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一回 西域争锋万里远(11.1)

却说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因石堡城(今青海西宁市西南)乃大唐与吐蕃边境之要冲,因此急欲征服之,遂诏王忠嗣问以攻取之略。其时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史称“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由此可见玄宗对其之信任无以复加。王忠嗣见玄宗垂询,惶恐奏道:“石堡险固异常,且吐蕃举国而守,若屯兵城下,不死伤数万恐事不可图。臣惶恐,但觉所得不如所失,还请圣上休兵,此方为计之上者。”玄宗见其与己意见相左,大为不快。

当时占据相位之李林甫特别忌恨王忠嗣,因此在其身边暗插眼线,日夜监视,以访求其过错,好在玄宗面前参他一本。天宝六年(西元747年),董延光揣测玄宗和李林甫之意,贪功献策,请兵攻打石堡城。李林甫于是上书玄宗,诏王忠嗣分兵接应董延光。王忠嗣发兵十分勉强,且无犒饷匹配,董延光极为不悦。时任河西兵马使之李光弼知李林甫与王忠嗣不睦,而董延光为李林甫之亲信,急忙来劝王忠嗣道:“大夫既以数万众拨付给董延光,但无犒劳军饷,此人乃贪吝之徒,大夫财帛盈库,何惜数万段之赏以杜绝其谗口?此人如战事不捷,必归罪于大夫矣。”

王忠嗣道:“李将军前来告诫,出于爱忠嗣之心,我岂能不知?但忠嗣平生之愿望,难道仅仅是富贵吗?今日争夺这一城池,得之不能制敌要害,不得之也对我大唐无害,忠嗣岂能以数万人之性命作此游戏,以博一高官哉?假如圣上见责,了不得找我回去做一个金吾羽林将军,归朝宿卫;再其次,也是个黔中上佐。我不想那么多,此所甘心。”李光弼钦佩万分,道:“之前恐连累大夫,敢以衷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能及!”

不久后,董延光过期仍未攻下石堡城,于是将师出无功之罪全部加在王忠嗣身上。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与太子勾结,将不利于玄宗。玄宗不辨真假,怒而征其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于极刑。

是年冬,玄宗在华清宫召见哥舒翰,言谈甚欢,遂以之为鸿胪卿,兼西平郡太守,摄御史中丞,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哥舒翰原来在王忠嗣麾下,极受王忠嗣赏识,此时见王忠嗣因诬受难,于是为其极力辩解,请求以自己之官爵为王忠嗣赎罪。玄宗不听,走入内宫,哥舒翰毫不放弃,一路追随,言词极为慷慨,乃至声泪俱下。玄宗深受其感动,遂留王忠嗣一命,贬其为汉阳(今湖北)太守。一年后王忠嗣抑郁以终,年仅四十五岁。

却说那哥舒翰本为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之后裔,当时游牧之人多以部落称姓,因以为氏。哥舒翰年轻时家财万贯,倜傥任侠,好然诺,纵蒲酒。四十岁遭父丧,挥霍光家产后,客居京师三年,遭长安尉对其无礼,于是慨然发愤,仗剑奔赴河西(今甘肃武威)从军。哥舒翰初事节度使王倕,天宝元年(西元742年),王倕攻下新城(今青海门源),派哥舒翰经略该地,因其纪律严明,不服气者则棒杀之,是以三军无不震慑。后节度使王忠嗣补其为衙将。哥舒翰好读《左氏春秋传》及《汉书》,疏财重气,士多归之,王忠嗣十分欣赏,以之为大斗军副使,尝使哥舒翰讨伐吐蕃于新城。其时同列一副者对哥舒翰礼倨,不听调用,哥舒翰为立军威,怒而挝杀之,从此军中股怵,后迁左卫郎将。不久吐蕃寇边,哥舒翰拒之于苦拔海,其众三行,从山差池而下,翰持半段枪当其锋击之,三行皆败,无不摧靡,由此天下知名。

