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篇目二十七】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5.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

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

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6.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7.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8.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解析】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陆不同的风光,其

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

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

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

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

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

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

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

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

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

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

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

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

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

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

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作者爱国主义

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

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

的不足。

 1040 年(宋康定元年)至 1043 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

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

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

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

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

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 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

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

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

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

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

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

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

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

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

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

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

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

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

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

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渔家傲》赏析及答案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 古文魅力 - 华夏魂——中国传统文化论坛 - Powered by...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品词 |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