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anon镜头逐个挑3.0



离撞针第一次写《Canon镜头逐个挑》已经快8年了,8年间器材发展如此之快,撞针的很多想法得到验证,也有一些想法被推翻;8年间很多摄友从入门变成了大师,不再执着于器材,不再为镜头选择烦恼;8年间网络力量成长如此之强大,器材基础知识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但只要还有新摄友入门,只要还有人问我啥时候把新镜头写进去,更新这篇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总还是有益无害的。闲话少说,这一版的开场白是:

“器材买新不买旧。”

俺知道有大师会严词否定这个说法,拿出很多的德味老头佐证经典镜头的好。那是另外一个大话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我敢保证的是在《逐个挑》所提到的镜头中,新的一定有新的好处。所以这次特别标注出每个镜头的发布年份,供大家参考。


关于MTF和结构图,先摆在这里,最后再解释。

当前版本修订时间:2013.04.23。实际售价随市场变化较快,文中价格仅供比较和参考。


 
一、通用镜头:一镜当家,乐摄轻松

单个镜头是玩单反/微单最基本的配置,也是多镜头搭配的基础。一般来说,这个头应该是使用频率最高、用途最广的挂机头,通常是标准变焦镜头,也就是所谓的“通用镜头”。

(一) 入门/家用
Canon为一般摄影者、家庭摄影者准备的一些经济实惠好用不贵的标变镜头,可选择的其实不少。

1.超级经济
EF-S 18-55mm f/3.5-5.6 IS II

 


2011年上市(前款2007年上市,二者差异不大)
市场参考价¥600(拆机头价格。二手更低)
A:超级便宜,成像有可圈点之处
S:仅供入门,很多摄友后来都抛弃了
C:CanonAPS画幅的小套头一直是入门阶段的第一选择。撞针也说过“看得起套头的人,会用套头的人,常常让拿着数万块器材的人大吃一惊”。此头锐度很不错,只要能避免在极端光线条件使用就很容易出好片。对器材看得淡(这种心态最好),配合入门级机身是非常非常OK的。撞针也承认凡是对器材有点追求的用户都会升级的,跳过它多少能节省一小点儿。BTW,撞针一般主张3000元以下的镜头不配UV、保护滤镜,此头配UV后不良影响尤其明显。

2.小套头新动力
EF-S 18-55mm f/3.5-5.6 IS STM

  

2013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800(拆机头价格)

A:驱动和光学升级,价格基本不变。

S:体积略有增大,电传手动对焦并不方便

C:在EF-S 18-55mm f/3.5-5.6 IS II的基础上全面做了优化,STM步进马达更安静,也更适应LiveView或视频拍摄时对焦。配合STM,此头改为了内对焦,对焦时镜头前端不再转动或伸缩,用起来感觉多了。STM同时也带来了电传手动对焦和FTM全时手动对焦功能,有人喜欢电传手动,但撞针觉得手感不佳。光学设计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注意比较结构图),边缘成像等性能有一定提升。关键是价格基本不变,这绝对是买新不买旧的理由。随着CMOS混合对焦普及,此头可能会全面取代非STM版本。


3.家用首选
EF-S 18-135mm f/3.5-5.6 IS STM


 
  
 

2012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2200(拆机头价格)

A:焦段非常适合日常、家庭摄影和一般旅行摄影,性能也不错。

S:只要不烧器材就没啥缺点

C:EF-S 18-135mm f/3.5-5.6IS的STM版升级,不仅仅升级了STM马达,光学结构上也有一些小调整,整体光学素质确有提升。STM马达对焦不算高速,但安静柔和,适于视频拍摄。此头亮点也许不太多,但细细想来,它足以满足普通摄影者绝大部分拍摄需求,而且小巧轻松。轻松是一种很重要的摄影心态。对不希望在摄影上消耗过多精力的人来说,入门或中级机身搭配这个镜头最合适。独立销售版太贵,建议买套机或拆机版。

EF-S 18-135 mm f/3.5-5.6 IS

 

 
 

2009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800(拆机头,二手更低)

A:焦段非常适合日常、家庭摄影和一般旅行摄影

S:已经有STM版
C:主要问题是STM版本上市了,而且成像啥的也不如STM版,所以应该买新不买旧。如无意外,这个头有可能会在一两年内退市,不考虑也罢。

4.通用样板
EF-S 15-85mm f/3.5-5.6 IS USM


 
 
 

2009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5000(拆机头4760)
A:焦段易用,性能均衡
S:成像有些小小的美中不足
C:EF-S 15-85mm f/3.5-5.6 ISUSM最早是作为7D套头推出的,定位算比较高了。用它配任何一款APS-C画幅的机身都不掉价。近期APS-C机身的内闪的覆盖范围开始按这个15mm广角设计。此头各项性能全面平衡,价格不错、焦段非常理想,成像不错,IS、USM俱全,居家旅游咸宜,绝对满足大多普通摄影者爱好者的需求,纯从实用角度考虑,比起EF17-40mm f/4L USM这个红圈镜头并不差些,撞针经常推荐。



(二)渐入佳境


国人消费能力提高,十年前让人艳羡的红圈L头飞入平常摄友手中。L头中有价格不算奢侈的,做工精细,设计考究,使用中总会感到愉快。

1.准红圈镜头
EF-S 17-55mm f/2.8 IS USM

 
 
 
 
2006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7480
A:EF-S镜头当家花旦
S:价格高昂,毕竟不是L头
C:以前说这个头是“不挂红圈的红圈镜头”,从价格上看是这样的。焦段+f/2.8的光圈都够面子。今天看来,无论做工还是成像与红圈镜头都还是有一点点差距的,论光圈也被适马18-35mmF1.8 DC HSM Art远远比下去,副厂还有不少廉价的17-50mmf/2.8镜头,所以性价比确实不高。配70D机身有点破费,配7D级别的机型也算不错,但以后换了全幅咋办?

