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很残酷但很现实,看再多的书也无法改变命运

 点击上方“破局邦”关注我

这是我日更的第200/300

大家好,我是惟乔,坚持日更1000天,破局从行动开始!

今天文章更新到200篇了。距离1000篇完成了五分之一,还是很有纪念意义,说一说我的感受。

连续日更不停,以前的我,很难完成。

我是属于思维能力突出的人,想得多,执行力不足。

年轻时认为,只要想到了,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做也行,以至于多年以来都沉浸在对新知识的满足中。

毕业以后,我就做过很多工作。

工厂里打螺丝,做运营,做地推,开店,做线下活动,当编辑,做新媒体,记者等。

最满足的事情,就是去采访别人,听他们讲自己成功的经历,这些都是新知。

或者是看书,像是文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经管、金融、历史、哲学类,凡是豆瓣上那些各领域的高分书,大多都看过,连大学教科书都看得津津有味。

也就是说,我算是一个社会阅历比较丰富、懂得知识也很多的人。

但我逐渐发现,有很多认知并不高,中专学历,平常也不看书,有空就打麻将,一年能赚几百万,比我强太多了,意难平。

于是我开始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看了毛选中的《实践论》,我恍然大悟。

其实《实践论》就讲了一点,也是最核心,“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次循环,都能让认知进入到更高层次。

也就是说,以前我主要的核心都放在理论上,疏于实践,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回头再去看我读过的那些书。

很多书都是相同的理论,用不同的话再反复的去讲。

像是《心理学与生活》《认知觉醒》《自卑与超越》《自控力》《刻意练习》《精进》等,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换了不同的名词,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案例。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书在重复造轮子,而是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才能理解。

就像读书时,老师讲一道数学题,先讲了A方法,但是只有10个同学能理解。然后再讲了B方法,有另外的20个同学能理解。

科普也好、教学也罢,它的目的都是让更多的人理解其理论知识

但问题是很多人读这种书,是看完一本扔一本,再看一本又扔一本。

这就导致,听了很多大道理,其实都在原地打转,现实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本质上,你是把那些大道理反复听,知识上并没有获得多大的进步,行动上更没有。

我认为正确的方法,就是只看某几本经典的书。

然后把它背下来,反复地去运用。

比如写作这件事。

我看过关于写作的书至少都有十几本,看过的文章也更是不计其数。

但是我发现那些方法用处并不大,核心的一条就是提供价值,要么是实用价值,能够帮助别人提升认知,解决某个问题,要么是情绪价值能够让别人开心。

只要有价值,哪怕你的文笔再差。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有人看。

价值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当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

我开始减少我的读书量,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做各种互联网项目上,主打一个实践。

现在靠做项目的收入,也是以前的工资的几倍。

持续的激励,让我感受到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而我也跟那些优秀的人交流过,他们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现在回看,当时的想法真的很幼稚。

而下一步,我开始收敛,专注在一个领域里,深耕。

通过这个事情,我想说的是,其实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过长期的酝酿,分阶段进行。

分阶段制定不同的战略,这个思想在毛选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很建议大家看一下毛选。

人的成长逆袭,我认为可以分为4个阶段。

01

第一阶段:动物本能阶段

人虽然是高等动物,但仍然保留了很多动物本能的一面。

比如看见甜食,我们就喜欢;

遇到困难,我们就想退缩;

如果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男人看到美女都会扑上去。

动物本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会沉迷在短期能让自己爽的事情上,比如买东西、打游戏、刷短视频、ML等。

而对于那些对自己长期有利,但却很痛苦的事情,就不会去做,反而不断给自己找借口合理化。

曾经有一个同事,很喜欢迟到,还经常玩消失。

每次说了以后,他都觉得不对,发誓再也不迟到。结果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保持原样。

还有一个邻居总喜欢打麻将,经常输钱,多的一次要输上万块。回家后就跟老婆赌咒发誓,这辈子再也不打牌了。结果没过几天又走进了麻将馆。

后来我才发现,这都是处在动物本能阶段

他们做错的事情根本察觉不到,别人说一下他,他也只是想办法应付,根本不愿意改变。

我们可能会嘲笑这种人,但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种人。

以前我喜欢看书,喜欢接受新知识,其实也是沉迷在短期爽感上。

看过书,只能在当下那么几天获得满足感,过几个月后,书中的知识又忘了。

同样一本书,再翻开看的时候,又会有一种获得新知的爽感。

这其实就跟打一盘游戏没什么区别。不同的就在于看书,是经过美化的动物本能。

工作下班后,有的人就会想着玩游戏。

到了周末就想着出门逛街消费。

这都是在顺应本能,做着短期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本质上这与吸毒上瘾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后者要你命。

但是如果我们顺应动物本能性,顺应短暂的情绪快乐,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这跟要自己命又有什么区别?

