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樊名胜古迹、风景大全

襄阳篇(含樊城):
1.古隆中
古隆中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区和襄阳、南漳、谷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隆中距襄阳城西南13公里,周围群山环抱,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和小旗山等,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三国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盘旋起伏,状若盘龙。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卧虎。虽然是初冬季节,山上仍然郁郁葱葱,山下依旧流水潺潺。隆中是历代文人向往的地方,经千余年的建设和维修,至明代中期,就形成了以三顾堂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老龙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云庵、抱膝石等十景。此后,又经数百年的恢复和重建,增加了草庐亭、抱膝亭、观星台、武候祠、石牌坊、荷花池、铜鼓台、中正堂、襄王陵等景点。
现在,隆中景点多为明、清时代建筑,房屋皆为四合院式,殿堂只带前廊,为木列架和硬山墙组合,不饰斗栱飞檐。搏风有彩绘,墙头尖除中央翘起外,两角常飞出双龙或双凤。顶脊花锦繁衍,顶面只疏点人兽,龙吻轻巧,建筑风格朴实、素雅而多采。位于隆中山腰的武侯祠,是景区的一大标志。这一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除第三进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单檐硬山式。中院有左右廊房,院中两棵参天古柏,点缀着武侯祠的古朴。西侧配殿为三义殿,供奉着刘、关、张的塑像。殿前的三顾堂,四周院墙围拢,院中植有枇杷树,树阴遮满庭院。出三顾堂,便是重建于1987年的仿汉建筑诸葛草庐。这里背山向谷,周围松竹繁茂,环境幽雅,为各地游人必到之处。古隆中风景秀丽,一派淡泊宁静的田园风光。


2.襄阳城
襄阳城在襄樊市区汉水南岸。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刘表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郭建置历史悠久,元末城垣大部被毁,明洪武初,又于旧址重筑。城高8.5米,周长7.3公里,四面六门,其四角皆建子城,各为角楼。此后虽屡毁屡修,但仍存明初旧制。现全城轮廓尚存、尤以北城垣最完整,清代重修的临汉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临汉水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郭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其西北角有子城,名“夫人城”,相传为晋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


3.夫人城
在巍峨雄壮的襄阳城西北角,有一座城外城, 雄伟壮观,君临汉水,与襄阳城紧紧相联。城墙高二丈余,周长约十余文,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上书“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夫人城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 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它记载着当年激战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4.广德寺
广德寺原名云居寺。在襄阳城西约13公里。四周呈方形,面积约30000平方米,有一条宽约10米的小溪环绕。殿宇林立,古树参天,苔藓匝地,异常幽静。 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名“云居禅寺”,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隆中迁此,因宪宗御笔亲赐“广德禅林”,遂一直沿袭至今。寺内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韦驮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房等建筑,现仅存天王殿、藏经楼、方丈房和多宝佛塔。天王殿为硬山顶,因人为破坏,已改原有风姿,内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筑。藏经楼为重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大雄宝殿重檐九脊,翼角恽飞。多宝佛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间,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约17米,由塔座、塔峰两部分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形,上迭浅檐,下奠矮基,砖砌角柱,石雕龙首。各墙均设有壁龛,上供石雕跌坐莲台佛像一尊,各壁设有石雕券门4个,正门上方石匾横书“多宝佛塔”4字,下置3个“佛”字,严谨浑厚,苍劲有力。塔峰置5座小塔,居中者为喇嘛塔,高10米,下置须弥座,上置莲台,与覆钵式塔肚承接;上置相轮,顶置铁空盖。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层密橹式砖塔,并设有佛龛。塔的上下内外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称多宝佛塔。古塔旁有银杏一株,4人合抱,高约35米。明嘉靖帝曾效汉武帝封松柏故事,赐以“大将军”封号;以后,清乾隆帝又加封为“感应大将军”,树旁尚有碑刻似记其事。多宝佛塔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米公祠
米公祠 是纪念宋代书画大师,鉴赏家米芾的祠宇。位于樊城西南隅的柜子城上。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米公即米芾(105-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他攻诗文,擅书画,尤善长行、草,史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美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米芾绘画染山水,独具一格,被人称为“米氏云山”。米公祠原外米家庵,是米氏家庙,始建于元末,明代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并摹刻碑碣30余通。祠宇由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建筑组成。除仰高堂的重檐歇山式外,其余均为硬山式。拜殿正中有帖墙四柱三间五楼式牌楼,每楼檐下置斗拱,起支撑和艺术装饰作用;牌楼两边额枋置有人物八仙图案,玲珑别致,庄重古朴。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内镶有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及近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100余通,为华夏米芾书刻的艺术宝库。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鹿门寺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在襄阳县东津镇境内。这里群峰环峙,林密石怪。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庞德公携妻入山采药不归,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张子容,白云先生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过。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机聚,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自唐以来,留下众多的瑰丽诗篇。
山上有座鹿门寺,据当地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与近臣习部在此梦见神庙,遂建寺纪念,后来山以寺名,得名鹿门山。山上另有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万年龟、庞公地王洞、孔明拜堂、孟浩然隐居遗址等景点,这些景点和鹿门寺一起组成了海内外闻名的文化旅游区。游客上山时,可尽情品味“竹露滴清响”的妙境,别有一番情趣。
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秀丽壮观,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庞德公携妻入山采药不归。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张子容、白云先生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过。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自唐以来,留下众多的瑰丽诗篇。
足踏鹿门山,山泼黛,水嵌蓝,翠相挽。绕过寺庙,拾级而上,半壁岩石突兀悬在山腰。绿色的苔藓、水草挂在奇形异状的钟乳石上。一片水帘,万颗珍珠,汩汩坠入池中,发出银珠落玉盘般的声响。这就是名扬四方的“暴雨池”。鹿门山不仅以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闻名八方,更为神奇的是这四大景顺山势而下,自然排列,四点成一线。遥想当年,寄望未来,踏着孟浩然常走的山径,得得上山,尽情品味“竹露滴清响”的妙境,别有一番情趣。


