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经.济水注》所涉昌邑故城、杨叔恭残碑、朱鲔石室、鲁峻碑等考略

A12

△又东过昌邑县北。

菏水又东,迳昌邑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县故梁也。汉景帝中六年,分梁为山阳国,武帝天汉四年更为昌邑国,以封昌邑王髆。子贺嗣。贺废,国除,以为山阳郡,王莽之钜野郡也,后更为高平郡,后汉沇州治。县令王密怀金谒东莱太守杨震,震不受,是其慎四知处也。大城东北有金城,城内有《沇州刺史河东薛季像碑》。以郎中拜剡令,甘露降园。熹平四年迁州,明年,甘露复降殿前树。从事冯巡、主簿华操等,相与褎树,表勒棠政。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陵杨叔恭碑》,从事孙光等以建宁四年立。西北有《东太山成人班孟坚碑》。

建和十年,尚书右丞,拜沇州刺史。从事秦闰等刊石颂德政,碑咸列焉。

昌邑县故城,位于山东省巨野县城南27公里的大谢集镇昌邑集。20174月起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昌邑故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探明昌邑故城址东墙长1.27公里、南墙长1.71公里、西墙长1.41公里、北墙长1.45公里。四城墙的宽度均在31米左右。大部分墙体保存较完整,现存高度多在46米之间,城墙的底部普遍在地表下约6.3米。在城的四面发现了多处疑似城门的地方,四城墙的外侧有宽约30米的壕沟。勘探发掘遗物显示昌邑故城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战国乃至春秋晚期[1]

《沇州刺史河东薛季像碑》,除郦注外,不见于史籍,无可考[2]。当地学者根据郦注所载认为:此碑记述位置应在嘉祥西南境(阿城)。金城即汉金乡县城。位于金乡山东,金乡山简称金山。今嘉祥县西南境阿城即东汉金乡县城旧址[3]

《沇州刺史茂陵杨叔恭碑》,简称《杨叔恭残碑》,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除郦注所载,欧、赵、洪氏记载中均未提及此碑[4];清嘉庆二十一年四月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马邦玉,路过巨野县昌邑集时慧眼识珠发现此碑,命其子马星翼以千钱购得;经仔细擦拭和辨读,马邦玉识别为《杨叔恭碑》。但施蛰存先生认为此碑是否为《杨叔恭残碑》还有待进一步论证[5]。该残碑在马邦玉之后又历经端方、王绪祖、周进等多人之手,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由周进后裔献于北京故宫博物院[6]

 汉隶《杨叔恭残碑》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太山成人班孟坚碑》,按注文“大城东北有金城,城内有《沇州刺史河东薛季像碑》……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陵杨叔恭碑》,从事孙光等以建宁四年立。西北有《东太山成人班孟坚碑》”作方位推析,则《东太山成人班孟坚碑》当时应位于金城(今嘉祥县阿城)城内《沇州刺史河东薛季像碑》的西北。当然如施蛰存先生所言此处班孟坚并非作《汉书》之兰台令史班固[7]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碑当时均应位于金城(今嘉祥县阿城)城内。

四知,《后汉书·杨震传》载:昌邑令感杨震往日举荐之恩,夜送十斤,言深夜无人能知。杨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昌邑令愧而退,后遂用四知金四知等指非义之馈赠[8]

△又东过金乡县南。

《郡国志》曰:山阳有金乡县。菏水迳其故城南,世谓之故县城。北有金乡山也。

金乡县故城,东汉析东缗县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四十里阿城铺。以县西北金乡山得名。西晋属高平国[9]

△又东过东缗县北。

济水又东迳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朱鲔冢,墓北有石庙。济水又东,迳东缗县故城北,故宋地。《春秋.僖公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十三州记》曰:山阳有东缗县。邹衍曰:余登缗城以望宋都者也。后汉世祖建武十三年,封冯异长子璋为侯国也。