天宝七年(西元748年),哥舒翰筑神威军于青海上,但被吐蕃攻破;哥舒翰又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并散布流言曰此地有白龙出没,遂名为应龙城,吐蕃人素来疑神疑鬼,遂不敢再靠近青海。天宝八年(西元749年),唐玄宗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派哥舒翰统领,攻打石堡城。起先数日战事不利,久攻不克,哥舒翰怒捽其部将高秀岩、张守瑜,将斩之。高秀岩道:“石堡坚固非常,请将军再给末将等三日,若到时仍不能克,末将也无颜相见,当自寻了断。”哥舒翰喜其壮烈,赐酒为其壮行。高秀岩等此时只能胜不能败,因此个个不顾性命,勇猛万分,以一当十,遂如期攻下石堡。捷报到京,唐玄宗十分高兴,拜哥舒翰特进、鸿胪员外卿,赐物千匹、庄宅各一所,加摄御史大夫,其一子赐为五品官。哥舒翰以赤岭为西塞,开屯田,备军实。同年闰月己丑,哥舒翰改石堡城为神武军。

其时哥舒翰素与安禄山不睦,玄宗总想令他俩和解。禘袷吉礼时,正好二人俱来朝见,玄宗使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宴二人于城东。因哥舒翰之母乃于阗王女,安禄山谓哥舒道:“我父胡人,母突厥人;公父突厥人,母胡人。俺们族类本同,安得不相互亲爱?”哥舒翰却鄙其为人谗佞,冷冷地道:“兄既见爱,小弟不敢不尽心。”安禄山见哥舒翰言语冷漠,欲反唇相讥,高力士怕惊扰玄宗,以目示意他俩息怒,哥舒翰托醉而去。从此,哥舒翰与安禄山越发相仇。

(作者按:禘袷乃古代吉礼的一种。即天子诸侯丧事毕,于太庙中合祭远近祖先神主,以示追远孝敬之意。夏殷之际,心祭必古卜吉日,奉献牲牢贡品及助祭之物,并行合食之礼。后代多因之。《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

唐玄宗见和解不成,不免郁闷。闰月丙寅日,玄宗亲谒太清宫行禘袷礼,册圣祖玄元皇帝(即太上老君)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文武百官为拍玄宗马屁,上皇帝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此时石堡城终于被收于大唐麾下,故玄宗十分高兴,志得意满,因此对镇守安西之高仙芝以及镇守北庭之诸多边将,也多有赏赐。

天宝八年(西元749年)十一月乙未(初五日),吐火罗(在小勃律以西,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忙伽罗上表大唐,道:“羯师王亲附吐蕃,困苦小勃律镇军,阻其粮道。臣思破凶徒,望发安西兵,以来岁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至大勃律。”于是唐玄宗命高仙芝出军,攻下羯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保护粮道。

那羯师国乃介于小勃律与其南个失密之间的部落。个失密(今印度河河谷地区)盛产粮食,其国王曾屡次上书长安,要求与唐军合作抑制吐蕃,并承诺保证二十万唐军之粮草供应。唐玄宗十分欣喜其附庸,因此屡次派兵与吐蕃争夺小勃律,占据交通要道。如今粮道被羯师国困阻,玄宗自然不肯罢休。

高仙芝接到圣旨后,不敢怠慢,一边研究行军路线,一边准备好粮草。一切就绪后,便点起兵马,开始行军。羯师国在小勃律西南,因出发前准备充分,且这时小勃律已经收复,因此道路畅通,酷寒中行军虽然艰苦,但却很顺利。

天宝九年(西元750年)二月,高仙芝率师击败羯师军队,俘虏了羯师王勃特没。三月十二日,唐玄宗册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羯师王。由于杰出的军事才能与山地行军组织才能,高仙芝被吐蕃和大食等国誉为“山地之王”。该称号传入长安后,唐玄宗甚为喜欢,倚高仙芝为西域长城。但同时朝中如杨国忠、李林甫之流,甚至太监高力士,都甚为忌恨。

约同一时期,白衣大食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内讧不止,受压迫之非阿拉伯穆斯林们纷纷揭竿而起。阿拔斯之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利姆在呼罗珊之力量,联合什叶派,于西元750年推翻了伍麦叶家族之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因旗子尚黑色,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即今阿拉伯),后在曼苏尔统治时代于西元762年迁都巴格达。