7.绿影壁
在襄樊市襄阳城东南隅。因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明正统元年(1436年)襄王来瞻塔,自长沙徙封是邑,营造宫室,此壁就是当年王府门前的照壁。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照壁保存至今。高7.6米,宽26.2米,厚1.6米,系仿木结构,面阔3间,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影壁造型庄重,雕刻华美,风格豪放,生动雄伟,是石刻中珍贵的艺术品之一。王府旧址上,现已新建王府大门、正殿,陈列着襄樊市及所属各县出土的文物。


8.孟浩然墓
在襄樊市襄阳城东风林南麓。孟浩然(689一约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在江淮吴越漫游数年。后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幕僚,不久归隐。所作诗风格恬淡,意境清远。多表现田园逸情,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为李白、杜甫所称赞。有《孟浩然集》。《湖北通志》载:其墓在唐德宗年间(780-805)有所“瘅坏”,节度史樊泽“乃更为刻碑”与“封宠其墓”。清末存土冢。现高1米余,底径约3米。保存尚好。


9.李曾伯纪功铭摩崖
在襄樊市襄阳城西南1.5公里、真武山东麓。为阴刻楷书,竖排11行,99字,字径30厘米,除个别文字稍有漫漶外,一般较完整。前7行为铭序,文为:“大宋淳佑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命,调都统高达、幕府王登提兵复襄樊两城,越三年,正月元日铭于岘”。后四行为铭辞:“壮哉岘,脊南北。翳塘壑,畿陵谷。乾能央,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是研究宋史的珍贵资料。


10.承恩寺
承恩寺是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鄂西北比较有名的佛教寺院,座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50公里的古城县茨河镇五朵山之阴。这里峰峦环拱,聚气藏风,水源通贯,森林茂盛且无污染,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名胜之地。
 该寺始建于隋,初名宝岩禅寺,,唐改名广德寺,元末毁于火。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重修,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处鼎盛时期,清代多次维修。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等殿宇75间。1984年成立了文管所并对现存文物进行了全面维修,现已对外开放。寺中除了有神奇的泉水、珍贵的文物、独特的风光之外,另有8大景点。“狮峰烟云”、“龙池丹桂”、“牛池夜月”、“玉带神像”、“钟楼万铜”、“襄王玉碣”、“长桥锁风”、“金山鹤舞”令游人惊叹。


