪的征兆)。今天,有很多人看了《发条橙子》后,说它的暴力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其实不算什么。不知道我们是更进步了还是更不如从前?

  [爱力克斯遗产]

  小说《发条橙子》在1962年出版之后已经引起青少年亚文化圈的追捧,电影一出,伴着一片争议即迅速成为西方反文化的抢手货,四十年后所谓“邪典崇拜”至今不衰,《维基百科》有一个词条“跟《发条橙子》有关的流行文化现象清单”,其中有名有姓的乐队、词曲、影视、游戏等一百四十个。

  这些代表“美”和“高尚情操”的古典音乐来陪衬暴力的厮打和强奸的肆虐,把小说中描写的不良少年爱力克斯喜欢贝多芬音乐这一角色特征推广放大,让美好的音乐成为犯罪的共谋,这就过分了,比他在《2001》中使用《蓝色多瑙河》来衬托太空旅行的无聊要过分一万倍,音乐和对音乐的态度变质了,使得观众完全不知道应该怎样摆平自己的立场:是跟着轻歌剧和进行曲的唱和来对暴力性侵犯咬牙切齿?还是在弘扬博爱的《欢乐颂》大合唱中与狼共舞?我们只好象治疗中的爱力克斯不堪忍受纳粹电影使用的贝多芬音乐,歇斯底里地狂呼:这是罪过!这是罪过!

  [我爱爱力克斯!]

  电影沿用小说的爱力克斯第一人称叙述,以“你的朋友、卑微的叙述者”直接跟观众对话,把观众不知不觉沦为他的同伙,仿佛一个巨大的玩笑,库布里克用前半段叫我们在爱力克斯毫无来由的暴力面前惊骇万分、目瞪口呆,后半段又令人心碎地叫我们对他万分同情起来。如果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们在糊里糊涂着在他后面目睹他享受行凶作恶的舞蹈快感之后,尚还有能力如梦方醒地抗议他的暴力凶残,那么电影后半部分,从爱力克斯被同伙陷害、入狱、到被“治愈”获释、被父母抛弃、被作家逼疯自杀的过程,我们就一步步滑进彻底同情甚至认同爱力克斯的必然位置上去,把他真当自己的朋友、为他欢喜为他忧起来。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们——永远(比别人更)高尚、一向(比别人更)善良的观众,跟一个打架动刀强暴的恶棍竟突然画上了等号!如果你看见爱力克斯边跳边唱地强奸作家妻子时,还能暗骂一句这小子真混,那么当片尾字幕滚动,高饱和色彩背景下再次响起金·凯利《雨中曲》的原版美声,你就真的不知道应该心情轻快地跟随那曼妙节拍,还是应该把那段强奸的场面回忆得历历在目;你既想放声高歌,又觉得一切歌唱都是罪恶……库布里克挑战了所有人,何况那些暴力场面,都有舞蹈般的优美与精确,那段废弃赌场里比利男孩们轮奸未遂的戏,十足是一场俄罗斯经典《四个小天鹅》,而那段水边殴打同伴、大逞威风的慢镜头戏,更如一出水上花开的芭蕾,如《2001》中太空穿梭机的翩跹往复。对了,爱力克斯在水边高举棍子、飞跳空中的仰角画面的姿态,让很多人都认出来了是四百万年前《2001》里面那个扔骨头的老猿猴……

  由于有些人天生神经脆弱、或者太急于显示自己的道德水准、或者确实对暴力和色情的意味深深厌恶——总之有些善良的人无法看完《发条橙子》,而那些坚持看完的人除了少数作呕吐状外,其他的应该说都接收到影片传达的这样的讯息:宁做拥有自由的坏人,不做只能机械反应的好人。库布里克和伯吉斯自己也支持这样的说法,在一次著名的访谈中,库氏声言本片的核心思想有关人的自由意志。“如果我们面对善与恶被剥夺了选择权,我们是否还具有人性,是否变成上发条的橙子?”这个思想经由监狱牧师之口曾两次表述过,所以掩在漫画般形象后面的这位监狱牧师,其实代表了本片的道德声音。牧师当然有自己的算盘,他觉得人们应该在宗教的感化下(或者他的说教中)弃恶从善,好显示神的力量。然而在世界历史之大恶面前,不但道德经常是无力的,神灵基本上也都很失败,所以该监狱牧师最多不过是个忠于职守的员工,在司法部长面前,他的声音被放在小数点后面很远,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我们同情爱力克斯,因为我们看到更大的、更无情的暴力控制了他,那就是普通人性中的日常暴力,和这种暴力的最高表达形式:国家暴力。国家当然是一个暴力机器,马克思(列宁)就是这么说的。人类以暴治暴的传统,谁知道始于太虚混沌的哪个年月,反正剁手挖眼、株连九族这些发明离我们并不遥远,现代监狱作为代表国家、将暴力彻底合法化的机构,其血腥程度跟剁手剐足相比是五十步还是一百步暂且不论,初入监狱的爱力克斯被剥夺个人所有,详细记录备案似乎很有尊重私人财产的意思,扒光全身、检查肛门也可以解释成表现进步的文明卫生;但是监狱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一瞬间变成一个数字,把独一无二的尊严这属于一个人最重要的无价之宝夺走、践踏,却煞有介事随时准备奉还那些鸡毛蒜皮的随身小物件,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巧妙欺骗。那可爱的牧师,一口一个“个人的选择权利”,却那么顺畅地一口一个“655321”称呼那叫做“爱力克斯”的人,想一想他的脑筋要被洗多少回才能让他念顺那组数字呢?

  [依法科幻,依法现实]

  我们快说到监狱和法律该怎么对待“人”了——哪怕是犯了罪的人,毕竟还是人,这就扯到法理的哲学内涵、惩罚的道德依据、如何以集体的名义报复个人、远古的以牙还牙到底是不是法制的天理等等,又啰嗦又麻烦,电影《发条橙子》如今在英美犯罪学、法理哲学的教学过程中还被高频度使用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我们最好回到电影,暂时忘掉罪犯爱力克斯被司法部长用勺子喂汤的场面;我们在说一部科幻片对不对?

  事实上《发条橙子》中的科学根本就不是“科幻”而是现实,这就是人类以意志为主的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拿过奥斯卡的“禁片”
关于《发条橙》的心理学思考
被禁长达30年,神级cult片邪恶扭曲到让人呕吐丨毒药头条
库布里克:限制人类并不意味着救赎他
推荐四部限制级黄暴惊悚电影,尤其最后一部超尺度禁片,后劲太大
库布里克的精神遗产:《发条橙》性本恶、贝多芬与犯罪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