2.红圈数码宝贝
EF 17-40mm f/4L USM

 
 
 
 
2003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4880(二手更低)
A:焦段非常适合APS画幅,红圈素质,价格相对低廉
S:缺少长焦,全画幅上边缘成像……
C:一开始设计就为数码机身作了优化,操作性能啥的都是L级别,在APS-C画幅上焦段等效于全幅的27-64mm,正好是标变镜头。因为是最便宜,是多年来销量最好的红圈镜头。其他性能都不错,但在全画幅上17mm边缘成像实在扶不起,光圈收缩的f/8也不能让人满意,只能解决超广角有无问题,不堪称作红圈超广角镜头。在APS-C画幅上64mm并不算长,在室外常常不够用。一般来说和其他镜头搭配组合很好,独当一面有些许困难,没有红圈情节的话EF-S15-85mm f/3.5-5.6 IS USM更实用。

3.套头也疯狂
EF 24-105mm f/4L IS USM

 
 
 
 
2005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4960(拆机头更便宜)
A:模样威武,成像不错,标变IS足够方便
S:还是不如顶级变焦扎实
C:原本就是全幅机身的套头,整体性能做工、成像不如EF 24-70mm f/2.8L IIUSM是肯定的,保证全幅日常拍摄足够。刚刚发烧的摄友往往对它有一些小小的质疑,充分了解所有镜头之后才会知道这个头的可贵:红圈L头品质,锐度略高于上一代24-70/2.8L,焦段灵活,体积适中,价格又一降再降,绝对物有所值。APS-C机身不太推荐此镜头,因为焦段上不上不下,搭配困难,使用时可能要频繁换镜头。


4.标变+微距
EF24-70mm f/4L IS USM

 
 
 
 
2012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8460
A:外形小巧,成像很不算,IS实用,兼顾微距
S:焦段少窄,上市不久价格篇高
C:上市之初很多人问是不是用来替代EF 24-105mm f/4L ISUSM的,实际是新的标变微距类型,变焦到70mm后面能作为微距头使用,还有微距有效地混合IS影像稳定器,可以看做2/3个24-105外加1/3个百微镜头。成像相当不俗,不过上市前两年价格比较高,而且又不是无可替代的镜头,所以等等再考虑吧。真正喜欢微距的还是EF24-105mm f/4L IS USM搭配真正的百微比较好。

5.恐兽级变焦
EF 28-300mm f/3.5-5.6L IS USM

 
 
 
2004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8000
A:变焦比巨大,适应性强
S:太大太沉
C:Canon变焦头之最,无论是变焦范围、分量还是价格都是。拿这个镜头“一镜走天下”,每一步都能留下一个深深脚印。光学性能虽然是专业级别的,但分焦段看就其他L镜头差一些。目标用户群大抵是记者之类需要抢拍不及迅速更换镜头的人,某些野外旅行摄影者可能会用它取代多镜头组合。其他人用这个镜头的多多少少有点“傻小子认大个”之嫌。


(三)通用镜头之不太推荐:


1.EF-S 17-85mm f/4-5.6 IS USM


 
 
 

2004上市
市场参考价¥3880(二手2000)
A:日常焦段+IS+USM
S:和15-85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C:成像和焦段都与EF-S 15-85mm f/3.5-5.6 IS USM有一些差距,设计工艺和镀膜也不如后来的EF-S18-55mm f/3.5-5.6 ISSTM。曾经有一段撞针以为这个头已经退市了,被15-85全面取代,后来发现竟然还在做60D的套头。同样价位可以选择EF-S18-135mm f/3.5-5.6 IS STM,追求性能还是考虑EF-S 15-85mm f/3.5-5.6 ISUSM或EF-S 17-55mm f/2.8 IS USM,总之不推荐。

2.EF-S 18-200mm f/3.5-5.6 IS


 
 
 

2008上市
市场参考价¥4260
A:焦段大,一镜走天下
S:性能平常,性价比低
C:有些镜头是为保证产品线完整而存在的,18-200似乎就是这么一个镜头。这并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说和副厂同类产品比较,此头优势劣势并存,主要问题是最长焦距不如副厂产品,价格不够亲民。其实哪怕是挂个USM或者STM马达撞针也觉得值得推荐,可惜它偏偏没有,所以列入不太推荐的名单。


3.EF 28-135mm f/3.5-5.6 IS USM

 
 
 

1998上市
市场参考价¥3300(二手的什么价都有)
A:曾经的标变中坚力量
S:所有设计都跟不上时代了
C:胶卷后期时代曾经很火的一个镜头,是最早的IS+USM标变镜头。如今焦距不适合APS-C,性能达不到高像素全幅水平,有人说看到MTF头都大了,不太了解Canon为什么还要留它在产品线上。


另外还有EF 24-85mm f/3.5-4.5USM等等一众退市的老镜头,虽然便宜,但是数码时代以前的镜头,光学和性能都与新镜头有明显差距,二手的可靠性耐久性也没准,手上有可以继续用,没有就不要考虑购买二手了。