11.庞居洞
庞居洞在襄樊市襄阳城东南的汉水东岸,背靠霸王山和庙门山,传东汉末名士庞德公在此隐居。庞德公,襄阳人,躬耕于襄阳城南岘山。与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等友善。人称庞统“凤雏” ,以知人著称。刘表为荆州收时,他拒绝礼请,隐居鹿门山,采药以终。 庞居洞是一天然石室,前宽后狭,冬暖夏凉,颇适居住。洞门为拱圆形,两旁石柱上镌刻对联:“山中日月闲来住,洞山烟霞自古今。”横额是:“隐士居” 。传洞前原有房屋数十间,惜已毁废。今有一合抱之树,称为“红叶树” ,每当秋末冬初,叶红似火,色灿如霞。洞南北两边还有祠堂洞、牛洞、青蛙洞等,均掩映于翠林之中,野趣天成。

12.唐杜工部之墓
在襄樊市襄阳城南岘首山西侧。即杜甫庐墓所在地。其《回掉》诗曾述:“清思汉水上,凉忆岘山巅。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唐大历五年(770年)仲冬,杜甫病逝湖南,其后人自河南巩县前往奔丧,路经此处,邑人为纪念他,特于此建衣冠冢。民国时期,国民党五十一师师长范石山曾为墓碑题字,后散失。1983年襄樊市文物管理部门重刻石碑,立于墓前。墓高2.5米,直径5米,碑高1.8米,宽0.8米,上书“唐杜工部之墓”大字,书体苍劲雄浑。墓周青草遍缀,林木掩映,环境清幽安谧。


13.习家池
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约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又名高阳池,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长60步、宽40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常在此宴饮,喝得酩酊大醉,故称“高阳酒徒”,因此有高阳池馆。东晋时,习郁的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晋以后,习家池曾一度荒废。南宋嘉定宝庆年间曾加以修缮。明正德年间,抚民副使聂贤重修。明嘉靖时副使江汇又建飞凿齿、杜甫两公祠。后又多次重建修葺,池边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 这里群山环抱,苍松古柏,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幽静。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现在不少游客来此参观白马泉、养鱼池和亭台等景观。


14.渔梁洲
渔梁洲在襄樊市襄阳城南岘首山东北侧,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水环山抱,土地肥沃,村落密布,林木昌盛,渔夫张网,牧童横笛,风光十分诱人。因水落时洲人取竹木为梁用以捕鱼,故名。 据《水经注》载:“沔水中有渔梁洲,为庞德公沂居。”庞德公(庞统叔父)故宅坐落在陶家湾村,亦名凤栖书院或庞靖侯祠,遗址与石刻尚存。


15.襄阳王府绿影壁
襄阳王府绿影壁在襄樊市襄阳城东南隅。因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明正统元年(1436年)襄王来瞻塔,自长沙徙封是邑,营造宫室,此壁就是当年王府门前的照壁。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照壁保存至今。高7.6米,宽26.2米,厚1.6米,系仿木结构,面阔3间,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影壁造型庄重,雕刻华美,风格豪放,生动雄伟,是石刻中珍贵的艺术品之一。王府旧址上,现已新建王府大门、正殿,陈列着襄樊市及所属各县出土的文物。


枣阳篇

1、雕龙碑遗址
【雕龙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市区东北约27.5公里处鹿头镇武庄村沙河北岸的台地上。遗址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3米。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试掘,接着进行了四次正式发掘,发掘面积近15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形式或不同用途的房址、窑穴(或灰坑),以及成人土坑墓、婴儿瓮棺葬等遗迹。出土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2300余件,据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距今5000~6000年,是一处典型的、保存完整的原始氏族聚落遗址。该遗址地处古代南北文化接壤地带,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因素,如水旱农作物并种,类似日本和韩国民间"推拉式"屋门的房屋建筑,与现今农村耕地用的铁犁铧极为相似的石犁铧,相异于其他文化的婴儿瓮棺葬和氏族成员墓地等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雕龙碑类型文化。


2、九连墩古墓群
【九连墩古墓群】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城区东南约21公里处吴店镇与兴隆镇交界处的一条南北向土冈上。南起唐家祠堂,北达刘家湾,绵延3公里。共有土冢9个,呈南北向排列,当地俗称"九连墩"。墓群虽有部分封土被挖坏,但就整体而言保存较好。根据封土的土质、土色及夯打迹象分析,墓群的时代可能为东周时期。


