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每部戏都是这儿抄点,那抄点,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如果不喜欢的话,观众大可不看,我就是到处抄袭桥段的。伟大的艺术家总要偷桥段,是偷,不是什么他妈的致敬。——昆汀·塔伦蒂诺
时光网特稿如果不是昆汀·塔伦蒂诺隔三岔五就要在他自己的或者其他cult片中出镜,猛然一见,你怎么能想象这位外观看起来有点肢端肥大嫌疑的大叔就是全世界cult片爱好者都要顶礼膜拜的教主级人物。时至今日,昆汀·塔伦蒂诺已然成为了某种符号,暴力美学,奇思怪想,或者爽快利落的影像语言,出其不意的结构方式……即使不是每次都有让人惊艳的表现,但是重点是,昆汀正在他自己构建的王国里自得其乐。
不按常理出牌的从影之路
昆汀的从影道路就如同他的电影一样,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典型。出于对电影的狂热,15岁的时候,昆汀就选择了辍学,转而开始学习表演。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种选择显然有点冒险,但是昆汀·塔伦蒂诺可不是凡人,这一步走的正中红心。就像昆汀的名言“人们问我可曾进过电影学院,我说没有,我是直接进入了电影。”到了22岁的时候,昆汀在当时加州的一家录像带出租店找了份工作,工作内容是和一些和他差不多的电影迷聚在一起,和顾客们整天讨论电影,做点影评。
这种工作当然不是什么久留之计,昆汀在一次好莱坞的聚会上遇见了劳伦斯·班德,并接受了他的建议开始创作剧本。不久后,昆汀的第一部电影《我最好朋友的生日》就告杀青。然而不幸的是,还没等几个人看过电影,影片的胶片在一场火灾事故中几乎全毁。唯一可以再利用的只有遗留下来的剧本,这个剧本后来成了《致命浪漫》的基本构架。昆汀也用这笔编剧酬劳开拍了自己引人注目的第一弹《落水狗》。
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参展后,立马受到了评论界和cult片迷的热烈追捧,初出茅庐的昆汀一时间简直成了一个横空出世的传奇。《落水狗》基本是一部通过对话推进剧情的影片,这也成为了昆汀此后影片的一个显著特征,辛辣而吊诡的对话往往是昆汀电影的精华所在。而后昆汀成功售出的第二个剧本就是由奥利弗·斯通导演的《天生杀人狂》。影片在奥利弗·斯通的导演生涯中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一笔,当然也不能忘了幕后伟大的昆汀·塔伦蒂诺。
《杀死比尔1》拍摄现场,昆汀·塔伦蒂诺与乌玛·瑟曼说戏
鬼才导演的邪典美学趣味
经过了这一系列天才式的出场后,昆汀接到了好莱坞难以计数的的片约,其中包括《生死时速》,《黑超特警组》这样的商业大片,但是昆汀却保持着文青加cult片男的臭美本质,对此统统不屑一顾,继续潜心于他的剧本《低俗小说》。昆汀这回再一次走对了路,《低俗小说》的成功彻底把他推上了大师级的地位。在这些电影中,昆汀把暴力、SM等等一类异色的趣味夸大、戏剧化,让人们可以为之大笑,甚至欣赏起这种有趣的暴力,昆汀著名的美学趣味基本算是明确了。其中一个有趣的特点则是昆汀对浴室场景的钟爱,他总是在浴室里安排各种戏剧冲突强烈的戏份,评论提到昆汀总是不免带过他的浴室情结,还得外加他对老式布鲁斯音乐的热爱。
这些才华横溢的作品,使得人们引颈期待昆汀的下一次惊人之作。昆汀却不愧是怪鸡男的典范,其后的《四个房间》果然让人出乎意料,可惜这回是出乎意料的糟糕。评论界几乎一边倒的吐槽这部四个短片组成的电影,昆汀虽然只是四分之一,但是也难辞其咎。幸好另一边还有昆汀创作的剧本《杀出个黎明》给他扳回了点分数。只可惜1997年的《危险关系》还是反映平平,昆汀却忽然宣布他将转向拍摄战争题材的作品,这个计划就是近期将亮相戛纳的《无耻混蛋》,只是创作才开头不久就搁置了下来,因为昆汀忽然被中国武侠和日本时代剧吸引的五迷三道,这种趣味主导下的产品就是大名鼎鼎的《杀死比尔》系列。
影片风格化非常明显,昆汀的暴力美学这次穿上了李小龙加日本帮会片的外衣,一种漫画式的节奏和故事情节让电影看起来爽快利落。其间细节当然不可考,比如拿着日本刀坐在飞机上这样不靠谱的装酷镜头比比皆是,想获得人生感悟的那也算了,血浆加碎肉才是昆汀的王道,更何况这次有着乌玛·瑟曼,刘玉玲,栗山千明等等风情各异的美女助阵。这番还得要加分的自然是昆汀有模有样的融入了东方元素,为影片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式样美,这成了影片最新鲜的看点。影片的空前成功简直让习惯屈居二线的cult片领域整个浮出水面,虽然昆汀并非是cult片导演中意识形态最前卫的,甚至也不是最有趣的,但却有着把各种奇妙元素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魔力。
“坐得金銮殿,进得劳改队”