黑衣大食勃兴于西方后,不断向东扩张,先后逼迫安国、火寻、戊地、石国、吐火罗等国屈服,要它们按时交纳沉重的赋税。这些国家不堪重负,纷纷向大唐求援,因此大唐与大食在争夺西域之统治地位时矛盾尖锐。而青藏高原上日益强大之吐蕃王国,也时有分一杯羹之意。所幸唐玄宗倚仗高仙芝等在西域实施了有效之对策,强有力地遏止了大食向东继续扩张之势头。

其时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大唐西域之粟特人后裔迁居那密水之南,其领袖乃温姓月氏人,始居祁连山北之昭武城,后为突厥所破,便向南依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而居,建立康国。后王室分裂为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等,世谓“昭武九姓”。康地土沃宜禾,出好马,因此兵强于诸国。

分裂后之康国,又名萨末鞬或飒秣建,其南距史国一百五十里,西北距西曹百余里,东南距米国约一百里,北距中曹五十里。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

安国,又名布豁或捕喝,东北邻东安国,西南至毕国,西濒乌浒河,国都阿滥谧城。全国大城四十,小堡千余,募勇健者为柘羯。柘羯,汉语即战士之意。唐高祖武德年间(西元618-626年),安国曾遣使入朝大唐。唐太宗贞观(西元627-649年)初,安国向大唐进贡土特产,太宗李世民用丝绸、瓷器等物厚赠其使,道:“西突厥已降伏于我大唐,如今商旅可畅通无阻矣。”是以安国便与大唐频繁往来。

同年,东安国见安国进贡不多,大唐天子之馈赠却不少,于是也搜罗了些土特产,向大唐进贡。那东安国又叫喝汗,在那密水之南,东距何国二百余里,西南至大安国四百里。都城在喝汗城,全国大城二十,小堡一百。

东曹国,又名率都沙那、苏对沙那、劫布呾那或苏都识匿,居波悉山之阴。东北距俱战提约二百里,北与石国相邻,西与康国相邻,东北至宁远,皆四百里许,南至吐火罗五百里。唐高祖武德年间,与康国同遣使入朝大唐,拜在当时尚为秦王之李世民门下,唐高祖李渊十分高兴。

西曹国南接史及波览,都城在瑟底痕城。唐高祖武德年间入朝大唐。唐玄宗天宝元年(西元742年),西曹国遣使者向大唐进贡土特产,玄宗诏封其王为怀德王,并给予大量赏赐。西曹王遂对大唐感恩涂地,道:“愿与唐人一道,接受天子调发,辅助天子征讨西域。”

中曹国居西曹之东,康国之北,都城为迦底真城。

石国,又名柘支或赭时,乃汉朝时大宛国之北方边陲,此地离大唐京师西安九千里,东北与西突厥相邻,西北与波腊相邻,南二百里为俱战提,西南五百里为康国,方圆千余里,右靠素叶河,国王姓石。隋炀帝杨广大业(西元605-618年)初年,西突厥杀其国王,以特勒匐职统其国。后唐太宗李世民击破突厥,石国便多次向大唐进献土产。

米国,又名弥末或弥秣贺,北距康国一百里,国王治理钵息德城,唐高宗李治永徽(西元650-655年)年间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西元658年)为唐高宗收复,授其国王昭武开拙为刺史,自是朝贡大唐不绝。

何国,又名屈霜你迦或贵霜匿,即康居小王附墨城故地。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西元641年),何国遣使者入朝,太宗李世民亦给以丰厚之赏赐。后来大唐征讨西域时,其多次主动提供粮草。

火寻国,又名货利习弥或过利,居乌浒水之南。东南六百里与戊地国相邻,西南与波斯国相邻,西北抵突厥曷萨,乃康居小王奥鞬城故地,国王治理急多飓遮城。诸胡惟其国有车牛,商贾乘之以行于诸国。唐玄宗天宝十年(西元751年),火寻国遣使者入朝大唐,献黑盐。在此之前,高仙芝及前几任安西军政长官都曾多次征讨该国。

史国,又名佉沙或羯霜那,居独莫水之南,为康居小王苏薤城故地。西一百五十里为那色波,北二百里为米国,南四百里为吐火罗。该国有城五百,地方数千里。贞观十六年(西元642年),国王沙瑟毕开始入朝大唐。