3、墓子岗遗址
【墓子岗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城西南约34.5公里处新市镇赵庄村的一处冈地上。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地表现为耕土,暴露的遗物较多。器物形制特征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是一处夏文化遗址


4、毛狗洞遗址
【毛狗洞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城南约20公里处梁集镇梁坡村滚河北岸的台地上。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50米,文化层厚约1米。是随枣走廊一处较为丰富的包含有龙山和西周两个时期遗存的遗址。


5、跑马道遗址
【跑马道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市区东北约20公里处吉河乡刘庄村。遗址分布在吉河水库南岸的平地上,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400米,文化层堆积约1.5米。是一处内涵丰富的东周文化遗址。


6、翟家古城遗址
【翟家古城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市区西南约22公里处琚湾镇古城村。遗址地处一平缓的坡地上,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遗址西缘尚存部分夯土城垣,长约250米,厚约16米,高1~2.5米,城外护城河宽约10米,深约1~2米。遗址暴露的有东周至汉代遗物,以汉代的遗物较多。


7、白水寺
【白水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城南约16.5公里处吴店镇白水村狮子山上。占地面积37500平方米。始建年代待考,初为祭祀汉光武帝刘秀而建,明宣德年间改以正殿供佛,以西偏殿祀汉光武帝。清嘉庆年间及民国30年(1941)两次重修。"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古迹被毁,1985年全面修缮。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十"字形轴线布局。现存建筑有刘秀殿、佛爷殿、娘娘殿三组。佛爷殿由前殿、偏房及正殿组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娘娘殿为五开间双层悬山顶前廊式建筑;刘秀殿为前、后殿及东、西廊房组成的廊院式建筑。寺院周围有白水井、王莽庙、祀园祠、饮马池、拴马柱、滚河剑潭、望莽亭等诸多人文景观。古往今来,这里因汉光武帝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唐代诗人李白、韩愈、孟浩然都曾在这里留下传世佳篇。


8、石鼓山石刻革命标语
【石鼓山石刻革命标语】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阳市区东北约37公里处新市镇魏庄村。系抗日战争中黄火青为发动群众抗敌救国而组织人员在石鼓山上刻写的革命标语。楷书阴刻,计五幅:"工农兵联合起来抗敌救亡";"认清敌人";"以身献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


襄阳补充篇(含樊城)
1、三步两道桥遗址
【三步两道桥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南约25公里处襄阳县法龙乡赵山村的冈地上。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是一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既有屈家岭文化遗物,也有石家河文化遗物。

2、襄阳楚王城遗址
【襄阳楚王城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东南约30公里处襄阳县黄龙镇高明村许家河西岸台地上。因当地流传楚王曾在此建城故名。遗址面积16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5米。内涵丰富,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新石器和西周两个时代遗物的文化遗址。

3、邓城遗址
【邓城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北约6公里处团山镇邓城村。南近汉水,北接南阳盆地,地势平坦,四周开阔,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邓城是春秋时期邓国的故都,楚文王十二年(前678)楚灭邓,邓城又为楚在汉北的要邑。城址近方形,夯土城墙,周长约3150米,现存一般高度为3~5米,东南角为最高点,高出地面约6米。城垣厚20~30米。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座城门。城外护城河宽50米左右,现已改为水田。相传城内偶有铜镞、金粒可拾,城内有时杀鸡还可取出金粒,故有"邓城不卖活鸡"之说。城北4公里左右有蔡坡、山湾、团山等多处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墓地,"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也分别出土于山湾和蔡坡墓地。

4、余岗九冢古墓群
【余岗九冢古墓群】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西北约15公里处竹条镇九冢村。相传邓国一公主死后,为防被盗而在一夜间埋了9个冢子,故名九冢。余岗至九冢村一带,历史上曾有众多的大型古墓封土堆,这些东周或汉魏古墓应与邻近的邓城古城址密切相关。多被逐渐夷平,仅存九冢村大型封土堆一座,坐落在张营小学院内,封土呈圆形,高约7米,底径约50米。 

