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從三個病案看中醫治療低血壓

低血壓最常見的症狀是頭暈,全身無力,收縮壓常低於 90mmHg,舒張壓常低於60mmHg。從中醫角度來看,常是氣虛、陽虛、或氣血兩虛。早年在治療低血壓時,常首選補中益氣湯,氣血兩虛選歸脾湯,按理說應該是正確的,但臨床療效不佳,病人服了一段時間,血壓仍然上不來,僅乏力心悸症狀有所改觀。對此,思索了很長時間,不得其解。

後來,在溫習《傷寒論》的過程中,看到甘草乾薑湯、四逆湯、理中湯時,突然醒悟,應從陽氣虛衰、中氣不足入手,不能僅局限於氣虛,應大力溫陽,溫通血脈。於是,在以後的臨床上,再遇到低血壓患者,就將上述三方合併,組成以附子理中丸為主的方劑進行治療,很快就收到了明顯的療效,患者在服三五劑藥後血壓就開始上升,頭暈乏力、怔忡等症狀隨之消失。

臨床上,一些患者除了血壓低,還伴有西醫所稱的貧血,即中醫的血虛證候,這時,我往往加入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效果就更全面了。用這個方子治療低血壓,雖說升壓快,但有時藥一停,個別患者易反覆,針對這個情況,我又參考了有關資料,加入了大量枳實、五味子等藥,組成新的升壓方子:生黃芪30g,當歸15g,枳實60g,附子15g,乾薑15g,甘草10g,五味子10g(遼寧名醫彭靜山曾用枸杞子、五味子兩藥泡水喝治低血壓)。經過臨床驗證,療效可靠且穩定,基本上解決了低血壓的問題。

方解:當歸補血湯補氣養血,四逆湯回陽救逆,治四肢冰涼(低血壓婦女常見)。甘草乾薑湯出自《傷寒論》第29條,主治虛人外感誤用桂枝湯發汗,致使陰陽兩虛而見厥逆、足攣急、煩躁不安等危症。先用甘草乾薑湯溫中以復其陽,陽復則厥回足溫,再用酸甘化陰養血的芍藥甘草湯,陰血得養,則足攣急自伸。本條之厥逆是陽氣不能達於四末,低血壓之頭暈是陽虛不達於頭腦,其實兩者都是低血壓,只不過血壓低的程度輕重而已。

現代藥理證明,乾薑辣素,口服後能刺激口舌及胃黏膜,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經興奮而抑制副交感神經,從而使血壓上升,血液循環加快,達到抗休克的目的,這便是乾薑溫中救逆的藥理基礎。

枳實是益氣升壓藥,味苦性微寒,有破氣行痰、散積消痞之效。這一說法已成為歷代本草書籍的共識。但據現代藥理研究,枳實能收縮平滑肌,因此被廣泛應用於胃擴張、胃下垂、脫肛、疝氣、子宮脫垂。這些病的病機是中氣下陷,應當用補中益氣湯,而枳實也能治之。說明枳實不但不是破氣下氣藥,反而是補中益氣藥。藏醫藏藥將枳實和人參歸為一類,都當補益藥用,看來是很有道理的。其實,《神農本草經》就記載枳實有「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的作用。所以大劑量枳實治療低血壓也是有理論基礎的,臨床實踐證明也是有效的。

五味子,孫思邈謂:「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遇夏月季夏之間,因睏乏無力,無氣以為,與黃芪、人參、麥冬,少加黃柏煎湯服,使人精神倍加,兩足筋力湧出」, 「六月常服五味子……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現代藥理證明,五味子有強壯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總之該升壓湯具有溫陽益氣、滋陰養血、升高血壓的作用。

...

【驗案一】

彭某,男,72歲。2010年7月10日來診。

主訴:頭暈,心悸,無力,血壓60/40mmHg,已服幾盒人參生脈飲,不效。

刻診:舌淡,苔薄白,脈雙寸沉弱,關尺濡細,面白,飲食、二便基本正常,腰稍痛。辨證:心腎陽虛,氣血不足。

處方:生黃芪20g,當歸15g,附子10g,乾薑15g,甘草15g,枳實60g,桂枝10g,五味子10g,麥冬15g,杜仲30g。3劑,水煎服。

3日後複診:頭已不暈,心亦不慌,腰稍好些。血壓110/80mmHg。患者要求再服幾劑藥以鞏固療效,續服10劑,痊癒。

低血壓不僅有上述偏虛偏寒的證,雖然臨床上大多數低血壓也屬這一類,但不可太過於死板,臨床上偏熱偏實的火郁證低血壓也能見到。我最近治療的一例劉姓婦女就屬於此類。

【驗案二】

劉某,女,62歲,以頭暈為主訴求診,血壓70/40mmHg,說女兒給買了好多盒生脈飲,喝完還是這樣。(臨床上常遇到這種情況,每診斷為低血壓,就服生脈飲、補血露類,怪哉!)

刻診:舌尖邊紅,苔黃膩,口乾苦臭,脈弦滑微數,能食,大便偏干,小便赤熱,一派火郁三焦、氣機不利之證。

處方:黃連10g,黃芩15g,黃柏15g,制大黃20g,梔子15g,沙苑子30g,鉤藤15g,生甘草10g。3劑,水煎服。

3日後複診:告知服藥後每日大便3次,頭腦清醒多了,頭也不暈了,現血壓110/70mmHg。上方減大黃,略為調整,又服5劑,一切恢復正常。

從上案可以得出一個認識,中醫看病,切不可拘泥於西醫病名,一定要用中醫的辨證方法,有是證用是藥,儘管低血壓大多數相當於中醫的陽虛、氣血虛,但還是有不同的。死板教條是臨證的大忌。切記!再轉錄一案以證之:

【驗案三】

李某,男,36歲。1992年5月7日初診。自述血壓偏低已近2年,迭服補劑而愈重。現頭目眩暈,神疲乏力,心煩急躁,夜寐夢多,心悸氣短,飲食無味,大便偏干,舌紅苔厚且干,脈沉細滑數,血壓75/52.5mmHg(編者按:原文為「血壓BP:10/7kPa」,此處數值為換算而來,余同)。證屬濕熱郁滯,氣機不暢。治以芳香宣化,疏調氣機。

處方:蟬蛻、片薑黃、川楝子各6g,僵蠶、藿香、佩蘭、大腹皮、檳榔、焦三仙、水紅花子各10g,大黃1g。囑其停服一切營養補品,飲食清淡,每天散步2小時。

服藥7劑後,諸證減而大便偏稀,血壓97.5/67.5mmHg。原方加荊芥炭10g,防風6g,灶心土30g(先煎),以此方加減服用20餘劑後,精神爽,納食香,血壓維持在(120-97.5)/(75.0-67.5)mmHg,而告病癒。(《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

感冒便秘刮一刮,解讀傳統診療方法——刮痧

治療老年痴呆,中醫自有奇方妙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低血壓治療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
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
這不是《靈樞》針灸--評高樹中<一針療法>《靈樞》銓用
產寶
(94)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