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装了,自古和尚都好色




大雄宝殿上,一本正经的老僧人问即将剃度的小和尚曰:

“不杀生,汝今能持否?”

小和尚刚杀过人,于是乎正义凌然地解释说:“杀心可息,匡扶正义之心不可息。”

老僧又问:“不偷盗,汝今能持否?”

小和尚这次没打磕巴儿,拉长声调说:“能……持……”

老僧再问:“不淫欲,汝今能持否?”

小和尚抬起头,望向宝殿里柱子后面的俏佳人儿,心里刹那间就空荡荡的,过了好久,他才悠悠转转、不情不愿地说道:“能持。”


小和尚名曰觉远,以上的情节出自李连杰的成名作《少林寺》,这段剧情表的是,情窦初开小和尚之迟疑。

其实无须去问觉远,从汉朝开始,佛教始传入中国,前后2000多年的光景,期间又出来几个“能持”的名僧大德,蝇营狗苟之徒又有多少?

生活在世俗中的我们,但凡说起和尚,首先想到的,不是高僧,大抵都是秃驴、色棍、淫僧,如此之类。而且,有一说一,也并没有完全冤枉他们。

所以说,觉远小和尚还是太年轻,他完全可以反问主持一句:“你能持否?”


01
情僧

据说,东汉末年的桓帝,是中国历史上首位信奉佛教的皇帝。

诚如诸葛亮《出师表》之言:“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在位时,宦官专权,天下混乱,也许就是在如此背景下,桓帝开始沉迷于宗教。他既十分喜好道教,又热衷于佛教,《后汉书》里说过:“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


“浮图”就是佛教,“老子”指代道教。虽然,桓帝痴迷于宗教,却绝谈不上信仰,他终究还是“好神”,即信仰中土传统的鬼神。

好鬼神,就意味着不耽误其好色。作为史上首位信奉佛教的皇帝,桓帝却以荒淫著称,他在位二十来年,七度改元——恐怕又是改年号最多的皇帝之一,三次改立皇后,第二个皇后名曰“邓猛女”,可以想象,桓帝能有多猛。

即便是在正史中,譬如《资治通鉴》,司马光如是写道:“帝多内宠,宫女至五六千人。”在另外一些文人笔下,桓帝玩得那就更欢脱了,据说,某次他兴之所至,将几千个宫女嫔妃集合起来,全部脱光衣服,让臣子们与她们深入交流,他本人则“作壁上观”。


冥冥之中,此天字第一号的和尚,将“好色”的性情发挥到极致,拜他所赐,这一优良传统,真就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东汉之后,直至三国乃至西晋,佛教的传播相对较慢。东晋之后,佛教这才大行其道,名僧突然辈出,寺院开始林立。

佛教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沾了东晋玄学的光。僧人和名士之间,其实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名士借助佛理,使所谓的“清谈”变得有滋有味;僧人攀上名士的高枝,继而推进佛教的传播。


而此时的高僧,在性情这一块,从来都是口无遮拦。

僧意是东晋时期著名僧人,某日他与名士对谈,僧意问名士:“圣人有情否?”

名士回答:“没有。”魏晋名士普遍认为,圣人绝圣弃智、无欲无求,而且,也只有没有欲望的人,才配称得上“圣人”,故有“圣人无情”之说。

僧意问:“那圣人好比是大柱子吗?”

名士回答:“圣人是算盘,筹算虽无情,耍算盘的人有情。”

僧意继续问:“那究竟是谁在耍圣人呢?”名士于是哑口无言。

当然,所谓的高僧,也有被人驳到理屈词穷的时候,而僧人回击的方式,则很是直愣,简言之就是骂娘。深公是当时的高僧,他曾驳斥别的年轻人道:“从前,我和XX、XX还有XX都交往过,你们这些黄口小儿,算神马东西?!”

支道林是那时更著名的高僧,某次他到会稽,见到了王羲之的两个儿子。回来后,有人问他:“王氏兄弟风采如何?”支道林回答说:“我只看见一群白脖子的乌鸦,只听到嘎嘎嘎的叫声。”


和王羲之差不多,支道林也爱养鹤。可是,小鹤终究有长大飞走的那一天,支道林处理的方式,称得上干脆果决,他直接弄伤小鹤的翅膀,翅膀断了,就飞不走了。

作为《世说新语》里出场次数最多的僧人,支道林写出了著名的《即色游玄论》,其中心思想,类似于“色即是空”。

“魏晋八卦杂志”《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描写僧人言行的小说类书籍,其中包括僧人十九位。作为第一部书,作者显然很客气,只是说他们真性情,很少谈他们真“色情”。


