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综合:中医诊断基础
一、望诊
(1)望神
望诊
项目
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失神
目光晦暗,呆滞,卒倒、尿遗
正气已伤,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
假神
原不好,突然变好,阴阳格拒
正气己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2)望舌质
项目
主证
淡白舌
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红舌
①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属实热证
②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则属虚热证
绛舌
①外感病若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热盛
②内伤杂病,若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
紫舌
①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②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
③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征
(3)望舌苔
项目
主证
白苔
①   薄白苔,本是正常的舌苔
②舌淡苔白,常见于里寒证。
③积粉苔,多见于瘟疫,亦见于内痈
黄苔
①   舌淡胖嫩而见苔黄滑润者,则应考虑阳虚水湿不化。
灰苔
①   苔灰而润,则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
②苔灰干燥,则多屈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
黑苔
①   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
②苔黑而润滑,则多属阳虚寒盛
二、闻诊
项目
异常表现
主证
谵语
神识昏糊,声高有力
热扰心神
郑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微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
实喘
喘息气粗,声高息涌,呼出为快
肺有实邪,气机不利
虚喘
喘声低微息短,呼多息少,气不得续
肺肾气虚,出纳无力
咳嗽
终止时鹭鸶声
顿咳(百日咳)
咳声如犬吠
白喉
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
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三、问诊
(1)问寒热
项目
含义
恶寒发热
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表证
1.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伴头身痫、无汗、脉浮紧
2.发热重,恶寒轻:外感风热,伴口渴、自汗、脉浮数
3.恶寒发热较轻:邪轻正衰
4.恶寒发热较重:邪正俱盛
5.恶寒重发热轻:邪盛正衰
但寒不热
畏寒而不发热,见于实寒证和虚寒证
但热
不寒
状热
高热不退,恶热,见于里实热证
潮热
1.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又称“骨蒸潮热”
2.湿温潮热:午后热甚,以身热不扬为特征
3.阳明潮热:日哺而热甚,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又称“日晡潮热”(15~17时)
长期
低热
体温稍高,不超过38℃,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伴有食少乏力,气短懒言,为气虚发热
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邪气在半表半里    .
(2)问汗
项目
含义
表证
①   无汗-外感寒邪;②有汗-外感风邪
自汗
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气虚卫阳不固
盗汗
入睡汗出,醒后自止:阴虚
绝汗
病情危重,大汗不止;亡阳、亡阴
站汗
先恶寒战栗,继而汗出
①汗出热退:好转现象;②汗出烦躁:危候
四、气血津液辨证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气虚汪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渚症加剧。
全身功能活动低下
气陷证
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
内脏下垂
气滞证
闷胀、疼痛。妇女乳房胀痛
闷胀疼痛
气逆证
肺气上逆: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昏厥呕血
气逆向上
五、血病辨证
证型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气虚证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
全身功能活动低下
气陷证
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
内脏下垂
气滞证
闷胀、疼痛。妇女乳房胀痛
闽胀疼痛
气逆证
肺气上逆: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呃逆暖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昏厥呕血
气逆向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发热症状的鉴别诊断】
诊断学|中诊重要知识点
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中医诊断学》第三节 问诊
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之问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