二、双镜搭配:性能扩展,好用不累


一个镜头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可交换镜头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可交换镜头(像绕口令哈)。在通用镜头的技术上增加第二个镜头可以大幅扩展焦距或光圈。双镜头组合已经能体会到很多可换镜头的乐趣,丰富了拍摄活动,而且成本低,携带负担轻,所以这里先简单说一些中低端的双镜搭配。


(一)长焦扩展:长远眼界


有了前面的标变,从下面任选一枚长焦镜头搭配就可以补全从广角到长焦的焦段,对付大多数拍摄活动心里都有底了。可以选择的长焦包括:


1.经济实惠
EF-S 55-250mm f/4-5.6 IS II


   

2011年上市(前款2007年上市,二者差别不大)
典型搭档EF-S 18-55mm f/3.5-5.6 IS II、EF-S 18-55mm f/3.5-5.6 ISSTM
市场参考价¥1470
A:与EF-S 18-55mm f/3.5-5.6 IS焦段无缝连接,全程IS
S:性能很一般,仅仅解决长焦有无问题
C:EF-S 55-250mm f/4-5.6 IS II算是把EF-S 18-55mm f/3.5-5.6 ISII的优点在长焦段又完整重现了一遍。这两枚镜头总价格依然比EF-S 18-200mm f/3.5-5.6 IS便宜,性能比EF-S18-200mm f/3.5-5.6 IS好,甚至连分量都比EF-S 18-200mm f/3.5-5.6IS轻,这也是不推荐EF-S 18-200mm f/3.5-5.6IS的重要理由。今后升级出掉送掉丢掉砸掉都不心疼。当然,便宜有便宜的道理,EF-S 55-250mm f/4-5.6 ISII成像的反差锐度与后面那些长焦镜头还是有差距的,口袋厚度允许的话还是直接选择后面几款比较好。


2.适度投入
EF 70-300mm f/4-5.6 IS USM


   


2005年上市
典型搭档EF-S 15-85mm f/3.5-5.6 IS USM、EF-S 18-135mm f/3.5-5.6 ISSTM
市场参考价¥3200
A:性能不错,IS、USM全齐
S:难免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惆怅
C:以前说EF 70-300mm f/4-5.6 ISUSM在非L镜头中也还算成像不错的一个,现在镜头成像整体水准都有提高,这个头看起来就一般了。优点是和EF-S 15-85mmf/3.5-5.6 ISUSM搭配轻便小巧,IS、USM全齐。价格已经降了许多了,几乎比副厂产品一样实惠,对于一般性家用和旅行摄影是够用的。长焦是无底洞,量入为出的好。


3.小试红圈
EF 70-200mm f/4L USM


   

1999年上市
典型搭档EF-S 15-85mm f/3.5-5.6 IS USM、EF 17-40mm f/4L USM
市场参考价¥4980
A:性能不错,作为L镜头小巧轻便,价格低廉
S:缺少IS
C:小小白换到1999年刚推出那会儿是很有影响力的镜头,性能和成像无疑是优秀的。以今天的观点看,一则有副厂70-200mmf/2.8的威胁,再则有EF 70-300mm f/4-5.6USM的300mm和IS诱惑,三则新的红圈长焦性能不断提升,总之XXB地位下降比较明显。话说回来XXB总体成像、做工、操作等等都是L级别的,几乎没有明显的短板,所以择XXB还是比其他非红圈镜头、副厂头要踏实。


4.锐度至上
EF 70-200mm f/4L IS USM


   

2006年上市
典型搭档EF-S 17-55mm f/2.8 IS USM、EF 17-40mm f/4L USM、EF 24-105mm f/4L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
市场参考价¥8400
A:成像非常优秀的变焦镜头之一
S:价格稍贵
C:小小白IS是撞针推荐最多的镜头之一,撞针也曾经从XBIS换到XXBIS的。XXBIS并不是XXB简单的增加了IS光学防抖而已,整个设计有不少优化,成像锐度在Canon变焦头足名列前茅,IS性能没的说,做工也还好,关键是带出去方便灵活,可以放在男士大衣口袋里,随时取换。你可以指责说它没有f/2.8光圈,可以指责它价钱贵,但看看EF70-200mm f/2.8L II IS USM的重量和价格,反正撞针直接把这些缺点忽略了。


5.长焦小胖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2010年上市
典型搭档EF-S 17-55mm f/2.8 IS USM、EF 17-40mm f/4L USM、EF 24-105mm f/4L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
市场参考价¥8600
A:最实用的300mm红圈长焦
S:稍贵,与XXBIS总是很难选择
C:和70-200mm相比,70-300mm这个焦段总是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知道胖白出现总算是扳回一程。和XXBIS买一个价钱很有道理:胖白长,XXBIS锐,总的看来二者平手。其实锐度也不差许多,XXBIS的优势勉强可辨而已。这可是最廉价、最轻巧的300mm红圈长焦哦,日常去山林湖海高远广漠地区旅游的摄影者应该首先选择这个头,负担小,拍啥都没跑。

 


6.f/2.8光圈的诱惑
EF 70-200mm f/2.8L USM


   

