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打太极拳如何放松 - whgdxwcbj@yeah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浅谈打太极拳如何放松

太极拳 2010-08-16 17:25:45 阅读106 评论0   字号: 订阅

浅谈打太极拳如何放松

 

打太极拳放松可以消除疲劳,增进新陈代谢的技能,畅通经络,减缓衰老过程,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还可提高技击水平。
  第一,动作要正确。打拳时,有很多部位紧张是因为姿势歪斜造成的。“中正”是“安舒”的必要条件。第二,套路要熟练。套路不熟时,边想边做,精神必然紧张,也就放松不了。第三,端引。通过端引能将各个关节对拉拔长,达到高质量的放松。端引就是用稍把根引导出去。例如搂膝拗步,一般的练法为:出手是由肩到肘到腕到手指把手推出去;上步是由胯到膝到脚腕到脚趾把脚迈出去,即由根到稍。端引则是把这个过程倒过来,象穿针引线,出手时用手指尖把胳臂引导出去;上步时用脚趾尖把腿引导出去。提顶将脊柱关节拔长要贯彻套路始终。五指则按季节和太极五行原理行功。食指为春属木;中指为夏属火;无名指为秋属金;小指为冬属水;拇指为四季土,运用于四季与四指配合。练拳时先以季节指尖为主并逐渐将意念转换到以拇指尖为主引导出手。通过端引放松可使内力透出体外即所谓“功夫出手”。另外,要注意区分松和懈。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精神是安逸的,动作是含有内劲的。懈,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精神是萎靡不振的,动作是软弱无力的。松而不懈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放松是打好太极拳的必由之路。 

 

太极拳的刚与柔

 刚与柔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对立关系,是相对矛盾又统一的,并能相互转化。衡量刚柔以什么为标准呢?拳论讲:“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尤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因此说不能偏于柔或偏于刚。

 一、去僵求柔积柔成刚

 拳论讲:“极柔软,方能够极坚刚。”所以,在初习拳时要做到柔,这样就去掉人本身的僵劲,强调是愈松愈好,越松得开越能把僵劲尽快去掉。不能错误理解成练拳就只能柔软才是太极拳,应知道松柔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为了达到坚刚所做的一种手段。这里说的坚刚并不是那种硬刚。要多练一下发力,也即是从柔中产生的发力,这就符合太极拳松活弹抖的原则。
        二、刚柔相济、运化八方

 放松的目的是为更好的爆发。拳论讲:“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 ,无刚则催迫不捷。”这就是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才能够运化八方。刚与柔从整套拳架来分运劲走式都为柔,发劲动作皆为刚,从一个拳式来分,走劲过程为柔,劲走到了落点为刚。这就是所谓的“柔运劲、刚落点。”
        三、以柔克刚,以刚制柔
        太极拳强调“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这也正是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前提,所以 说以柔克刚的技术多是在防守中运用。 太极拳虽不提倡“以刚制柔”,但如仔细想来,自己要先发制人,主动进攻时或在自己主动发劲攻人时,都要抢在对方没有作出反应之前。这些岂不是“以刚制柔”吗? 所以,练习太极拳技击要必须具备“以刚制柔”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以柔克刚”。  

练拳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练拳时绝不可用拙力。太极拳是内功拳术,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展,致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在推手中若用拙力,必为能手所乘,以致倾跌。若双方均用拙力,必发生顶抗的毛病,不能体现太极拳的沾、连、粘、随。
    第二:练拳亦不可努。努则力刚易折,且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
    第三:练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如是则气逆行而上,气不能归丹田,双足似萍草无根,心肾不交,阴阳不和而万法不至。
    第四:练拳不可心存打人之念,以求速成。如此必为神气所拘,好勇斗狠而失心和;更有每日苦下痛功练数十遍拳者,亦不知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而伤,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则齐发而至,是为大害,学者尤须牢记!若气顺力和,虚心实腹,则道心自生,久久功至,瓜熟蒂落水到而渠成。

    太极拳的要领

 