朱鲔石室,原位于山东省金乡县城西三里李庄村东的朱鲔石室其画像石是我国保存下来的著名汉代石祠画像石之一;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等书中就提到这座石祠。自郦道元在《水经.济水注》中将金乡县城西三里李庄村东的石祠称为“朱鲔冢”的“石庙”之后,历代皆从其说。但这个朱鲔与《汉书》、《后汉书》中记载的朱鲔明显不符,因此很早就有学者对朱鲔石室的祠主产生了疑问。如:同治元年修《金乡县志略》:“汉史,朱鲔新市人,更始大司马,以洛阳归世祖,拜平狄将军扶沟侯,不知何以墓在此?”而按“朱鲔石室”的形制和画像内容分析,金乡县城西小李庄出土的“朱鲔石室”祠堂的年代为公元二世纪,与生活在东汉早期的朱鲔没有关联,应为后人附会所致[10]。朱鲔石室祠主问题迄今仍然是个历史谜团。但根据石室的高大壮阔,图像雕刻的精美流畅,再参照孝堂山石祠河武氏诸祠的主人情况,蒋英炬等推测朱鲔石室的主人应当是东汉时期二千石上下的中高级官吏或富豪。至于确定这个祠堂真正的祠主,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和研究[11]。(备注:“朱鲔石祠”原立于山东省金乡县城郊。祠堂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面阔4.39米、进深4.39米、高420米,全部用青石砌筑而成。室内前沿正中有方形石柱,高1.83米,将石祠分为东西两间。祠的石壁和三角形石梁上雕刻有精美的画像,采用阴线刻技法,主要表现拜谒和庖厨等,在汉画像石中独具一格。1930年,金乡县文教局奉令组建古物保存委员会,建立古物保护所,运朱鲔石祠画像等陈列于该所,现石归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展出的是祠堂的山墙画像[12]。)尽管郦注起便以讹传讹,但因约定俗成等缘故,金乡县城西小李庄出土的二世纪石室祠堂至今仍以朱鲔祠堂相称。

图表1    201928  摄于山东博物院

东缗县故城,缗一作緍。春秋宋缗邑,秦置,属砀郡。治所即今山东金乡县。西汉属山阳郡。东汉改为侯国,建武十三年(37)封冯异长子彰为东缗侯。《三国书·魏书·武帝纪》:东汉兴平二年(195)“()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即此。汉、魏均属山阳郡。西晋并入金乡县[13]

A13

△又东过方与县兖州北为菏水。

方与县,秦置,属薛郡。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北古城集。西汉属山阳郡。《史记·高祖本纪》:秦二世元年(209),沛公攻湖陵、方与。又,二世二年(208)沛公还军亢父,至方与。即此[14]

济水东迳重乡城南,《左传》所谓臧文仲宿于重馆者也。菏水又东迳武棠亭北,《公羊》以为济上邑也。城有台,高二丈许,其下临水,昔鲁侯观鱼于棠,谓此也,在方与县故城北十里。《经》所谓菏水也。

重乡城,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左传》:僖公三十一年(629)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杜注: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汉书·王子侯表》:“有重乡侯少柏”[15]

武棠亭,鲁西南地区堌堆遗址。位于鱼台县武台乡武台村西,西北距白马河约1.5公里。面积1.2万平方米,高3.1米。《春秋》隐公二年:公及戎盟于唐”;五年:公矢鱼于棠。据传即此[16]

菏水又东迳泥母亭北,《春秋左传.僖公七年》,秋,盟于宁母,谋伐郑也。

泥母亭,春秋时鲁地。一作宁母。故址即今山东鱼台县治(谷亭镇)。《春秋》:僖公七年(653)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即此[17]

菏水又东,与钜野黄水合,菏济别名也。黄水上承钜泽诸陂。泽有濛淀,育陂,黄湖。水东流谓之黄水。

澤,湖泊的早期通稱。湖,湖泊,常與其他詞連用。藪,大湖泊。淀,淺水湖泊,常用於地名後,北方用語。海,漢代始用的大湖泊之稱,多用於湖泊專名後。夢,本指雲夢澤,楚方言湖泊的泛稱。

黄水,熊会贞认为即嘉祥县南的长澹河。(会贞按:叶圭绶云,嘉祥县南长澹河,即黄水故道。钜野县北有莲花、石碑、稻诸泊,亦即所谓诸陂也[18]。)