此后昆汀似乎忘了什么战争电影的许诺,一副非要将cult进行到底的样子,投身《刑房》,《人皮客栈》等一系列主题残酷的制作当中。《刑房》系列的有趣之处在于,昆汀和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分别导演了自己的《刑房》作品,昆汀在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恐惧星球》中客串了一个好色的丧尸,而罗德里格兹则担任了昆汀《金刚不坏》的摄影指导。影片素质一般,甚至会让冲着昆汀的暴力而冲进电影院的观众失望,这其中的故事是,《金刚不坏》并非一部昆汀潜心导演的作品,而是昆汀不爽《刑房》票房,把自己执导的部分独立出来,加以剪辑而成。这当然不能和《杀死比尔》这种准备充分而又富有激情的作品相比,看过以后只觉得是昆汀暴力语言的一次顺利延续而已。倒是昆汀有份参与制作的《人皮客栈》系列叫好又叫座,阴暗残酷,看得人毛骨悚然,确实够cult,连三池崇史都非常赏脸的在影片中照了个面,简直成了cult片大腕的小派对。
绕了那么远,终于才又回到那部昆汀便秘十多年的“战争题材”影片《无耻混蛋》,单单是昆汀·塔伦蒂诺加布拉德·皮特这样的名字组合就已经充满了吸引力。影片在结构上回归昆汀拿手的多线性叙事,创作灵感则是二战经典影片《十二金刚》。从故事情节上看,昆汀这次显得传统很多,但是招牌性的血腥暴力确实一丝不少。当然,一切在公映以前都还是悬念,这也成了本届戛纳最让人期待的作品之一。
而另一边,多才多艺的昆汀·塔伦蒂诺不愧是表演科班出身,外加自恋严重,所以在绝大多数他自己的电影作品中,他都会技痒的出来露露脸。甚至在自己作品的淡季,也饱含热情的在别人的cult片里出演一些露头死性质的角色,最近的乐趣则转向了扮演僵尸。可见昆汀在cult片名人堂封圣也是名归实至,坐得金銮殿,进得劳改队。如果还要继续发掘,那他还是摄影师,音乐制作人,甚至制作电视节目,总之和影像艺术相关的领域昆汀都有热情去涉足。昆汀·塔伦蒂诺身体力行的向人们证明着,cult片可以有趣到什么程度,cult片导演可以有趣到什么程度。
关键词之1:抄袭
《龙虎风云》VS.《落水狗》
“我经常从其它伟大的电影里偷段子,其他的伟大电影人也这么干。”关于借鉴或者说抄袭前人之作,昆汀的底气足以冲出地球走向宇宙,因为他认为这是作为一名伟大的电影人,必须的要做的事情,这基本上与中国古语中的“天下文章一大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正面评价:将不同风格糅合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他喜欢抄袭别人的桥段。这句话说错了,应该再加一个“非常”。他非常喜欢抄袭别人的桥段,并且是一丝不苟地抄袭。但是,他的抄袭和别人有所不同。首先他抄袭的并非“经典”,有的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从哪个古老的电影中看来的。但是他觉得好,就义无反顾地抄来,并且抄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但是,非常奇特的是,这些忠实抄袭的桥段拼在一起,却成为了对原来的最好颠覆。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好多种风格的遗迹,并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格,这些不同风格的东西糅合在他的作品中,就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段文字来源于《谈谈我对“昆汀塔伦蒂诺”一点认识》,作者落水昆汀)
举例说明:《落水狗》中对《龙虎风云》大肆抄袭
1994年,昆汀·塔伦蒂诺因为《低俗小说》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大奖,从此名声大震,而他过往制作的影片也受到青睐。影迷们在仔细研读了昆汀的作品以后,揭露了他的抄袭行为,闹成剽窃风波。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他的《落水狗》中对《龙虎风云》的大肆抄袭,据坊间流传,昆汀·塔伦蒂诺为此不得不在拜访香港时专门拜访了林岭东,向他承认错误,至于是否确有其事暂时无可考证。
总结陈词:多元文化混合之下的“优良杂种”
昆汀向来就痴迷于东方文化,香港电影和亚洲电影对他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他的创作中。邵氏电影和吴宇森对他影响至深,他的《落水狗》则是抄袭了林岭东的《龙虎风云》,这一点他自己很坦然的承认过。他为什么要拍《杀死比尔》?是因为他希望致敬邵氏电影,甚至连片头都做成“邵氏”风格,袁和平之所以能打进好莱坞,源于昆汀将其1993年的旧作《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推荐到美国市场,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张艺谋的《英雄》都得到了他在美国的大力推荐。
