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家声:让“人民万岁”响彻神州》【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

★《张家声:让“人民万岁”响彻神州》【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

(组图)

2009-09-11 07:28:00 来源: 北京日报 

http://news.163.com/09/0911/07/5ITQENIF000120GR.html

  在那个电视机和电视节目极为稀少、收音机占据人们文艺生活主流地位的时代,是他用洪亮的声音在人民大会堂呼出了《人民万岁》;是他用深沉的语言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描绘得栩栩如生;是他用厚重的声音把《故土》里白天明的人生演绎得波澜起伏;是他用高亢的声音让《抉择》中的李高成深入人心。他的声音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给人们留下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记忆。他,就是著名播音和话剧艺术家张家声。

  50余年的艺术生涯,张家声从话剧到歌剧,从广播到影视,从表演到导演,几乎涉猎了所有有声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张家声塑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作品形象,演播、解说了大量作品,被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媒体誉为“中国名嘴”、“中国国嘴”。

  新中国6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各地都在举办迎接
国庆的纪念活动,74岁的张家声和他朗诵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人民万岁》成了许多演出中不可或缺的华章。

  “老师让你干什么,你就认真地干什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人民共和国成立带给张家声的幸福感是强烈而深刻的。在这之前,张家声还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每天温饱都很难解决,可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竟然有机会上学了。1950年8月,张家声考入了北京国立回民学院。这是中央为了落实少数民族政策特地开设的学校。学校不仅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还给他们适当的零花钱。至今让张家声记忆犹新的是学校每星期给他们改善伙食特别做的土豆牛肉丸子。这对于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美味了。

  张家声在国立回民学院念书的时候,体育是他的强项,跳远成绩更曾是北京市中学纪录。另外他也非常喜欢音乐,在学校,老师甚至把他作的曲拿来当教材。毕业之后,张家声被分配到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学教体育。因为学校是刚刚成立的,所以年仅17岁的他不仅要任体育老师,还要教授音乐和美术,然而这对爱好广泛的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1956年,国务院号召在职干部考大学。那时的情况有些特殊,很多新建的大学需要大量的学生,甚至初中生都可以考大学。组织上考虑到张家声是回民又是高中文化程度,所以也来动员他参加考试。已经在中学教了3年书的张家声和学校里的师生们感情非常深厚,不太愿意离开,而且他已经3年没有温习过功课了,拿什么资本去考试呢?后来还是一位老师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张家声,你嗓子好,身体又好,就考中央戏剧学院,你准行!”张家声心想,虽然自己考不上,但这也不失为一次生活的体验。

  考前他想让一位正在上大学的同学给自己辅导一下,可是那位同学打心里瞧不起他,就挤兑他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太复杂了,我没法跟你讲,这样得了,老师让你干什么,你就认真地干什么。”张家声向来做事就很认真,他没有在意同学的轻视。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去参加了高考,不曾想这次考试竟然成为他艺术生涯的开始。

  当时主考官给张家声出的第一个题目是让他在地上找一根针。那是几十年的老地板地,都干涩得裂缝了,即使神仙也找不出来,而且张家声也知道老师并没有扔。但是,他的脑海里响起了同学那句挤兑他的话:“老师让你干什么,你就认真地干什么。”于是,张家声开始认认真真地找了起来。站着看不见,他就蹲下找,蹲着看不见他就趴下找。老师们在旁边看着满脑门子都是汗水和泥土的张家声直乐。后来张家声有些沮丧地告诉老师说自己没找着。老师立刻很严肃的告诉他:“你一定要找到,我刚扔的。”他只好接着找,老师们就接着乐,到最后老师说停这才结束。其实当时张家声知道老师没丢针,但是就是因为同学挤兑他的话起了作用,他才会那么认真地去找这根根本不存在的针。

  第二个题目是考声乐,老师要求唱一首歌,张家声就和弹钢琴的老师说想

  “我的艺术创作是从失败开始的”

