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疗愈心理疾病的“破执”疗法

现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抑郁症等,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相关调查统计,抑郁症患者的数量有近一亿,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心理学界和西医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是混乱和唯利是图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专家的说法一直都是:“心理疾病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只会笼统地说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西医的精神科心理科在治疗的时候,都是只强调生物因素,基本上都是通过给患者开化学药片,来抑制患者的神经生理活动,以此达到控制缓解症状的目的,因此很多人经年累月地服药,甚至有的医生建议患者终身服药,一辈子变成药罐子。

那么,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导致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生命的本质:生命本质上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即各种条件聚合所形成的的,而且这种聚合是暂时的,并非永恒不变的,遵循“缘起缘灭”的法则,即条件聚合了就存在,条件消散就消失,例如一切生命都会生老病死,一切物质都会成住坏空。

比如我们人的生命,肉体是由父精母血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然后在母亲子宫里依靠吸收母亲供给的营养不断发育成人形,出生以后也是需要不断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来使身体发育成长。这个形成和成长的过程,无一不是各种条件的聚合,而且不仅是肉体,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感官不断吸收外界信息,即家庭氛围,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父母的言行等个体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内心产生的感受以及随着意识的发展成熟而逐渐产生的认知想法、思维方式,这些组成了人的心理世界。

所以,要想维系生命的正常、健康,必须要满足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简称“需要”,例如身体需要氧气、水和食物,这些属于生理需要,那么心理就要满足心理需要,例如安全感、接纳与认可和爱等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轻者生病,重者就会失去生命,例如人不呼吸超过四分钟就会死亡,长时间不喝水就会渴死,长时间不进食会饿死。当然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会直接失去生命,但是会导致心理疾病,严重了发展为重度抑郁症,人会悲观厌世,选择自杀。

上面提到,生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也就是各种条件暂时聚合的存在,但是人执着这个“暂时的因缘和合”为真实的存在,从而产生“自我意识”,也就是“我执”,因为执着于这个“自我”,而自我又是条件聚合的,因此又产生了对自我“需要满足”的执着,即必须要保障各种需要的满足,“自我”才能够存续,而自我需要的满足又不是自动满足的,需要个体采取各种方式去获得需要的满足,因此又产生了不同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而人又会对“需要的满足方式”形成执着。

具体来说,人的不同时期的“自我”是不一样的,例如三岁时候的“我”与三十岁时候的“我”早已不是同一个“我”,不论从肉体还是从心理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执着,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可能在内心里会卡在三岁阶段,也就是在心理上无意识地执着自己还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也就是人们说的“内在小孩”。

同样道理,一个婴幼儿的“需要”和成年人的“需要”,也是不同的,婴幼儿需要养育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而成年人是不需要的。但是由于个体执着在三岁的自我,因此也会执着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

再有,婴幼儿满足需要的方式是本能的,例如需要依赖养育者满足,需要及时无条件地满足,不能满足的时候会用哭闹的方式促使养育者满足,而成年人则要靠自己满足,要能够自我负责,要用理性的方式满足,但是由于“我执”,个体同样会执着在婴幼儿的需要满足方式上。

总结起来就是三层执着:“我执”、“对自我需要满足的执着”、“需要满足方式的执着”,正是由于这三层执着的存在,导致人各种心理疾病的形成,而要想治疗心理疾病,也必然需要破除相应的“执着”。这就是“破执疗法”。

我们首先举一个社交恐惧症的例子,社交恐惧症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卑,自卑就是自我否定,自己不接纳认可自己,属于接纳认可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患者自己没有学会自我接纳认可,因此就特别依赖外界的接纳认可,对于别人的评价看法就特别在意,会恐惧别人的否定和指责,会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好,进而发展为只要在公众场合甚至只要与人接触就紧张,这就是所谓社交恐惧。

自卑的形成,多数情况是不仅没有得到养育者的接纳认可,反而是经常性的、长期的被否定和指责。我们前面讲到,“自我”从心理上来讲,一开始都是是靠吸收外界信息来形成,具体而言比如说父母的评价,父母如果经常评价孩子说:你又傻又笨,啥都干不成,由于孩子的意识没有发展成熟,没有判断力,所以就会相信养育者的评价,就会认同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因而形成一个“又傻又笨的自我”这样一个执着。

再一个,由于没有得到养育者无条件的接纳认可,因此也就没有过渡到学会自我无条件接纳认可,会执着于依赖某些外在的条件或者别人来认可。

由于这些执着的存在,个体就很难适应成年社会,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候,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根本就没办法进行人际交往,严重者发展为各种诸如社交恐惧、焦虑、强迫、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那么该如何破除这些执着呢?首先第一个要破除的是“我执”,即执着自己是“又笨又傻的自我”,怎么破除呢?就要回到被“贴上这个标签”的时间点,因为当时在被这样评价的时候是没有判断力的,就会被动认同、内化为自我评价,所以要回到那个记忆中,去模拟的反驳这种否定式的评价,这种反驳就在打破认同,内心里不再相信自己是“又笨又傻的”,会领悟到那只是因为没有达到养育者的要求,而被养育者强行贴上的标签。当个体不再认同那样的评价,那个“又笨又傻的我”就消失了。同时,在反驳否定性评价的同时,个体也会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感受到“自我的主导性”,那么也就可以做到自己接纳认可自己了,也就破除了对别人接纳认可的依赖了。

再举一个焦虑症的例子,常见的一些焦虑症,很多都是个体在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危机的时候,陷入到一种恐惧、无助的心理状态,而无助的行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会导致问题长时间存在,个体也就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恐惧中,就是所谓的焦虑症。那么根源是什么呢?就是个体执着于自己还是小时候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内心深处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有力量和能力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当然这种执着的形成也是由于在幼小的时候,受到某些伤害的时候,个体无力去应对,就陷入一种无助与恐惧中,之后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是个体的心理就执着在这种状态中,就算直到成年,在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的时候,依然会无助恐惧,这也是一种我执。

同样的,要治疗这种情况的焦虑症,也是要回到那个创伤记忆中,用模拟的方式,引导个体把当时那种恐惧无助的状态,转化为一种有效的行为去解决问题,这种有效的行动力会使个体感受到自己已经有力量,有能力解决问题了,不再是那个弱小无助的孩子了,这种“我执”就破了,自然就不会再焦虑了。

所以,看起来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但本质上离不开这三层执着,破除对应的执着,使个体需要得到满足,人的心理自然就会健康,也不会有什么烦恼痛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心理空虚状态,精神空虚,害怕恐惧,感到无助。
社交恐惧,到底在害怕什么
情绪“生病”了怎么办?这个世界总有人爱着你,别让自杀成为选择
每一次打坐都是一个“内在生命”的轮回
很多心理疾病,根源其实是自卑
疫情焦虑症的防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