又有薛训渚水,自渚历薛村前分为二流,一水东注黄水,一水西北入泽,即洪水也。

黄水东南流,水南有汉荆州刺史李刚墓。刚字叔毅,山阳高平人,熹平元年卒,见其碑。有石阙,祠堂石室三间,椽架高丈馀,镂石作椽瓦,屋施平天,造方井,侧荷梁柱,四壁隐起雕刻,为君臣、官属、龟龙凤麟之文,飞禽走兽之像,作制工丽,不甚伤毁。

汉荆州刺史李刚墓,洪适《隶续》卷十八云:右荆州刺史李刚石室残画像一轴,高不及咫,长一丈有半……所图《列女传》三事:其一,三人,车一,马一;无盐丑女,齐宣王,侍郎,凡三榜。车前一榜,无字。其一,四人,三榜,惟梁高行梁使者二榜有字。此二列女,武梁碑中亦有之。其一,四人,樊姬,楚庄王,孙叔敖,梁郑女,凡四榜。后有一榜而阙其人。李刚墓中的图像则可以断为画像石,因为这种形制的图像在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其中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最为著名[19]。汉人生前自营坟墓、刊石立碑之风甚盛[20]孙机先生认为南北朝以前,盛大的车马出行是尊贵者炫耀其权势的重要场合。《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泷川考证引杨慎曰:当时车驾出则禁观者,此时则纵民观。《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说:“(光武)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可见两汉的开国之君都对出行的车马行列特别感兴趣。流风所及,汉代的祠堂和墓葬中也常刻绘这一题材。《隶续》卷一七所记李刚石室的出行图上刻有君为荆州刺史时;鲁峻石室的出行图上刻有祀南郊从大驾出时为九江太守时。嘉祥武氏祠前石室的出行图中有此君车马君为市掾时君为郎中时等榜题[21]

黄水又东,迳钜野县北,何承天曰:钜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清济,旧县故城正在泽中,故欲置戍于此城。城之所在则钜野泽也。衍东北出为大野矣,昔西狩获麟于是处也。《皇览》曰:山阳钜野县有肩髀冢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蚩尤与黄帝战,克之于涿鹿之野,身体异处,故别葬焉。

钜野县,按《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钜野县,西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西晋属高平国。南朝宋属高平郡,移治今巨野县南一里。北魏属任城郡[22]。但值得注意的是注文中之钜野县应为南朝宋移治今巨野县南一里之巨野县;而注文提及的“(钜野)旧县故城”应即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的古城。

肩髀冢,最早见诸文献记载的蚩尤冢墓有两处:汶上南旺的“阚冢”和巨野重聚的“肩髀冢[23]”。按《皇览·冢墓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24]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按上述清人孙冯翼所辑《皇览》,注文“《皇览》曰:山阳钜野县有肩髀冢重聚,大小与阚冢等”显然有误,应校正为“《皇览》曰:山阳钜野县重聚有肩髀冢,大小与阚冢等”。

黄水又东,迳咸亭北,《春秋.桓公七年经》书,焚咸丘者也。水南有金乡山,县之东界也。金乡数山皆空中穴口,谓之隧也。戴延之《西征记》曰: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山形峻峭,冢前有石祠、石庙,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文字分明。又有石床,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远近。时太尉从事中郎传珍之、谘议参军周安穆,折败石床,各取去,为鲁氏之后所讼,二人并免官。

咸亭(咸丘),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春秋》:桓公七年 (705)焚咸丘。杜注:高平巨野县南有咸亭[25]”  

金乡山,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三十七里,接巨野县界。县以此名。《水经·济水注》:戴延之 《西征记》 曰: 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26]

