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姥姥家中的三根果树,甜蜜了我的整个童年 | 豫记

这里的枣子,全凭日晒月露,其间的每一个分子都来自于自然的馈赠,水份满溢,甜得醉人。咬上一口,并不急着吞下,要先用力地抿咂一下,将其间的甘美汁液尽数逼出,享受完那口琼浆之后,再心满意足地嚼着余下的脆生生的枣肉。

陈秋云 | 文

那是豫西地区最边缘的一座小村庄。

村庄临山而居,中间有一条河,村庄便依河为界,称为河南、河北。

打我记事以来,记忆中便是父母似乎总是日夜不歇地劳作着。最早是种菜卖菜,后来打理十几亩的苹果园,要浇水施肥喷药采摘等等,尽管总是忙碌,但家中光景似乎总也不见好。

我们家住在河南,但是从小我跟着姥姥(当地称为“舅奶”)住在河北。所以我的整个童年印象,几乎全都是关于河北的记忆。

姥姥家有一个清雅的小院,院里有石凳石桌,还有一棵桑树,一棵枣树和墙角的一棵老石榴树。石凳石桌是夏天吃饭用的,极简单的清茶淡饭,摆在上面。通常是馒头稀饭,配一二个小菜,或者就是各自一碗面条。寡淡的食物,也是幼年记忆中一个哀伤的影子。

桑树是我们最喜欢的。每到桑椹成熟的季节,二哥一放学便飞快地爬到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手边肥硕的果实,而我只能守在树下眼巴巴地等他吃尽兴了,下来给我带上一小把,或是只能捡掉落在地上的桑椹。双手、嘴唇还有衣服上,到处都是紫红色的汁液,看起来触目惊心。

在那个零食极为匮乏的年代,桑椹甜蜜了我的整个童年。

桑树在乡间是极为宝贵的。于孩子们而言,不仅可以吃到桑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用,就是取桑叶喂蚕。幼时家教极为严厉,对于我们除了学习和劳作之外的其它一切娱乐活动,父母是完全不赞成的。所以养蚕这种事只能背地里进行。

记得那时候二哥偷偷养了一些。他将蚕养在废弃的铁盒里甚至火柴盒里,上学的时候放进抽屉,回家就揣在口袋里或是藏在家中的某个角落。看它们从一个一个黑点似的蚕卵,一点一点地长成胖乎乎的蚕宝宝,这个过程简直充满了神秘感。

桑叶的另一个功用是用来煮茶。这是姥姥最喜欢喝的。每到秋天,桑叶转黄了,落了,母亲都会去拣一些看上去大片的,整齐的叶子,放在正午的秋日下彻底晒干,等晒到轻轻一掰就会碎开的时候,用穿了大针的细麻绳一片一片串连起来,挂在屋子的某个角落。

等到来年夏天,便每天扯几片,煮一锅桑叶水,晾凉,灌进水壶。渴了,倒出来一碗。淡黄色的澄澈茶汤,泛着好闻的枯桑味。那种味道,有清淡的桑香,还有风、泥土、阳光裹挟在一起的芬芳。清凉,败火,极为消夏。

关于那棵老石榴树,印象很深。因为听姥姥说,八月十五的晚上,在石榴树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年幼的我就信以为真了。于是在那一年的中秋夜,一个人躲在下面好久,最后也没曾听到只字半言,等被家人发现的时候已经躺在下面睡着了。

还有那棵枣树,当然也不会被忽略。

枣树长得不算粗壮,但树冠很大,几乎有一半伸到了墙外。每到七八月份,原本青绿的枣子开始日渐转红。尤其下过一场大雨之后,被雨打落的枣子七零八落地掉了下来。不等姥姥吩咐,我便会拿着一只碗去树下捡。青的放回碗里,红的塞进嘴里。

这里的枣子,全凭日晒月露,其间的每一个分子都来自于自然的馈赠,水份满溢,甜得醉人。咬上一口,并不急着吞下,要先用力地抿咂一下,将其间的甘美汁液尽数逼出,享受完那口琼浆之后,再心满意足地嚼着余下的脆生生的枣肉。

捡回来的枣子,姥姥会将它们分成两部分,红些的,直接拿出去晒干,留着冬天当零嘴或者煮粥;依然青绿的,就清洗干净,蒸馒头的时候,在馒头周围摁进去一圈,叫“枣馍”。

家乡有种说法,说小孩子不宜吃刚出锅的新鲜馒头,必须要回一下锅才好,估计是考虑到小孩子消化系统尚不完善的因素吧。但对于我来说,从来就抵挡不住刚出锅的暄腾馒头的诱惑,何况还配了青枣。

青枣虽然看上去尚未完全成熟,但蒸熟之后却别有一番滋味。褪去新鲜的生涩感之后,只余下醇厚的甘甜。就象一个历经人事的老者,表面声色不动,却满藏着丰富深沉的故事。吃一口馒头,咬一只青枣,就是彼时一个幼童莫大的满足和幸福。

作者简介:陈秋云,河南灵宝人,现居浙江,时常想念家乡。

编辑:晓夏 图片来源:网络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乡的桑树|槐荫风情
桑椹,桑叶,桑树
童年趣事 · 摘果子
中草药:桑树看到桑树上结着的桑椹果就回忆...
指桑说槐
沧海桑田,了不起的桑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