“有的人30岁就死了,但到了80岁才埋葬。”

当你能够不断地觉察到,自己每天做的事都符合动物的本能,但是过得并不开心,自己想改变,那你就会进入第二阶段。

02

第二阶段:自我反思阶段

能进入自我反思阶段,一定是感到人生无趣、很痛苦的时间。

一个人一生都顺风顺水,整天豪车、海鲜、会所,正享受人生的快乐,你是感受不到痛苦的,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反思的动力。

《原则》里说过,痛苦+反思 = 进步

当你觉得穷困潦倒,或者生活中享乐的事再也无法让你快乐的时候,你才会想到反思自己。

列宁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学会反思时,他将步入伟大的开始。

佛陀能悟出人生真谛,也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他本是尼泊尔的蓝毗尼的一个王子,生活在奢华和富裕中。传说他经历了四大奇遇,悉达多王子深感生命充满了苦难(老、病、死)并且转瞬即逝。

他意识到,尽管他生活在极度的奢华中,但这一切都无法避免生命中的苦难。因此,他决定放弃王宫的生活,出家成为一名苦行僧,寻找解脱生死轮回苦难的方法。

自我反思就是我们意识到现在所做的事情并不好。

那怎样做才会更好呢?你会不断的发问,复盘自己的过去。

我当时在复盘的时候发现如果要上班,照这个样子下去,结婚、买房,背上30年房贷,一直要到60岁,想想都觉得有点恐怖。

到老了都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有什么意思呢?

我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在工作岗位上就开始消磨自己的意志,开始躺平。

其实你是有这个能力改变的,只是你不想改变而已,你总是在找借口,“我不会”、“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但是你可能拖着,拖着就30岁,40岁,50岁,60岁了。

到老了就开始愤世嫉俗。骂这个社会,骂政府,就像有的出租车司机,三句话就开始吐槽。

当想到这些的时候,那我就决定一定要拼一把,走出来。

03

第三阶段:知行合一阶段

光是知道,还是没用的。

最近流行的一个词,叫高认知的穷人。

我认为穷人不可能存在高认知。因为有些东西你只有去做了,深入去实践了,你才能理解其中的1234。

你才能形成下意识的行为,轻松自如的运用,这就是知行合一。

前段时间,我在研究国学这个赛道,请教了一个做了五六年的人。

我问他,我看抖音上那些做国学的,流量特别大,粉丝也多,就穿个道袍,背后放点书,弄点书法字,讲的内容也根本没有什么干货,就是一些,“朋友,刷到我你的好运来了”。我说这样做,到底行不行?

他说,这种内容会触发平台迷信的机制,会严打,不能做,一举报一个准。

我说,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账号在做呢?

他说,这种号机器审核没什么问题,但只要有人举报,进入人工审核就很可能会封号。别人都是批量起号,一次弄几百个,有人就引导到私域中,有人举报,封了无所谓,反正还有其他号能给他带来流量。你如果只有一个号,想做IP,肯定不能这样明目张胆。

你看就这样一个知识,如果你没有两三年在这个赛道实践的经验,你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

你看他们流量多,做这类账号的人也多,自己一模仿就死。

这就是知行合一,知道了,然后再实践,才能知识更多。还是实践论中的那句话,认识实践反复循环,每一次循环,你的认知都会上升一个维度。

如果只是知道,自以为知道,但是又缺少实践,其实在这个阶段是会很痛苦的。会更加的迷茫,“我读了这么多书,学了这么多知识,到头来我取得的成功,挣的钱还不如那些初中毕业的”。于是就开始怀疑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到底是知易行难,还是行易知难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人,他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但我认为更多的人会卡在【行】上面。

想要逆袭,关键是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就拿自律来说,你一下班回到家里就想玩游戏,一直要到12点甚至1点才睡觉。只要你养成了这个习惯,你会发现很难改变。

早上起来发毒誓,今晚一定要学习。

但是一到了晚上那个时间点,就不自觉的想玩游戏。

这不那句话说的好,“晚上想着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行为是有惯性的,需要打破原有的行为习惯,才能够在【行】上面有所改变。

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为什么公司喜欢应届生?

因为应届生就是一张白纸,他在职场中根本没有行为习惯,所以比较容易塑造,容易灌输公司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当然也更容易压榨。

而那些已经进入社会几年的人,已经培养出职场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习惯与公司的业务、企业文化并不契合。想要通过改变他们来达到契合的目的,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大得多。

那要怎么做呢?

给你一点建议

就是把你认为不好的自己身上的缺点,用纸写下来,贴在你每天都看得见的地方,每天看一遍,加深记忆。

然后重点关注,针对这些现象,建立新的行为

而对于新的行为,无论什么环境出现了,你都不能改变,做到雷打不动。

比如我以前买东西的时候喜欢挑来挑去,总想找到最完美的那个。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想买一个平板来看书。就在淘宝,京东以及各种论坛上,看了很多关于平板的知识。哪个平板好,哪个平板有什么缺点?