鲁峻碑,东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2)刻立。高283厘米,宽115厘米,厚25厘米。碑圭首。碑额隶书阴刻汉故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212字。穿下碑文17行,行33字,共544字,为极品汉隶[27]。(附《鲁峻碑》释文:君讳峻,字仲严,山阳昌邑人。其先周文公之硕胄,□□伯禽之懿绪,以载于祖考之铭也。君则监营谒者之孙,修武令之子。体纯之德,秉仁义之操,治《鲁诗》,兼通《颜氏春秋》,博览群书,物不。学为儒宗,行为士表。汉□始仕,佐职牧守。敬愘恭俭,州里归称。举孝廉,除郎中,谒者,河内大守丞。丧父,如礼。辟司徒府,举高第,侍御史。东郡顿丘令。视事四年,比纵豹、产,化行如流,迁九江太守,□残酷之刑,行循吏之道。统政□载,穆若清风。有黄霸、召信臣在颖南之歌。以公事去官,休神家衖,未能一,为司空圭所举,征拜议郎,大尉长史,御史中丞。延熹七年二月丁卯,拜司隶校尉,董督京辇,掌察群僚,蠲细举大,榷然疏发。不为小威,以济其仁;弸中独断,以效其节案奏□公,弹绌五卿,华夏祗肃,佞秽者远。遭母忧,自气,拜议郎。服竟,还拜屯骑校尉。以病逊位,守疏广止足之计,乐于陵灌园之絜,闭门静居,琴书自娱。年六十二,熹平元年□月癸酉卒。明年四月庚子葬。于是门生汝南干□,沛国丁直,魏郡马萌,勃海吕图,任城吴盛,陈留诚屯,东郡夏侯宏等三百廿人,追惟在昔,游夏之徒,作谥宣尼。君事帝则忠,临民则惠,乃昭告神明,谥君曰忠惠父。息不才,弱冠而孤,承堂弗构,析薪弗何,悲《蓼》之不报,痛昊天之靡嘉,俯企有纪,能不号嗟,刊石哀。其铭曰:岩岩山岳,礧落彰较。棠棠忠惠,令德孔。命□时生,雅度宏绰。允文允武,厥姿烈逴。内怀温润,外撮强虐。督司京师,穆然清邈,当□绲职,为国之榷。匪究南山,遐迩忉悼。凡百君子,钦谥嘉乐,永传龄,焕矣旳旳[28]

图表 2《鲁峻碑》现存济宁孔庙

焦氏山东,即金乡山也。有冢,谓之秦王陵。山上二百步得冢口,堑深十丈,两壁峻峭,广二丈,入行七十步,得埏门。门外左右皆有空,可容五六十人,谓之白马空埏。门内二丈得外堂,外堂之后,又得内堂。观者皆执烛而行,虽无他雕镂,然洽石甚精,或云,是汉昌邑哀王冢,所未详也。

金乡山大冢(秦王陵…或云是汉昌邑哀王冢),当地认为应是昌邑王刘贺废冢。(昌邑王刘贺将其墓地选址在古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东北十三公里左右的金山之上,是当时罕见的人工开凿工程。废墓劈山凿成,宫道长100余米,东西宽5.33米,两壁平滑,如劈如削,密密麻麻雕刻有历代官吏文人的题咏诗文。洞共有明道、侧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组成。墓地洞室整体结构布局严谨,开凿工整,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乃千古奇观。此洞相传为秦王避暑之洞,背风朝阳,晨霞暮霭,穿射而入,薄薄云雾缭绕其中,进得洞来,如入仙境,故为巨野古八景之秦洞云霞之说,实则该洞为昌邑王刘贺废冢[29]

昌邑哀王刘髆冢,当地学者多认为是红土山汉墓,在昌邑王城东北13公里处,这座西汉墓是 1968年农民在开采石料时发现,墓道被破坏,1971年秋至l9 72年春,山东省博物馆曾进行发掘,挖至墓门处,因故停工。1977年继续发掘,出土文物1056件,发掘报告认定这座墓的死者以昌邑哀王刘髆的可能性较大[30]。。

东南有范巨卿冢,名件犹存。巨卿名式,山阳之金乡人,汉荆州刺史,与汝南张劭、长沙陈平子石交,号为死友矣。

范式(巨卿)冢有范式碑传世,范式碑全称《(庐江太守范式碑))。也称《范巨卿碑》。三国魏青龙三年(235)正月立。石原在山东任城县,后移济宁州学。后碑曾佚。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碑额、碑文残石始再先后出。今存山东济宁铁塔寺。据宋洪适《隶释》记:“碑阳十九行,行三十三字。”今残存上截。据清王昶《金石萃编》记:“存高三尺,宽二尺一寸。”隶书。碑阳十二行,行五至十六字不等。阴四列,上二列十行,三列十一行,下列六行。额篆书二行十字“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清黄易藏有石佚前之宋拓本,共计约多二百余字,为黄氏所藏汉碑五种之一,现存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唐李嗣真((书后品》:“风华艳丽。古今冠绝。”清翁方纲评其书:“是碑于劲利之中出以淳朴,而顿挫节制,神采焕发,实高出汉末皇象、梁鹄诸家之上[31]。”