5、樊城
【樊城】位于汉水中游北岸。与襄阳城隔水相峙,历来为鄂西北水陆要冲,汉水上游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有"小汉口"之称。樊城始建时间待考,东汉桓帝时始有确切记载,相传因周宣王(前827~前782)封仲山甫于樊而得名。早在公元502~550年南北朝时,商业已相当发达。李唐盛世,进入鼎盛时期,国内各地行商来者日众。明清之际,沿江兴建码头20个,商旅有川、陕、闽、赣、豫、皖各省及本省会馆19所,以行业命名的街道,有铁匠街、机坊街、皮坊街、油坊街、炮铺街、瓷器街、篾匠道子等。樊城旧城呈木船底形,两头窄,中间宽,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周长7.5公里。南凭汉水,石堤高耸,东、北、西三面筑城。原有城门自西向东为迎汉门、朝觐门、朝圣门、定中门、屏襄门(即鹿角门)、汇通门、迎旭门。城墙已被推平,护城河改为下水道,现仅存定中和屏襄两城门洞及柜子城、水星台留为古迹。

6、朝阳城遗
【朝阳城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北约48公里处襄阳县黑龙集镇杨村。因在朝水之北而得名。汉置朝阳县,即以其地为治,南朝宋废。遗址地处襄北冈地一平缓台地上,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文化层厚1.2~2米。遗址内发现的大量汉代建筑遗物和生活用具与文献记载吻合。 

7、马跃檀溪处
【马跃檀溪处】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西门外真武山北侧。东汉末年刘备赴襄阳投靠荆州牧刘表,蔡瑁等预谋杀害刘备。刘备闻讯,慌忙乘"的卢"马出西门潜逃至檀溪,被数丈宽的溪水所阻,眼看追兵将至,他紧勒马鬃,扬鞭高呼:"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黑马一跃而起,越过檀溪。如今檀溪边可见两个圆坑,传说为当年刘备马跃蹄痕。晋唐以来,凡来襄阳的文人雅士,必到此探古寻踪,并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诗篇。其南侧岩壁上篆刻有"马跃檀溪遗址"6个大字。

8、仲宣楼
【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刘表治下的荆州相对安宁,大批文学之士投奔襄阳,王粲也在其中。王粲虽与刘表是同乡又是世交,但政治上却未被重用。他怀才不遇而郁郁不得志,常于此攻书作诗,《登楼赋》即在此间所作。原建筑已毁,1993年于原址上恢复,双层重檐歇山顶,雄伟壮丽。

9、岘首亭、羊杜祠遗址
【岘首亭、羊杜祠遗址】位于襄阳城南2.5公里处岘首山上。襄阳城西南诸山统称岘山,岘首山地处东南端,是古襄阳的重要标志,亦是襄樊最早的公共游乐场所之一。晋始,山上已建有供人游乐的亭阁。山上原建有六角七层高27米的楼阁,曰"岘首亭"。山东麓建有祭祀西晋名人羊祜、杜预的羊杜祠,1969年修焦枝铁路时拆除。祠内旧有堕泪碑。相传晋羊祜镇守襄阳时常到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有一天突发感慨,对同行的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建碑纪念,见此碑者莫不同感世事沧桑,人生短促,黯然落泪。故名堕泪碑。孟浩然诗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即此。现已不存。汉末刘表设伏毙孙坚的风林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衣冠冢、晋太医王叔和墓皆在此。自古以来,诸多文人骚客无不视此为必拜之地,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如今,这里已作为重点开发的旅游胜地。
10、水星台
【水星台】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区定中门西约50米处樊城城基上。因于城基上筑台建庙以祀水星而得名。相传为晋代喜占卜之术、擅游仙诗的文学家郭璞始建。历代曾多次维修。台高8米,残长约30米,宽22.4米。台基南面有蹬台石阶。台上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风格。前殿前檐仿木结构的牌楼门额上竖匾书"水星台"3个大字。前、后殿均为三开间单层硬山顶式建筑,东西两侧各接一套民居式小四合院。

11、老龙堤
【老龙堤】位于襄阳城西汉水南岸。是古城襄阳最重要而又最古老的堤防工程。历史上襄阳水患严重,护城堤屡毁屡修,老龙堤自万山脚下至襄阳城阊门止,全长5公里,平均高度8米,堤坝宽6~10米。迎水面砌条石驳岸,堤外侧筑有许多三角形石矶以减煞水势。堤上现存有计里碑7块,记事碑2块;万山东二里堤上保存有明代的老龙庙;老龙庙东6号计里碑处埋有一条卧铁牛;大北门外堤上有一根明弘治年间竖立的为枯水季节贯铁索架济汉桥用的大铁柱。老龙堤始建年代无确考,南朝时期的《襄阳东歌》中已有《堤上行》诗咏赞,唐以后的记载更多。刘禹锡所作《大堤曲》中有"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的诗句,大堤当时的气势与繁华可见一斑。