1995年上市
典型搭档EF-S 17-55mm f/2.8 IS USM、EF 17-40mm f/4L USM、EF 24-105mm f/4L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
市场参考价¥9300
A:曾经一代变焦镜皇
S:颇显老态
C:曾经是Canon看家镜皇,后来出了IS版,再后来又出了ISII版,老镜皇早早退位让贤了。和XXBIS相比,f/2.8光圈更适合弱光拍摄,拍摄肖像背景虚化能力也更好。代价是抱着沉背着重,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负担不小,发烧爱好者的话该努努劲儿奔ISII代去,资金不足发烧爱好者可能会考虑副厂70-200mmf/2.8。从怀旧感情上说,撞针很爱这个镜头,从实际出发,不会优先推荐的。


7.壮士迟暮
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


   

1998年上市
典型搭档EF 17-40mm f/4L USM、EF 24-105mm f/4L IS USM、EF 24-70mm f/4L ISUSM
市场参考价¥10900
A:400mm超长焦,相对轻便
S:设计较老,可靠性不佳
C:大白当年可是明星镜头,超长焦变焦金牌名器,时至今日依然是普通摄影爱爱好者达到400mm长焦的第一选择。可惜现在APS画幅+高像素横向,普通用户对超长焦需求少了;祖国空气质量有目共睹,远距离拍片难度大。很多人都说其抽拉变焦方式不可靠,不但吸灰,而且有可能导致成像品质下降。400mm光学要求本来就高,俺们热切期盼Canon尽快更新。
 

 
(二)定焦扩展:光圈至上

 

不少人坚定地认为定焦比变焦成像好,实际上真不一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定焦光圈容易做大,同样光圈时要达到同样成像水更容易,很多非红圈定焦的成像不一定全面好过变焦。所以定焦首先是扩大光圈的需要,而非提升成像的选择。将前面的标变镜头和以下定焦镜头任选一个搭配有一个好处,你可以获得适当的焦段和一个大的光圈,总体价格也便宜。

 


1.廉价标头
EF 50mm f/1.8 II




1990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600
A:价格便宜,锐度确实不错
S:其他方面的性能和成像都差
C:价格确实便宜,中心成像圈锐度确实比几千快的镜头更好,曾经是很多人入门的第一枚定焦镜头。但对焦犹豫吵闹,脱焦率相对高,色彩平淡、焦外紧张,有人叫它小痰盂,有人叫塑料拖鞋,总之是对这个头又爱又恨。以今天的标准看,这个头的某些缺陷是很难忍受的,不适宜配合高像素数码相机使用。

 


2.定焦新宠
EF 40mm f/2.8 STM



2012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140
A:特别小巧的饼干镜头,而且性能还不差
S:光圈偏小(不可强求),STM马达稍慢
C:饼干头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新设计比以前的所有50mm定焦更适合数码摄影。虽然光圈小,但成像优化得很讨人喜欢。STM适合单反视频拍摄,虽然不快,但比EF50mm f/1.8 II强多了,总体做工强不少。价格上也非常平易近人,数码新宠,推荐。


3.老态标准
EF 50mm f/1.4 USM




1993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2700
A:获得f/1.4大光圈的最廉价方案
S:以今天观点看设计陈旧
C:老标。以当年的标准看,双高斯结构成像严谨,性能均衡,色彩还原准确。但当年很多成像问题大家都是接受的,今天看就差点。成像不如副厂的50mmf/1.4镜头,更不如蔡司的手动标头。镀膜、微型USM、非圆形光圈叶片也都尽显老态。特别喜欢50mm焦距,依然还是优先选择原厂这个,毕竟原厂软硬件兼容性更好,对焦稳定。但50标头真的那么好玩么?其实大光圈也不是很容易用好的说。


4.廉价中焦
EF 85mm f/1.8 USM




1992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2900
A:成像还行,性能尚可,价格低廉
S:设计陈旧
C:这个头其实和EF 50mm f/1.4USM很类似,但沾了85mm容易比50mm成像好的光,加上是真正的环形USM,所以评价一直比EF 50mm f/1.4USM稍强。成像、操作还不差,也不算特别好,赶不上如今新头的,面对适马和蔡司85mmf/1.4踢馆,选择这个头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好在价格便宜不少。

 


5.广角新小生
EF 35mm f/2 IS USM



2012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5000
A:比旧版有不少提升,适应新机身需要
S:又是定位和竞争的尴尬
C:前几年就有人希望EF 35mmf/2更新,在APS画幅上充当标头。新版果然来了,而且总体看性能都能令人满意,锐度和极端光线下的表现都明显提升,较之红圈也不遑多让。可惜今后的器材格局已经不同前几年了,同价位副厂的35mmf/1.4好得过分(直说吧,就是适马那个35mm F1.4 DG HSM),选择入门机身的摄友花1k多钱购入EF 40mm f/2.8STM就好,多花近4000大米获得5mm广角和一级光圈优势,值不值要看个人。等到全幅价格跌至8000,也许这个头会更值得推荐。

 

(三)广角扩展:宽广天地


今天说来,定焦可能还分广角和超广角,变焦广角镜头必须包括超广角了。对全画幅来说,EF 17-40mm f/4LUSM就是超广角的配搭,对于APS画幅而言,多一个:


1.EF-S 10-22mm f/3.5-4.5 USM


   