  自弹自唱,老师立刻表示同意。一曲结束,考官都震惊了,考生们大部分都不会弹琴,张家声会,自然就顺利地过了关。接下来考形体动作,老师说弹一段钢琴,大家即兴跳一段舞,考核大家的节奏感。可是张家声不会跳舞。而且他从心里也不想考上。因为他很喜欢自己教书的那所中学,和学校里的师生关系都特别融洽,不愿意离开他们。于是张家声就对老师说他不会跳舞,老师说不会跳舞你扭扭秧歌吧,张家声也说不会。其实秧歌张家声怎么不会扭?张家声的老家是河北沧州市,1947年解放的时候老老少少是天天扭秧歌。老师有些着急了,张家声只好说自己会折跟头,接着丁零哐啷就折开了,折的老师是直给他鼓掌,最后竟然还得了个全场最高分。

  那次考试张家声本意是当做一次生活的体验,所以别人紧张得直哆嗦生怕考不上,他却于放松中展现了才能,顺利地在初试就被录取了。1956年他开始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大学生活。

  “我的艺术创作是从失败开始的”

  张家声和笔者说起自己第一次录音时的情形,依然兴趣盎然:“第一次播音是我入学第一个礼拜,同学找我录一个广播剧,叫《大象、狮子和小白兔》。因为我嗓子好音域宽,叫我录狮子。第一段戏解说词中就说了,这个狮子走在草原上看到了小白兔,它狂喜,接着就大笑开了,完了再吃这个小白兔。我那是第一次进录音棚,第一次见话筒。我感觉全世界都在听我的声音。我没见过呀,心脏怦怦直跳,怎么也笑不出来。半天,我终于笑出来了,而且还越笑越狂。结果我一笑我旁边的人也笑。我心里想,你们又不是狮子你们笑什么。结果对面的导演也笑,录音师也笑。一会儿导演就进来对我说,家声同学,行了,就到这儿吧,我们换个角色。我说我笑出来了,你笑出什么来了?你倒是笑出来了,你抱着话筒,话筒嘎嘣直响,把我们都逗笑了。你还是演大象吧,大象没几句词儿。这是我第一次进棚录音,应该说我的艺术创作是从失败开始的。”

  从这次失败开始,张家声找到了教训,找到了经验。他心想,不就是放松吗?不就是大胆吗?不就是认真吗?张家声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才能有所回报。所以他在戏剧学院念书的时候,每天属于大家的是24小时,但属于他的却是32小时。为什么这么说呢?8小时学习,8小时自由支配,8小时睡觉,这是大学的规定。8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同学们去谈恋爱了,去北海喝啤酒了,去看电影了,张家声则是在琴房、在练功房、在图书馆、在排练场用功。就这样,一年级后半学期电台就开始找他录制短篇小说,到了三四年级已经录制了很多,并且他还以四年全是满分的惊人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

  张家声深知自己并不是个聪明的人,但他是个用功的人、好强的人、不服输的人。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革”时期演出只能唱八个样板戏,长篇短篇不存在,外国小说更不存在。粉

  碎“四人帮”,全国人民犹如获得第二次解放,群众在天安门前扭秧歌扭了三天,张家声也激动地写了一篇文章,叫《在天安门前扭秧歌》。恰好这篇文章被海政歌剧团的领导发现了,便邀请张家声去做歌剧《刘胡兰》的执行导演。在常人看来,这对于从没有当过导演的张家声来说似乎颇有些难度。但是演出结果却并没有让歌剧团的领导失望。由张家声执导的《刘胡兰》获得了演出和导演等多个奖项。

  原来,在学校期间张家声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善于观察生活。上课时,张家声除完成老师给的教学任务之外,他还注意到老师从进教室到出教室,怎么给学生讲课,举的什么例子,怎样让学生从无知到有知这整整一系列的过程。所以在一门课的学习中,他不仅仅学习到了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学习到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从事工作之后,张家声不仅认真的完成舞台演出,还同时注意观察导演是如何启发演员,如何启发灯光,如何启发美术。就是这样不断地学习,让张家声渐渐掌握了导演的窍门。