02
妖僧

佛教进入中国,来到唐朝之时,终于趋于繁盛。相对应的,此时的僧人也异常活跃。

唐朝的高僧似乎不少,他们的事迹大抵被记载在诸如《续高僧传》等书中。之所以称呼其为“续”,是因为早在南北朝时,有个僧人就写过一部《高僧传》。《高僧传》里所记载的高僧并不多,唐朝的僧人觉得意难平,洋洋洒洒一口气又写了三十余卷。

但是,想要研究唐朝僧人的形象,这三十卷书依旧没有参考意义。首先,《高僧传》由僧人所书,难免有“王婆卖瓜”之嫌疑;其次,僧人传记中所体现的观点,皆是佛家的,而非社会的,明显具有偏见性。

正史《旧唐书》“方伎篇”中,记载了医生、相士、道士、术士,留给僧人的篇幅,只有区区三席,分别是玄奘、神秀诸僧,以及一行和尚。

世俗小说类中,譬如唐代的《冥报记》,所记录的高僧,也就五六个,还和《旧唐书》里的有交集。不得不说,哪怕是佛教最繁荣的朝代,高僧大德的数量依旧凤毛麟角。


与之形成对比,妖僧、淫僧的数量,那可就海了去了。

正史里有辩机和尚和冯小宝。前者是个文艺青年,长得帅还有学问,完全有成为高僧的潜质,可惜被高阳公主看中,公主遂“与浮屠辩机乱”,和尚因为通奸惨遭腰斩;冯小宝学习不行,但“伟形神,有膂力”,人家身体好,他先是被某公主所爱,继而被公主奉献给武则天。


比正史更过分的是,唐代传奇小说里的僧人,十之六七都不是正面形象。而且,僧人中的多数,皆沉迷于法术,且热衷于以法术牟利。这就是所谓的“妖僧”。

让人无语的是,参与斗法的僧人一方,在与士大夫或者道士斗争中,几乎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唐朝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就记载过很多类似的故事。譬如,某个胡僧贪图龙的脑子,便向皇帝许诺,说不久就会下雨。在天界,龙是最卑微的神,他们有义务降雨,却没权利决定是否降雨。和尚对皇帝一通瞎承诺,最后倒霉的只能是龙。

万般无奈,龙王向“药王”孙思邈求救。孙思邈多少也有点落井下石,他对龙王说:“我听说你那里有仙方三十首,你传给我,我就救你。”得到仙方后,孙思邈稍微通融了一下,在不通过龙王的前提下,还想办法降下了雨。胡僧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竟“羞恚而死”。

据说,这三十篇仙方,被孙思邈巧妙地安排进三十卷《千金方》里,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要说唐朝最“好色”的妖僧,毫无疑问就是猪八戒了。他最“污”的一段故事,和盘丝洞的蜘蛛精有关。孙悟空也就是看看洗澡的美女,猪八戒则经验老到,“水势极熟”,变作一尾鲶鱼,“东边摸,忽的又渍了西去;西边摸,忽的又渍了东去……只在腿裆里乱钻。”


有些人说了,《西游记》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唐朝,但却是明朝人写的。我特意考据了猪八戒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寺庙里的猪,是佛教中“欢喜佛”的化身,而“欢喜佛”主管男女之事。

哪怕是今天,欢喜佛的造型,依旧是“少儿不宜”:共包含男女两尊佛,他们赤身裸体,四臂相拥,胸脯贴紧,作亲热状。此佛是佛教中密宗的本尊神,密宗于7世纪诞生在印度,而它传入中国的时间,恰好就在唐朝。


换言之,猪八戒这个“色和尚”,生活在唐代,完全有理有据。

唐宋的僧人,内心不够单纯,当时许多居士一定有所了解。所以,居士们的内心也应该是反佛的,就比如苏东坡。

众所周知,他的佛学造诣极其深厚,还总是调侃僧人。其实,除了调侃之外,平素随和的苏东坡,也曾严厉地批评过僧侣。他作过一篇《中和胜相院记》,在文章中,苏轼将佛家讲经的道场,归纳为“设械以应敌,匿形以备败”的虚伪骗局;他本人对和尚的态度则是,“吾之于僧,慢侮不信如此。”

苏轼当然也笑呵呵地写出过赞美僧侣的诗句,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宋代学者写过一本《闻见后录》,其中还真就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某个著名僧道,天天以训鹤为事,还自认为高洁,在苏东坡看来,“一无知村夫耳”。虽然如此,苏东坡照旧为其写文章,还夸他是“古之隐者”。别人问苏轼为何口是心非,东坡答曰:“装铺席耳。”