2004年上市
典型搭档:EF 24-105mm f/4L IS USM、EF-S 15-85mm f/3.5-5.6 IS USM、EF-S18-135mm f/3.5-5.6 IS STM
市场参考价¥5400
A:小巧灵活、成像优秀、操作方便
S:价格比副厂产品稍高
C:其实APS-C超广角有一些方面比全幅超广角来的要好,EF-S 10-22mm f/3.5-4.5 USM某些方面并不比EF17-40mm f/4LUSM差。10-22是原厂唯一的选择,而且各方面都很不错的那么一个镜头,不过副厂有4、5个类似产品,价格比较便宜,性能没价格差得那么多。撞针一贯的建议是优先选择原厂的,但基本上看哪个顺眼就买哪一个,都没错。


2. 新一代定焦广角
EF 24mm f2.8 IS USM
EF 28mm f/2.8 IS USM

 





2012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5200,¥5000
A:成像优秀,新定焦镜头的代表
S:档次不太明确,搭配困难
C:总有摄友希望在APS上有个广角定焦,取代以前胶卷时代35/1.4和50/1.4的地位。如果这两个就是Canon解决方案的话,俺觉得价格定位远远超过了俺的预期。毕竟是f/2.8的定焦镜头,相比变焦优势不大,买3000以内会比较吸引人。这两个头的境遇似乎和EF35mm f/2 IS USM有点类似,用于APS-C画幅,本身的广角特性一点也发挥不出来,虽然成像很好,但不如副厂的非全副的30mmf/1.4镜头,总体运用不如用副厂的17-50mmf/2.8实惠。真要用于万元以上全画幅机身又显得档次差些。俺也承认和旧的非IS版相比,两个头确实在光学、工艺、操作性能上有进步,实际在拍摄中体现的价值是否达到价格,还是要看摄友如何运用。 

 


(四)EF-M双头套


用于EOS M机身的EF-M镜头目前只有一变一定的组合,一个通用变焦,一个定焦扩展镜头,直接归于一类吧。


1. EF-M 18-55mm f/3.5-5.6 IS STM


   

2012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都是套机发售)
典型搭档:EF-M 22mm f/2 STM
A:价格便宜量又足
S:与竞争对手比无甚优势
C:本身定位与EF-S 18-55mm f/3.5-5.6 ISSTM类似,但因为微单短后焦光学设计,做工还要更强一些。但体积并不比单反镜头小太多,不能突出微单系统的体积优势。反正用EOSM,不选它选谁?反正只有套机发售。


2. EF-M 22mm f/2 STM



2012年上市
典型搭档:EF-M 18-55mm f/3.5-5.6 IS STM
市场参考价¥?(都是套机发售)
A:价格便宜光圈足
S:与竞争对手比无甚优势
C:微单一上来就给了这个焦距和光圈,应该让人比较满意了,而且从套机差价看也不算贵。对于EOSM用户来说,一般家庭摄影用18-55就行,要玩机玩摄影,选这个头比18-55更重要,更有的玩。

 

(五)扩展镜头之不太推荐

 

1.无聊长焦

EF 75-300mm f/4-5.6 III(USM)


   


1999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160
A:不多
S:不少
C:俺无数次以为这个镜头已经退市了,结果它还顽强的屹立在产品列表上……


2.技术试验品

EF 70-300mm f/4.5-5.6 DO IS USM


   


2004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9700
A:DO曾经是技术夸耀的资本
S:没有哪一方面真的牛X
C:小绿曾经是个吸引人眼球的玩意,装备DO三层衍射光学元件缩短了镜头尺寸,其他就没啥了。本来Canon宣扬说DO是明日光学之星,但现在看来这枚镜头多少有点实验性的味道,成像和性能只是比EF70-300mm f/4-5.6 IS USM好而已,焦外成像有些特别,实际不如EF 70-300mm f/4-5.6L ISUSM实在,价格却惊人,不值,不值。

 

 

3.老旧定焦
EF 28mm f/2.8
EF 28mm f/1.8 USM





1995年、1987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好久没见到)、¥4200
C:这三个都是胶卷时期的“古代”广角镜头,当年变焦镜头广角性能优先,这几个头是产品线上必要的型号。当现在无论配APS还是全画幅都不合适,再加上还有新IS定焦出现,这几个头意义十分有限。


4.惜败于手足

EF 100mm f/2 USM




1991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3000
C:不是说这个头不好,它其实并不比前面提的EF 85mm f/1.8 USM差,只是这个焦段长久以来让百微领风骚,而且上有EF135mm f/2L USM,下有EF 85mm f/1.8USM,都比它更有吸引力,所以它一直不算吃香。毕竟是很老的镜头了,还是有一些胶卷时代的老毛病,在数码时代也没有推荐的理由。


三、多镜组合:三镜以上,笑傲行摄

三个镜头是个里程碑。有三个镜头的摄友拍摄选择的自由度已经很大了,什么都能拍,什么都可以拍好。更重要的是买了三个镜头的摄友肯定不会介意再买第四个、第五个,组成自己的镜头群。更更重要的是舍得买三个以上的镜头说明开始发烧,乐的投入,目标镜头有可能包括一些万元以上的牛头。

(一)中低端多头组合

入门、一般家用的多镜头组合,大家大可以从前面说的那些个镜头中挑选拼凑出“变-定-变”的三镜头组合,这里专门要说两个入门组合:

