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密码探析:劲之纲领、枢机、归宿和生发

原创:允升园

师傅交吾任务之一,便是挖掘传承河洛太极之古风本色。

自允升园开营以来,广聚五湖四海之太极拳友,清风明月间畅聊太极话题,如雁点青天、风行水上,师傅甚是欣慰,吾亦甚是愉快。

今天,吾将与拳友交流一点太极拳之内功心法。

翻阅诸多太极拳之书籍,阐述太极拳之内功者寥寥无几。王宗岳之《太极拳论》,主要阐述太极拳之形体、身法、步法、神意,涉及内功心法较少。杨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所著之《杨氏太极拳述真》,简要介绍杨健侯所传之太极拳内功,然难寻根源。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自然而然,内家拳之内功心法亦适应于太极拳。《内功四经》是传统武学内功修炼之经典,被武林内家拳奉为秘籍。形意拳一代宗师、宋氏形意拳创始人宋世荣、宋世德兄弟二人得此真传后,武功冠绝当时。故宋世荣极力推崇《内功四经》,从而引起武坛人士关注。

《内功四经》包括《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其流传版本较多,内容亦出入较大。吾之参学版本,注解为山左琅琊王南溪,参阅为海右珠山宗景房。

《内功经》,乃气法之论,阐述脉络、气法、劲诀之要领,注重脉络运行和气血畅通,其关键处在于一个“通”字。之于太极、形意、八卦,各家皆重视经脉气血之畅通和发劲之诸法。之于太极拳,尤以宗师陈鑫所著之《陈氏太极拳图说》为最,每招每式皆与经脉相应。

《纳卦经》,乃身法之论,阐述拳法之身形,注重形气之相合、阴阳之相合,其关键处在于一个“合”字。吾之体悟,阴爻为开为呼,阳爻为合为吸。三爻之卦,对应人体之三才。卦之六爻,对应人自头至脚之六节。太极拳之五门八法,八卦掌之九宫步法,吴氏太极拳大师王培生所创之乾坤戊己功,皆与易理相合。

《神运经》,乃交手之论,阐述搏击之要诀,注重劲由顺发、不滞为顺,其关键处在于一个“顺”字。尤其要注重气顺,气顺则灵。

《地龙经》,乃底攻之论,阐述下盘功夫之运用要法,注重以底稳为坚、以足固为坚,其关键处在于一个“坚”字。修习地龙功法,须先将内功、纳卦、神运之经摹练娴熟,然后可用地龙经,不然空有式样,凡经内所藏诀窍,皆不能知其妙。

读好四经,首当知其总论。此论以“五问五答”之形式,阐述内家拳之本和劲之纲领、枢机、归宿、生养,弥足珍贵。

一问:何谓内家拳之本?

《内功四经》总论曰:

“夫宇宙之正道,原未有近路也,不过有本末先后耳。后此变化无方,皆前此循序渐进有以致之也,何有近路之可言哉?

然则所谓本者何也?曰劲也。顺进可以制敌,退可以自守,往来上下,无不如意。松、小、背,不足以当敌,退不能自守,备多虚实,无非危机。由此言之,劲固要哉。然不知劲之纲领,不知劲之枢机,不知劲之归宿,虽有劲犹未尝也。”

吾之体悟,理解此论之要义有二:一则,须知“劲”为内家拳之根本;二则,拳劲之松、太小、背,不仅不足以当敌,甚至不能后退防守,最后之结果自然是危机重重。“弱者道之用”,非发劲之弱小,而是意念之松柔。

之于太极劲,吾之体悟,既可“四两拨千斤”,又可“一拳打死牛”。当然,牛非真牛,而是形容劲大拳重。“四两拨千斤”,须用背丝扣和小圈掉头,背丝扣用于捆死对方,小圈掉头用于借力打力。“一拳打死牛”,须会用双螺旋缠丝劲和手带身。练就此二技法,太极拳既可后发制人,更可先发制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此八字之于实战尤为重要,慢三分之一秒,胜负既分。

二问:何为劲之纲领?

《内功四经》总论曰:

“何谓劲之纲领?曰头也。头为诸阳之会,一身之纲领也,譬如物之有柄,事之有始。柄之不正,事之不裹,专望后之等哉?