给他们装装门面罢了。


03
淫僧

宋代的文人在笔记中,已然开始堂而皇之记载“淫僧”。

《挥麈后录》中记载了一个叫张怀素的和尚(并非书法家怀素)。他生活在宋神宗时期,常插花满头(也不知道戴在何处),故自号“戴花和尚”。因为妖言惑众,怀素被县官强制还俗,他丝毫没有悔改,“初以占风水为生,又以淫巧之术走士大夫门”。而第二次被抓获时,怀素在寺院室中,“有美妇人十余”。


怀素并非个例。《清异录》里单独辟出一篇“释族”,专门介绍形形色色的和尚,堂堂东京大相国寺的“高僧”就赫然在列。和尚澄晖,是相国寺星辰院的僧人,他娶娼妓为妻,不以为耻辱,还洋洋自得,说自己是“没头发浪子,有房室如来,快活风流,光前绝后。”

某日有少年来访,少年安排下酒席,想专门会一会和尚的娘子,澄晖当然不答应。凌晨时分,和尚醒来时,少年早已离去,唯独留下一幅字条,上书“敕赐双飞之寺”几字。

“敕赐”即“皇帝命令赐与”,所以说,少年可能是天子;“双飞”指的是“比翼双飞”,而非……,不过,即便没有色情的元素,也包含着浓浓的揶揄意味。

除了皇帝爱跟和尚开玩笑,士大夫也热衷于此事。话说,五代时有一高僧号“至聪禅师”,他“自以为戒行具足”,无欲无求,某士大夫便想试他一试,于是雇佣来一个叫红莲的妓女,人为制造了一场邂逅。

当晚,老和尚“一瞬而动,遂与合欢”,将几十年的存货,尽数奉献给红莲,有颂曰:

有道山僧号至聪,十年不下祝融峰。
腰间所积菩提水,泄向红莲一叶中。

需要指出的是,“美女色诱高僧”,后来成为明清小说一个重要的母题,故事有各种各样的版本,结果却都大同小异,“高僧”无一例外都破戒了。


皇帝也好,文人也罢,他们如此贬低僧人,是否冤枉了他们?

本着负责的态度,笔者继续在史海中钩沉。直接说结论吧,很显然,并没有冤枉他们。据宋代官方文件《宋会要》统计,宋代人口与僧人的比例是320:1;而据同时代的法学著作《名公书判清明集》,书中收录南宋案件475个,涉及到僧人的有16件,比例约为29:1。所以,僧人犯罪的频率,高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朱元璋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出道之前,他曾经做过和尚,成大业之后,他却并没有多么笃信佛教。据《明史》记载,有明之一朝,十六个皇帝中的大多数都信奉佛教,譬如成祖、英宗、宪宗、神宗等等。可为什么,一个和尚出身的皇帝,偏偏不信奉佛教?

原因在于,朱元璋太知道寺院里蝇营狗苟的事情了。寺院既然是虚伪的道场,作为最务实的皇帝,他安有信仰之理?


还在起义军阶段,朱元璋就广泛招募僧人,在招募书中,他如此说道:“释迦安可再生?方今虽有僧间能昂然而坐去者,不过幻化而已”、“若以堂堂之貌,七尺之躯,忍辱于人,将后果了此道,何枉辱也?”

在朱元璋看来,和尚早已非纯良的和尚,世间也不会再有第二个释迦牟尼,僧人们与其黄卷青灯,不如到他的麾下干点正事儿。

明代以后是佛教的衰退期,佛教渐渐泯灭了神性,变得越来越世俗。朱元璋在其中,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俗性也就意味着,明清之后,关于和尚的荤段子,变得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重。这么说吧,唐宋文人记载的笔记,刹那之间就成了“高雅艺术”。

甚至,在文人笔下,连“僧敲月下门”一句诗,都有了全新的解读:人世间的庵观,大抵都是“酒肉法门、贪淫法家”,僧人夜晚敲门,无外乎要与尼姑私通。

在九泉之下推敲的贾岛,若然知晓后人如此解读其诗文,怕是能气的活过来。

参考资料:

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通史》

刘义庆:《世说新语》

周固成:《猪八戒“好色”形象探源》

赵杏根:《唐代小说中的法术僧人与另类僧人》

曾枣庄:《苏轼评传》

柳立言:《色戒——宋僧与X罪》

王煜:《佛教世俗化对晚明世情小说中僧尼形象的影响》

彭勃:《从明代小说中的僧道形象解读佛道世俗化——以“酒色财气”为考察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迈寺庙的那些人和事
和尚“不务正业”起来能做出啥事?他们拿了个电竞冠军
《永远的犍陀罗》 | 缘起手串之末
皇帝对高僧说:你把肉吃了,我就不屠城!高僧说了十个字流传至今
皇帝问:朕要跪拜佛像吗?高僧机智答了8个字,救下全寺性命
封峦寺传说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