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宗教建筑之文化与心理意象(上)

建筑理论之源头

由于中国与西方所处之地理环境、所禀之文化观念等都有所不同,这导致双方在传统建筑审美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古代中国人更侧重于审美主体之心理属性,这主要体现在:

儒家所追求的情与理的统一,也就是礼与乐的统一,道家所向往的心与物的统一。然而无论是儒家的情与理的统一,还是道家的心与物的统一,都主要是一种心理的和谐,而不是物理的和谐。这种和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依赖审美对象的物质结构,但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

而西方传统建筑更多地是注重于外在之形体、比例、尺度、均衡等美的原则,并且将其转化为数的比例,将建筑量化,体现一种数之和谐,即一种物理意义之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以占人口绝大多数之汉族文化为代表,从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时代开始,无论九流百家或礼乐刑政,都在摆脱原始巫术宗教观念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承认人之认识能力、调动人之心理功能、规范人之道德情操与维系人之相互关系的人以自然为本之文化主义,这主要表现在以孔子为代表之儒家与以老子为代表之道家学说。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

儒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把一种本来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为服务和服从于人。

而道家虽然避弃现世,但却不否定生命,其既追求个体之绝对自由,也在对待人生之审美态度上充满了感情色彩,因而,它以补充、加深儒家文化等形式而与儒家文化共存,形成了“儒道互补”之历史文化现象。正是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才使一切艺术之美,都是以探讨现实之伦理价值而不是以追求痴狂之宗教情绪或虚幻之心灵净化为主题。

王世仁认为:

这种清醒的、实践的理性主义,不是排斥人的情感,而是要求情理相依;不是否定美的形式,而是顺理成章。因此,善与美,艺术与典章,心理学与伦理学,都是密不可分的。

《礼记·乐记》中曾明确阐明: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有别。

礼乐文化已成为二千年来中国文化之主要形式之一。“礼”成为规范整个社会之纲领,其贯穿了整个社会之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文艺、习俗等各方面之内容,规范了一切的人与事,此即“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历史长河中,儒家、道家还有佛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三大组成部分,并分别以其各自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同时,三者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中国文化之发展,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多元互补特色之形成。而在三者之融合中,儒家礼教之影响,通过建筑之“体量”凸显其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礼记·礼器》记载: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此以多为贵也。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朝,大夫持,士旅之。此以少为贵也。

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此以小为贵也。

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此以高为贵也。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为贵也。

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鼏,樿杓。此以素为贵也。

其中之多少、大小、高下、文素以及“量”等体量用词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建筑语言之一,也是建筑艺术中至关重要的感情传递形式之一。因此,建筑中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礼”,首先就反映在建筑有等级之“量”上,即所谓的“非壮丽无以重威”(语出《史记·高祖本记》)。

至于儒家从凸显建筑以体现社会伦理等级尊卑秩序之精神功能出发而崇尚“大壮”之美,正是这一观念之反映。《周易·象传》道:

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

大壮者,阳刚、威武、雄大、壮美之谓也。

中国古代建筑向来以木结构为本体,将其与西方从很早就得以广泛采用并获得充分发展之石结构相比可发现,因受木材尺度与力学性能所限,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之体量不能太大,但型制却往往更复杂。

为了表达宫殿之尊崇壮丽,很早以来,中国就发展了群体构图之概念,即建筑群占据很大一片面积,平面伸展,通过多样化之院落方式,将建筑群中的各组成因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以各单体之烘托对比、庭院之流通变化、庭院空间与建筑实体间之虚实互映,以及室内外空间之交融过渡,来达到量之壮丽与形之丰富,从而渲染出很强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

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联结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他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中国传统建筑在处理建筑空间之平面布局与群体组合时,讲究建筑个体与群体组合之和谐统一,在地面上热衷于建筑群体之四面铺排,象征严肃而有序之人间伦理,鲜明地体现了中华先民之空间观念与审美意识。这是中国建筑有异于西方建筑之重要特色,且历经千年而持久不衰。从建筑文化之角度加以审视,既是高度重视现实人生、具有实用理性取向的文化精神之表现,也融入了中国人之宇宙观、人生观与审美理念,充满了既理性又浪漫之艺术精神,展现了中华先民之无比智慧与独特风采,也展现了中华传统建筑之独特个性与艺术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无邪”是政治标准第一的滥觞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儒家君子之行的典范,对西周的发展有何影响
孔夫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人为什么一定要有信仰?
周礼天子驾六,九鼎八簋
《礼记》全文(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