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抑郁症的误解和真相


        误解: 努力工作就能抵抗抑郁

        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在其人生某个阶段中受到各种抑郁情形的困扰。这种症状是如此普遍,让很多人以为只要一个人脑子里只有辛勤工作,就会忘却抑郁症。如果一个人阴郁或沮丧的程度不深,辛勤工作的方式也许会奏效。但是抑郁症是个复杂的病症,追求过度的工作量本身就可以当作临床抑郁症的征兆,尤其是在男性中。

        误解:抑郁症不算是真正的疾病

        抑郁症是种严重的疾病,在美国,抑郁症是致残的最大因素。抑郁症症状往往和普通的悲伤感觉混淆。抑郁症在医学认定的证据是大脑扫描结果,罹患此病的人会显示出不正常的活动水平,表现在患者的大脑神经之间,其携带信号的重要大脑化学物质也会显现出失去应有的平衡。

        真相:男人的抑郁症是不明显的

        一个罹患了抑郁症的男性,往往他的亲人、甚至他的医生都没有意识到此人已经患病。这主要是因为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少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人们认为抑郁症患者似乎会是沉默寡言闷闷不乐的状态,事实上某些男性抑郁症患者看上去并不悲伤或消沉,反而会表现出烦躁、易怒、焦躁不安、很容易言语攻击他人。有些人甚至会采取一些鲁莽的行为,比如酗酒、吸毒来摆脱抑郁症的症状。

        误解:抑郁症不过是种自怜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钦佩那些有着强大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精神力了的人,并能很轻易给某种“竞赛”的失利者冠以悲观主义的标签。但是,临床认定的抑郁症患者本人往往既不懒惰也不自怨自弃。抑郁症是一种内科疾病,和其他很多疾病一样,它是大脑病变导致的健康问题。通常只有积极的治疗才能改善病症。

        真相:任何人都可能罹患抑郁症

        不论是纤弱的诗人,还是强壮的橄榄球运动员,不论是内敛羞涩的人,还是外向奔放的人。任何种族的任何人都可能患有抑郁症。其中女性罹患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但是女性往往更容易寻求帮助。患有抑郁症的人通常是在十多岁到二十岁之间首次发现症兆,不过发病可以是任何年龄阶段。艰难的生活经历或者悲伤的心情都也可以引发抑郁症。

        真相:抑郁症来的并不显著

        抑郁症的症状往往有个慢慢发酵的过程,和其他症状明显和突然的疾病相比,进行准确的临床认定比较困难。抑郁症患者往往逐渐去逃避工作、上学或者进入社交场合的。精神官能性忧郁症(Dysthymia)是抑郁症中的一种形式,它表现在长达几年时间几乎每天抑郁,但不一定要达到重度抑郁症的标准。精力不足、睡眠或食欲的失调,以及低落的自尊也都是病人的典型临床状况。抑郁症发病程度的变化轻则因萎靡不振渐渐的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事业和人际关系,重则引发严重的甚至致残的疾病。如果施以积极的医学治疗,大多数人在4-6周左右就能明显感觉症状有实质性的缓解。

        误解:治疗抑郁症意味着一辈子服药

        药物只是用来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之一。治疗抑郁症并不必然意味着你会被迫服用各种处方药。研究表明,对于轻、中度的抑郁症来说,有些时候谈心疗法和药物治疗一样有效果。即使服用了抗抑郁症药物,也不意味着终身依赖药物,医生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服药的。

        误解:抑郁症患者喜欢哭闹

        这种说法并不必然,有的人在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并不哭泣,甚至看上去都不像是悲伤的样子,他们会表现出毫无情绪、自认为没有价值或者意义。抑郁症如果不予治疗,即使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也能让病人无法正常生活。

        真相:家族史并不是命中注定

        如果一个人的家族史中有罹患抑郁症的传统,那么他得抑郁症的风险会提高一些,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必然会发展成为抑郁症患者。有家族史的人可以观察自己是否符合抑郁症的一些早期症状,并据此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比如减轻生活压力、多做运动、进行心理辅导或其他专业的治疗。