1.穷人三宝
EF-S 18-55mm f/3.5-5.6 IS STM
EF-S 55-250mm f/4-5.6 IS II
EF 40mm f/2.8 STM
¥800+1470+1140=3410
A:焦段光圈具备,真的是穷人三宝
S:不够骚吧
C:焦距从18-250mm,相当于全幅上29-400,干啥都够了。EF 40mm f/2.8 STM补充了光圈,当然选择EF50mm f/1.8II光圈更大,只是乐趣不如前者。这套组合虽然便宜,但同样可以很有威力,毕竟照片价值决定于主题、用光和构图,器材好不加分的。


2.小康之选
EF 17-40mm f/4L USM
EF 50mm f/1.4 USM
EF 70-200mm f/4L USM
¥4880+2700+4980=12560
A:红圈也有了,定焦也有了,焦段和光圈兼顾。
S:50/1.4相对红圈头差了一些 
C:总价格刚刚过万,算是过上了器材的小康生活。比上不足比下很有余。悄悄说:如果把50mm f/1.4 USM换成蔡司50mm F1.4ZE 镜头,这也套也真是拿得出手,是玩摄影的东西。


(二)发烧组合

没得说,开始发烧了就必须把目标定在红圈头上。而且除了下面提到的几个三头组合,再加上写定焦啥的也很必要。发烧组合包括:

1.F4小三元
EF 17-40mm f/4L USM
EF 24-105mm f/4L IS USM
EF 70-200mm f/4L IS USM
¥4880+4960+8400=18240
A:这套组合面子不足里子足,用过都说好
S:EF 17-40mm f/4L USM和EF 24-105mm f/4L ISUSM的焦段重合总是让人不太舒服
C:都是f/4的红小生,性能那是没得说。最适合全幅机身,当然中高档APS-C机身都适用。且出门选择1.广角+标变、2.长焦+标变、3.单带标变或者4.广角+长焦这四种方案都很方便。“小三元”性能平衡,实用方便,亲切窝心。当然也有两个常见问题,一是前面提到的EF17-40mm f/4L USM的全画幅边缘成像太烂,二是17-40mm和24-105mm有一段焦距重叠。



2.小三元长焦段变奏版
EF 17-40mm f/4L USM(或者EF-S 10-22mm f/3.5-5.6 USM)
EF 24-105mm f/4L IS USM
EF 70-300mm f/4-5.6L ISUSM
¥4880+4960+8600=18440
A:焦段机器宽泛
S:谈不上什么
C:非全副的话选择EF-S 10-22mm f/3.5-5.6USM,全幅从17mm开始到300mm,成像都很不错,焦段特别宽广,近能拍家居、远能打鸟,适合随便走、随便拍的旅行摄影者。胖白和XXBIS的选择前面提到过,如果特别喜欢长焦,这个组合更好。一般摄影爱好者,XXBIS组合的小三元更方便。


3. 小三元兼微距变奏版
EF 17-40mm f/4L USM
EF 24-70mm f/4L IS USM
EF 70-200mm f/4L ISUSM(或者EF 70-300mm f/4-5.6LIS USM
¥4880+8460+8400=21740
A:新头新气象,变焦也微距
S:EF 24-70mm f/4L IS USM还是贵了点
C:总价格已经超过2万元大关,与小三元基本组合相比优点是更轻巧了,而且EF24-70mm f/4L ISUSM还当不错的微距用,摄影题材扩展了,拍啥都不惧。问题在于到底是上24-70/4L还是上24-105+百微,这种问题总是让人抓狂。如果只是偶尔想玩玩微距的选这套比较好,专注微距的还是上百微吧。 



(三)烧得过火

这已经是纯专业镜头了,玩到这份上,你真的应该考虑器材投入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回报。毕竟靠单反和红圈镜头摆阔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镜头配置到三万元以上,俺相信你是真的痴迷摄影,祝你的作品和器材一样专业。

1.大三元
EF 16-35mm f/2.8L II USM
EF 24-70mm f/2.8L II USM
EF 70-200mm f/2.8L II IS USM
¥10400+13200+15000=38600
A:f/2.8×3,“L”×3,恭喜登顶
S:贵就一个字
C:II代大三元,背着这三个镜头,即使抱着中档的机身,别人看了也会把口水滴到脚面上。只是跟某某社、叉叉报业的同志们就不用秀这个了,人家都有的用,所谓大款斗不过公款嘛。这里要分看说说这三枚变焦旗舰镜头。

(1)EF 16-35mm f/2.8L II USM
2007年上市
   

A:较前代超广角有明显提升
S:跨品牌比较时会显得有些不足
C:与其他品牌的高端广角变焦镜头相比,EF 16-35mm f/2.8L IIUSM不算突出,但比前代还是有明显进步的,完全没有EF 17-40mm f/4LUSM的边缘成像问题,总体水平基本令人满意。不管怎么说,在Canon推出14-24mm f/2.8之前,EF 16-35mmf/2.8L II USM是专业超广角的不二选择。


(2)EF 24-70mm f/2.8LII USM
2012年上市

   

C:EF 24-70mm f/2.8LUSM的I代的口碑一般,II代则相当突出。不少评测、实验室表明是目前最锐利的标变镜头,没有之一。像差校正、焦外也都让人非常满意。要说不足,一是价格较高,好在近期降了不少,二是82mm口径和正变焦不如I代方便,遮光罩威武和保护性都不如I代,但这些都完全可以接受,毕竟是最好的标变镜头哦。



