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实的 地道战之二:地道日军先挖,不过最后傻了!

原日本陆军63师团老兵斋藤邦雄曾长期在冀中作战,对八路军颇为熟悉。回到日本后,他在《陆军步兵よもやま物语》一书中,专门用了一节写《地下道战法》,因为用了自己亲历的战斗为例,颇有些现身说法的意思。

按照斋藤的说法,最初在河北平原上开始挖坑的,并不是八路军,而是日军。日军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被逼的。

当时,八路军在保定以东的冀中地区积极组织抗日,与日军争夺这片农产品丰富的平原地带。

为次次,日军在河北平原上修建了大批碉堡,并采取挖封锁沟的方式,切割八路军的根据地。这就是日本人的“地道”战术。

日本开挖的这种封锁沟深四米,宽四米,工程量浩大。

日军普遍采取征召当地农民的方式进行开挖。

这种战术,其实是效仿清军对付捻军的手段,利用据点,碉堡,以及地道。对八路军进行地理位置上的分割。使八路军不能轻易集结,转移。可见,对于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日本人是提心吊胆,吃尽了苦头。

虽然花了本钱,下了大功夫。但是,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地道并未取得预先料想的效果。道理很简单,八路军深得民心。在群众当中属于如鱼得水。通常,日本人采取武力手段,征集当地农民费尽心思挖好了封锁沟。这些中国农民一转身,就将情况告知了八路军。有些民工,更是积极的配合八路军开展夜间行动。日本花费多天挖掘的封锁沟,常常在一夜之间,就被八路军和民工填的平平整整。

一个挖,一个填,显然是填得那个更省事。日军气的够呛,却无计可施。总不能分散兵力,连夜把守挖好的封锁沟吧。兵力如果一分散,那不正中八路军下怀,用游击战术各个击破,典型属于送菜的节奏。

挖封锁沟这件事,进行了不到两个月就无法继续了。原因有两个,一个这属于无用功,不做也罢。二,当初驻扎冀中的日军军官,把封锁沟这个主意提出后,还得到了上司的表扬。但是随着挖得不如填的快。别说上司,就连日本军部都坐不住了。觉的怎么就用了一批这样的猪脑袋。

日军内部发文件连批评带讽刺,说两千年前,中国始皇帝想得出修万里长城来阻止外族入侵的主意,虽然不成功,但好歹也算一个创造,留下了奇迹。

你们这些日本军官的脑子啊,看来还不如秦始皇啊。动静不小,可是什么都留不住下来,更别说能起到预先设想的战略效果了、

日本人万万没想到,封锁沟这件事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对八路军和抗日民众来说,带来了多少的利好。他们这几十天的封锁沟挖掘,第一训练出了一批善于使用铁锹的农民,第二,让农民们发现,当地干燥的粘土质土壤,原来挖起来并不怎么费力气。第三,也给八路军提了个醒,原来还有地道这东西可以用在战斗当中。

不知道,在冀中吃了地道战的恶亏之后,日本军部有没有给首先提出挖掘封锁沟的军官一个资敌的罪名。其实,人家也蛮够这个资格了。

就连斋藤都说,想出挖封锁沟主意的日本军官,只怕有切腹自杀的危险。

日本人玩地道,萎了。但是,地道战的大幕,也就这么拉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八路13岁扛枪打鬼子 带机密被追杀子弹贴身过
地道战的残酷真相:胜利背后的血泪,远非电影所能描绘!
日军发明的这招,本是为了对付八路,结果反被八路军“发扬光大”
八路军冀中地道战令日军吃尽苦头接连败退
日本人眼里的地道战
杜伦:唯一参加中国地道战的美国人,却在日本投降四天后自杀身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