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81篇 四季的交替对于人体气血脉象的影响变化

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永远在和自然一起做同步的生理变化,因此人体的气血运行模式永远和自然规律的变化进行着有规律节奏的变化。

与西医检查找病的原理不同,中医关注人体的健康水平和本质的身体状况。中医的脉象,简单说来,就是通过了解人体的脉管中流动的气血水平来了解人体整体健康状况。人体依靠气来引导和推动脏腑的生理功能实现,依靠血来滋养人体。脉管中的气血越充盈,则人体越相对健康。

春天,受太阳不断加强、气候不断变得温暖湿润的外部条件影响,人体的气血开始从内向外运动。我们可以观察到,到了春天,人体的皮肤开始逐渐湿润滋润,不再像冬天那么干燥。气血从五脏向体表毛细血管外溢,如同自然界春天到夏天的来临过程,居于地表的河流和水系也是一个不断变得丰满和充盈的过程。人体的血脉,连接着五脏六腑形成一个网状系统。如同自然规律,冬天居于地表的河流会变得干涸,水系统内藏于地表之下。而夏天,地表的河流则会充盈起来,不仅河流的主干道会变得充盈,而且分支河流也会充盈起来。

人体通过动脉供血和静脉回血来实现血液循环和生理功能代谢。通过动脉供血将血液输送到皮肤,通过静脉再将血液回流到心脏。相比供血的动脉,静脉数目更多,管径较粗,容血量多。人体循环中约6570%的血液含于静脉中。静脉管壁比动脉薄而柔弱,弹性也小,所以我们通常可以观察到,如果静脉弹性不好,体表会有明显的静脉曲张,大腿部位很容易呈现出典型的青筋暴露。如果把人体看做生态系统,静脉系统的血容量和存血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生态系统是否“肥沃”和“健康”。静脉系统的存血量越充盈,则人体体表和脏腑的血容量越充足,血容量约充足,局部以及整体的生态平衡越好。这个理论并不抽象,通过望诊直接就可以观察到。体表的静脉毛细血管越充盈、血容量越充盈,肌肉看起来越水嫩有弹性,末端的毛细血管充血后,气色越看起来好看。


春天的过程,是一个天气逐步变暖的过程。也是脏腑内的气血逐渐外溢到体表逐步放大的过程。类似自然界地表的河流,首先是主干道河流丰盈,其次是分支河流干道丰盈充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主动脉血管先充血,主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先分流到分支动脉,然后再连接分流到静脉毛细血管。在这个变化当中,由于静脉毛细血管系统有一个逐步恢复充盈的过程,因此,主动脉血管压力较强,如果通过分支动脉和静脉血管的“分流”作用不够强,气血向纵向方向流动的力量较强,脉象会呈现出典型的“弦脉”或者“长脉”。弦脉反映了主动脉供血不能及时分流到静脉毛细血管当中,而人体主要的静脉毛细血管都通过肝的“虹吸”作用发生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弦脉或者长脉也间接的反映了肝功能不够强大。而肝功能不够强大,就会导致人体整体的静脉毛细血管不够丰盈,这种身体很容易手脚冰凉或者脸色呈青黄色。春天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呈“弦”脉,如果弦过度,在其他的季节也呈现出弦脉,则反映出肝藏血的能力不足,治疗通常得养血柔肝,改善肝的功能。

夏天的过程,因为外界环境炎热,人体毛孔张开,体内的气血会进一步从脏腑向外溢。我们明显可以观察到,夏季人体皮肤更加湿润和容易出汗。体表的毛细血管更加充血,这时脸色很容易变得红润潮湿。如同夏天的地表,不仅主干道河流的水流量很大,各分支河道也会水流量加大。整个地表呈现出一派“水草丰茂”的现象。由于人体内的元气向外,血脉更加充盈,就会体现出“洪”脉。洪脉超过应有的平衡状态,或者在其他季节出现洪脉,则反映了人体属“阴”的一面不足并有明显的内热。在冬天出现了“洪脉”,反映了肾不足贮存人体的阴液和调动上承于心,是非常不健康的脉象。


