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博文物记4:【宋】“仲举澄泥”铭砚

繁荣的宋代以文抑武,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宋代,文人的地位很高,文房用品也更加雅致,富有文人气。

砚台的历史

请看这一方宋代的砚台。砚高3.2厘米,砚面17×16.8厘米、砚底16×15.6厘米,接近上大下小的斗形。砚体为澄dèng泥质,极其细腻。砚台的中心是边长8.5厘米的正方形砚面,上面有墨迹残留,研墨就在中间,边围是一圈回形砚池,墨汁会汇流到砚池中,便于蘸墨舔笔。下底微内凹,中钤“仲举澄泥”阴文印。整体端庄大气,是宋代澄泥砚的精品。

砚台上的铭文“澄泥”,说明了砚台的材质。“仲举”谐音“中举”,寓意科举高中,很吉祥。《世说新语》里有“仲举礼贤”,讲了东汉名士陈仲举礼贤下士的故事,这是读书人自我勉励的象征。

砚亦称研,是研墨的工具。砚的前身为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具:这是一套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石磨棒 ,用于将谷物研磨成细末。后来也出现了研磨颜料的小型石磨盘和石磨棒。目前,考古发掘出的最古的石砚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的秦墓。

东汉卧虎盖三足石砚

唐代龟形澄泥砚

隋代辟雍砚

早期的砚台注重实用功能,战国时期的石砚台,比较粗糙,但已经有了砚堂和砚池等基本构造。汉晋时期,开始流行陶砚。

青釉三足陶砚是圆形,子母口,配有砚盖,砚堂和砚池不分开,无釉,下承三足。砚外施青釉。制作比较精良。到了唐宋时期,士大夫阶层开始兴起,他们特别注重砚台的材质与造型。各地优质的石材开始被大量用于制作砚台。端砚、歙砚等砚台名品被世人所重视。这是抄手砚,形制规整,做工也精致。到了明清时期,砚台不但形制多样,选材也更丰富。

四大名砚

说到砚台,就不得不提四大名砚。

从唐代起,流行以石制砚。其中以甘肃临洮的洮河砚,广东端州的端砚,安徽歙州的歙砚最有名,被史书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洛阳的澄泥砚同列,合称为“四大名砚”。

这是一方清代云龙纹洮河砚,雕工非常精巧。洮河石料产于甘肃省甘南的洮河之滨,以石质细腻、色泽碧绿、纹路优美而著称。洮河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

这是一方清代水云纹端砚。注意看,端砚上青绿色的石核叫作石眼,下面刻有水云纹,非常的雅致。端石出产于唐代的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而驰名。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可见此砚的神奇。

这方明代抄手砚造型简洁规整。歙石以婺源与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下溪涧为佳,故歙砚又称龙尾砚。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笔毫。

这一方砚台看起来比较古旧,造型也很简洁。这是明代的澄泥砚。

与其他三种石砚不同,澄泥砚属陶器,以山西绛州出产的最佳。澄泥砚以黄河渍泥为原料,经过反复澄洗,加工烧制而成,因此砚台的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

这些砚台凝聚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也记录了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砚知识大全
知识·国学——文房四宝之砚
中国四大名砚各领风骚
历代砚台的形制浅谈
书法文史|砚台千年演化史,此中发明与使用你闻所未闻
来一场千年的“砚”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