12、昭明台
【昭明台】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昭明台始建年代待考,原名"文选楼",唐代改称"山南东道楼",旧有唐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石刻。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称镇南楼,清顺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建筑面南,青砖筑台,中有条石拱砌券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三檐二层歇山顶楼房5间,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房4间,台南有鼓楼、钟楼各一。昭明台雄踞城中,巍峨壮观,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是襄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抗日战争期间,襄阳沦陷,楼毁台存。1973年夏因久雨塌陷平毁。1993年于原址重建,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台基券洞,横跨于北街入口处。北街是古襄阳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之一,1993年建成仿古步行一条街,老字号店铺林立。

13、承恩寺
【承恩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西45公里处谷城县茨河镇五朵山狮子峰下。始建于隋,名宝严寺,唐改名广德寺,元末遭火焚,明朝复建改名承恩寺。寺院坐北朝南,前低后高,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现存天王殿、水陆崇圣宝殿、厢房、钟楼、和尚殿,共计房屋70余间,基本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其中水陆崇圣宝殿面阔5间,建筑平面近方形,为明代中期的单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钟楼为明代中期的三开间双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水陆崇圣殿内的NB423卢佛大塑像和钟楼内的大铜钟均为明代的佛教文物精品。此寺的泉水闻名遐迩,清泉穿寺而过,响声悦耳。相传泉水可疗治疮癞。现已被列入隆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4、广德寺多宝佛塔
【广德寺多宝佛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西10公里。唐贞观年间始建于隆中,名云居禅寺,明成化年间迁建现址,改名为广德寺。现存大殿、藏经楼、方丈堂、知客堂、东西客堂,均为清代重建,唯大殿后的多宝佛塔建于明弘治年间(1494~1496)。多宝佛塔高17米,为砖石仿木结构。塔座为八方形,八面墙上均有石凿佛龛和佛像,东西南北各有一石砌券门,正门石额刻"多宝佛塔"四字。入北门,步石级盘旋而上,可至座顶上观光。塔座上立五座小塔,居中一座为主塔,高10米,为喇嘛塔,八方须弥座,铜制宝顶盖,宝盖下沿挂有八枚小铁铃,微风一吹,便有丁当之声,清脆悦耳。主塔周围有六角攒尖、重檐三层的亭式小塔四座,相互对称,构成一个造型别致而又和谐统一的整体。塔上下内外共有48佛,故称多宝佛塔。这种形制的古塔在全国保存不多,它的建筑比例均衡,装配适宜,结构严谨,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印度佛教建筑技术,庄严肃穆,古朴雅致。

15、襄阳县学宫大成殿
【襄阳县学宫大成殿】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西北隅积仓街襄樊市第五中学校内。始建年代待考,唐代建在城外,北宋迁于现址,明末毁于战乱。清朝顺治年间重建,后经多次维修。现存建筑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是县学宫的主体建筑之一,用于供奉孔子神位。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红墙黄瓦,檐下有精美的雕花彩绘。殿内生员拜谒孔子的台基高约1米,辅陈二龙戏珠石雕板。殿前方有半圆形"泮池",池上架一拱桥,俗称"状元桥"。大成殿现辟为市五中校史陈列室。

16、铁佛寺大殿
【铁佛寺大殿】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西门外市卫生学校院内。铁佛寺创建于唐代宝历年间,以大铁佛闻名。明洪武元年(1368)重修,改名丛林寺。清顺治年间又重建。现仅存大殿,面阔5间,单层单檐歇山式屋顶。其用材讲究,全部用楠木构架。

17、庆元己未摩崖题刻
【庆元己未摩崖题刻】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南门外郑家山北坡陡峭的山崖上。摩崖凿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楷书阴刻,凡5行,行字不等,高90厘米,宽60厘米,字径约5厘米。全文为"庆元己未寒食日,率兵将官以下,遍祭战殁将士于岩亭之野,酹酒焚币,成礼而去,清明日复携家来此,遥睇松楸,用修时祀,河阳赵淳题"。文中战殁将士是指在抗金战争中阵亡的将士。