  张家声认为表演艺术不能脱离生活,并且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他非常喜欢《悄悄话》这个广播谈话类节目,每天晚上都会守在广播边上,听着各行各业各种人群诉说着自己的生活。在张家声看来,这也是一种观察生活的方式。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这几十年里成功生动地演绎出各种各样的角色,最根本就在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学到的点点滴滴对于他的艺术人生影响是巨大的。

  “《人民万岁》就是为人民服务”

  1993年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张家声在重庆再次朗诵了那首家喻户晓的诗——《人民万岁》。念了几句之后,台下几乎是一句一个掌声,现场的配乐都被淹没在掌声里。

  演出结束晚饭的时候,张家声的对面坐了一位姓满的警察。当时大家正准备吃饭,可是这位姓满的警察却在那里不停地抹眼泪。张家声有些好奇,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他哽咽着对张家声说:“您朗诵的太好了!张老师,现在呼人民万岁的可不多了,都在呼人民币万岁,别的万岁了。”谈到这里,张家声显得有些激动。在他看来,这位年近50的警察一语便道破了这首诗的精髓。其实整首

  “盲人说我给了他们眼睛,这是最高评价”提到为人民服务,张家声对笔者说,自己一直是在人民群众的鼓励和鞭策中前进的,也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在为人民服务。

  诗的精髓在词里描写的就很清楚:“你走上天安门城楼是为了高呼人民万岁,人民才用自己的身躯把天安门托的如此峨峨巍巍。你走上天安门城楼是为了高呼人民万岁,人民才用自己的血汗把天安门染的这样如描如绘……”在张家声看来,这首诗实际上是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艺术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人民万岁。所以诗词里的毛主席应该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个人的声音。用人民万岁这几个字呼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怀念某一个人的作品,是歌颂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告诫一些人不要忘记党的宗旨。张家声觉得深度的语言讲究潜台词,讲究内涵,《人民万岁》的内涵: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张家声说:“
60周年国庆将至,很多地方请我去,点名要我念这首诗。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呢?各个机关都明白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呼人民万岁,别干别的。所以这首诗也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为它传达了党的宗旨,党的核心思想。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就是关心他们,热爱他们,给他们帮助。所以这几年国家加紧了反腐败的力度。现在也更需要这样的诗,来表达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盲人说我给了他们眼睛,这是最高评价”提到为人民服务,张家声对笔者说,自己一直是在人民群众的鼓励和鞭策中前进的,也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在为人民服务。

  “四人帮”粉碎之后,张家声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播讲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也是他播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播出之前领导对他说,这部小说教育了几代人,希望你能播好。张家声很认真地做了准备。当时电视并不普及,广播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谓家喻户晓。张家声收到了1000多封来信。其中的23封,张家声说对他教育最深。这23封信都是全国各地想自杀的人寄来的,都说听了他的演播,感觉很羞愧,应该向保尔学习,应该对生命充满希望,并且十分感激他。张家声读完这些信之后泪流满面。他觉得自己只是本着认真的责任,充分塑造了形象,没有想到自己播出的小说还能让别人不去自杀。当时张家声的心情十分复杂,有高兴,更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哦,原来自己

  播书,还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张家声录的第二部长篇是苏叔阳的《故土》。播完之后也接到很多信,其中一封是用盲文写的。信上说:“张老师,我们是盲人工厂的一群盲人,本来什么也看不见,听了您演播的《故土》,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最后一句话是:“感谢您,张老师,给了我们眼睛。”

  张家声十分感慨:“我的创作灵感,源于广大的人民,源于生活,我时刻没有忘记应该从生活提炼感受。是他们深深地教育了我。我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那些盲人说我给了他们眼睛,这是最高评价。我得了很多奖,绝没有这个奖高!”