故头之为用也,欲向上提起,不欲向下堆积,欲生旺有神,不宜颓靡无气,一身之劲虽不在头,而头未始无关于劲之得失也。”

之于此论,吾有浅薄体悟。内家拳包括太极拳,若劲之纲领为头,则头之法要即为虚领顶劲。

关于虚领顶劲,各家练法不一。吾之体悟,松开尾闾与双肩之后,龙脊逐步形成,脊柱慢慢自然拔起,特别是脊椎之身柱穴处松开后,气脉畅通,想低头都难。

故虚领顶劲是气脉畅通之必然,而非刻意练习之结果。当然,行拳之中有意练之亦不违背太极之理,只是心意须适然、时长须适度。

虚领顶劲之练法,各内家拳皆视之为秘法。对比杨澄甫公之青年和中年拳照,便知虚领顶劲之重要。

怎么做到虚领顶劲?各家皆有秘法,试举一二。

其一,悬顶法。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鑫认为,虚领顶劲,可意想一条绳从百会穴处将人向上悬起。

其二,提顶法。太极拳名家顾留馨认为,虚领顶劲,即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像头顶上顶着一满碗水那样不能摇摆。

以上两种练法,皆与百会穴有关,故效果基本一致。吾之体悟,不管悬起或顶起,练时难免会把意念置于百会穴。由于意念属阴,想哪紧哪,想哪滞哪,故悬顶或提顶之练习,不宜时间过长,应是似有非有,不能长时间用百会穴使劲顶或用绳子使劲向上提,否则容易导致气聚百会穴而难以顺行,甚或引起高血压。

其三,后脖颈蹭衣领法。此法为太极拳名家汪永泉之秘传,颈项松直,微微旋转着向后轻贴衣领,颈椎渐渐趋于正直,身体姿势亦会自然中正。此种练法,看似简单,但是不失为一种好练法,只是蹭之过程较慢。而且,若衣服无领,怎么蹭呢?

其四,神气贯顶法。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说: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澄甫公之言,与吾之观点一致,即松开尾闾和双肩之后,龙脊形成,脊柱慢慢自然拔起;特别是脊柱之身柱穴处松开后,气脉畅通,想低头都难。为何?龙脊出现之后,自会神贯于顶。形意拳讲龙脊,太极拳也讲,只是无经典拳论予以阐述。

有无其他更好练法?当然有!谁知道?师傅已教我,其他拳友可能亦会。此虚领顶劲之法,先前武林内家十分重视,若非入室弟子,即使花五百两银子孝敬师傅,也未必得到真传。

吾之所学,虚领顶劲分静态和动态。静态之虚领顶劲,即用心听也,凡行拳时眼睛看不到之处,要用心听而感知;动态之虚领顶劲,走河洛太极之天罡掌和地煞拳即可。

三问:何谓劲之枢机?

《内功四经》总论曰:

“何谓劲之枢机?曰肩也,肋也。肩为臂之本,肋为气之窟,上以头部之精神,下以足腰胯之威势,周身之大关会也。譬如室之有门,国之有关,门不开不通往来出入。(吾认为,“门不开不通往来出入”一句,可能原手抄本抄录有误,其本意应为“门不开,关不通,无往来出入”。)

故肩之为用也,其要有八,曰通、透、穿、贴、松、悍、合、坚;肋之为用也,其要有二,曰开张舒展,紧弹聚敛,得此窍诀,中部之妙,思过半矣。”

读罢此段拳论,吾愈发敬佩武学先哲大家之拳悟。此段之中,“肋”之论述最为重要,亦是练习内劲之关键。

枢机,释义为事物运动之关健。之于内家拳包括太极拳,肩和肋为内劲运行之关键。

怎样发挥“肩之枢机”作用?一须沉肩坠肘,二须松开肩膀。

怎么做到沉肩坠肘?行拳之时,须是双螺旋缠丝劲到位之后的立掌或立拳,否则,永远也做不到沉肩坠肘。

怎样松开肩膀?各家练法不同。吴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所传之法,即意想肩井穴,吾试之,感觉此法适于静态练习。

吾之练法,河洛太极之天七式,即丙火掌,八卦掌称亦之为牛舌掌(拇指按在无名指之指根下部约一寸处,其余四指并拢,此掌五行属丙火),乃专门松肩之掌法。

怎知肩已松开?吾之体悟有三:一则,锁骨松活,璇玑穴处松开。二则,肩胛骨松活,行拳时能感到左转右旋之开合。三则,两脚之涌泉穴和两肩之肩井穴上下相对之时,便感到脚底之气机迅速上行到肩井穴。

人体之奥秘很多。比如,肩井穴和涌泉穴即为对穴,如打一口水井,就得有泉水,没有泉水,也就没有井。

怎样发挥肋之枢机作用?