        误解:抑郁症是衰老的迹象

        大多数老人在衰老的过程中并没有成为抑郁症患者,但是,如果真的发生时候,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老人们可能会掩盖自己的难受情绪,或是以其他方式表现症状,比如食物总是不合口味、觉得身体很多地方疼痛、睡觉环境变化了等等。此外,老人罹患其他疾病也能引发抑郁症,或者经历一次心脏病发作和手术能渐渐的治愈已有的抑郁症。

        真相:抑郁症很像痴呆症

        对中老年人来说,抑郁症是很多问题的症结,比如记忆力减弱、糊涂、甚至是妄想。往往医生遇到这样的情形时候,会错误的认为是痴呆症的迹象,或是因年龄老化导致的记忆力衰退。

         误解: 谈论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曾有一度,建议人们不要和抑郁症患者谈论他们的病情。现在已经修正了这个观点,因为有证据表明,有专业背景的引导性病情讨论可以使得情形变得更好。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可以通过确定哪些是患者的消极的思维模式、无意识的感觉、社交困境等诸多方式来帮助治疗抑郁症。所以,遇到自己有抑郁性障碍,首先要寻求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

        真相: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助治疗

        鼓励患者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已被越来越多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实践中,这就是所谓的认知行为治疗(CBT)。该治疗模式旨在培养患者学习新的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找出原先的那种消极的“自我对话”思维和行为有哪些,用较为乐观的想法和更积极的情绪来替代。不论单独采用还是辅佐以药物治疗,CBT疗法对很多患者都效果显著

        误解:青少年阴郁是正常现象

        虽然很多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会自然表现出情绪化、易怒、脾气暴躁。但是这仅仅是青春期的表现,而不是孩子的正常状态。当一个十来岁左右的孩子某种不愉快情绪持续超过两周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提起注意,因为这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抑郁症在孩子身上其他表现包括:持续的悲伤、易怒,即使是和朋友相处、对于曾经喜欢的运动或事物不在感兴趣、突然学习成绩下降等。

        真相:运动是一剂良药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身体运动能有效改善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病情,其效果堪比药物治疗。除了运动,整个社会舆论给予抑郁症患者正确的理解和支持,也是积极的帮助因素。

        误解:抑郁症很难治疗

        现实是,只要积极采取行动进行治疗,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大量研究表明,70%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已经变成无症状状态。当然药物治疗并非首选和唯一选择,其他研究表明结合药物治疗、谈心疗法、运动疗法等会更有效。

        真相:不是任何不幸遭遇都会导致抑郁症

        人们在生活中会经历一些糟糕的境遇,让人感到悲伤或失望,但这些不必然会演变成临床上的抑郁症。遇到诸如死亡、失去工作、诊断出患有重病等事情而感到悲伤难过是正常现象。有个重要途径来判断这些悲伤情绪是否是抑郁症症状,那就是,这些悲伤会不会持续时间很长,能否被其他事物的发生引开注意力,以及遇到开心的事情后,是不是能消除了悲伤。

        真相:要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幸福

        在忧郁症患者的内心深处,往往会认为未来的日子不再会幸福。这种绝望本身就是疾病的一部分,而并非现实如此。如果配合治疗,积极的思维和念头会逐渐取代消极的思维和念头。提高睡眠品质和食欲都能改善忧郁症患者对世界的态度。不论是患者还是常人,多学一下抑郁症的基本知识,会有效的应对自身或者周围他人的抑郁倾向。这也是这篇文章写出来的出发点。



(作者:我爱雨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患上抑郁症的人,嘴里常念叨4句话,听到了,请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别再用偏见审视!关于抑郁症的9个误解
慢性病与心理健康| 抑郁、焦虑、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焦志安教授:重拾玫瑰色的你
自闭症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高常人3倍!我们为何总忽视孩子的痛苦?
痛风,痛疯:痛风的原因、诊断与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