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兵器系列之---中国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1934年8月23日,中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德国的合步楼公司在庐山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又称“合步楼条约”,中国开始用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在这个“中德合作”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下属的金陵兵工厂从德方取得了德国7.92mm MG08式水冷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图纸,随即按图纸开始仿制,于1935年(民国24年)仿制成功并正式列为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因这年是民国24年,故命名为民国24年式重机枪。



     二四式的原型是德国DWM公司1908年的出口型。金陵兵工厂根据德国提供的MG08图纸,对产品进行改良和标准化,吸收了各国实战的经验,取长补短,枪机改成容易拆卸的型式,三脚架采用了德国的1916年式。在兵工前辈们,尤其是金陵兵工厂的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成为了马克沁机枪中最优秀的型号之一,可靠性极高,与列强出品的不相上下,可称得上一挺世界级的武器。 

二四式重机枪


德国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

 
 
        
二四式重机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原理,冷却方式为水冷式。它发射7. 92mm98式毛瑟各种弹,弹头初速 (重尖弹)770m/s,(尖弹)870m/s,由 100或250发弹带供弹,理论射速为600发/min,枪身长895mm,枪身重20kg,枪架重为29kg,枪全重为49kg。枪口的圆片主要是防止敌方射穿水冷筒。

 




       1935年,马克沁机枪已经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但这是中国已经掌握的技术,当时虽也想仿造勃朗宁及麦德森等机枪,然而世事总不如人所愿。八年抗战中,靠的仍是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在当时,几乎全中国各地的军队都装备了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它与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ZB-26轻机枪一起,成为抗战史上的中国军队主要自动武器和重火力。  




    1937年2月17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作军事报告时,就提到“重机枪之制造,自得德国兵工署之助力,金陵厂造者已与德造无二,并能兼任高射”。从1929年到1937年,金陵厂累计生产马克沁3500余挺。抗战爆发后该厂内迁重庆并更名为第21兵工厂,在复工的1938年即达到了年产1060挺的水平,是1929年时的近10倍,最高时年产量达到3600挺。1943年,该厂生产的二四式首次实现枪闩内各种零件的互换,厂长李承干称此次改进为马克沁机枪“空前和最大之改革”。改进后的产品于1944年11月开始投产,后经继续改进,枪管零件也实现了互换。此时国内装备的马克沁已经以国产品为主了。




24式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是:机匣复进簧护罩上的铜制椭圆形生产厂家铭牌。
 



新四军教导队在进行24式马克沁机枪的操作训练。




国军军委会驻滇干训团二四式马克沁机枪训练,为防止供弹出现故障,通常副射手在射击时还需用手帮助托起弹带协助供弹。


 
美国记者拍摄的抗战中驻扎在宝鸡的国军部队使用民国24式重机枪训练的场景,注意其使用的是弹鼓。
 

 



两位国军士兵在展示24式马克沁重机枪,其中一人扛着枪身,另一人扛着1916年型枪架。




       二四式重机枪配在第一线,不但能发挥火力,还有一个重大的心理激励作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由于德军的MG08重机枪杀伤力极大,又被称为“魔鬼的画笔”,是交战双方优先摧毁的目标之一。在“淞沪战役”中,日军常常调用战防炮来对付国民党军队的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而重机枪又必然位于第一线,配属步兵单位,因此一场战斗下来,一个师十之八九的重机枪往往都遭击毁,战损率极高。 

中央军德械师在使用24式马克沁重机枪(防空型)对来袭日军轰炸机射击。

 
       但是,二四式重机枪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一个二四式重机枪阵地如果没有遭到日军装甲部队的进攻或炮火摧毁,往往都可以给冲锋的日军部队带来上百人的伤亡,而日军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和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又无法压制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因此日军形容二四式重机枪为“死神的镰刀”。单从性能上来说,中国二四式重机枪强于日军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

 


民国二四式重机枪
 


 


日军九二式重机枪


    虽然马克沁重机枪发挥了巨大的杀伤力,但是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将二四式重机枪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一线阵地上,这样并不能有效地形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而且国民党部队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提供炮火支援,导致日军炮兵部队在步兵的指引下对一个个马克沁重机枪阵地开火,许多二四式重机枪就因为这样被一一击毁。
 


    1945年,经重机枪厂主任吴均惠、主管技术员张德义等研究,又将二四式由水冷改为气冷,全重由49公斤下降至31.75公斤,1948年9月首批试生产50挺。改为气冷的马克沁重机枪,被命名为“民国36年式马克沁气冷重机枪”,在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时,进入西藏的解放军部队就装备有36式重机枪。

贺龙正在视察其率领的十八兵团所装备的重武器。贺龙正在查看的重机枪就是36年式气冷马克沁重机枪


     第21兵工厂是南京金陵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迁渝(重庆)后组成,为当时重庆最大的兵工厂。生产24式马克沁重机枪、ZB-26捷克式轻机枪、82毫米迫击炮、中正及汉阳式步枪,即现在的长安汽车厂(长安汽车是其民用工业部分)。21兵工厂在抗战期间生产的大量轻重武器,广泛装备中国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21厂改称456厂,曾继续生产马克沁重机枪,并逐渐将其改为发射苏联7.62× 54mm R枪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仍为第一线部队的主力武器。后来曾经将一些马克沁重机枪供给越南,主要作为防空用途。北越人民军使用数挺马克沁重机枪和苏制Dshk-38型高射机枪组成防空警戒哨,曾对低空飞行的美军战斗机和直升机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一次作战,美军的一个“查理连”乘坐的几架UH-1H直升机被越军的马克沁重机枪击落,造成美军300多人死伤。据美军的数据显示,在亚洲的各次冲突中,多有二四式的参与,这也是二四式耐用可靠、效能卓著的明证。



    由于新中国自1953年开始引进生产苏式武器,便中止了马克沁重机枪的生产。但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仍在中国民兵中广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二十九年一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编印《重机关枪机械学》
被遗忘的捷克重机枪,比马克沁还好用,却被MG42无情挤兑
捷克军工的精品--捷克斯洛伐克ZB-37型7.92毫米气冷重机枪
湖北收缴6000支枪支,怎么连马克沁重机枪都有?丨轻武专栏
大名鼎鼎的哈奇开斯重机枪,最初是个替补队员
这天是民国十年十月十日,所以被称为卅节式重机枪,这是什么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