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个星期,最后发现,所有的平板都不完美,有各种缺点,干脆就不买了。

这不就是在浪费时间。

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就强制自己,买东西的时候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去挑。

想买一台电脑自己来组装,就直接在京东上搜索主板,CPU,显卡,内存条,排在首页的,哪一个顺眼直接加入购物车就行了。

就是不纠结,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排在首页的别人已经用销量给你验证过了,至少是品质有保障的,无脑选就行了,在这件事情上不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

工作效率低没有时间,其实很多都是在这种小事情上我们给浪费掉了,把这些一点点的问题给修复了。那么其实你会发现每天会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用来工作。

对我来说,日更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改变行为习惯,其实每天并没有那么多有价值的内容输出。

因为我很难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对我来说特别的痛苦。

我是一个排难天赋特别出众的人,只要是有难题,那么我就有动力,哪怕不吃不喝也想把它做完。但是一旦一件事情做得很顺手,很简单,我就不想做了。

然而想要获得成功,是需要把一件事情反复的重复,做个两三年你才能在这个领域里有所成就。

当我发现排难这个才干影响到成长的时候,于是我就刻意的练习,以此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也许我现在再做一下测试,可能天赋树就变了。

我现在每天是没有周末的,每天都写文章,那你说不累吗?

当然累。

人都是要追求一个平衡的,累了必须要休息。

但是新的行为模式下,会优先把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先做能让自己情绪上爽的事情。

比如我坚持上午花两个小时,一定要把文章写完了,然后可以看看视频,放松一下。

总之想塑造你的新的行为习惯,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不是说你懂得了自我反思,或者是获得某种认知以后就能马上变好的。强大的习惯阻力会把你拉回到原有的生活轨迹上,而你那些一时冲动的认知,充其量只能让你维持几天,改变自己的行为,但不足以形成新的习惯。

比如说坚持每天早上起来跑步,这个过程你至少要花上100天的坚持,可能才会形成跑步的习惯。

我见过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

会花很多时间,很多次是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过一段时间又会放弃,堕落到原来沉迷于享受中的状态,比如这段时间还在每天坚持努力做做项目,下一段时间又会沉迷于玩游戏,沉迷于刷短视频。

这个过程会反复的持续,直到你能从你的新行为习惯中获得快乐,获得奖赏,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新的习惯才能形成。

就像我现在日更一样,如果没有阅读量,每天就只有几个几十个,那不可能能长期坚持,因为没有奖赏,没有刺激,没有快乐。但有了阅读量以后还能变现,这种行为就能刺激我持续创作。

熬过了这个阶段,你就把自己磨成了一把锋利的剑,你的性格、行为都不会阻碍你达成目标,内耗会非常的少。离成功也会更近。

04

第四阶段:开悟觉醒阶段

进入开悟觉醒阶段,会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和目标,然后专注恒久为之奋斗一生。能真正知道了我是谁,明白了我从哪里来,想好了要到哪里去。

当然这个阶段并不是终点,因为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根本就没有终点,终点也许就是你死的那一天。

在进入知行合一阶段以后,还需要反复实践,真正让自己的认知提升,那样才能进入开悟觉醒阶段。

开悟觉醒后,你会高度理性。

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都会有不一样的视角。

别人说什么你都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他会一直的穷,走不出来。

心态更加平和,不去纠正别人的错误。知道世界上每一个都是不完美的,有自己的缺点。

有的人看我的文章,可能会充满说教。

但是在生活中,我从来不会去说教别人,不会去要求别人,你想做什么就做,想吃什么就吃,都可以配合,只要别影响到我就行。

开悟觉醒后,能够换位思考,看待问题也不会那么尖锐,不会什么都想争一争。

处在第一阶段,动物本能阶段的人,在网上你会看到特别多,他们很喜欢争强好胜。

只要不符合自己的认知,就想在评论区跟别人battle一下。

开悟觉醒的人,不会去争论这些。

开车在路上,别人乱变道、起步慢,也不会骂两句,而是保持平常心。

只有原则问题,就是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时,才会据理力争。

开悟觉醒后,能够包容多样性。

3年前,天门山翼装飞行失联女大学生安安不幸离世,当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就评价,她是对自己,对父母都不负责。下面有很多人点赞。

而进入开悟觉醒阶段的人,断然不会有这样的评价,只会认为这就是别人的追求,做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在主流价值观讲奉献、讲民族之外,也能接受为小家,为自己的观念。

开悟觉醒的人,把人生看得很淡,顺应天道,过好自己的生活,不为世间的丑陋而愤怒,不为亲人的离去而悲伤,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最后,其实进入第二阶段的人很多,但大多数人都是间接性的自我反思,而持续性的沉迷于动物的本能,要达到知行合一很困难,需要经过痛苦的折磨。

什么逆天改命,并不像网上宣传的那样容易,只要选对方向,躺着就能赢。

想要逆袭,是在与自己做斗争。与自己的认知,与自己那积累了几十年废物的行为习惯做斗争。

不断的和自己斗争,才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每天分享成长干货,关注我👇👇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个在看,转发给我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决定命运的七个认知阶段第一阶段:动物本能阶段第二阶段:自我反思阶
内心强大的7重境界
知行合一:最好的阅读方式
如何提高心力
觉醒阶段
以终为始|高效能人士的思维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