(3)EF 70-200mm f/2.8LII IS USM
2010年上市
   

C:1995年的非IS版70-200mm f/2.8是镜皇,2001年的IS I代也是镜皇,现在的ISII代更是镜皇。XBII小白兔是新长焦变焦的领军人物,锐度极高、焦外不错,如果不是体积重量,完全可以挑战定焦的。 



2.超宽焦段
EF 16-35mm f/2.8L II USM
EF 24-70mm f/2.8L II USM
EF 100-400mm f/4.5-5.6L ISUSM
10400+13200+10090=33690
C:把小白兔换成大白的意思非常明确,从超广角到超长焦全部都覆盖了。拍摄赛场、野生动物400mm真的很有用。当然最好是EF16-35mm f/2.8L II USM能进化到EF14-24mm f/2.8L II USM,大白可以进化到II代,或者变成EF 80-400mm f/4-5.6L ISUSM。在那之前,焦段最宽广的变焦镜头组合就是这个。




四、定焦乱弹

前面一直说搭配主要考虑焦段整齐,虽然也涉及定焦,但其实还是以变焦为主的。下面开始一个一个的乱弹定焦了。前面提到过的定焦镜头就不再重复了。


(一)标准/中焦焦段

1.标头王者
EF 50mm f/1.2L USM


2007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0900
A:新派顶级标头
S:贵
C:标头家家都有,每家做得都不错,但在众多厂家的众多标头中,这一枚入得前三甲。在7D级别的APS画幅上拍摄肖像,50mm焦段是最合适的,拍摄距离正好,出来的人像既不变形也不平板。在全幅上拍大半身、全身人像也很不错。早先颇受争议EF50 mm f/1.0L USM不再,EF 50 mm f/1.4 USM毕竟不是L头,EF 50mm f/1.2LUSM就是最奢侈的标头,焦外成像、色彩反映都是其他标头很难企及的。



2.肖像镜皇
EF 85mm f/1.2L II USM


2006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3700
A:几近完美的光学素质,Canon镜头的骄傲
S:贵,对焦稍慢
C:Canon肖像镜皇,或者干脆说是所有135mm肖像镜皇。老款EF 85mm f/1.2LUSM已经是不朽传奇,II代又有所提升。但速度依然很慢,快照是很难的,虚焦也很容易暴露,不太适合快拍。光圈超大、色彩柔和逼真、质感强、焦外超好超好,成像优势太明显了,肖像摄影最爱。配5DII或中低端机身,对焦是个问题。在5DIII之类顶级机身上更容易发挥。



3.刚柔相济
EF 135mm f/2L USM


1996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7260
A:绝对顶级成像素质,大光圈完全可以,价格适中
S:缺乏IS
C:不要看此头老,一直是Canon定焦三剑客之一,谈到Canon成像,此头在全幅上是极好的,与EF 85mm f/1.2LIIUSM是绝配,相对廉价不少。f/2光圈已经锐不可挡,焦外相当华丽。有人用它担纲70-200mm之间的长焦段,在它和小小白之间作取舍。有小白兔的大多不会考虑了,毕竟没有IS方便,焦段也比不上小白兔远近通吃,而且某些成像特征有胶卷时代共有的问题。大家都等着Canon更新啊,更新啊。 



(二)长焦焦段

1.惜败于变焦
EF 200mm f/2.8L II USM


1996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6400
A:整体成像很好,轻巧,最便宜的L级定焦。
S:缺少IS,光圈、成像不突出
C:EF 200mm f/2.8L II USM是EF 135mm f/2L USM的姐妹镜头,成像还算接近EF 135mmf/2L USM。关键问题是有70-200mm f/2.8的变焦头存在,让它显得魅力不足。与小白兔相比,EF 200mm f/2.8L IIUSM焦外成像略柔和,体积重量优势明显,但光圈一样,焦段灵活性严重不足,总体不占优势,就算升级IS版吸引力也不是特别强大,所以一般不会推荐的。


2.定焦发力点
EF 300mm f/4L IS USM


1997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1600
A:红圈、白头、USM、IS
S:奢侈的玩具
C:300mm上,定焦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先优势,有钱就大胆的追求吧。这个340配增距镜立即变成了480,带一个340和一个增距镜总比带500mm镜头要轻松许多,所以是野外摄影者比较喜欢的头。比较古旧,没有数码化,也该升级了的说。不知道为啥Canon近几年产品更新换代这么不给力啊。


3.廉价超长焦
EF 400mm f/5.6L USM


1993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0000
A:价格“平易近人”,重量可以手持
S:缺乏IS
C:价格作为超长焦红圈白头真不算贵,没有IS化,仅有6组7个镜片,重量轻直径小,依然可以使用镜前滤镜。最大光圈再小一级,恐怕非顶级机身就得放弃自动对焦了。古旧镜头,成像和做工存在胶卷时代镜头的一些通病,而且需要400mmf/5.6规格的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带IS的大白,此头就不多说了。 



(三)广角/超广角

1.小广角精品
EF 35mm f/1.4L USM


1998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1500
A:成像优秀,焦段容易控制
S:全幅还好,APS上有点浪费
C:在全幅上35mm是不少人喜爱的焦段,脱离了标准视觉的限制,构图轻快自然,又不必担心透视畸变。曾经有一段时期,别人问撞针如果只允许拥有一枚镜头的话会选哪一枚,当时撞针想都没想就说是EF35/1.4L USM。这是一枚成像、机械性能都没得说的好镜头,某些人把它和EF 85mm f/1.2L II USM、EF135mm f/2L USM并称Canon定焦三剑客,不知道现在EF 200mm f/2L ISUSM出来以后还能不能这样排。用在APS上,35mm视角又靠回标头了,常有人慨叹“标头难用”,而且花万把块买一个f/1.4的标头,亏点。谈到这个镜头,许许多多摄友都会嚷出三个字:“升级吧!”它太惹人喜爱了,但大光圈下有胶卷镜头的成像特征,一旦升级,贴近数码时代高反差、色相中立的成像特征,必然会让人无力抗拒。