(一)虚灵顶劲 :就是头向上顶,意识上顶百会穴,神贯于顶,项部直立松竖。具体练法:头顶天,项松竖,眼睛平视,后脖颈贴衣领。

(二)   沉肩垂肘 :是指肩要松开下沉,肘要松开下垂,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肩若不能沉,气也沉不下去;肘要翘起,肩也会随之耸起来,就同内家拳相悖了。

(三)   含胸拔背 :含胸,是 要平正;拔背,是气贴于背。具体练法:在上述"沉肩垂肘"的基础上,脊柱松竖,躯干正直,胸肌和背肌同时放松,前后均要平正、不凹不凸,这时,就有气下沉丹田和上贴于背的感觉。

(四)   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能够做到位,气自然就沉到丹田了。加上“虚领顶劲”,上下之势得以相称,沉气就更加充分了。

 

《拳    经》

 

   千变万化,难绘其形。气不离理,一言可罄。开合虚实,即为拳经。用力日久,豁然贯通……。

注:罄(qing)---尽,说尽,说明白。

 

 

缠 丝 劲

      所谓逆缠,即为动分,是离心力。丹田劲运至四梢的程序是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催足,呼气并发劲。所谓顺缠,即为静合,是向心力。四梢劲收归丹田的程序是肩带肘,肘领手,胯带膝,膝牵足,吸气并蓄势。

  

云手的实用

      云手既然是母式,当然包含拳法的攻防含义,云手划圈的过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体模式。手臂部三节和躯干部、下肢部三节的开合一体运转,就是最佳的人体攻防动态构架。每一个随意的点都应是处于太极状态中的,要化打合一、开合一体。

      例如:正云手的第一动“收肘缠手”,对方双手挤按我右腕、肘处,我松沉右肩肘,同时向里收肘,右掌指向右外下侧划弧,即肘与手的收中放的动势在同一时问完成。掌指部的缠转是梢节的紧放,肘部的收转是中节的随化,对方立即处于“落空”和“即…”的两难境地,非高手则即刻出局。

      当然,理想的太极状态是相对的,我们不可忽视自己的技术锤炼和心态修养。实际上,只要理念对头,打任何拳都可达太极状态。反过来说,就是打太极,不明理法,也是盲拳,只能虚妄地陶醉自己,没有实际功用。所以,我们应从云手训练着手,举一反三。只有经过持久的正确锻炼,方可达“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才能在推手和实战中,处处得机得势。

 

太极总论

 

      一举功,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须完整一气,前进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有左有即有右,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成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线毫间断耳。

                               

                                

 太极八法秘诀

 

掤劲命门找环跳,

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

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肩井合,

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找肩井,

靠劲玉枕扛大包。

注:①命门:背部与肚脐相对位置;      ②环跳:胯部,臀大肌外侧,股骨头处③玄关:即为印堂,在两眉之间略下处;④肩井:斜方肌中间内侧部位;⑤劳宫:手心与中指垂直处;⑥玉枕:后脑正中偏右侧处;⑦大包:在侧 ,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治  学  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蹈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拈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浅谈太极拳的放松拔长

              ——陈氏太极拳二十代传人  郭俊国

练习太极拳必须要放松拔长,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怎样放松?松到什么程度?长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太极拳是意气神形的运动,即练意又练气,即练神又练形。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形成了太极拳独特的练功方法。练太极拳必须有放松,放松的同时要有意识的把身肢放长,以加强全身的弹性锻炼,有了弹性,进而成为抨劲。也就是说抨劲生于弹性,弹性生于身肢的放松拔长。如何使用身肢放松拔长?且看下列分述:

1、 虚灵领劲和气沉会阴

虚灵领劲、领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不可用力,百会穴须有虚灵自然之意,气沉会阴是在松肩、塌胸、松腰、松胯、屈膝、虚实园裆分清的同时,把气自然传到会阴,两腿的内侧有着向相反的方向拉开,这就是使周身放长的感觉。

2、 松肩坠肘

沉肩的主要作用是将臂部与肩部因下塌而接牢,臂肩接牢,才能使臂生根。同时,由于坠肘,使肩部与肘之间达到放松拔长。当手臂进行螺旋式缠丝运动时,是以坠肘作中心的。同时,坠肘和坐腕又可以使肘与腕之间放长。因此,沉肩坠肘和坐腕是整个手臂的放松拔长。