黄水又东南,迳任城郡之亢父县故城西,任城县在北,夏后氏之任国,王莽之延就亭也。汉章帝元和元年,别为任城国。县有诗亭,《春秋》之诗国也。王莽更之曰顺父矣。《地理志》,东平属县也。世祖建武二年,封刘隆为侯国。其水谓之桓公沟,南至方与县,入于菏水。

亢父县故城,秦置,属薛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宁市南四十余里喻屯乡东南八里。《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二年(208),项梁引兵攻亢父。即此。西汉属东平国。东汉属任城国。南朝属高平郡。北魏属任城[32]

诗亭,古诗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汉书 ·地理志》 东平国亢父县:诗亭,故诗国[33]

桓公沟,古运河名。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桓温北伐燕,6月率水军溯泗水至金乡(今山东金乡)。由于大旱水道不通,遂派毛穆之在巨野泽开渠300余里,沟通泗、汶、济,从济通黄河,称为桓公沟[34]……起自薛训渚(湖泊名,在今山东嘉祥县附近)引流分南北:北至巨野泽北与济水合,名曰洪水;南流利用原黄水河道,至方与县(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注入菏水[35].


[1]《菏泽:昌邑故城遗址考古勘探重大发现》,《掌上菏泽》搜狐号,2017-08-0411:51

[2]施蛰存,水经注碑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06月第1,64

[3]宫衍兴编著,济宁全汉碑,齐鲁书社,1990.12,96

[4]()元寓使湮”(摘自文;此文详细

[5]施蛰存,水经注碑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06月第1,64页:(该残碑)石为(原)碑之左下角,碑面存字十二行,每行;一至九字不等。碑阴字迹泐甚,依稀可辨者亦十二行,每行一至七字不等,有【书佐」等字,皆题名也。碑侧亦有字,【禅伯友』等四行,亦皆题名,字大小笔迹不同,似后人添刻之观款。碑文残字中不见杨叔恭姓字,其末行曰:【七月六日甲子造』,第三行末曰㈠『于是从口】。马氏即据此考定即建宁四年从事孙光等为沇州刺史茂陵杨叔恭所建之碑,考古家无异言,故今即称之为『杨叔恭残碑】,实则其论证犹未足也。此石后为端方所得,著录于《匋斋藏石记》。民国初,归建德周季木,影印于《居贞草堂漠晋石影》

[6]《昌邑国宝<杨叔恭残碑>》,《齐鲁晚报》,2015-9-28

[7]施蛰存,水经注碑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06月第1,64

[8]《中外典故大词典》

[9]《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0]山东博物院“朱鲔石室”条解释

[11]蒋英炬、杨爱国、蒋群等:《朱鲔石室,文物出版社,2015年,第89

[12]山东博物院“朱鲔石室”条解释

[1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5]《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6]《齐鲁文化大辞典》

[17]《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8]《水经注疏》卷八

[19]李征宇:《语图关系视野下的《列女传》文本及其图像》,《贵州文史丛刊》,2012-02-15

[20]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23—129页。

[21]孙机:《仙凡幽明之间—汉画像石与“大象其生”(上)》,1929928

[2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23]汪海波著,蚩尤考证,齐鲁书社,2014.08,20

[24] []孙冯翼辑:《皇览》,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3页。

[25]《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2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27]《齐鲁文化大辞典》

[28]《东汉《鲁峻碑》精拓》,书法探微公众号,2017-12-11

[29]《昌邑王城,寂寞了千年》,巨野公众号,2016-5-30

[30]《昌邑王城,寂寞了千年》,巨野公众号,2016-5-30

[31]司惠国,张爱军,王玉孝主编,篆隶通鉴,蓝天出版社,2012.08,259

[3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3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34]《齐鲁文化大辞典》

[35]《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昌邑王刘贺故国概述
山东一个县,建县超过2100年,人口超108万
巨野昌邑故城
罗志英:杨震----无欲壁立千仞(第1551期)
鲁西南的嘉祥县境内,曾经出现过十座古城,你知道吗?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卷二百六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