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到《论语》里面的一两句话,就受...

有一位老夫子说,一个人只要做到《论语》里面的一两句话就受用无穷了。于是,就有一年轻人说,我就做到了两句,老夫子立刻郑重请教,问他做到了哪两句。年轻人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就完全照做了。”

历来人们都把它当作一个笑话。其实,个人觉得其并不怎么好笑。我们为什么就要嘲笑那个年轻人呢?时下的年轻人不都以吃货自居吗?他顶多也只能算得一吃货吧。如今《舌尖上的中国》如此流行,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说不定其还能成为美食家呢。其若以自身的经历拍一部美食纪录片,说不定比《舌尖上的中国》还火呢。

所以,人世间的事情,最怕的就是专业与认真。同样,我们学习《论语》不怕你博学,就怕你专一。那位老夫子说得对。一个人只要能做到《论语》里的一两句话,就真的会受用无穷。那么,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那一句话就值得教师去钻牛角尖呢?

儒教的重点是搞教化的,让我们还是从比较愚拙的曾子的话谈起。因为其也是传道之人不说,其更是老实人,也就更爱钻牛角尖了。

首先来看第一句——吾日三省吾身。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谁又能够真正的做到每天都反省自己每天的行为言辞呢?我们大多只是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罢了。自律一点的,一时的反省也顶多只是给自己留下无穷的后悔,之后就又一次把自己的过失丢到了九霄云外。这之中大多数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没有坚持每天都反省自己。

再来看曾子反省的三个方面。第一,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这主要反应在帮助别人是否忠诚,是否尽职尽责;第二,反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主要表现在做人要讲究诚信,也就是所谓人无信不立。这两点不是我本文想讨论的重点,在此就一笔带过。

最后来看曾子反省自己行为的第三个方面——传不习乎?语句很短,很简洁,但是却很难懂,因为它有歧义。

对此,大多数人的解释是:老师叫我们做人做事之道,我们认真践行了没有?著名学者南怀瑾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本人却不深以为然。

在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需要对曾子有一基本的了解。我们知道,曾子是儒家学说的至关重要的传承人,他著了《大学》一书。因此,是比孔子更为高一级的老师,因为他除了教学之外,还不忘了著书立说。但是,无论怎样,曾子是一个老师,一个通过书面和口头的方式向人们施教化的老师。

于是你就想,一个自己老师都死了很多年,自己也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竟然会说“老师叫我们做人做事之道,我们认真践行了没有”不是很矛盾吗?而且还要注意他这句话是以一位教师的身份说出来的啊!是他每天对于自己的反思啊!所以,我们应当作这样的理解——我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宇宙、人生、社会之道,我自己都认真践行了吗?

言传不如身教,这或许才是曾子的担心。如此一想是不是比南怀瑾他们的解释更为合理呢?

而这也更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每天对自己必有之拷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等。这些句子都应当时刻贴在我们的脑门上。大音希声,在真理面前,在人生之道的面前,在学生面前,我们真的很容易沦为夸夸其谈的伪君子。

而这还只是小问题,更严重的是,我们会因此而影响到学生们长远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却一定黑。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老师都是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如此呢?

我今天想要表达的第二个意思——传不习乎?除了要让我们感到警醒,我更应该每天这么地提醒自己,要求自己,反省自己,真正地做学生的榜样

喜欢红楼梦,我们一起分享。加微信公众号珍爱红楼梦。持续关注,精彩不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中最警醒教师们的一句话
拜师语
严教是教师的错
论语心读·里仁|教师,需要“忠”,更需要“恕”!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
我们来到人间,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论语治要》的管理智慧(连载0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