3、  塌胸松腰

4、 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的旋转

这是腿部的放长。腿是站在地面支撑着全身的重量,要想放长就比较困难。因此对腿步提出了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的要求。要求在这种特定姿势下“圆裆”,用螺旋式的运动来更换虚实,这主要表现在膝头的旋转上。这样当腿步向外旋转时,使外侧处于放长内侧为收缩。这种腿的旋转配合着手、臂、身的左旋右转成为全身的旋转,两手上升,身法下降,就可以达到其跟在脚,劲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完整一体的劲。

虚灵领劲和气沉会阴是身躯放长;塌胸松腰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松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裆,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以松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姿势下放长的结果。“由松入柔、运柔成刚”。松、柔是使身肢放松,拔长的关键所在,初学者不可不细心揣摩。

学拳须知:

    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何能学艺.

    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非.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必受教,人岂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以为人善,善斯大矣.

    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智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不灵,动一着自成一着,不能自始自终一气贯通,则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立身中正、虚灵领劲、目视前方、松肩、塌胸、松腰、松胯、屈膝、虚实圆裆为拳式。
1:拳掌,五指并拢,大指和小指为微微相合之意,如瓦掌。
2:勾手,五指合拢,中指外露,如塌腕,不要用力。
3:拳法,四手指内卷,大指压在中指和四指上方,握拳不要用力为空心拳。
4:步法,
   ①:收腿为90度,小腿内合,上步脚跟内侧着地45度蹬出,右为7、左为3,松胯圆裆,如斜行。
   ②:收腿为90度,小腿内合,脚跟着地,上前方45度为小步,左为2 、右为8,松胯圆裆,如坳步。
   ③:收腿为90度,小腿内合,退步脚跟内侧着地45度,左为7、右为3,松胯圆裆,如倒卷肱。
   ④:收腿为90度,小腿内合,侧面步脚跟内侧蹬出如履薄冰,轻而不浮,左为7、右为3,松胯圆裆,如单鞭。
                                                     内外三合心法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和、如平面合。
                         右肩与左胯合、右肘与左膝合、右手与左足合、也如外三合。一
 
内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内三合的行气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虚灵领颈、上下相随、塌胸松腰、松胯虚实圆裆、气沉会阴、松活弹抖、四两打千斤。
 
塌胸,要求胸不可突出,胸突出则横气填胸;胸前下凹,容易驼背。松腰,是指腰劲向下自然松沉。塌胸松腰是在松胯屈膝的同时 下塌,心气下降,两肋下松,腰劲自然松沉,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松拔长的动作。
                
     
 
 浅谈太极推手与搏击推手

       太极推手是我国太极拳界极有影响的一种演练技击的交手方法,也是太极拳界所独有。从陈王廷始创太极拳种和太极推手至今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抨、捋、挤、按、采、挒、肘、靠、沾、连、悠、随、活、定、腾闪折空、摔打擒拿、松活弹抖等方面。

       太极推手分为三个部分:一种是在公园常见的抨捋挤按,抨捋挤按是两人站在不动的情况下用脚手来虚实运动,这种推手方法是虚实运动"转手、转腰、转腿,"这三种转的太多了整体就没有抨劲,这就是初期推手;进入中期推手就进入搏击自然推手,自然交手周身要达到放松而且要有力量,灵活性要上中下协调一致,要用松活弹抖包括摔打擒拿,粘住就来;再进入高级推手,理论中所讲太极十三个字的用法。推手有三手: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五阴五阳成妙手。拳论中讲:把练拳的东西结合到推手当中去,把推手的东西运用到散手中来。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增长功力和加强友谊团结的乐趣。

       太极推手训练分为三个部分:拳架为本;散手为用;而推手介于其间;拳架为知己功夫,推手为知人功夫,散手为合而为一的实战功夫。

       谈论点推手,请大家做以参考,互相交流才可以进步。

       郭俊国名师全套DVD有售,如有喜好者请于电话联系。联系人:郭俊国  陈 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
[整理]太極拳基礎
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七.八)
蒋玉堃论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太极拳经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