18、李曾伯记功铭摩崖
【李曾伯记功铭摩崖】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西南1.5公里处真武山东侧。南宋时期蒙、宋在襄樊展开长时期的争夺战。宋京湖制置使李曾伯为表彰南宋将士光复襄樊两城的卓著功勋而刻铭于摩崖上。摩崖高4.7米、宽4.4米,阴刻楷书,11行,行字不等,字径约30厘米。全文为"大宋淳十一年四月二十有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命,调都统高达、幕府王登提兵复襄樊两城。越三年,正月元日,铭于岘。其铭曰:壮哉岘,脊南北;?墉壑,几陵谷;乾能?,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横额阴刻双铭体"襄樊铭"3个大字,与铭文字体不同,疑为后人所加。铭文字体方整端正,笔力雄劲,结构庄重,为书法石刻上乘。不仅是研究宋史和军事史的珍贵资料,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19、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瓷器街西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始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新建了祭祀天、地、水的三官庙。嘉庆六年(1801)重修山门和戏楼,又相继增建了花园、荷花池等,使这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殿阁楼堂100余间。是樊城历史上作为繁华商埠的缩影,也是体现樊城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现存建筑仅门楼、拜殿、正殿,均为琉璃瓦覆顶,雕花门窗。梁、枋及檐下隔板上多线雕或浮雕、透雕人物故事及花鸟图案。现由襄樊市第二中学堆放杂物之用,岌岌可危。

20、黄州会馆
【黄州会馆】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马街与交通路交叉口北侧商贸繁华地带。是清代黄州商贾设在樊城的工商行帮机构。始建年代待考,重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会馆原范围较大,亦名黄州书院。现存建筑仅为一组三进四合院,占地约950平方米。现由襄阳县医药公司堆放杂物之用,岌岌可危。部分建筑近年遭火灾,正在维修。

21、公馆门码头
【公馆门码头】位于汉江北岸,樊城沿江西路与朝阳路交叉口。隔江与襄阳大北门码头相望。樊城自古为繁华商业城,5公里江岸即有20余座水运码头。公馆门码头是现存最大的一座,建造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面积220平方米,由18级石台阶和青石条铺成的100多平方米平台组成。规整的驳岸正中镶着一块大石匾,阴刻楷书"民不能忘"4个大字。

22、抚州会馆
【抚州会馆】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沿江中路陈老巷口。是清代江西临川商贾设在樊城的工商行帮机构。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戏楼、正殿、后殿,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均采用雕花斗拱。正殿、后殿为三开间券棚式屋顶;戏楼为三开间双层歇山和庑殿式结合的屋顶,17脊18翼角,内有八角藻井和雕花重柱装饰。建筑造型优美,装饰繁缛豪华。现戏楼已成危房,正殿、后殿为生产化工涂料的手工作坊,院内搭建许多杂乱不堪的小房屋。

23、襄樊市烈士陵园
【襄樊市烈士陵园】湖北省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南1公里处羊祜山。占地面积71.44公顷,其中山地占65.77公顷。始建于1951年,以纪念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羊祜山由三座山峰组成,主峰高220米。28米高的烈士塔矗立于山顶,其下有640余级的登山梯道,山半腰建有三座烈士亭和一座烈士事迹陈列馆,山西麓为骨灰堂,山下又有烈士亭一座。作为襄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到烈士陵园瞻仰的各界人士达15万人次之多。

24、襄阳环城公园
【襄阳环城公园】依托襄阳古城和宽阔的护城河而逐步形成的大型环城公园。襄阳护城河全长5.2公里,城河水面最宽处达250米,最窄处130米,总面积48公顷。为了开发这一宝贵的历史资源,以护城河为核心兴建了襄阳环城公园,目前已形成襄阳公园、阳春门公园、荟园、南湖宾馆、夫人城及西门桥几组景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襄阳的悠久历史
【拾穗集】走读城市•“李曾伯纪功铭”正误(之一)
湖北襄阳:樊城的起源
楚国古都灵秀湖北·湖北省襄阳市
中国改回原名最成功的城市,改名后闻名于世
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市凸显文化底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