2.广角贵族
EF 24mm f/1.4L II USM
2008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0560
A:成像优秀
S:俺能再说一遍“贵”字吗
C:全幅广角用到24mm也就差不多了。非全幅就不要考虑了,浪费!浪费!浪费!浪费了61%的优秀的边缘成像,买椟还珠。24mm是广角人文和风景的常用焦段,EF24mm f/1.4LUSM的I代曾经独占24mm镜头的光圈之最,不过现今其他厂商也赶上来了。II代的成像、像差比变焦24mm更优秀许多。取景控制得当的话,其透视畸变可大可小,易于构图,用来拍摄风景、人文、环境人像都是很好的选择,就是运用上比35mm难一点点,不如35mm那么“普及”。性能好,价格高,有钱的可以上,没别的道理可说。


3.超广角至尊
EF 14mm f/2.8L II USM


2007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4800
A:完美的成像和畸变控制
S:贵得不一般,难控制得不一般
C:真心没啥好说的,顶级超广角镜头,色彩浓郁,畸变极小,小到和焦距不成比例!想把握住它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和更多的金钱,绝对属于发烧装备。BTW,其他品牌14-24mmf/2.8规格的变焦镜头价格便宜量又足,让Canon的超广角至尊有些没面子。


4.曾经超广过
EF 20mm f/2.8 USM


1992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4200
A:广角与超广角的自然衔接
S:光圈成像毫无优势
C:也是历史老头了,早年很多人推崇,有“20mm万岁的口号”,但现在看来,但颜色清单,f/2.8成像差,用16、17、18mm的广角变焦镜头完全可以替代,何况副厂f/2.8的标变和它差不多价钱。 




(四)微距摄影

1.微距+肖像
EF-S 60mm f/2.8 USM 微距


2005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3400
A:APS画幅人像、微距兼顾
S:工作距离近
C::“EF-S版百微”,放大倍率1:1,成像和机械性能都不错,拍人像也还行。不过f/2.8的光圈拍摄肖像不算大,对焦也不算快。达到1x的倍率镜头前端到物体(工作距离)只有9cm左右,这个距离拍摄昆虫怕是困难,还可能遮挡光线。APS-C画幅特别想要微距人像二者兼顾的可以上这个,否则还是推荐百微。


2.红圈百微
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


2009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5800
A:L级成像,双重防抖,价格适中
S:没啥
C:与上一代非L版本相比,增加的IS大幅度提升了操作手感,新时代微距中坚力量,双重IS防抖对手持拍摄有很大帮助。成像一流、做工一流、操作性一流,值得拥有。在全幅上也是可以兼顾人像的,对焦速度慢一点而已。


3.经典百微
EF 100mm f/2.8 USM 微距


2000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4000
A:价格平易,成像有水准
S:没啥
C:一直是大家喜欢的微距镜头。没有IS防抖虽不方便,微距拍摄中倒不算致命。比红圈版便宜,工作距离也稍远,总体还是不错的。节俭持家的微距选择。不过那天退市了也正常。


4.洞悉纤毫
EF 180mm f/3.5L USM 微距


1996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12000
A:顶级微距头,工作距离充足,
S:景深太浅,没有IS,操作比较费劲
C:绝对是顶级微距头,工作距离够大,户外拍摄昆虫的首选,曾经号称最像德头的EF镜头。以它的分量和焦距来说,三脚架是必不可少了。景深浅,焦距长,最好用微距云台,否则对焦、抖动失败率都很高。也确实老了一些今天如果重新设计,防抖和成像都会更好。


5.昨日黄花
EF 50mm f/2.5 小型微距



1987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2300
A:价格低廉,体积轻巧
S:成像倍率低
C:最早一批EF镜头,这个镜头以前是翻拍利器,现在翻拍这个行当为扫描仪抢占。使用AFD马达,对焦速度慢,声音大。本身的放大倍率是0.5x,作为专业微距镜头太落后,Canon提供一种叫做原尺寸转换器EF(Life Size Converter EF)的东西,专用于这个镜头。接上后无限远不能合焦,但是可以实现1x的放大倍率。听说过没见过,报价也不低。微距头小轻也不算什么优点,可能唯一的卖点是在全幅微距镜头中算视角比较广的,紧淘汰算了。


6.超微行者
MP-E65mm f/2.8 1-5x 微距摄影


1999年上市
市场参考价¥7700
A:简直是显微镜头
S:手动,只能微距拍摄,无限远不对焦
C:这个玩意简直不叫摄影镜头,恐怕只有专业人士会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如何选择双镜
佳能L镜头的由来(精)
摄影不烧钱 全幅半幅通用单反镜头推荐
Canon镜头逐个挑(最新版)之六:拾遗补缺(全篇完)
高像素时代的一机一镜 佳能挂机镜头指南
新手村晋级,你知道相机的牛头和狗头指的是什么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