《内功四经》曰:“肋为气之窟。肋之为用也,其要有二,曰开张舒展,紧弹聚敛,得此窍诀,中部之妙,思过半矣。”何谓思过半矣?即已领悟一半。重要吗?非常重要!

吾师说,肋之功夫练到家,主要特征有二:其一,行拳或推手几十分钟,不会气喘吁吁。其二,用手摸摸自己肋骨,感到很丰满,无明显憋进去地方。之于内家拳包括太极拳,若肋骨之功夫练不到家,内劲是不可能发出来的。吾之呼吸已达师之所言,但肋尚未丰满。

怎么松肋,练好肋之功夫?

一般练法,先松开胸骨和肩骨,再松开肋骨和背部,最后松开肩胛骨。当然,先练松肋亦是无妨。肋部之松法,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之八字掌行拳,即为一妙法。此法与河洛太极之天五式相同。《内功四经》所言肋之“开张舒展,紧弹聚敛”,拳友以八字掌行拳一试便知,不再细说。

四问:何谓劲之归宿?

《内功四经》总论曰:

“何谓劲之归宿?曰足也。足为百体之根,上载全身者也,譬如万物之生于土而履于地,衰旺体态无不因乎地。苟非博厚,何能载物哉?

故足为劲之出也,凡一放一松,无不从足底涌泉穴而起;足为劲之入也,凡一收一紧,无不从足底涌泉穴而伏,此下路之要诀,而工夫之根基也。”

吾之观点,此段论述关键有二:一则,足为百体之根。二则,下路劲之收放松紧,皆须走涌泉穴。

脚下之根,为太极拳基本之功。练拳不练根,只是花架子。

武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言:“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太极拳名家郑曼青言:“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

吴氏太极拳名家杨禹廷晚年述说太极拳之真谛曰:“太极拳,就是脚下之阴阳变动。”

水性太极拳名家王壮弘言:“有根即是无根,无根即是有根。太极拳舍己从人,根是活根,是“无根之根。”

怎么练习根劲?一则,须松开前后胯。尤其需要松开后胯,否则,上行之劲和下行之气,便被胯和膝两部分截流。二则,须气沉脚底。怎么做到气沉脚底?意念入地三尺,此为接地之力。三则,须慢慢体悟涌泉穴之重心。吾尚未体悟到武术大家孙存周关于涌泉穴之拳论。

五问:犹有要专何者也?

《内功四经》总论曰:

“犹有要专何者也?曰气也。盖劲之生于气,犹木之生于水,木必待水润而得生,劲必得气养而后出自理也。欲愿养气必开关窍以顺其气,否则人身之关窍皆为后天之浊气否塞尽矣。虽欲养气可得哉,必伸筋拔骨以通之,而后真气自行。行是气可以养劲,可以济气矣。

故用之初,气劲尽有交互相济之用,及其久也,有浑然如一之德。后之学者潜心体会,必对予不妄评矣。若夫气之浮沉、劲之松紧、首之开合、手之横竖、身之正侧,当求之内功经与夫十式局内,非一朝一夕之功能明也。”

此论之精彩处有四:一是劲生于气;二是养气必先开关窍;三是伸筋拔骨以通气;四是真气自行。

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人体之气机,为双螺旋运行轨迹。左右之横轴双螺旋,主要练任督两脉和金木交合之气机运行;上下之竖轴双螺旋,主要练中脉之气机运行;前后之纵轴双螺旋,主要练脾胃之气和水火既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内家拳、太极拳发劲之“枢机”?得此诀...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修炼成功之奥秘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太极拳功夫之初层功夫:炼形
太极拳几个日常口诀用语
《内功四经》解读_天一的空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