  张家声认为任何一个播音员都不应该忘记受众,而且不要忘记受众中比你强的人有很多。他给传媒大学上课的时候,就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你们不要以为自己在电台电视台很牛气,全国都在听我的声音。下面的听众,比你们伟大的人可太多了,哪怕你有一个字不认识,也应该去查字典,人民是唬不了的。”这正是张家声几十年来在创作和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收获和体会。

  2008年5月12日是中国人记忆深刻的日子。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上下每一个人的心。5月12日当天,张家声正在三亚给一家旅游公司讲课,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课程结束之后他从儿子电话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回到北京之后,因为当时去往汶川的交通全面封锁,只能到处去捐款捐物。

  正在张家声觉得自己对于地震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他接到了由北京日报社主办的“崇高的致敬——抗震救灾优秀作品朗诵合唱音乐会”的邀请,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次演出。张家声在拿到诗人李黎的《生命颂》后,阅读中便不禁潸然泪下。他说:“这首诗太感人了!我会用我的心我的生命去朗诵这首诗。”音乐会上张家声的朗诵不时被全场观众激动的掌声所打断,朗诵到激动之处他也不禁泪流满面。伴唱的北京日报合唱团和舞台工作人员,为张家声的朗诵艺术所感染,不少人满含热泪。

  地震给张家声的教育是深刻的。死者故去了,消防官兵、公安武警战士舍生忘死救助受灾人民,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爱不是只言片语所能够表达的。所以朗诵《生命颂》的时候,张家声把自己对人民的爱,对战士的爱,对祖国的爱凝聚了起来,注入到诗的字里行间之中。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在念诗,而是一种缅怀,一种寄托。

  “哭泣,不是目的。是诱发和共振人们对同胞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灾难的同情。泪水,让我们在灾难中学会坚强。”

  “艺术需要幽默不是哗众取宠”

  张家声很喜欢喜剧,曾经也饰演过很多的喜剧角色,最成功的就是《温莎的风流娘们》里的胖爵士。胖爵士福斯塔夫是个身材肥胖、整天被人追打的角色。为生动地再现福斯塔夫的形象,化妆时张家声要穿一件棉被一样的“胖袄”,腰围足有两米,不仅如此,还要带着头套,在舞台上来回跑动,而且要跑得非常利落。在这样严格的条件下,张家声依然出色地完成了这个角色,把角色自身的幽默成分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这部话剧是在中国第一次演出,甚至英国都给予了报道,国内的报纸更是对于张家声的表演给出了“上乘的幽默”,这样极高的评价。

  张家声觉得现在的舞台艺术、影视艺术最缺少的还是幽默。如今很多相声演员小品演员带给观众的并不是幽默,充其量也只是滑稽、哗众取宠。这种幽默是很低廉的,完全没有文化内涵。而有的电视台却在拼命地吹捧这种幽默,有的人甚至公然声称要将自己的脸型改成某某喜剧明星,这实际上是最大的悲剧。梅兰芳先生曾告诫那些刚踏入舞台的孩子们:“你们不要模仿我,模仿的再好,也只是梅兰芳第二,你莫不如创造一个你,超越梅兰芳。”在张家声的眼中,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大艺术家。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舞台节目都必须严肃。他不反对插科打诨,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应该靠自身的幽默来感染观众。张家声和马三立老师是忘年交,马三立老师说相声是非常严肃的,但是幽默却无处不在,甚至回想起来都会开怀大笑,这才是真正的幽默。在张家声看来,幽默应该是一个人的生活、文化和能力的结晶,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人的一种素质。

  如今74岁高龄的张家声还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或演出。平时生活中的他并没有什么架子,演出排练之余他还热心地向那些年轻演员传授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谈起现在的生活,张家声笑着说,虽然紧张的演出让他有些疲惫,但是能继续的为祖国和人民发光发热,累一点不算什么。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朗诵 | 《人民万岁》张家声
朗诵艺术家张家声《人民万岁》
张家声 诗歌朗诵 《人民万岁》
怀念丨时代之音·张家声
张家声朗读|穿透乾坤的声音《人民万岁》
视频《人民万岁》,作者:王怀让,朗诵:殷之光,张家声,叶建容,王艺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