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睡眠与梦系列之六一特辑(下)小儿睡眠问题

    即便家长努力为孩子创建其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尽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小儿睡眠问题任然常见。据美国联邦睡眠基金会(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NSF)一项调查发现,每3个10岁及以下孩子中约有2个经历过某种类型的睡眠问题。

小儿睡眠睡眠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睡眠异常(Dyssomnia ),包括:入睡困难;限制设定睡眠障碍;睡眠卫生不良;睡眠不足综合征;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入睡困难

指孩子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晚上入睡或者夜间醒来后再次入睡困难。

限制设定睡眠障碍

是指孩子拒绝执行父母或监护人制定的睡眠作息时间。常发生于学龄前和学龄阶段,原因可能是原先制定的睡眠“纪律”执行不够严格,加之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而开始挑战父母和监护人的权威,通常表现为各种“耍赖”的手段,如要吃要喝、要都讲一个故事、多一个拥抱或亲吻等各种“拖延战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对抗。

睡眠卫生不良

则属于父母或监护人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

以上三种睡眠障碍均与睡眠习惯的养成和执行有关,解决方式就是家长必须从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要给孩子建立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并且一以贯之地的严格执行,详见上节内容《小儿睡眠(中)》。

睡眠不足综合征

是指孩子睡眠剥夺和睡眠不足引起孩子生理和心理性问题。常发生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孩子每天至少需要9小时睡眠,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孩子睡眠时间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睡眠不足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白天表现都有负面影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急躁易怒,甚至表现为对抗和攻击行为,甚至某些表现与儿童多动症难以鉴别,而且有研究发现纠正睡眠问题也有助于多动症症状的控制,也提示这两种情况存在误诊的可能;还可以表现为反应迟钝,因而更容易造成意外事故和伤害。

打鼾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打鼾,大约每10个孩子中会一个存在睡眠中打鼾(我们通常说的打呼噜)。打鼾是由于睡眠中上呼吸道肌肉放松导致咽喉部位呼吸道狭窄,气体通过时发出的声音,常见于肥胖儿童,其他如慢性鼻塞、腺样体肿大、扁桃体肿大等也是引起打鼾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打鼾对于孩子并不产生明显危害,但是经常性发生也可以导致睡眠质量差,表现为睡眠不安、频繁醒转,引起睡眠不足综合症表现。而有少数孩子会并存呼吸暂停,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应该引起重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虽然多见于成年人,但是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常见于肥胖儿童,表现为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以及白天嗜睡,这种疾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当睡眠暂停时,血液中氧分压会出现明显降低,可以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偶尔甚至引起猝死(见附录婴儿猝死综合征)。OSA另一个常见原因就是腺样体和扁桃体炎性肿大,必要时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如果以上各种干预无效,可以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第二类睡眠障碍是异睡症(parasomnias),包括:梦游;夜惊;恶梦;睡眠相关节律性运动障碍。

梦游

梦游其实并不发生在梦中,脑电图记录发现,梦游其实是发生在NREM睡眠期,是一种睡眠异象,英语Sleepwalking,翻译成梦游会误导人们认为是发生在梦中。。

梦游常见于 8-12岁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然坐起,双眼睁大,口中或许会念念有词,也有部分儿童会下床在房间中漫步。

症状通常会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而自行消失,因此不需要加以特别干预,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应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出现梦游,你可以用定时唤醒的方法来进行干预,通常可以减少或者消除这种发作。

恶梦

恶梦很常见。往往见于18个月到3岁的孩子。恶梦通常是你的孩子对于白天的经历产生担心或者恐惧,如恐怖情节的故事、电视剧等。噩梦中警醒的孩子需要家长的安慰,但是不会有严重不良影响,因为睡醒之后孩子不会记住这些。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受噩梦的困扰,你又找不出原因,则你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夜惊

可发生在一岁之前,但最常见于3~8岁的儿童。通常会发生在孩子已经睡过几个小时以后,孩子会尖叫,拼命挣扎,他们可能会坐起来,说话或看起来很恐怖的样子。但是,你必须明白,其实你的孩子仍然处在睡眠中,所谓夜惊不过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异象”。

通常情况下,你完全可以没有必要惊慌,更没有必要去打搅他,几分钟就会自然过去。当然,如果你的孩子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夜惊,你可以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的15到30分钟前唤醒他,让他保持几分钟清醒,然后在让孩子重新入睡。如此,当清晨醒来时,你的孩子完全不记得夜间发生过什么。

睡眠相关节律性运动障碍

指睡眠中发生的重复、刻板、有节奏的运动行为(震颤)。如涉及大肌肉群,可表现为撞头和头部或身体的摇摆或扭动;发生在咀嚼肌就是人们熟知的磨牙。可以发生在睡眠的任何阶段,在婴幼儿发生率高,随着年龄增加会逐渐降低。

睡眠相关节律性运动障碍是可以影响睡眠质量引起孩子日间功能障碍,而且有引起自残性伤害的可能,因而需要家长注意防范。

睡眠相关节律性运动障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疗法,但是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物,行为干预,催眠和睡眠限制显著改善显着改善症状和睡眠质量。

小儿睡眠问题发生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趋于减少和消失。一项针对2.5岁到6岁儿童的睡眠问题调查发现,研究期间各种睡症的总患病率如下:梦游 14.5%,夜惊 39.8%,梦呓 84.4%,遗尿 25.0% 磨牙,占45.6%,节律性运动障碍 9.2%。而频繁的夜醒来的儿童占比从2.5岁时36.3%,6岁时下降到13.2%。同样地,入睡困难的比率由3.5岁时的16.0%,到5岁时下降为4?10%,到6岁时进一步下降为7.4%。说明小儿睡眠问题与中枢神经发育的不完善有关,随着孩子发育成熟,这些问题的大多数都可以缓解和消失。
 
附录:婴儿猝死综合症(虽然严格来说不属于睡眠问题,但是婴儿猝死却更常发生于睡眠期间,因此一并做出简单介绍)
 
婴儿猝死综合症Sudden Unexpected Infant Death (SUID)

指未满一岁的婴儿,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因为死于SIDS的婴儿通常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婴儿床上,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摇篮死亡”。

SIDS常发生于2~4个月婴儿,虽然目前上不明确导致SIDS的原因,但是研究者已经发现了一些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给出了预防这一婴儿意外死亡的措施:趴着睡眠是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专家建议婴儿睡眠必须保持仰卧,哪怕是白天的小睡;婴儿床垫应坚固、平坦的、防水,床罩不宜过厚;不应给宝宝用羽绒被等过厚的覆盖物,而且只须覆盖到肩部,千万不能覆盖宝宝头面部,以防造成窒息和妨碍散热;婴儿房温度不能过热;头六个月内宝宝可以与你睡在同一房间,但是不能跟孩子同睡一张床,尤其是你饮酒或者服食药物之后;不要让宝宝在沙发或扶手椅上睡眠;婴儿房内严禁吸烟。
 
(作者:挣脱枷锁的囚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科技名词|睡眠障碍
5个要点,帮助宝宝快速入睡!
当代职场人群失眠的原因
睡眠障碍(一)
婴儿(0-28天)睡眠时间很短怎么办?
婴儿在睡眠中出现这些异状, 是在向家长预告某些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