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这把手枪曾让鬼子死伤惨重,国人叫它“二十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曾大批装备一种手枪,这种手枪经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国人管这种枪叫盒子炮、快慢机也有人叫它驳壳枪,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手持的就是这种驳壳枪,这种枪在抗战神剧中也经常出现。

驳壳枪其实就是德国生产的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型号C96。毛瑟C96是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1939年毛瑟厂正式停止生产该枪,期间共生产了约一百万把毛瑟C96。一次大战期间德国陆军装备了137,000支9毫米口径版本俗称“Red 9”的C96。而中国进口和仿制的毛瑟手枪均是7.63毫米版本。

驳壳枪最早进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清廷为了镇压革命党起义向德国和西班牙订购了大批毛瑟手枪,有趣的是革命党也装备了毛瑟手枪。到了中华民国,由于军阀混战的缘故,美国主张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以抑制日渐恶化的中国内部混战。那时的中国从飞机大炮到机枪子弹都无法买到,更别提自己制造了。然而,西方竟没有对手枪实行禁运,在他们看来手枪是一种防御和自卫武器,不算战争物资。于是,各路军阀为了弥补火力不足,开始大量进口和仿制驳壳枪。当时驳壳枪的价格是普通手枪的很多倍,一把普通柯尔特手枪仅需要几美元就可以采购到,可是一把驳壳枪却要25美元,再加上关税和运费,驳壳枪的成本就变得更高了。最让西方人不理解的是,可就是这么贵中国花在毛瑟枪上的钱却高达上亿美元。

驳壳枪在欧洲生产了一共140万把,中国就买走了40万把,可见中国军队对驳壳枪是多么重视了。其中使用驳壳枪最为凶狠的就要数军阀混战时期的西北军了,西北因其凶狠的近战而闻名中国,他们除了凶狠的鬼头刀以外,更是重视毛瑟手枪。西北军老兵回忆,一个有经验得老兵使用十发毛瑟手枪,近战可以轻松解决七八个敌人。

西北军从军到旅都会装备一支手枪队,这支手枪队规模不管是大是小都是每次战斗的压轴部队。每到战斗胶着或者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手枪队就会倾巢出动,游走在战场之上。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还编有手枪旅,装备的就是这种毛瑟式手枪,这在世界军队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想而知,毛瑟手枪对于中国是多么重要了。

上图就是毛瑟手枪的射击和驳壳原理

对于单兵来说,毛瑟实在是一款非常使用的装备。它的子弹的初速很高,枪管远远长于其他手枪,使得其有效射程较其它手枪大,达到70米(当时名声大起的MP18冲锋枪有效射程不过50米)。如果将木制枪盒在枪尾作为枪托抵肩射击,有效射程可达150米(和二战时候的MP40差不多了)。当然这些都是半自动射击,如果是自动射击,由于手枪后坐力大,枪身会剧烈跳动,所以超过25米的射程,就很难打准了。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死啦死啦手持驳壳枪抵肩射击的镜头就是比较真实的写照。

其实说实话,驳壳枪在使用上并不太舒服,首先它太重,一公斤多的重量如果单手持枪的话对于臂力的要求很大,本来战士行军打仗就要背不少装备,驳壳枪更是增加了战士的负载,在射击的时候子弹会手枪上方弹出,很容易就会打到抢手的脑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战士们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开枪方式,即把枪放平,让弹壳从侧面驳出,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另外,驳壳枪做手枪威力过大,和步枪比威力又过小,性能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欧美各国除了德国之外很少装备驳壳枪。

可是为什么就是这么不好使的手枪却在中国落地开花了呢?这是那时中国的无奈也是悲哀,首先那时的中国军队火力严重不足,战士们手中使用的武器还是以汉阳造之类的步枪为主。

即使北伐期间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这样有苏联专家重点装备和训练。一支人和枪装备都超编制配备的部队,只有几挺重机枪,十几把花机关枪,至于轻机枪居然一挺也没有。

而机枪又是被禁运的物资,驳壳枪并不是禁运武器,为了增加军队的火力,中国军阀开始大量采购或走私驳壳枪。驳壳枪有一种20发速射型,也就是俗称的“二十响”,而这种“二十响”的枪管很长精准度很好,射速也高,在火力方面甚至超越了当时的MP-18冲锋枪,这种“二十响”就是中国进口和仿制数量最多的驳壳枪了。

到了抗战时期,中国依然装备了大量驳壳枪,国军和八路军的便衣部队装备不少盒子炮,在近战中突袭日军,造成日军很大恐慌。在血战昆仑关中,桂军的敢死队由于没有冲锋枪可用,于是每个手持两只老式驳壳枪。在实战中,拿步枪在山地冲锋是半自杀行为。这支敢死队虽然伤亡重大,但是仍然击毙大量日军,完成了任务。除了正规军外,抗战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和特工部队也大量装备驳壳枪,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也是手持两把驳壳枪。

驳壳枪有众多版本,主要分为6发、10发和20发版本,这其中还有9毫米的“红9”和7.63毫米的“黑贝”,但是就算驳壳枪版本再多做工再精良,也抵挡不住一把土工厂出产的粗制滥造的冲锋枪的火力,随着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火力不断加强,驳壳枪慢慢的淡出了正规军的装备,到了朝鲜战争时期,由于苏联“波波沙”的装备,驳壳枪更是迅速遭到抛弃,随后张国军队选用了苏式手枪取代了驳壳枪的地位。

外军试射盒子炮,看给他吓得!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lirenjunsh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把驳壳枪58两银子,在国外都无人问津,为何在中国却大量装备
驳壳枪火力强大,远超出其它手枪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 凌晨一度瑞桂
一把外来的驳壳枪,从民国战到八十年代,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驳壳枪的威力到底怎么样?
盒子炮的中国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