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对真人的理解——谈如何修养身心

庄子不但是思想家、哲学家,他对于生命还有着极为精深的理解与修养。今时我们既想获得健康,又想获得身心安和,那么,不妨学习庄子的思想。庄子在《大宗师》篇中有一段专论真人境界的文字,其中甚有深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生命有重要意义。

以下就庄子的四层文字逐段说明,详细分析真人的修养与境界,冀能启发我们找到健康,从而提升人生幸福指数。

一、定心安命,与道相通

第一层:“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庄子讲真人能看破世俗的成败得失,首先在心灵状态上与道合真。

一则,真人之安命。既安命,则无所用其智。当不足之时,即听顺之。功虽成,亦不以为夸。顺而受,谦而承,穷通不计。

二则,既安命,则自无得失之情。凡事或失或成,皆委之自然,不以失为悔,不以成为喜。

三则,安危之不撄于心。登高、入水、入火皆无畏惧惧,这是一种在大灾大难中不动心的境界。

二、真人修道,恬然自安

第二层:“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安命的真人其生活状态如何呢? 与众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庄子在对这两者的描写中,阐述了一种本真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亦即真人的修道状态。本节写真人内无所忧、外无所好,因而气机深沉。

一则,真人之无思无虑。真人不谋事、无得失之情,故能“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二则,真人神定则其出入之息深深,皆自踵而上,至于口鼻。而凡俗之人神无所养,则其出入之息止于喉间而已。真人与凡俗之人静躁不同,体于身者自然不同。

三则,凡俗之人,心灵驰竞,言语喘息,唯出咽喉。情躁气促,不能深静,屈折起伏,气不调和,咽喉之中恒如哇碍。喉为心气之所出,既不自然,则其喉不能无梗。

四则,所谓嗜欲,为求知的欲望、交接的欲望、树立名声的欲望以及谋利的欲望。所谓天机,在这里喻指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然状态。欲望愈多,则人类生命活动的自然状态便愈受斫丧,此嗜欲深者天机浅之意也。

庄子

三、看破生死,生命自流

第三层:“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拒;倏然而往,倏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本节讲真人能看破生死以及人生旅途上的生命价值,而在行为状态上与道合真。气机深沉是个体生命的一种本真状态,将这种本真存在的意义更加透发一层,则生死问题也便化解了。

一则,古之真人既不悦生,又不恶死,生不欣,死不拒,一任生命之自然周流。安命者,不仅指安于事之变,而且指安于命之流。生死,命之流也。若欣出则营生,若距入则恶死。

二则,所谓“不忘其所始”者,即不忘自己为它物所化来;所谓“不求其所终”者,即随任生命之流化也。惟有明乎自己由它物所化来,方能坦然随任生命之流化也。

三则,在庄子眼中,整个生命存在的最本真的状态,便是生命之跨物种的周流。人并非优越于其他物种,万类生命皆归于同等。这样一种认识,同《齐物论》庄周化蝶的寓言所显示的将整个世界视为一片大的混沌的流动的意韵有其一致之处。能够一任生命之周流者,就叫做“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这样的人就叫做真人。

以上描述真人对待生死的态度,最终将复归于生命之周流。

四、顺应天地,天人合一

第四层:“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生死问题化解了,便解决了人生的最大焦虑。既然对待生命能够一任其周流,则人就获得了一种深刻意义上的宁静,处世也就不会有滞象。人生的展开就似乎成了一种自然的流转。这一节主要是就真人之相貌、表情寓写其如何处世。

一则,“忘”者,忘好恶嗜欲,忘生死。无得失之心,故无喜忧,连生死亦无动于心,故“其容寂”,其容既寂,额自不蹙。

二则,四时运转无心,人的情感与四时相通者,亦即顺乎自然也。这样,人类的感情节律,便融合在自然季候的节律之中了。

庄子对待生死与对待处世是一致的,生死观是处世论的一个更高的层次,处世论在一定的意义上往往依其生死观而得到规定。

五、我读庄子真人论的启发

庄子通过对真人的描述,以阐述一种安命的处世态度,并且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强调真人的价值,因为真人在乎的已经不是个体的生命,而是生命跨物种的周流。所以,庄子强调,“天与人一也”、“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真人能树立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和生态观,不掠夺大自然,不俄天役物,而是和自然界万物和睦共处。

从庄子的真人境界中,我学会要尊重万类的生命,也要珍爱自己的生,物我一体,人我互存,尊重生命即是珍爱自己。同时,亦启发我们要正视生死。庄子强调,生死为一体,不应“悦生而恶死”,能深刻理解庄子,有助于超脱生死困境。不畏死亡,心即淡泊,自然能缓解对物质、名利等欲望的追求,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谈到:“杀生求生,去生越远”。这个观点明显受到了庄子的影响。我自己体会,越是学习中医,越是实践中医,就越是愿意接受素食,越不愿意杀死各种生命。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深入中医,也越来越能感受到万类生命皆互依互存,尊重生命,也是中医人应有的态度。

若能真正解决生死困惑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过上合乎德性的生活,即游心于德的和谐境地,因为心灵的平和才是最佳的生存状态,而过分的追逐身外之物显然是不明智的。

庄子所描述的真人境界,的确令人神往。庄子所描述的真人,超越了物我的界限,与天地精神融为一体,“无名”,“无功”,“无己”,“无待”,成为真正的自由人,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境界。能同宇宙沟通,同大自然融为一体,哀乐不能影响其心,所以能活得逍遥怡然。《内经》中亦有上古真人,其境界与庄子的各有特色。从庄子的文字中我体会到,要想身心修养提高,就要学习真人的思想。

庄子强调,只有真人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能够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思想连同形体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实之物,就可以进行绝对自由的精神遨游。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孜孜于名利,汲汲于烦扰,导致身与心皆不健康,这属于庄子所谓的“倒悬之民”。我们之所以要学习中医,学习庄子,根本目的在于找到健康与幸福的钥匙,修养身心,解除身心的枷锁,释放对死亡的恐惧,从而彻底解脱自我,找到幸福与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得道真人的境界: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
人死灯灭时,能带走什么
239-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南华真经新传-宋-王雱
庄子:生死由命,不必强求,更不必忧虑
《庄子》谈笑论生死
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