《天生杀人狂》(1994)
关键词之2:剧本
剧本创作:完全从表演中学来的
昆汀·塔伦蒂诺不但有给自己的电影精心炮制剧本的嗜好,偶尔还会售卖给其他导演,比如说1994年那部令奥利弗·斯通风光无限的《天生杀人狂》。谈及剧本创作,习惯于自学成才的昆汀会说:“要想当好导演、好编剧,不用上编剧课或者导演课,先去上表演课吧!关于剧本创作的一切,我都是从表演中学来的。”
正如他自己的经历那样:“开始创作剧本时,我正在表演学校念书。那时我从来没见过真正的电影剧本是啥样,但我记性好,看过电影后,总能记住对白和几乎每一幕戏。看片后,我总会拿笔把电影里的一切记下来,实在想不起来的部分,我就发挥想像力去‘填补’……这样一点一点,我就开始写‘剧本’了。”
设计:昆汀塔伦蒂诺的影像世界
昆汀的所有故事通常都发生在单一的一座大城市里,但在《杀死比尔》系列中这是个例外,或许还有接下来的《无耻混蛋》。空气中弥漫着犯罪的气息,每一个角色似乎都可能因为稍有疏忽而走向犯罪的边缘并且毫不畏惧。正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了一座座具备典型特征的黑暗城市。
实际上,片中的角色基本上都是你在任何一部犯罪影片中都可以见到的然而又因为某个特例而让这些角色变得与众不同。往往是一对身着黑白服装的犯罪二人组或者团伙,也有美艳的女性角色,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和贯穿始终推动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如下图所示,从几部塔伦蒂诺的经典影片中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设计:
影片
犯罪团伙
美女
大老板
麦加芬母题
《落水狗》
以颜色为代号的6名强盗
无
弗兰克
珠宝
《低俗小说》
文森特和朱尔斯
米娅·华莱士
马沙·华莱士
手提箱
《危险关系》
奥戴尔和路易斯
杰基·布朗
奥戴尔·洛比
五万美元
《杀死比尔》
致命毒蛇暗杀小组
新娘
比尔
无
《低俗小说》中的黑白配搭档文森特和朱尔斯,
在杀死三个叛变的小毛贼之前两人就给脚按摩的科学命题探讨了很久。
关键词之3:对话
人物对话:喋喋不休的毫无意义的?
这是塔伦蒂诺电影中的一大特色,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看似与剧情毫无关联,甚至完全是废话。最初看起来就好像是编导光为了消磨或拖延时间而实施的骗人诡计,但往往在你以为忍无可忍的时候剧情急转直下,成为影片情绪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除了上面所举的经典案例《低俗小说》,还有《杀死比尔1》中新娘与维妮塔·格林的谈话。
然而并不是所有喋喋不休的对话之后都意味着情绪的转折,所起的作用仅仅是推动故事情节继续向前发展。比如《落水狗》中棕色先生解释为何要选一首麦当娜的歌曲;《危险关系中》奥戴尔向路易斯解释何谓“持枪的小鸡”;《杀死比尔》中新娘与铸剑大师服部本三关于日本米酒的谈话。
还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时,如果写作不畅,他就会打电话找一位男性朋友,在电话中将剧本念给对方听。这并非是要搜集批评的意见,“其实只是更需要经由另外一个人的耳朵再重新听到我自己写的东西。对话的部分就像是音乐,当我在写的时候,我也不断地用很高的声音念着它。”
以下是昆汀·塔伦蒂诺在接受《电影手册》访问时发表的言论
我想要写一些以后我们永远都还会讨论到的对话。我所写的东西,是既日常生活的、非常自然的,同时也是经过经营的、修正过很多次的。这些并非是很写实的对话,但真的是,从很多种角度看它们都是很写实的。这些并非是很喜剧的对话,但还真的又是,它们其实还是很喜剧的。这些并非是很超现实的对话,但果然又是,它们是非常非常超现实的。你们有搞懂我想要说的话吗?
有某个人针对这问题曾跟我说过一句有趣的话:我的角色们一直把时间花在定义、再定义他们在对话中的位置,阶层关系就一直不断地再重组:每个人都不断地自问自己的位置以及其他人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一个团体中每一个人他所扮演的角色。在《金刚不坏》中,有某些对话其实是从这边再到那边不断地重复着,我们甚至可找到一模一样的主题。我几乎想利用镜子的效果继续走得更远,尤其是当那些女孩子们把她们跟男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讲出来时,以及第一个晚上她们想去哪里,等等。我想,我已经很精确地重复了一模一样的性爱的细节,但到最后,真正的对话比我想要的要更加干净一些,比较不精确,然后镜子的效果变得比较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