此外,西域当时尚有大勃律、小勃律、吐火罗、石汗那等三十余国,难以尽述。而高仙芝以安西大都护府之两万余兵力,纵横西域,为大唐与西域诸国之邦交立下赫赫功劳。这些国家虽然名义上要臣服于大唐,实际上却从大唐获得了十分丰厚之回报。唐朝天子之赏赐,往往比各国之进贡要宝贵得多。大唐之军队在西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外交秩序,俨然组成一个小联合国。再由于大唐并不像大食人那样在宗教信仰上极为霸道,因此西域各国对于臣服于大唐,绝大多数是心甘情愿的。

当时中亚之石国(都城在拓折城,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地处丝绸之路,农业发达,居民善于经商,可谓富甲西方。石国被大食侵占后,迫于大压力,渐渐对大唐有所不恭。高仙芝见状,遂上书唐玄宗,道:国之王无蕃臣礼,当讨伐。”玄宗初时不许。只因石国自附庸于大唐以来,一直朝贡不断,曾被唐玄宗册封为怀化王,并赐予免罪铁券,因此唐玄宗要高仙芝先讲和。

高仙芝得到旨意,只好兵临城下,以战促谈。石国原不想背叛大唐,只是被大食所迫,所以当唐军到后,国王那俱车鼻施同意讲和,只是不敢开城迎接唐军入内。但高仙芝出兵远来,若撒手就回,怕石国随即又会反复,因此不免踌躇,而且部众对于长途跋涉一无所获也极为不满。

就在高仙芝迟疑之际,手下的一员副将道:“石国富庶,大食垂涎已久,今次若讲和,我等今天去,大食明天来,我安西兵马将疲于奔命。”高仙芝道:“本使又何尝不知!但皇上爱护石国,圣旨中和谈之命,本使不可违抗。”那副将附耳低声道:“大使只要上书圣上,说石国不肯讲和,不得已擒杀之。”高仙芝迟疑道:“此乃欺君之罪,本使不敢背负!”那副将道:“大使此时不取,必将便宜大食,还请大使念众军劳苦,当机立断。”此时部众多有附和者,高仙芝眼见耗费军需甚大,本也不愿空手而回,于是遣使者入城,骗那俱车鼻施道:“我大唐天子向来对石国爱护有加,今知石国为大食所迫,故不加追究,但国王须亲去长安,向我大唐天子请罪,祈求原宥。”

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不知是计,开城请和。不想高仙芝一声令下,纵兵杀掠。那些部将怕高仙芝反悔,以不留后患为名,屠杀男女老幼,甚为残酷。石国王子本来待坐于王宫,此时见变生仓促,只得跟定了几名武士,拼死趁乱逃出。据史书记载,此次高仙芝共获石国“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由此,后世以高仙芝贪婪相责。只因此番劫掠并非皇命,因此高仙芝不敢将战利品贡献给朝廷,亦不敢入充公库,只得将之私分。他人不知,以为高仙芝全部私吞。

在从石国回军之途中,高仙芝路遇突骑施国(今伊犁河流域一带)之移拨可汗率兵围猎。唐军侵占石国后一时得意忘形,不加打探,便攻打突骑施,俘虏其移拨可汗,并污其造反。其时石国与突骑施都是西域各国中与唐朝关系最亲密的国家之一,在与大食之争斗中,突骑施曾多次援助大唐安西兵马。石国与突骑施被攻打后,引起当地民众对大唐之极大不满,叛乱时发,唐军因此不得不大肆镇压。而此时镇守河西之哥舒翰,听闻高仙芝未获皇命而攻打其母族突骑施,心中未免不是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色玉引发的惨案:四万大军诡异客死异乡-大唐奇闻之西征小勃律
述论 | 唐朝在中亚的防御体系
唐代八大番将,最早的一个很出乎意料
大唐、阿拉伯、吐蕃在中亚的争霸战,其关键在于对突厥人的控制
天宝年间,大唐的军事实力
【达叔微藏史】|唐蕃国战(番外篇) ·《长安三万里》@吐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