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生物知识概况及污染菌库的建立(下)

微生物知识概况及污染菌库的建立(上)


4、菌种的鉴定


1)菌种鉴定技术


用于鉴定的形态学特征


用于鉴定的生理生化特征

用于鉴定的遗传学特征



2)细菌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流程图

形态学--革兰氏染色

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

原理: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比较


革兰氏染色步骤


常见革兰氏菌污染来源

革兰氏阳性球菌:

产品样本、水、环境监测中发现的大多数阳性球菌来自人,有些可能来源于天然来源的原料。 

药品生产中包括无菌工艺,最常见的污染物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人源污染的细菌经常与不规范的无菌行为和操作、裸露的皮肤或头发(人类脱落)有关。


革兰氏阳性杆菌:

污染物通常来自于环境,特别是土壤或尘埃,也会来自原料,如聚乙二醇(PEG)。

生物工艺最常见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污染,是芽孢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它们产生的内生芽孢对环境压力有高耐受性。

芽孢杆菌属污染与缺乏无菌操作意识,材料和表面的消毒不彻底,无效SIP循环,违反无菌原则,以及污染的原料有关。


革兰氏阴性杆菌:

污染通常来自水源、土壤、植被、原料。

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伯霍尔德杆菌属,劳尔氏菌属、狭长平胞属等。

事实上, 水和液体系统中通常发现存在这些属的微生物污染。

所以,在生物工艺操作样品中通常不会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产品污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常与积水、设备的清洁维护保养护操作不彻底相关。革兰氏阴性菌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球菌:

在医学上是与人类有关的。

它们包括引起性传播疾病(淋病奈瑟氏菌、脑膜炎奈瑟氏菌)和呼吸道感染(卡他莫拉菌)的微生物。

这类的污染很少出现在生物工艺中。

如果结果显示有革兰氏阴性球菌污染,很有可能是检验错误。


革兰氏阴性螺旋菌:

在制药用水系统或洁净室环境很少发现。

这些细菌与排泄物污染有关,包括被污染的水源。

当检测到该类菌时,应该全面调查找到它的潜在来源。


细菌的鉴定流程图


生理生化--半自动细菌鉴定仪(ATB New)

检测项目:可鉴定由环境、原料及制成品分离出的菌种和药敏试验(包括:肠杆菌、非发酵G-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厌氧菌)。可鉴定770种细菌和分析近80种抗生素药敏实验。


细菌的鉴定流程图

分子生物学--具体流程


系统发育树


3)真菌的鉴定

真菌的鉴定流程图

真菌形态观察

通常把真菌分为酵母菌和丝状真菌(霉菌)。

霉菌由粗大、有隔或无隔分支状菌丝构成,菌丝分为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特化结构上产生多种无性、有性孢子。孢子着生部位、排列方式以及孢子形态是真菌鉴定的重要依据。


常见酵母菌污染来源

酵母菌是微小的单细胞真菌。

可能在非专业人员看来,平皿上的酵母菌落像细菌。然而,在显微镜下,这些细胞大得多,看起来像葡萄干,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区别于细菌。

生物工艺中典型的酵母污染是生物工艺中的人员、植物和原材料。


常见霉菌污染来源


霉菌是多细胞真菌,其产生的细丝称为菌丝。因此其学名为“丝状真菌”。

这类微生物在土壤、尘埃(粉尘)和植被中非常常见。

霉菌污染是这些微生物在生殖周期中会产生的孢子。因此霉菌污染很容易传播。

另一个问题是大多数物种产生的真菌毒素对人类有害。



曲霉:分生孢子头



根霉:孢子囊、匍匐枝和假根


犁头霉:接合孢子


酵母菌:出芽


真菌的鉴定流程图


分子生物学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现行国标仅能够对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等少数几个种属的霉菌进行鉴定。


我国的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中,对于青霉菌的鉴定需要在分离纯化后培养12-14天,再对其孢子及菌丝进行形态学观察。


真菌孢子易于在空气中飘散,难以杀灭,对实验室环境和检验人员安全具有潜在污染风险。


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不需要使用选择性培养基,纯化后即可进行菌种鉴定。对真菌的菌丝体和孢子均能够进行DNA的提取,避免霉菌产生的大量孢子对实验室工作环境带来的潜在污染危害。


5、污染菌库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目的:建立环境微生物污染趋势分析图,预测微生物污染方向,从被动的排查污染措施上升到主动的预防、预警。并将污染信息与历史污染物比对,回顾调查,帮助质量体系的改进。


作用:企业微生物污染的监督、管理和风险评估新模式的建立



环境监测计划→收集、分离、鉴别污染菌→数据分析与应用


沉降菌监测频次及测试状态


浮游菌监测频次及测试状态


表面微生物擦拭频次




ouryao-com·因为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重点整理-医学生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中的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专栏 | 重要期刊最新研究进展(20210113)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我国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现状与分级诊疗下实验室的能力建设重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