秋天的过程,天气逐渐变得清凉,气血开始逐渐向体内脏腑回收。我们可以体会到,皮肤开始变得干燥。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正是体表上的河流逐渐缩小过程。人体体表的血液开始回收,而居于体表的气晚于血的回收,气浮于外而出现了“浮”脉。在自然界中,水是比容量最大的物质,水具有良好的散热和蓄热作用。浮脉也反映了人体体表的血流量变少,内热无法正常通过皮肤中的水液进行充分代谢,内热浮于表而出现了“浮”状。浮脉在秋天如果超出了正常的状态,则是病脉。在其他季节出现典型的浮脉,也是病脉。反映了人体肺的宣发和肃降力量不足,人体依靠肺的呼吸通过皮肤来散热,浮脉反映了肺虚的状况。

冬天的过程,天气变得寒冷。气血进一步向脏腑内流动,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观察到,体表的皮肤会变得更加干燥。自然界也处于枯水期,地表的河流和分支小河流都逐渐处于干涸状态。流动在脉管中的气血都会变少,因此会出现“沉脉”。如果沉脉超出了正常的水平,就是《伤寒论》281条所述“少阴之为病,脉细微,但欲寐也”。反映了人体的气血严重不足,脉象细微。由于气血供应不足,人体精神状态很差,显得非常疲倦。如果在夏天出现了沉脉,则反映出了人体的气血水平非常低下,心肾功能严重不足。


《素问·阴阳别论》说:“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变化。从严格意义上讲,四季对应的四时脉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例如春天刚到来的阳历二月,由于天气还是处于寒冷状态,脉象可能相对比较弦,而在立夏之前的5月初,脉象就会变得不那么弦。十二种脉象实际是对四时脉的进一步细分而已。

《素问·阴阳别论》说:“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简单说来,《伤寒论》在辨脉法第一篇中提到:“大、浮、数、动、滑”都属于阳脉,体现人体出现相对阳亢或者内热的脉象而“沉、涩、弱、弦、微”则属于阴脉,反映出人体阳虚内寒的脉象。阳脉有上述五种,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五时配合五脏,为二十五种阳脉。人体依靠气(能量)来推动实现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气鼓动在血脉当中说明身体的生理代谢还可以进行。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血脉中已经没有充足的气来推动人体气血的运动,称为真脏脉象。胃气败坏,人体的气血就生化无源,就无法提供持续的营养物质滋养人体。


如果人体的胃气比较充足,体内的气流过脏腑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可以判断病变的所在的位置和状况,脏腑中流动的气的充足度反映了脏腑的生理功能;如果体内的气已经不能充分流动过脏腑或者气特别微弱,则会出现真脏脉。“真脏脉”的含义是:人体五脏属阴,贮存着人体的津血精。精血津依靠气的推动来实现各种生理功能,如果五脏之中的气已经非常微弱,则人体津血精的流动和各种生理代谢功能也就会非常微弱。人体需要津血精的不断持续化生和转化,并不停的流动“浇灌”滋润人体,这个机能的衰竭,意味着生命进入了危险期。

《素问·阴阳别论》说:“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主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如果摸到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的特征,如果像一条细线,断断停停,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弦急而硬反映了肝血的严重亏虚。肝负责管理人体的藏血功能以及人体静脉系统当中的血液流通。肝脏内的气推动肝进行各种血液代谢和交换功能,如果出现“一线孤弦”,说明肝系统连接的人体整个静脉毛细血管系统运作功能已经非常微弱。人体整个生态系统维护依靠静脉系统容血的生态作用,静脉系统的气流微弱或者弦急都反映了肝功能及其微弱。其他脏腑对应的脉象如果出现了孤绝没有力气也反映出该脏腑机能微弱,出现了危及生命的特征。由于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和承担的角色不同,因此出现悬绝脉后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危险度也有所差别。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刮痧的功效和原理
刮痧疗法的功效及机理探讨
关于刺血疗法的一些想法 杨奇云
四圣弘医第193篇 疾病的轻重深浅以及变化规律
(4)伤寒杂病论为啥能治病?(
经络与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